談談學習語文課程教學論的兩點收獲 語文課程教學論文

發布時間:2016-12-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中國有句話叫“真正的覺悟,是從認識到自己的無知開始”。作為師范生,對現代教育總是有點自己的看法吧。我想大多數人在接觸教育學、課程教學論、教師技能等各種專業系統的知識之前,都有各種零碎不全的看法,都以為自己懂點什么。但是接觸之后才會發現,先前的認識、看法多么淺顯無知,因為沒有學習過系統的知識是認識不到其中的區別的。像我本人以前老還覺得自己不錯,至少不太差。現在才明白,自己的知識是多么的缺乏,眼界多么狹小。下面就來談談在學習了語文課程教學論之后的意識改變、認識收獲。

一、 情感教育也要重視母語訓練的重要性

自從確立了國家課程標準:“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評價和教學建議”,新的課程改革層出不窮。但是好像各種改革都或多或少存在偏頗,總是忽略“看起來不那么重要”的內容。比如對我們母語口語的訓練缺乏,對語感教學的忽視,偏重于空洞的說教學生體驗感情,體驗文章主旨思想。但是殊不知,這樣做,恰恰是欲速則不達。因為對母語的熟悉足可以讓我們熟絡的了解文章大意,但是具體品味文章不建立在品評語言、斟酌詞句上,不通過對語言的琢磨而去大談體驗文章內涵,不是好笑么?囫圇吞棗還想品出棗心的味道,那是滿嘴亂渣!

回顧這么多年的讀書生涯,真正課堂上的母語訓練連英語訓練力度都不及,英語還天天晨讀晚讀,單詞、口語、語法一路大開國人“金口”。倒是語文,因為生長在這個母語國度,往往就忽略了對語文中“語”的訓練。我想如果真能做到英語那般,恐怕唐詩宋詞什么的早就拿下了,甚至押韻作詩也不在話下了吧。這真是語文教學的尷尬和悲哀啊,母語尚未學好,沒能理解,英語成績又能有多好呢,可想而知。

語感教學是指以學生對言語作品積極主動的感悟自得為主要方式,以培養學生的言語能力和培植學生的精神人格為終極目的的一種教學方式。在語感教學環境中,能夠強化學生對言語作品的體驗。而且借助學生對母語環境的熟悉這一優勢,教師可以帶動學生尋找“自我”,創設教學情境,喚起學生強烈的體驗感。體驗文章,體驗情感,成為言語作品意義與內蘊的主動追求者。這不就是課程改革夢寐以求的目標嗎,實現學生情感態度價值的培養。這些可都不是說著玩的,確實經歷過真是驗證,才讓我徹底相信,母語訓練補課忽視!

記得觀看優秀教學視頻--《給予樹》時,那種教學模式帶給我的感動和思索,真的不一般。視頻中的老師教授的是小學生課文,居然憑著簡單的幾個詞語,反復誦讀“什么都沒有”,“默默無語”、、、幫助學生挖掘出那么多的情感要素!課文中主人公的情感,以及所蘊含的人物性格、品質,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從而達到對學生的道德審美教育、情感價值教育等目標。雖然只是小學生,雖然學習的是一篇簡單的課文,但是從中挖掘、汲取的知識,遠遠不是傳統教育分析課文段落層次、總結寫作手法所能比擬的,而且外延延伸到情感層面根本是傳統教育無法企及的,也正是新課改標準千叮嚀萬囑咐要實現的目標。簡直太佩服中國語言的奧秘無窮了,字里行間都是感情,句句話都能折射出視角燦爛的一面。呵,完全歸功于對語言的玩味、品讀。誦讀吟詠,依據語境涵詠品味,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感,而且奠定了正確品味文章的基礎,無形中又增加了學生語文素養的積累,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對于新課程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起了莫大的推動作用。

所以,由此可見,母語訓練對學生的情感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覷,雖然從文字外延、母語形式涉及,但是如果正確運用其發揮的作用絕對是你意想不到的。

二、 情感教育也要重視方法手段

隨著互聯網各種高科技的發展,很多信息被人們相互傳達、接受。很多人已經提出對傳統教育方法的質疑和不滿,并且對整個教育體制不滿,要求改革。有人在網上發表意見:現在的語文課本就是政治教化工具,從來只說社會國家形勢一片大好,跟新聞媒體差不多,從來只寫偉人的故事,個個都是榜樣。現在的老師都是國家意志的代表者,一講到《濟南的冬天》就是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還熱愛祖國,一講到《荷塘夜色》就要聯系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局面、文人內心的苦悶情感、、、 看起來宣傳的都是大好、大善、大智慧,其實是一種愚民政策!隨此引發了“百家爭鳴”的思想,其中有一個觀點是:學生的情感教育該采取什么方法手段?教師的意志該不該作為國家或者政治意識向學生傳達,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站在什么角色上言傳身教。看到這些不得不叫人驚詫!但是驚詫過后便是深思。

現在的人們到底期望的是一種怎樣的教育模式呢?傳統應試型教育已經瓦解沒落,新的教育改革提倡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可是不管怎樣改變,我相信作為教師,為人師表,言傳身教,愛國敬業、愛學生是必須具備的品質吧。他們對學生講解我們國家的傳統美德,介紹歷史上偉人們高尚的思想品質,傳授愛人、愛國、愛社會之道,這本身并沒有錯,更不是什么愚民政策。不否認有的教師講課過于牽強附會,有時候個人思想甚至影響了學生。但是從客觀公正的角度看,在學生沒有完全分辨是非能力的情況下,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對言語作品的把握、感受,引導他們接受言語作品中蘊含的德育、智育和美育內容,進行必要的正規思想傳教完全是可以的。雖然可能因此導致學生個體性特點模糊,思想片面性。但是每一種個性都是從共性認識里分出來的,只有接受過正確的是非對錯、榮辱價值觀的教育,才能奠定好的基礎,日后才能形成正確健康的個性特點。所以如果沒有堅定的政治方向,教師如何去以身作則教育好學生的思想呢?

現代教育法中有說明:現代語文教師必須堅定自己的政治思想,懂得教育發展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相互關系,理解有關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現代語文教師應是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的教師,能把愛國主義精神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同時又能認真地學習和吸收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敢問家長,難道你們不認同孩子應該進行個人品質、社會美德的學習嗎?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正確、健康的思想教育嗎?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統思想”的教育并沒有錯,只要不是曲解、篡改傳統道德導致學生片面偏激的思想,應該提倡。

很多人迷茫到底該采取什么的方式和意識進行情感教育?教材的編寫體制形成到現在,一定有其歷史根源,肯定會有弊病漏洞,但是是經過很多反復推敲考證的,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我們應該明白學習教材知識,只是告訴我們當時當地,作者和作品要表達的情感,讓我們學習并感受,積累知識,情感認識,從而慢慢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用自己獨有的思想去體會作者和作品。所以教師應該站的角度和位置,就是作為學生思想的正確指引、規范的導師。國家意識總體上還是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進步的。教師應該以國家意識作為規范來要求自己和學生,畢竟那是在法律規定下的正確的意識形態。學生也才能在陽光的、健康的環境下成長! 

    綜上所述,自從學習了專業的、系統的課程教學論知識,才知道語文教學在情感教學這一塊,并不是我們想的那么簡單,包含的意義太多了。或許并沒有詳敘到位,但是已經是發自肺腑的感受。

 

玉米

[談談學習語文課程教學論的兩點收獲 語文課程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語文課程《狼》的課件

2.語文課程教學小論文

3.語文課程教學計劃

4.小班教師教學論文

5.美術教學論文

6.小學教學論文

7.地理案例教學論文

8.英語對話教學論文

9.會計教學論文

10.語文有效教學論文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久久不射视频网 | 一级国产精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不卡久久久久久 | 婷婷色六月综合缴情 | 日韩精品日韩字幕亚洲区 | 日本亚洲韩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