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哨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7-11-2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 學習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掌握本文的結構。

2. 發掘泥哨的內涵。

3. 領悟本文質樸的語言,深邃的思想,獨特的視角。

教學重點

理解泥哨的含義。

教學難點

體會散文的特點,特別是敘事、抒情、狀物、寫景熔一爐的特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在同學們關于童年的記憶中,最讓你難以忘懷的是什么?今天,我們學習一名中專生寫的文章《泥哨》,看看她童年里的記憶。

二、品讀探究

(一)課文總體理解,分析全文的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用泥哨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4-10自然段)講述泥哨的故事。

① 第一層(4-5自然段)表達自己希望有一只泥哨的愿望。

② 第二層(6-10自然段)敘述老爺爺為我做泥哨的過程。

第三部分(11-14自然段)由泥哨悟出的人生哲理。

(二)研習新課,討論探究

1. 本文是什么文體?

明確:本文是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課文以記敘為主,但抒情的意味很濃。材料是作者根據自己生活的真實加以構思而寫出的。作者把生命的價值與小小的泥哨水乳交融地統一起來,并運用記敘、描寫、寫景等等表現手法,圍繞泥哨,多方選材來表現主題。

2. 文章由“一串串悠長的泥哨聲從心野遙遠地遙遠地傳來,微微地震顫著我的心。”這樣開篇,有何作用?

明確:開門見山,直接點題。

作者由泥哨聲入題,并連用了兩個“遙遠地”,表現出泥哨在自己的心中的地位之高,影響之大。開宗明義,直接,簡明。

3. 第3段“原來是柔軟的富有彈性的黃泥,被捏合成鳥的形體。然后,交付給熾紅的烈火。于是,這卑賤的黃泥,變成了一個靈物,一個響亮的生命。它以自己剛強而高亢的聲音向這個有聲有色的天地宣告了它的誕生與存在……這就是我用來吹奏童年夢幻般音樂的泥哨。”此段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明確:描寫與抒情的表達方式。

這段用概括性的語言描寫了泥哨的制作過程。用詞生動形象,字里行間抒發了對泥哨的喜愛之情。

4. 從第4段開始描寫,是不是能更快更直接進入主題?(即要不要前面的3段課文?)

明確:從第4段寫起,可能會使文字更為簡潔,卻失去了藝術性。第3段制作泥哨一段,寫得極為有味,體現出作者謀篇布局的獨到之處。在閱讀課文時,我們可能會產生許多想法,但是通過多次比較閱讀,就會悟到:文章在第一段的“悠悠的泥哨聲”徐徐開啟了回憶之門,在第二段第三段指明了泥哨在童年生活中的意義。尤其第3段在“吹泥哨”這一細節上,與第4段產生聯接,完成了過渡,可謂剪裁得體,縫制巧妙。這是作者構段、謀篇布局技巧的初顯。如果直接從第4段寫起,就顯得平鋪直敘了。

5. 第5段“擁有一只泥哨,是那么自豪,那么快活,仿佛擁有了整個世界,可我沒有。多么希望能夠吹著泥哨,在長滿野蒿的荒溝旁,尋覓紅紅的酸棗;多希望能夠吹著泥哨,在開滿野花的田野里,割滿一籃青青的草……可是我不能,我不敢向媽媽要,媽媽瘦削的身影、憂郁的眼睛向我無聲地訴說著生活的艱辛。我下決心自己一定要捏響泥哨。于是,在村里的泥塘邊,我常常捏。但我從沒有捏響過……”本段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本段寫了以泥哨的渴望和家境的貧困。每個人的童年生活都是稚嫩有趣的,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和新鮮感。一只小小的泥哨,對孩子卻充滿了誘惑力。文章到此,反襯家庭的生活貧困用作者的成熟、懂事、有志氣的性格。課文哪些段詳細地敘述了老爺爺制作泥哨的過程?為什么要詳盡地記述制作泥哨的過程?

6. 第7段詳細地記敘了老爺爺制作泥哨的過程。

本段在內容表達方式上以什么為主,有何作用?

明確:①以描寫為主,詳細地介紹了泥哨的制作過程。

②這一段內容,通過作者童真的視線,詳細地描寫了老爺爺制作泥哨的全過程。

③制作的過程是:從池塘邊采泥到青石板上揉捏、旋眼、抹光、風干、烘烤、夾出。

④作者觀察得十分細致認真。特別是夾出來后,泥哨的顏色變化,寫得更加細膩。這變化過程是:由赤紅變成暗紅,又從暗紫轉為黑青。

⑤“像一塊墨玉”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泥哨的喜愛之情。

⑥為什么老爺爺不直接給她一個泥哨?--是為了與她自己捏的泥哨總也不響形成對比,通過老爺爺捏泥哨的過程,減弱泥哨對自己的產生的撼力。說明長大了,泥哨的捏響的,是泥哨總會響的道理。

說明泥哨的制作看似簡單,實際上要有一定的技術。使之和在此之前自己捏泥哨總也吹不響形成對比。

(閱讀本文,可以體會到:本文綜合運用了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這一細節描寫,與第3段文字形成前后呼應,文思巧妙。同時這一細節,又為后文泥哨的意義的升華作了堅實的鋪墊,可謂思路獨到。)

7. 第8段“老爺爺將那泥哨吹響,那單調而又壯麗的聲音‘吱吱’地響著,似乎因為新生的激動而顫抖著翅膀,以倔強的力量沖向大片的流云。那是被火冶煉出來的生命,那是充滿火的激情的生命每一串‘吱吱’的高音都變成曳著長尾的流星,飛過綠色的田疇,飛向燦爛的夕陽,撞擊著遙遠的青山……”如何理解泥哨發出的聲音?

明確:采用了虛寫與實寫相結合的手法,賦予泥哨以強烈的生命力。

這是對泥聲音的重點描寫。既有實寫,如單調的“吱吱”聲;也有富有想像力的夸張意味的虛寫,如“壯麗”、“因為生命的激動而顫抖著翅膀”、“以倔強的力量沖向大片的流云……”。賦予泥哨聲強勁的生命力,從而激勵人上進,令人奮發。

8. 第9段“老爺爺將泥哨送給我,我如獲至寶。我問老爺爺為什么我捏不響泥哨,老爺爺笑了:‘是泥哨終會響的,你還小,等長大了就會捏響了。’……”在這一段中,應該如何理解老爺爺的話:“是泥哨終會響的,你還小,等長大了就會捏響了。”

明確:這一句話,賦予了泥哨新的內涵,說“泥哨聲”是有生命的,暗指這是“生命之音樂”。在這里,“泥哨”的含義已經升華到人的生命。老爺爺的話中,包含著人生的哲理,意味深長。也可以理解為,沿線哨是老爺爺一生的寫照,雖然平凡普通,但他實現了人生的價值,吹響了自己生命的最強音。老對我寄予希望,將來能明白,并能吹響自己的“泥哨”。

9. 第11段,“從此,那泥哨便陪伴我,在我孤寂的時候,我便向無邊無際的曠野使勁吹響泥哨。那凜冽粗野得有點悲壯的高音,閃爍著銀片一樣的晶瑩。像被強蠻的弓弦繃上云天的羽箭,化作旋轉的白云和陽光。于是,我童年的幻夢也便沖向無際的流云……”我們應該怎么樣理解,流云對他自己的影響?

明確:①這一段主要寫了泥哨對自己的影響。

②對他的影響是:在我孤寂時泥哨陪伴我--吹響它,欣賞它獨特的聲音;在我消沉迷惘時泥哨激勵我,從泥哨的聲音中,體會到許多對人生的思索,使自己的童年充滿了幻想,充滿了追求。對他自己的整個童年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③泥哨對他自己來說,來之不易,所以如視珍寶,倍加愛惜,常常以泥哨為伴。

10.“‘是泥哨終會響的’,老人這樣講。是的,我終于明白了,自己縱然是一團蓼泥,也要把生命在烈火中完成,最終向天地發出屬于自己的聲音!……”這一段說明了什么道理?

明確:說明了一個人要有生存的價值,要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發出屬于自己的生命之音。

11. 課文多次描寫泥哨,有什么作用?

明確:厚積薄發,為文末顯志蓄勢,因為泥哨這個載體,描摹得越細膩,越形象,其負載的意蘊就會生發得越自然越深刻,泥哨聲代表了生命之音的主題也就表達得越加突出。

三、小結升華

本文是一篇優秀的散文,作者熔敘事、寫景、狀物、抒情和說理于一爐。作者以泥哨為線索,通過自身的經歷,向世人尤其是中職學生做出了表率。“是泥哨最終會響的”一句,點明了人生的價值,最普通的人,最平凡的人,也會發出自己的最強音。

本文表達了這樣一個主旨:表達了人生要有理想和追求,并為之而努力奮發的思想感情。每一個生命都需要表白,都需要奏出富有特色的生命之音這一主題。

四、布置作業

課后【研讀探究】第一、二題

五、相關資料

作者簡介

賈玉清是一個從黃土地走來的鄉村女孩,多年來在老師的指導下熱心學習寫作。她把一個普通的童年故事寫得多彩多姿、意蘊豐富,讓人過目不忘。本文是她在河南鶴壁市師范學校當學生時寫的一篇優秀散文習作。

附:【研讀探究】參考答案

一、直接給就缺少了看似簡單而自己卻多次也不能吹響所形成的鮮明對比,減弱了泥哨對我產生的震撼力。通過老爺爺捏泥哨的過程,說明長大了,泥哨的捏響的,是泥哨總會響的道理。

二、制作的過程是:從池塘邊采泥到青石板上揉捏、旋眼、抹光、風干、烘烤、夾出。

三、通過閱讀全文,可以感受到課文在寫作上是以記敘為主的,但抒情意味卻很濃。材料是作者根據自己生活的真實材料加以構思而寫出的。作者把生命的價值與小小的泥哨水乳交融地統一起來,并運用記敘、描寫、寫景等表現手法圍繞泥哨多方選材來表現主題。

 

洪瑤

[泥哨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般涉調哨遍教案

2.彩泥制作活動教案

3.中班橡皮泥手工教案

4.語言捏泥人教案

5.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春》教案設計

6.《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7.捏泥人藝術教案

8.中班橡皮泥語言教案

9.小班橡皮泥公開課教案

10.小班泥工活動棒棒糖教案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 在线点播亚洲日韩国产欧美 | 婷婷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 日韩亚州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m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高清 婷婷色中文字幕一二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