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祖國頌
單元內容:
本單元共有五篇課文。其中《最后一課》、《木蘭詩》是精讀課文,《黃河頌》、《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土地的誓言》是略讀課文。
本單元以祖國為主題,選編了五篇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表現了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人民熱愛祖國、發憤圖強的美好情操。
《黃河頌》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語言和抒情方式淺顯易懂,情緒慷慨激昂,是初中一年級學生接受詩歌教育、領略新詩藝術的好材料。
《最后一課》是短篇小說。它通過小弗郎士的視角寫最后一堂法語課的情形,把一個重大歷史事件(普法戰爭)產生的悲劇性后果通過日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來,以小見大,具有強烈的藝術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義。這篇課文歷來深受師生歡迎。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是一篇雜文,它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歷史前行過程,說理形象,鼓舞人心。教學時既要交待作品產生的時代特點和作者情況,又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鼓舞學生從作品中汲取樂觀堅強、積極進取的精神力量。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紀40年代寫于九一八事變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發了作者對淪亡國土強烈的思念之情。
《木蘭詩》是樂府民歌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主人公花木蘭的傳奇性故事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
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是以閱讀《黃河頌》為基礎,由課內向課外深化拓展,進行“探詢黃河文章,了解黃河憂患”的專題活動。每項活動有意引用一句詩作為小標題,含蓄的點出了這項活動的宗旨,同時引起學生的興趣。活動設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程序合理。大多數活動要求學生動手收集資料,篩選信息,研究問題,與合作者進行口頭交流,向全班做出匯報與書面展示。
這些作品內容豐富,表現手法多樣。教師教學時應充分挖掘作品的審美內涵,聯系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內容,并從中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接受健康積極的情感教育。
單
元
目標:
1、知識與能力:細致分析、細心揣摩課文中的精彩段落和關鍵詞句,以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漢語言豐富、優美的表現力,饒有興趣地鍛煉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黃河頌》《土地的誓言》《木蘭詩》《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都是很好的朗讀課文,教學時應繼續注重朗讀訓練,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出感情,通過反復朗讀自行領會文意,培養語感。要引導和鼓勵學生說出對課文的整體感受,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交流,進一步把握課文內容。
3、情感態度價值觀:聯系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現代國情(如五四運動、九一八事變、抗日戰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和語言文化的愛國主義情操。
單
元
重點: 1、 體會課文中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培養愛國主義情操。
2、 揣摩精彩段落和關鍵語句,學習語言運用的技巧。
單
元
難點: 1、 注重閱讀方法指導,引導和鼓勵學生說出閱讀感受;師生相互交流、討論,學習運用不同的語言形式來抒發感情的方法。
2、 充分挖掘作品的審美內涵,體味《木蘭詩》民歌風味與文人詩結合的特點。
教
學
建
議 1、因為本單元的課文大多為詩歌和散文等,易于朗讀,所以要加強朗讀教學,通過朗讀來理解、體味、感悟課文。
2、五篇文章各有特點。因此,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例如《黃河頌》應以朗讀為主,不宜過多講解。應該相信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如能通過配樂朗誦反復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更好。
3、加強閱讀方法的引導,讓學生學會精度。例如《最后一課》應要求反復閱讀課文,以整體把握文章,理清故事主要情節,從而分析小弗朗士的內心活動和思想感情,掌握從情節入手分析人物性格的閱讀方法。在課堂上要讓學生互動交流,自由發言,教師引導組織即可。
4、重視語言的積累、品位和應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強調一課一得。
5、綜合性活動教師要做好充分準備,以便能與學生進行交流,使活動能有效地開展。
6、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對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使之真正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
課時安排 《黃河頌》(2課時) 《最后一課》(3課時)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2課時) 《土地的誓言》(1課時) 《木蘭詩》(2課時)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黃河,母親河》(1課時)
周立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