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設計方案模板集錦10篇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那么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設計方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計方案 篇1
【學習目標】
1、 能描述什么是電磁鐵。說出電磁鐵的優點和工作原理。
2、 能通過實驗得出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3、說出電磁鐵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學習重、難點】
1、 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什么因素有關。
2、 電磁鐵的應用。
評價任務:
1、通過演示實驗1認識電磁鐵,說出電磁鐵的優點和工作原理。
2、通過合作探究得出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3、通過觀看視頻列舉出電磁鐵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
一、自主學習:
知識點一: 電磁鐵(閱讀課本P129第一段回答下列問題)
1、我們把插入 的螺線管叫電磁鐵。它 時有磁性, 無磁性。
演示實驗1:取一個帶有鐵芯的螺線管、一些大頭針,將螺線管通電,靠近大頭針,觀察發生的現象,然后斷開電路,觀察發生的現象。
現象表明:螺線管通電時 ,斷電時 。我們把這種磁體 叫電磁鐵。電磁鐵是利用電流的 效應工作的。它運用于我們生活的很多領域。
知識點二: 電磁鐵的磁性
知識點三:電磁鐵的應用(閱讀課本P130)
電磁鐵的實際用途很多,最直接的應用之一就是 。在電動機、 、電鈴和 里也用到電磁鐵。全自動洗衣機的進水、排水閥門,衛生間里感應式沖水器的閥門,也都是由 控制的。
觀看視頻:介紹電磁鐵的幾個具體應用:電磁起重機,磁懸浮列車等。
分別介紹相關的實例。
合作探究:(人多智慧廣!)
1、 自制電磁鐵
2、探究實驗: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猜想:電磁鐵的磁性強弱可能與 和 有關。在探究過程中要用到法。
問:怎樣判斷電磁鐵磁性強弱?
答:可以根據它 來判斷它磁性的強弱。這種方法叫 。
設計實驗(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設計實驗,注意變量的控制)。
分組實驗:
(1)、將剛才的實驗電路中加一個滑動變阻器,閉合電路,調整變阻器的滑片,使電磁鐵線圈的 不變,線圈中 的大小發生變化,觀察吸引大頭針的數目有什么變化。
實驗現象表明: 。
(2)、改換不同匝數的螺線管,控制 不變,比較不同匝數電磁鐵的磁性。
實驗現象表明: 。
進行實驗,完成下面的表格。
實驗次數 保持不變的因素 變化的因素 吸引大頭針的個數 判 斷
1
2
實驗結論:
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有 、 ; 越大, _____________越多,磁性就越強。
設計方案 篇2
一、體外預應力加固:
加固措施:通過體外預應力索施加反向荷載的方法對該橋進行加固,此外考慮箱梁兩側腹板出現大量的斜剪裂縫,為了約束斜裂縫進一步發展,加強對腹板混凝土的約束,增強腹板抗剪承載能力和剛度,采用腹板內側粘貼鋼板。預應力施工工藝1.錨固端部橫梁與跨中轉向橫肋!墩頂導向槽的施工2.鋼絞線下料與穿束3.鋼絞線張拉4預緊5.高應力張拉6.壓漿
缺點:
1.預應力的施工工藝,在鋼絞線下料與穿束中粘接段段的長度和位置,新老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后加預應力對原預應力的影響,很難確定。
2.施加預應力索加固現在存在的問題:如合理的加固預應力筋的位置和數量后加固的預應力鋼筋對已經存在的預應力鋼筋的影響
3.體外預應力鋼筋松弛、斷筋等失效的現象也較為常見
二、體外預應力的加固另外的加強措施
1、彎曲加強
采用體外預應力加固法可提高結構構件的受彎承載力。預應力筋布置應符合優化布置原則,即加固筋外形與外荷載產生的彎矩圖形相似。因此,加固梁式結構時,體外預應力筋多采用折線形連續筋,以充分發揮加固筋的抗拉強度。體外筋的靈活布置,可以有效地補強加固不同受力情況的簡支梁和連續梁。若連續梁中僅有個別跨需要加固,則可采取在這些跨上單獨布置預應力筋進行局部加固;若連續梁普遍較差,則可用各跨布置給予整體加固,若連續梁普遍較弱,但個別跨更弱,則可采取通長布置與局部布置相結合的辦法進行加固。
2、剪切加強
梁的剪切強度可通過外部加設扁鋼!鋼板和鋼箍等方法來提高。扁鋼通常箍在構件上用后張法拉緊并已開發了一種后張不銹鋼鋼箍的方法。后張法能使新材料平分恒載及活載,這樣就能更有效地利用新增材料。提高剪切強度的另外一種方法為采用后張的附加預應力鋼筋。預應力鋼筋可以加在垂直和傾斜方向上,而且既可安裝在梁腹板內,又可安裝在箱內。施加預應力時應當小心謹慎,避免結構某些部分出現超限應力。若構件中存在裂縫,一個好的實施方法是在施加預應力之前,先在裂紋上注射環氧樹脂。
三、粘貼碳纖維法與鋼板粘貼
加強法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均是將其增強材料粘貼在混凝土結構的受拉邊緣或薄弱部位,使之與結構形成整體,代替需增設的補強鋼筋,提高梁的承載能力達到補強的目的。
粘貼碳纖維法
碳纖維加固橋梁構件的部位:用粘結材料將碳纖維材料有序地纏繞粘貼于構件表面,實現對構件變形的約束并因此提高構件的極限強度和承載能力。在橋梁加固運用中,可粘貼在混凝土梁的頂面或底板上,以提高混凝土梁的截面強度和剛度:也可粘貼在梁的腹板上,以提高其抗剪強度
具體的施工工藝:
1、處理結構混凝土表面,涂敷基底樹脂并整平
2、涂刮整平膠并對其表面作砂光處理
3、滾刷粘結劑粘結碳纖維
4、對已貼的碳纖維作壓面處理
5、表面整飾(如抹砂漿等)
粘貼鋼板(碳纖維)法:(1)對結構抗彎和抗剪加固效果明顯,但對結構靜剛度影響不大(靜剛度包括等直桿件扭轉剛度、受彎梁的彎曲強度、薄板受彎曲載荷作用、薄殼變形計算)。(2)在借用橋面鋪裝層參與受力時,新老混凝土的可靠連接,始終存在問題如粘結劑的老化問題
此外粘貼鋼板法存在以下自己特殊的缺點:(1),鋼板面積大,剛度大,適型性差,很難與原結構緊密粘接,此外,自重很大,加上銹跡等原因,底、側粘貼很易脫落(鋼板易受腐蝕或脫落)(2)對于大跨度梁來說,鋼板的重量可能太重粘貼碳纖維法存在以下自己特殊的缺點(1碳纖維的抗剪強度低,延展性又不好,所以,其受力的不均勻性必須充分注意(2)碳纖維用于橋梁加固,其老化問題不容忽視。
四、體系轉換法:
是通過改變橋梁結構體系以減少梁內應力,提高承載能力的一種加固方法這是一種‘變被動加固為主動加固’的方法,該方法需要對原結構的現狀進行仔細的調查,對其承載潛能進行正確評價,用周密、細致、可靠的汁算分析確定體系轉換的方法和施工工藝流程,以達到加固修復病橋的目的。一般可通過簡支梁下增一設支架或橋墩;或把簡支梁與簡支梁加以連接,使結構由簡支變為連續等。
施工工藝:(1)揭開橋面鋪裝層。將梁頂保護層鑿除。使主筋外露。沿梁頂增設縱向受力主筋,數量根據計算決定。
(2)澆注端頭混凝土
(3)拆除或改變原有支座
(4)重新做好橋面鋪裝
該加固方法主要對于大、中簡支梁橋的加固,將多跨簡支梁的梁端連接起來,變為多跨連續梁,可以有效改善結構的受力狀況,提高橋梁的承載能力,但不適合連續剛構橋的后期加固。
五、橋面系減載。
對大跨度連續剛構而言,恒載在總重量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減小橋跨內橋面的恒載重量諸如變鹼橋面鋪裝為瀝青鹼橋面鋪裝、變鹼欄桿系為鋼質欄桿系、減薄人行道鋪裝厚度等能有效地減小跨中的下撓量。
六、擴大或增加原結構構件截面,以提高原結構的強度和剛度;該方法雖然能提高結構承載力,但也會因而加大結構自重。
自重加大產生的內力增量會消抵部分或全部結構承載能力的提高。且新增結構面積或體外施加的預應力與原結構體的界面能否良好結合此外
(1)擴大或增加原結構構件截面,以提高原結構的強度和剛度;
(2)改變原結構的受力體系,使其減小受力;
(3)以新的結構代替舊的應力不夠的結構這三種方法均不能用于大跨徑連續剛構橋深固工程技術系統總結:增大截面、粘貼鋼板(碳纖維)、體外預應力等加固方法都屬于二次超靜定受力結構。加固前原結構已經承受荷載(即第一次受力),特別是當承載能力不足時,加固前原結構的截面應力、應變水平一般都很高。新加固部分加固后并不立即承受荷載,而是在新荷載(即二次加載)下才開始受力。從而導致整個加固結構在其后的第二次受力過程中新加部分的應力、應變始終滯后于原結構的累計應力、應變,這決定了此時混凝土結構加固計算分析不能夠完全按普通結構概念進行。加固結構的承載力與新舊兩部分的應力差值或應變差值直接相關,與原結構的極限變形值有關,與兩部分材料的應力—應變關系有關。
設計方案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三位數除以一位數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的方法口算整百數除以一位數,讓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的過程,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讓他們運用已有的知識、方法、經驗探索算法;讓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具學具準備:電腦、圖片、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口算
24+52 8÷2 9÷3 6÷3
20×4 50×2 80÷2 90÷3
60÷3 200×4 500×2 800÷4
二、探索學習
導入:800÷4是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雖然我們以前沒有學過,但小朋友們都很聰明,很快就算出了答案。那像這樣的題目怎么算呢?今天開始,我們就來探討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和筆算的方法。
1、 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
出示例題
(1)提問:通過看圖,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平均每層有多少只”怎么列式計算?(根據學生回答列式)
600÷3=
這是整百數除以一位數,你能馬上口算出答案嗎?你是怎么想的?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3)小結:對于整百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我們可以與整百數乘以一位數的口算一樣,想10以內的除法或乘法口算就可以了。
(4)“想想做做”第一題口算
2、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商三位數)
(1)出示例題
這些雞2天共產雞蛋986個,平均每天產多少個?
1)學生說出計算的算式,教師板書。
986÷2=
(2)你能估算一下平均每天大約產蛋多少個嗎?
(3)你能用豎式算一算嗎?
學生先在書上試筆算后,老師在在黑板上板書豎式筆算的過程。提問:4為什么寫在百位上?
(4)“想想做做”第二題1、2小題
(5)“想想做做”第三題前四題
四人板書,其余做在作業本上。
老師講解。(注意格式書寫)
三、 練習
(1)“想想做做”第二題3、4小題
(2)“想想做做”第三題其余4題(做在作業本上)
(3)“想想做做”第四、五題
五、聰明題
學校舉行運動會,小明參加1000千米長跑,跑了一段時間后小明看到他的前面有7位運動員,后面也有7位運動員。請問參加1000千米 賽跑的運動員共有多少名?
第二課時
一、 準備練習
(1)口算
14+4 11+7 12+5 15+4 27+4 87-24 64÷2 92÷4 95-37 84÷6 75-36 51÷3 150+5 800÷4 400÷4 600÷3 200+5 90-37
(2)列豎式計算
98÷9 852÷4 497÷7
二、 嘗試練習
(1) 出示例題
學生根據圖示找出條件和問題,并列出算式。
312÷4=
請你估算一下,商大概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2)老師帶著學生一起列出豎式
7
4
3 1 2
2 8
7為什么寫在十位上?
你能接著算下去嗎?學生列豎式算在本子上,一人板演。
(3)"想想做做" 1 完成在書上,后兩題請2人板演。
(4)用豎式計算,并驗算 156÷2 460÷7
一人板演,老師重點講解驗算。
(5)小結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 2 另2題 268÷4 502÷8
(2)"想想做做" 4、5、6
四、回家作業
(1)書P9 3
(2)聰明題
一塊蛋糕切成8小塊,最少要切幾刀?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學要求:
1、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體會商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過程,掌握算法。
2、讓學生自主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中間有0的算法,使學生在計算知識的學習中得到多方面的發展。
3、讓學生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 教學例1
出示例1圖,引導觀察
提問: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幾個蘑菇? 平均每只猴能采到幾個桃?
2、根據學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幾?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樹上一個桃也沒有,平均每只猴采桃的個數是0,所以0÷3=0
3、計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結論?(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二、教學例2 (商中間有0的三位數除以一位數)
1、 出示例2 圖觀察
平均每天產雞蛋多少千克?
2、 題目中告訴了我們那些條件?要求問題怎么列式?
板書 306÷3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102的。誰會列豎式?
講解豎式的一般寫法。
三、 末尾有0的除法
1、 出示試一試讓學生先估計商比100小還是比100大,再計算。
(1)估計完后,先獨立完成在作業本上,然后再在小組里討論,交流豎式的寫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獨立完成另一題 350÷5 一人板演
四、鞏固練習
1、 書第8頁 第 2 題完成在書上。
2、 第3題先找出錯在那里,再改正。
3、 第8頁第5題 要讓學生知道從8時到12時經過4小時。
五、課堂作業:
書第8頁第4題后四題。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學要求:
1、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體會商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過程,掌握算法。
2、讓學生自主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算法,使學生在計算知識的.學習中得到多方面的發展。
3、讓學生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商0時的計算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 口算:
78÷4 45÷6 56÷3 40×2
65÷3 41÷2 85÷8 27÷3
32÷3 52÷5 41÷4 42÷3
二、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掛圖,觀察
這個星期的后4天共產雞蛋432千克。后4天平均每天產雞蛋多少千克?
讀題、思考
指名列式:432÷4
先讓學生估計,再用豎式計算。
講解計算方法。
2、教學試一試
出示題,讓學生先說說商是幾位數,再計算。同時,請兩位同學到黑板上板演。
講解時重點講計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1、指名板演第10頁第1題,其余學生填在書上。
2、做第2題時,先讓學生找出錯在哪里,再改正。
3、第4題先讓學生說題目的意思,再列式計算。
四、課堂作業
做課本第10頁第3題后4題
五、家庭作業:
課本第10頁第3題前4題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用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用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能列式解決這類實際問題。
2、培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成功的體驗中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用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出示掛圖觀察思考。
1、提問: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問題?讓學生提出。
2、教師總結。
二、自主探索。
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桌或小組商量,教師巡視指導。
1、交流匯報。
學生可能會出現幾種解法,教師對每一種方法都正確地評價,并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同時板書。
2、討論比較。
提問:這兩種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三、應用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題。
先讓學生觀察圖片,了解圖中呈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再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最后讓學生交流思考方法。
2、完成第2題
讓學生先討論這些信息的含義,再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交流匯報。
3、完成第3題
出示學生購買乒乓球拍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思考,獨立解答。
注意提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找到圖中隱藏的已知條件“有兩個小朋友”。
四、課堂作業
書第12頁5、6、7。
設計方案 篇4
教學要求:
1.學會7個生字,會認7個字,認識1種筆畫和1個偏旁.
2.通過看圖說話,了解影子的特點.
3.正確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7個生字,認識1種筆畫斜鉤和1個偏旁月字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了解影子的特點.
教學過程:
課前游戲
辨方向:上 下 左 右 前 后
一,談話導入
猜謎語.
你在前,它在后,你在左,它在右;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
謎底:影子
2.同學們,什么情況下會出現影子呢 影子在你的什么方向呢 影子有什么特點 想知道嗎 今天我們就學習第9課《影子》,看看書中的小朋友的影子有什么特點 板題:影子 ( 這三撇就像影子)
二,指導看圖
1.出示第一幅圖,思考:你看到了什么 他在干什么呢 太陽在他前面的時候,他后面出現了什么
2.出示第二幅圖,思考:這幅圖和剛才那幅圖哪兒不一樣
3,過渡:影子到底有什么特點呢 我們一起讀讀課文內容.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借助拼音自由小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聽朗讀課文錄音.
3.再讀課文,在文中畫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4.出示生字表,想辦法記住.
四,朗讀課文,了解影子的特點.
1.自己讀全文,標出有幾個自然段 (2個)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看圖. 想想:太陽在前方時,影子在小朋友的什么方向 板書:前 后
(2)在什么情況下影子在后呢 小組同學結合問題進行討論.
(3)請學生回答.(當太陽在小朋友前上方時,影子在小朋友的身后,)結合學生回答引導學生看第一幅圖.
(4)那么什么情況下影子在前邊呢 (當太陽在小朋友后上方時,影子在小朋友的前邊)讓學生動筆畫出小朋友,太陽,影子的位置.
(5)再讀課文,說說課文中把影子比作什么 為什么
(6)指導朗讀,讀出歡快,活潑的語氣.
(7)試背第一段.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照學習第一段的方法學習這段.
提出問題:太陽在左邊時,影子在小朋友的什么地方 結合圖說說影子在什么情況下在左,什么情況下在右
(2)分四人小組討論.
(3)匯報學習情況.板書:左 右
(4)朗讀第二自然段,讀出歡快,活潑的語氣.
(5)試背第二段.
4.朗讀全文,說說影子有什么特點
5.練習背誦全文.
①自由背. ②同桌互背. ③指名背誦.
五,除了在太陽底下能出現影子,還有什么時候也會出現影子 手電筒演示;太陽照樹錄象.
六,探究活動
說說在你座位的前面,后面,左面 ,右面都是誰.
請你和家長一起量一量你家房屋早上,中午和傍晚在地面投影的長度.
設計方案 篇5
[教學設計]
創意說明:對比賞讀是本設計的特點。本文和《安塞腰鼓》都是寫觀舞后的感受,兩篇課文雖然存在較大的差異,也有許多相通之處。若以《安塞腰鼓》的學習為基礎,將本文與之進行對比賞讀,必能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審美層次。
教學步驟:
一、導入
簡介作者及印度舞蹈。
二、誦讀全文
三、對比賞讀
以小組為單位,試從以下幾方面分析本文與《安塞腰鼓》的異同。(也可以不局限于此)
1.選材(寫作對象)。
2.語言風格。
3.主旨。
教師在學生研討、交流的基礎上,作一些必要的歸納總結。兩篇文章的語言風格差異較大,不能厚此薄彼,而應引導學生明白語言風格與作家本人、寫作對象的關聯。兩篇文章在修辭方面的突出特點,應結合具體語言作重點分析,如《安塞腰鼓》的排比,《觀舞記》的比喻。
四、摘抄、朗誦并背誦一些精彩句段
五、模仿運用
放一段優美的舞蹈表演錄像,讓學生觀看后馬上用語言描述出來。若時間夠用,可以立即在班上交流,也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作文與課文比較,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資料整合平臺]
課文擴讀材料
高山和流水(節選)
趙麗宏
聽貝多芬的交響曲,很少有人不被他的激情所振奮。即便是那些對音樂沒有多少了解的人,也能在他氣勢磅礴的旋律中感受到生機勃勃的力量,感受到一種居高臨下、俯瞰大地的氣概。就像讀杜甫的《望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音樂家把心中的音符傾吐在樂譜上時,靈魂中涌動著多少澎湃的激情?貝多芬的其他曲子,也有相似的特點,我很難忘記第一次聽貝多芬的第五鋼琴協奏曲的印象,當鋼琴高亢激昂的聲音突然從協奏的音樂中進出時,我的眼前也出現了流水,不過這不是莫扎特的那種緩緩而動的優雅的流水,而是從懸崖絕壁上傾瀉下來的飛瀑,是從高聳入云的阿爾卑斯山上一瀉千里的急流,這急流挾裹著崩潰的積雪和碎裂的冰塊,它們互相碰撞著,發出驚天動地、驚心動魄的轟鳴。我無法理解,這樣的音樂,為什么會有《皇帝》這么一個別名,不喜歡皇帝的貝多芬,難道會喜歡用《皇帝》來為這樣一部激情鏹然的作品命名?如果用《阿爾卑斯山上》作為這部鋼琴協奏曲的名字,該是多么貼切。在莫扎特的音樂中,似乎很少出現這樣強烈而激動人心的聲音。如果是莫扎特的河流,他不會讓流水飛瀉直下,也不會讓那些泠冽的冰雪摻和在他的清澈的流水中,他一定會尋找到幾個平緩的山坡,讓流水減慢速度,委婉地迂回曲折地向山下流去。這樣的流水,當然也是美,不過這是另外一種韻味的美。
在貝多芬的音樂中,我很自然地聯想起那些高聳入云的山峰,它們以寬廣深沉的大地為基礎,以遼闊的天空為背景。它們像自由不羈的蒼鷹俯瞰著大地,目光里出現的是大自然的雄渾和蒼涼,是人世間的滄桑和悲劇。只有那些博大的靈魂,才可能描繪這樣氣勢浩大的景象。
設計方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振幅的大小與頻率的關系。
2.嘗試用強弱的變化來演唱并用肢體動作表現。
活動準備:1.小鼓 2.米粒 3.圖片一套
活動過程:
一、在實驗中感知音的產生及振幅與頻率的關系。
(一)感知音的產生。
1.出示鼓。這是什么?它會唱歌嗎?歌聲會是怎么樣的?仔細聽一聽。教師用鼓槌敲擊小鼓,請幼兒說一說:小鼓發出什么聲音?(咚咚咚)集體說一說: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
3. 教師再次敲鼓,辨別聲音的大小。小鼓發出的聲音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一會兒響,一會兒輕)
4.討論:鼓的聲音哪里來的?(鼓的聲音是鼓面振動起來才發出來的)我們怎樣才能看到鼓在振動呢?
(二)感知振幅的大小與米粒跳動的關系。
1.出示米粒。誰來了?怎樣讓米粒跳起來?他是怎么跳的?(蹦蹦跳跳)集體學說: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2.如果小鼓敲的響,米粒就跳的怎么樣?如果小鼓敲的輕,米粒就跳的低?(教師演示)集體學說:小鼓敲的響米粒跳的高,小鼓敲的輕米粒跳的低。
3.鼓上的小米粒在干什么?集體學說: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二、學習歌曲
1.結合圖譜學習歌詞。
2.告訴幼兒歌名,欣賞歌曲。
3.分句練習,跟隨琴聲學習有節奏地朗誦歌詞。
4.幼兒隨琴聲演唱。
5.嘗試用強弱的變化來演唱。(1)討論:小鼓敲的響,米粒跳的高,應該怎樣來演唱?(重一點)小鼓敲的輕,米粒跳的低?應該怎樣來演唱?(輕一點)(2)幼兒嘗試練習。(3)集體演唱。
三、學習用肢體動作表演歌詞內容。
1.集體邊唱邊表演。
2.自由結對表演。
四、活動小結:今天不但學會了歌曲,還學到了很多知識,聲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聲音的大小與用力有關,用力大,聲音響,用力小,聲音輕。
設計方案 篇7
綜合實踐活動基地是學生走出課本、走出教室、走出傳統知識教授方式的必備場所,它是學校、教師及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自由度”最大、“空間”最廣、“實施”最為靈活的舞臺,它取走了罩在學生身上的“玻璃罩”,使學生在成長的路上跳得更高,走得也更遠。基于此我們學校將下交湯帝廟定為了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教育基地。
基地介紹:
距離我們學校不遠的下交村有一座湯帝廟,是20xx年國家確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始建于宋。金大安二年(1210)重修,此后歷代均重修。
下交湯帝廟是我國現存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湯帝廟。正殿、拜殿,宋遼建筑結構獨特,無梁殿宇技術高超,明金舞臺國之稀少,斷梁斷柱文淺難說,明代琉璃油漆畫技,工藝精湛,畫面精美。石雕線刻、壁畫,圖案逼真,典故傳奇,刻藝精實,國之瑰寶。正如評估專家說的:它是宋金明清石雕刻的展覽館,是古建筑的博物館,是人文精靈的薈萃地,是歷史文明和現代文化的杰作,是中國戲曲與舞臺發展及變遷的典史,是專家學者考察研究的寶庫,是旅游開發的資源。國內罕見的一二級珍品,體現出當時當地的最高科技水平。荊木大梁、石雕線刻、藍色琉璃為今天研究宋、金、明、清時期晉東南地區的生態環境和琉璃技術,線刻藝術都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社會文化價值、歷史藝術價值。
下交湯帝廟有三奇三寶:第一、正殿建筑奇異,正殿上有荊梁及古老壁畫,下有地梁,帝座之下有地室,前有四根石柱,為一奇一寶;第二、舞樓建筑奇特,兩個舞臺,一低一高,一個無梁,改為一梁;一個斷梁斷柱,這是二奇二寶。第三石雕線刻工藝的奇絕,八根石柱,30統石碑墻碑的雕刻工藝為三奇三寶。
下交湯帝廟為今天研究宋金明清時期晉東南地區的生態環境和琉璃技術,壁畫工藝提供了活生生的證據,為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較好的場所與環境。因此我們將下交湯帝廟定為了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同時確立了《追溯湯帝廟》主題綜合實踐活動,旨在引領學生走進歷史,了解歷史,增強家鄉自豪感。同時體驗活動的快樂、收獲的喜悅、實踐探索創新的樂趣,豐富知識,鍛煉能力。
基地與課程的對接:
三年級奇特的湯帝廟建筑
四年級精美的湯帝廟壁畫、圖案
五年級湯帝廟景區導游
六年級精致的湯帝廟石刻、石碑
基地的使用:
1、基地的管理
(一)基地由縣文物局明確專人負責基地的日常管理,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和使用辦法。
(二)學校與基地管理部門協商統一懸掛標牌,學校要建立開展活動情況記錄薄,及時對學生在基地的活動情況進行記錄備案。
(三)要切實做好基地的保護工作,在保證基地安全的情況下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
(四)要切實發揮綜合實踐活動基地的應有作用,做到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經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五)基地及學校對學生開展活動的文字材料、活動記錄及各類影像、圖片等檔案材料均要存檔保存。
2、基地活動評價
(一)注重過程性評價。基地綜合實踐活動師生評價以過程評價為主,看學生在基地活動過程中體驗的深淺、經歷的狀態。因此,我們要認真搞好每次活動,不搞走過場,不做表面文章,以學生的真實體驗、具體收獲為目標,多角度,多層面的合理、客觀地評價學生。
(二)注重多元化評價。教師對學生在基地活動評價應注重多元化評價。采用教師點評、學生互評、班級互評、請家長評等多種方式進行。在評價的內容上,應分別從學生從基地獲得的能力、知識、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關注對基地所發揮作用的評價。
3、基地活動預期成果及效益
學期末各年級學生將自己在基地活動的收獲(文本或圖片)及小檔案一起展示給大家,讓大家一起感受基地活動的快樂,感受到在基地活動獲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通過基地活動在創新設計、團結協作、增強自豪感等多方面獲得收益,提高基地對于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能力的效益。
設計方案 篇8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充分發揮主題墻育人的作用,為幼兒創設適宜的主題墻教育環境,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讓幼兒參與到主題墻環境創設中,激發幼兒對主題墻環境的興趣及探索欲望,創設適宜的幼兒教育環境,為此,我園將在本學期進行主題墻的創設評比活動。
一、參評范圍:全園各班。
二、評比領導小組成員:張曉迪、國明彩、宋萌萌、李敏、宋曉風、魏沖、李秀霞。
三、評比內容
主題墻環境創設評比遵循“因地制宜、廢舊環保、幼兒為主、服務教育”的原則,主要體現在班級內部的主題墻。
四、評比要求
1、體現空間性和同步性。主題墻創設要有主題、次主題,空間分布要合理,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把平面布置和立體布置結合起來。 2、體現教育性。主題墻創設要與教育目標相結合,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主題墻布局的設置和材料的投放要有針對性,充分體現主題墻的教育價值。
3、體現適宜性。主題墻的創設必須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突出本班的特色,充滿童心童趣,使主題墻中的點點滴滴都蘊藏著幼兒教育獨特的文化內涵。
4、體現主體性。主題墻的設計、布置,都應從幼兒實際出發,生動、直觀、真實,幼兒積極參與,讓幼兒成為環境中的主人,體現師幼之間對話,讓主題墻成為幼兒寄托心愿,宣泄情感,體驗成功、展示自我的平臺。
5、體現豐富性和啟發性。主題墻的創設要充分利用活動區域提供能引起幼兒探究欲望的豐富的物質材料,并提倡以廢舊材料的使用,一物多用,經濟環保。
6、體現美觀性。主題墻的創設應力求結構合理、色彩協調、風格獨特、情趣高雅,萌發幼兒的審美情趣,激發幼兒積極的情感體驗。 7、善于發現各班的亮點。
五、評選方式
1、各班主任簡要介紹主題墻飾創設的特色與亮點。
2、評比小組根據園里制定的《中心幼兒園主題墻評比表》(見附件)的每項規定結合班主任的介紹進行相互打分。
3、公平、公正的原則下,將所有分值相加所得的分數即為該班級此次評比所得分數。
4、在所得得分數排名中取前三名為本次評比的優秀班級。 六、評比流程: 1.依次進班觀摩評比。
2.參評人員根據主題墻的評比要求進行現場打分,做到公平、公正。 3.班主任負責進行主題墻設計的講解。
4.最后由宋萌萌進行匯總整理。
設計方案 篇9
在20xx——20xx學年度第一學期我將嚴格按照學校的安排,做好地理室管理工作,同時突出本室的特色,本著求真務實的作風,以為教學和研究服務為目的,制定工作計劃如下。
一、做好安全工作。
明確地理室職責,定期檢查滅火器材及其他設備,強化安全意識。
二、合理管理,合理使用。
1、對儀器的擺放,本著上輕、下重、防潮、防壓、防曬、防霉、防銹蝕、防蟲蛀、整潔美觀的存放原則;按新標準要求的順序排放,每層所放教學儀器、材料都登記。做到教學儀器存放定位,排列有序,取用方便安全。
2、編寫標簽,粘貼標簽于儀器。
3、填寫地理儀器的明細賬和流水賬。
4、新調入的器材,先檢查驗收,沒問題后再登記入帳,記明規格、數量、金額。
5、按照學校要求制訂規章制度,并認執行。
6、任課教師領取實驗教學儀器,先填寫實驗通知單,根據實驗通知單提供器材,任課教師用完歸及時檢查核對,如有損壞或丟失,查明情況,按規定要求報廢或賠償。
7、期末認真清點儀器,履行報廢手續,及時處理報廢的儀器,做到帳物一致。
三、有創新,有特色。
通過查閱資料、考察研究等方式在管理方面力求有所創新,突出特色。 總之、作為地理室的管理員、有責任、有義務為管理好地理室、為搞好學校的地理教學工作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黃波
設計方案 篇10
一、教學內容
認識和了解指紋,指紋的特點.種類及功能,
二、教學目標
1.讓幼兒通過自主發現了解指紋的種類和用途,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不相同的。
2.簡單了解指紋的特點作用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指紋的種類及特點和作用
難點:解說詞匯“指紋”,介紹指紋形狀,指紋的形成過程解說
四、教學方法
1.講授法.演示法.引導發現法.總結總結歸納法
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實訓教學
六、教學內容及過程
(1) 導入新課:談話,引起幼兒的興趣,
老師:小朋友手上都有一個秘密,找找看是什么秘密?讓幼兒
觀察自己的小手
(2) 學習新課:
1.引導幼兒認識指紋
1*了解指紋小朋友伸出你的小手,(教師指著手指肚)這里叫手指肚
2*仔細看看你的手指肚的皮膚上有什么?(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有細紋)這些細紋我們叫它指紋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指紋
1*你個旁邊的小朋友比較一下,你兩個的指紋一樣嗎?
2*請小朋友用手指蘸印泥將指紋印在紙上
3*請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自己手上的指紋和紙上印的指紋說一說指紋是什么樣的,像什么?
3.討論指紋的形狀
指紋的形狀有:箭形 水波形 漩渦狀
幼兒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世界上的人沒有一個完全相同的指紋,每個人的指紋一生都不會變,因此可以用指紋辨別人
4.發現觸摸過的地方能留下指紋
1*教師演示蘸有紅色印泥的手指觸摸玻璃杯,請幼兒說出有什么發現?
教師:當我們的手指和物體接觸時將會留下指紋
2教師演示不蘸印泥去觸摸這些東西,請幼兒說出有什么發現
(會不會留下指紋呢?)
教師:我們用眼睛看不到,也會留下指紋,會留下許多汗孔,從汗腺分泌出的汗通過汗孔到達手,手指上的汗碰到物體時就會留下指紋
(3)歸納總結:教師:你們可別小看指紋,它的用途可大了!指紋由皮膚上許多小顆粒排列組成,這些小顆粒感覺非常敏銳,只要用手觸摸物體,就會立即把感覺到冷、熱.軟.硬等各種“情報”通報給大腦司令部,然后大腦根據這些“情報”,發號施令,指揮動作。指紋還具有增強皮膚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緊緊地握住東西,不易滑掉,我們平時畫圖.寫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夠那么得心用手,運用自如,這里面就有指紋的功勞
(3) 布置作業:手指印畫
我們一起用我們可愛的指紋做一副手指印畫吧!(讓幼兒用手指沾上印泥印出各種圖案)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設計方案08-31
教學設計方案07-08
教學設計方案02-28
教學設計方案12-23
薪酬設計方案08-31
設計方案格式12-01
命題教學設計方案05-08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07-29
教學活動設計方案12-14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