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閱讀的評課稿范例
上周聽了幾節群文閱讀課,其中一節是毛紅玉老師的群文閱讀課-----《詩歌》。
群文閱讀給我的感覺是一種非常時尚的語文教學理念。因為新課標提出:小學六年的課外閱讀量要達到100萬字以上,其中小學三個學段的課外閱讀量應不少于145萬字。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必須進行大量的閱讀。所以就有了“群文閱讀”。隨著統整課程的概念推廣,教師也開始嘗試群文的閱讀教學活動,結合教材及課外讀物,針對相同的議題,進行多文本的閱讀教學。”這里提到的“群文閱讀”,是在教材的基礎上,補充2-4組形式多樣的文章或者更多,建構以一定議題為依托,以粗讀略讀為主法,以分享感悟為核心,以探索發現為樂趣的教學方法。
聽完這堂課,我發現有許多精彩之處:
第一:教學思路清晰。
毛老師在這堂課中呈現的是一組詩歌教材,通過導讀《我喜歡你》,補充了《等待》、《打過架那天的夕陽》、《贈汪倫》、《阿貴只有九歲》四個類似主題的詩歌,以“友情”這一主題為依托,通過不同形式的閱讀,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她的教學過程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談話導入——走進文本——學用結合——主題升華。
第二:教學目標明確。
第一個目標,通過這一組文本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一種閱讀的方法,就是讀書要有自己的見解,并能從文本中找出支撐自己見解的理由,提煉人物形象;第二個目標,通過讀文本,體會“友情”這一主題;第三個目標,培養學生陳述自己觀點的口頭表達能力。
第三:歸納分析,學法指導。
在閱讀完五首詩歌后,毛老師帶動學生分析了五首詩在寫作手法上的不同,并得出結論:《我喜歡你》、《阿貴只有九歲》都是用生活中的瑣事來烘托情感的`,只是一首歡快,一首悲傷。其它三首也有相似的手法,是什么?大家商量一下。學生各抒己見,老師小結:用象征手法,運用事物來烘托情感。學生學以致用:就是以前我們學過的借物抒情。
第四:配樂朗誦,感情升華。
學生通過配樂朗誦,讓自己的情感融入文本之中。從孩子們晶瑩的眼中讓我感受到了純真。
在這里,我也想與大家分享一下我聽課后的感悟:
我覺得閱讀可以提升學生仔細觀察的能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就像毛老師那樣,如果教師的引導點把握準確,課件與教學過程緊扣,學生對情感的體驗會更深刻,也就能自然而悟了。
【詩歌閱讀的評課稿】相關文章:
閱讀指導課的評課稿11-04
閱讀指導課評課稿06-18
自主閱讀課評課稿09-28
閱讀指導課評課稿(精選5篇)03-17
寓言群文閱讀評課稿03-31
《飲酒評課稿》評課稿范文11-17
《小豆豆》閱讀指導課評課稿07-20
初中語文詩歌欣賞的評課稿10-01
鑒賞詩歌語言循方法的評課稿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