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詩歌與古琴的關系
詩歌的誕生,與音樂有不解之緣。墨子說:“歌詩三百,舞詩三百,弦詩三百。”可見《詩經》中的風雅頌都可入樂。后來一些文人詩主要供閱讀和吟詠,不必引吭歌唱,但也要有音韻和節奏的美,因而古典詩詞都講格律。從本源上講,詩歌、音樂、舞蹈三者在遠古社會密不可分,共同組成了原始圖騰崇拜和巫術儀式的基本內容。
歷來詩人和琴人有著廣泛的聯系,有的交往非常密切,許多詩歌寫的就是詩人與琴人之間的情誼。如高適在送別著名琴人董庭蘭的詩《別董大》中就有“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唐代很多詩人能夠彈奏七弦琴,從許多專門為某道士、某山人、某尊師、某處士等人彈琴而寫的詩歌中可以看出。著名詩人李白的詩作中提到的'琴師有蜀僧睿、岫師、盧子順等;元稹的詩作中提到的琴人有柔子、庚及之,姜宜和他的妻子等。這些詩歌中描寫到的琴人各有特色,有業余的、也有專業的,所彈奏的琴曲藝術風格各有千秋。專業的琴人在唐詩中有董庭蘭、杜山人、姜宜、穎師等。從這些描寫古琴藝術的詩歌中,我們看到古琴在唐代文化生活中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全唐詩中有不少反映琴曲藝術的作品。有些詩人對古琴非常愛好,經常彈琴自娛 ,有的自創琴曲,一抒已懷。初唐的王績,盛唐時期的王維、李白、李頎,中晚唐的韓愈、白居易、溫庭筠,以及此后歷代文學家如歐陽修、蘇軾、姜夔、李摯、張岱等,對古琴曲有深刻的理解和體悟,在他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些生動的描寫和精辟的評論。這些關于古琴的詩歌篇章,可供我們了解琴曲藝術的成就和在當時社會的影響。
【淺談詩歌與古琴的關系】相關文章:
古琴操的詩歌06-12
古琴說詩歌06-26
淺談詩歌06-13
淺談詩歌精選06-12
詩歌及語言的關系06-14
淺談詩歌的發展02-28
淺談詩歌賞析06-13
戴望舒的詩歌淺談06-13
古琴的造句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