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二年級清明節手抄報(精選8張)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手抄報了吧,手抄報字行間要整齊,字體不宜太小,忌潦草、錯字。你所見過的手抄報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二年級清明節手抄報(精選8張),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二年級清明節手抄報
清明節簡介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節日起源
介子推的傳說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的時候,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點好行裝,同老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后,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片衣襟,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
節氣清明與清明節
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凈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志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和民眾在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氣候規律,比較適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物候、降雨等方面的變化,對人們依時安排農耕、蠶桑等活動有不可或缺的指導意義。到了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清明對于古代農業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農諺說“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正是說的這個道理。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記載:“清明節,命蠶妾,治蠶室······”說的是這時開始準備養蠶。其中的“清明節”還只是一個節氣,不是節日。
清明節氣在時間和天氣物侯特點上為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該節氣被看作清明節的源流之一。
念先人切切,無根便無家,先人便是你我感恩之源,不忘卻前人,才能擁有我們眼前這般的生活。風俗習慣,在清明節踏春掃墓之時,我們有哪些傳統風俗習慣呢?
清明節詩句
1、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夢桂《摸魚兒·記年時人人何處》
2、最愁人,啼鳥清明,葉底青圓。——宋·吳文英《高陽臺·落梅》
3、榆煙新起,正清明節過,翠蓂九葉。——張倅《百字謠(壽葉教·三月初九)》
4、墦間人散後,烏鳥正西東。——范成大《清明日貍渡道中》
5、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6、燕子重來,往事東流去。——吳文英《點絳唇·時霎清明》
7、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8、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9、驀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檐牙。——喬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10、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1、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2、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吳文英《西子妝慢·湖上清明薄游》
13、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遲。——王建《寒食》
14、乳燕飛來傍蓮幕,楊花欲雪,梨云如夢,又是清明暮。——高鶚《青玉案·絲絲香篆濃于霧》
15、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淚點絮花沾袖。——宋·吳文英《花心動·柳》
16、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辛棄疾《念奴嬌·書東流村壁》
17、才過了清明,漸覺傷了春暮。——李冠《蝶戀花·春暮》
18、清娥畫扇中,春樹郁金紅。——溫庭筠《清明日》
19、綠云蔽日樹輸囷。——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20、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間孤月映梨花。——萬寬《清明·滿城風絮一層紗》
21、幾多情,無處說,落花飛絮清明節。——唐·魏承班《漁歌子·柳如眉》
22、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辛棄疾《感皇恩·滁州為范倅壽》
23、清明又近也,卻天涯為客。——曹組《憶少年·年時酒伴》
24、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黃庭堅《清明》
25、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26、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宋·黃庭堅《清明》
27、欲共柳花低訴,怕柳花輕薄,不解傷春。——黃孝邁《湘春夜月·近清明》
28、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高啟《清明呈館中諸公》
29、上巳清明都過了,只是春寒。——蔣春霖《浪淘沙·云氣壓虛欄》
30、啼紅正恨清明雨。——趙令畤《蝶戀花·欲減羅衣寒未去》
31、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溫庭筠《清明日》
32、山屏醉纈,連棹東西岸。——吳文英《瑞龍吟·德清清明競渡》
33、三千丈清愁鬢發,五十年春夢繁華。——喬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34、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唐·杜牧《清明》
35、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賈島《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36、一郡官閑唯副使,一年冷節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獨酌》
37、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38、西園日日掃林亭。——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39、鳴玉慚時輩,垂絲學老翁。——張繼《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巖村有懷》
40、濃睡覺來慵不語,驚殘好夢無尋處?——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41、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吳潛《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42、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程顥《郊行即事》
43、滿城風絮一層紗,寂寂青山不見家。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間孤月映梨花。——《清明》
44、清明時節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楊徽之《寒食寄鄭起侍郎》
45、花色融,人竟賞,盡是繡鞍朱鞅。——薛昭蘊《喜遷鶯·清明節》
46、幸遇清明節,欣逢舊練人。——駱賓王《鏤雞子》
47、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孟浩然《清明即事》
48、空樽夜泣,青山不語,殘月當門。——黃孝邁《湘春夜月·近清明》
49、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孟浩然《清明即事》
50、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高翥《清明日對酒》
【一二年級清明節手抄報】相關文章:
清明節手抄報07-29
清明節手抄報03-27
清明節手抄報內容04-07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04-03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04-07
清明節的手抄報內容04-03
清明節手抄報內容04-04
清明節手抄報的內容05-04
清明節的手抄報的素材04-06
清明節的手抄報資料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