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手抄報一等獎

時間:2025-03-27 16:10:29 手抄報 我要投稿

清明節手抄報一等獎(精選8張)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手抄報了吧,手抄報能有效幫助我們獲得信息,培養綜合能力。那什么樣的手抄報才是好的手抄報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手抄報一等獎(精選8張),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明節手抄報一等獎

清明節手抄報一等獎  

清明節手抄報一等獎  

清明節手抄報一等獎  

清明節手抄報一等獎  

清明節手抄報一等獎  

清明節手抄報一等獎  

清明節手抄報一等獎  

清明節手抄報一等獎  

  清明節基本簡介

  清明節,英文標準譯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陽歷四月五日。(此節日現已列入國假3天)。由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進行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一些修佛的人會燒些自己或者找人代抄的佛經給他們去世的親人朋友,意在幫助亡人早日脫離地獄之苦,從而離苦得樂。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

  在古人的觀念里,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于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凈,也緣于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于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清明節歷史發展

  相傳大禹治水后,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后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清明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么來的。

  北宋時期清明節很是普遍,現在流傳下來的張澤端的描繪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間清明時節東京汴梁(開封)汴河兩岸的人物景象。

  從2008年開始,我國將清明節認定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為三天。一直延續至今。

【清明節手抄報一等獎】相關文章:

清明節一等獎的手抄報07-03

清明節手抄報一等獎09-20

清明節手抄報 一等獎09-22

一等獎清明節手抄報圖片10-06

一等獎的清明節手抄報資料08-26

一等獎清明節手抄報圖片10-20

關于清明節的手抄報圖片一等獎08-10

一等獎清明節手抄報圖片大全10-12

2020關于清明節的手抄報一等獎圖片10-16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人摸人摸在线视频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 天天看片在线视频播放 | 亚洲欧美卡通在线一区 | 外国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 五月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