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說課稿

時間:2021-06-07 11:17:30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高中美術說課稿模板匯總九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美術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美術說課稿模板匯總九篇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初步了解和認識什么是意象藝術,如何來辨析意象藝術。

  【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分析,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藝術,通過對意象藝術的藝術形象和藝術語言的分析,以及藝術家的意圖方面來辨析意象藝術的主要特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意象藝術的創作構思,提高審美素養,開闊眼界,理解多元化藝術。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意象藝術的藝術特點。

  【難點】

  感受意象繪畫所表達的藝術家主觀的精神世界。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一組繪畫作品,分別是《布羅格利公主像》《帶帽的婦人》,引導學生觀察其中的不同。并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組,為什么?引出馬蒂斯的一句話“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畫”,帶著疑問揭示課題。

  環節二:欣賞作品,探究意象藝術

  (一)感知怪異

  多媒體展示一系列意象藝術的作品,引導學生并談一談對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怪異)

  繼續追問:這些作品為什么會產生“怪異”的感覺?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造型與色彩夸張

  (二)分析怪異

  1、展示蒙克的《吶喊》,引導學生觀賞并思考:作品描繪了什么內容?給你以什么感受?

  學生回答:一個受到驚嚇的人,給人一種神秘不安的感受。

  2、繼續引導學生欣賞作品并小組討論:蒙克是如何描繪這種不安的?試從色彩、形象、線條等方面進行分析。

  學生交流探討,教師總結:

  ①造型—骷髏般神經質的人物;

  ②色彩—紅色與深藍、墨綠形成鮮明了對比;

  ③線條—直線與曲線形成對比

  3、教師點名蒙克會描繪不安是與他的生活經歷分不開的,有哪位同學分享一下蒙克的相關資料?

  學生自愿分享,教師總結:蒙克,1863年出生在挪威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然后相繼經歷了父母與姐姐的死亡以及妹妹的精神分裂,這一系列的打擊使蒙克深深的感受到了恐懼與不安。

  (三)解釋意象藝術

  意象藝術到底是什么?怎樣理解意象藝術?有什么特點?

  學生總結回答,教師總結:意象藝術是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

  環節三:交流探討,辨析意象藝術

  1、討論問題:意象藝術的“怪異”與藝術家的觀念是怎樣的關系?你能舉例說明嗎?

  意象藝術的怪異源自于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現,美術作品不僅可以再現客觀世界,而且可以表現藝術家的個人情感、觀念和意識。

  舉例:《星月夜》表現的是一個被高度夸張變形并充滿強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運用的平直、粗短的線條,表現出一種寧靜;而上面的這些則是運用了一種彎曲的線條,這樣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表現了梵高當時意象的一種特點,體現出了抑制的強烈感情。

  2、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藝術作品與具象藝術作品,并且設置辯論活動:你是否認為意象藝術比具象藝術更有表現力?為什么?

  學生辯論,教師總結:意象藝術更傾向于心理真是而不是眼見的真實的傳達,盡管它可能“怪異”甚至“丑陋”,但它在藝術上卻更集中、更典型,因而形成它突出的長處,從整體上超越了具象美術在形象和時空上的限制,延伸了我們對事物和現實的認識,使我們對事物和現實有了更為全面和宏觀的把握。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在意象藝術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使我們看到或者感受到了現實中沒有也無法呈現出來的東西。

  環節四:小結作業,拓展提高

  1、總結回顧意象藝術的特點。

  2、課后作業:觀察自己身邊的藝術形象,說說哪些是屬于意象的造型。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2

  隨著說課的發展及其應用范圍的擴大,說課逐漸成為現階段極其重要的一種教研活動。那么湘教版高中美術該如何寫說課稿呢?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湘教版高中美術說課稿,一起來看看吧。

  湘教版高中美術說課稿:人間生活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主要講述《人間生活》(中國古代美術作品部分):教材例舉了從唐代到宋代的較有代表性的人物畫作品,并分析了這些作品所體現的社會觀念。本節課通過對這些作品進行講述與思考、體驗與探究、使學生真正認識理解畫家是如何表現世俗生活的。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中國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畫、風俗畫作品。

  能力目標:體會并理解美術作品是如何表現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標:感受中國古代美術作品的美,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教學要點】

  重 點:美術作品如何表現世俗生活的。

  難 點:體會作品所表現的生動生活。

  興趣點:畫家是怎樣捕捉并表現精彩的生活。

  二、教學方法

  運用啟發式教學、討論法、練習法等相結合。

  綜合運用感悟式鑒賞、形式鑒賞、社會學式鑒賞、比較式鑒賞。

  三、教學過程

  (一)、課前(5分鐘)準備

  1、播放背景音樂《生活》。

  2、出示字幕: 《美術鑒賞》上篇 第二單元 第四課:人間生活 第1課時

  主講:石門縣第一中學 歐文博

  (二)、復習導入:(2分鐘)

  以古箏曲為背景音樂,多媒體課件(每幅6秒的速度)展示關于宗教方面的美術作品。并同步講述: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宗教和政治因素的不斷減弱,藝術家們開始把世俗生活作為藝術表現的主要內容。他們的靈感主要來自于現實社會中真實的生活場景,即描繪人間生活。

  板書課題:人間生活(第1課時)

  (三)、新課講授(28分鐘) 創設情景:

  1、播放影視片段《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局部 (3分鐘)(以啟發式、談話式)(3-4學生回答)

  (1)、看視頻思考以下問題: 劇中講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劇中婦女的體型是胖還是瘦?她們穿戴的服飾有何特色?在你印象中這個朝代的社會狀態是怎樣的?

  (2)、學生思考回答:唐朝;比較暴露、領口低、顏色很鮮艷;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思想開放。

  (3)、教師小結:通過簡短視頻了解到唐朝宮女服飾特點及社會狀況。假如要你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唐代宮廷生活,你會畫嗎?有難度!那我們一起看看唐代宮廷畫家是如何描繪的。

  提示同學們翻開課本第31頁。

  2、展示圖片:張萱《搗練圖》(6分鐘)(啟發式、感悟式鑒賞)(3-4學生回答)

  (1)、教師介紹:這是一幅唐代仕女畫,作者名叫張萱,宮廷畫師。這幅作品主要是描繪宮中婦女搗練時的情景。練是古代的一種白絹,經漂洗和沖搗后才會變白變軟。整幅畫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搗練、織修、熨燙。我們來欣賞“熨燙”部分。

  (2)、展示“熨燙”部分圖片。

  (3)、教師提問: 你覺得這個片段哪些地方最有生活情趣?(學生思考交流并得出結論)

  學生思考并得出結論:仕女扯白絹時挽袖,身子微微著力后仰;中間婦女手拿熨白絹器具,表情十分專注;小孩屈身來回穿梭于白絹下等。

  (4)、活動:學生上臺模仿體驗“熨燙”部分人物動作及神態。

  (5)、教師小結: 這些細節非常真實、生動,極富生活情趣,是畫家對生活細心觀察善于表現的結果。我們欣賞了唐朝畫家張萱畫的宮廷仕女搗練時的生活畫,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幅表現宴請的作品。

  3、出示作品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10分鐘)(啟發式、社會學式鑒賞)(3-5學生回答)

  (1)、教師語:閱讀課本第32頁的文字內容,要求學生介紹這幅作品表現的內容。

  (2)、教師小結:南唐后主李煜讓畫家去窺探大臣的生活,以了解大臣的為人。整幅畫采用了我國傳統表現連續故事的手法,隨著情節的進展而分段,以屏風為間隔。通過聽樂、觀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節,敘事詩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

  (3)、出示《韓熙載夜宴圖》 “聽樂”部分。播放琵琶曲,讓學生判斷是什么樂器聲音?引導學生判別畫面中哪個是韓熙載,判別的理由是什么?韓熙載心情怎樣?

  (4)、學生回答:琵琶;從坐的位置、相貌、穿著打扮;心情顯得很沉重。

  (5)、教師小結:聽歌妓彈奏琵琶,韓熙載正襟危坐,戴著高帽,留著長胡子,內心顯得很沉重。

  (6)、教師語:這幅畫中韓熙載邀請當時幾位名流志士也參加宴會,有太常博士陳致雍和門生舒雁、狀元郎粲、李嘉明等。除歌伎外,賓客都穿著官袍。

  (7)、教師提問:哪位是狀元郎粲?畫家捕捉到他的動態,反映了他怎樣的心情?我們有這樣的舉動嗎?

  (8)、學生回答:穿紅色狀元袍;比較得意、忘形(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9)、教師小結:通過畫家對服飾和動態的描繪我們認識了郎粲,體會到得意、忘形的心情。

  (10)、教師提問:畫中李嘉明的側身、回頭,太常博士陳致雍、門生舒雁拍手掌跟聽音樂聯系嗎?

  (11)、學生回答:有,他們聽音樂很投入。

  (12)、教師語:畫家觀察非常仔細,表現了他們對音樂的不同感受。

  (13)、教師提問:你們再仔細看這些歌伎們,她們對這種場景的感受以及她們在畫面中所占畫面比例說明了什么?

  (14)、學生回答:女性身體比例較小,反映出當時歌伎們身份卑微、地位低下。

  (15)、教師小結:通過探討、合作、交流等方式對這幅畫有了比較真實細致的了解,如果畫家沒有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不可能畫出這樣的畫來,同時這樣一幅畫對后人了解當時社會生活和韓熙載提供了寶貴真實的歷史資料。

  4、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啟發式、形式鑒賞)(6分鐘)(4-8學生回答并體驗)

  (1)、教師演示詩句:“歷經風雨八百年,繁華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態眾生像,盡在綿綿畫中間。揚名海外震國威,驚世絕技人人贊。”并思考這首詩是指哪幅中國名畫?

  (2)、學生回答: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3)、教師語:《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反映市井生活得風俗畫,有人稱它為我國宋代的小百科全書。觀看視頻,思考這幅畫到底畫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點?

  (4)、教師演示:出示視頻《清明上河圖》并配樂《春江花月夜》。

  (5)、教師小結:此畫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繪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寫繁忙的汴河碼頭,第三部分描寫熱鬧的街市。繪畫的規模宏大,場面繁雜,且筆筆精到,一絲不茍,達到生動明確,惟妙惟肖的境界。

  (6)、教師演示:出示范畫《清明上河圖》。

  活動:讓學生分組走近欣賞、感受這幅名畫。并模仿體驗畫中人物動態的描寫。比如挑擔的人、賣東西的人、店里的小二、抬轎的人等等。(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7)、教師小結:剛剛我們一起著重欣賞了古代畫家的三幅美術作品,其中兩幅是表現貴族生活,一幅是描繪反映市井生活的風俗畫。那么,在當今我國現代畫家是否也在表現現今的人間生活呢?

  5、出示:現代畫家忻東旺作品《早點》以及徐維辛作品《工棚》(形式鑒賞)(1分鐘)

  (1)、教師語:這是中國現代畫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忻東旺教授一幅同樣描述人間生活的油畫作品,畫家描述了是處于城市郊外農民工兄弟吃早點的情景,畫家對畫中的人物的表情、神態、動作、穿著打扮以及周圍環境進行了詳細刻畫,是當代社會普通人人間生活的真實寫照。在現代中國有很多像忻東旺教授這樣的畫家,以同樣的方式在關注人間生活。如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徐維辛作品《工棚》等等。

  (四)、課堂總結:(1分鐘)

  1、教師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分享了中國古現代畫家描繪世俗生活的美術作品,很有感觸和體會。可以說現實生活是畫家永恒的主題,沒有畫家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和細致入微的深入觀察,古代畫家不可能,現代畫家也是不可能表現出的這么生動的“生活”畫面。假如你以“春游”為題,畫一幅畫,你會表現什么內容?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2、教師總結并同時演示上課內容:

  (五)、實踐練習:(12分鐘)

  (1)、出示文字:思考與交流:如果你以“春游”為題,畫一幅畫,你會表現什么內容?你會選取什么樣的對象?突出哪些細節?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2)、教師提示:從人物主體形象(包括表情、動作、神態)周圍環境、道具等方面進行分析。

  (六)、展示點評:(3分鐘)

  要求3至4個同學就自己的描寫內容與大家分享。請其他同學評一評,你覺得他的描寫內容怎么樣?閃光點在哪里?有什么樣的意見。

  教師最后點評:

  (七)、作品欣賞:(3分鐘)

  1、背景音樂:播放背景音樂古箏曲《高山流水》。

  2、演示圖片:出示古代人間生活的一些圖片(20幅,每幅6秒)

  3、結束語:這節課我們通過了中國古代畫家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了解了中國古代社會人間生活狀況,透析作品我們看到畫家高超的技藝和對生活細節的細心觀察。而在我們的生活中,表現人間生活的素材很多很多,只有通過對生活得細心觀察才能創造出好的美術作品。謝謝大家!!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3

  (一)抽象藝術及其兩種形態(冷抽象,熱抽象)

  1、抽象藝術的含義?

  在20世紀初才開始逐步形成的一種用美術的基本語言元素和語言手段進行獨立創作的美術類型。

  2、冷抽象、熱抽象藝術的代表藝術家及觀點。

  冷抽象含義:代表人物:蒙德里安。

  熱抽象含義:代表人物:康定斯基。

  作品賞析《百老匯的爵士樂》。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先鑒賞紐約百老匯夜景的照片,然后一邊聽爵士樂(爵士樂:《藍色狂想曲》),一邊欣賞蒙德里安的《百老匯的爵士樂》。

  教師活動:老師介紹:1、爵士音樂;2、蒙德里安生平簡介;3、蒙德里安對百老匯城市面貌的感受及對爵士音樂的感受。

  問題思考與探討:

  學生活動:同學們分組討論后回答問題:

  1.這幅作品使用的語言有哪些?不同的顏色塊讓你聯想起什么?橫豎交錯的線條讓你想起什么?

  教師活動:老師補充總結

  能力練習:欣賞幾幅作品,判斷它們是屬于冷抽象還是熱抽象藝術作品。

  創設情景請同學們思考:具象藝術能夠如實的再現客觀世界,而抽象藝術卻完全排除現實形象的可辨性呢?那么藝術為什么會走向抽象?

  由上面的問題引出:

  (二)藝術走向抽象的原因

  問題思考: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本25頁,回答問題。1.抽象藝術的形成?2.抽象藝術形成的原因?

  1.抽象藝術的形成:

  19世紀中葉照相機的發明加速人們對美術的本質思考,20世紀初,抽象藝術的概念在西方已經基本確立

  2.抽象藝術形成的原因:

  照相機的發明,現代的社會化大分工,西方科學理性的影響。

  抽象藝術形成之后具有什么樣的特點?

  (三)抽象藝術的特點:

  分析性,即把藝術的各種語匯分析、抽離、孤立出來并加以夸大,甚至絕對化,這就形成了抽象藝術特殊的藝術美。

  抽象藝術獨特的藝術美包括:A形式與色彩;B構圖與筆觸;C材料與肌理;D空間與透視;E光影與運動。

  學生能力練習:讓學生自己來欣賞作品,判斷作品的藝術美的表現。 知識補充:抽象藝術在我國的獨特表現,抽象藝術在現代生活中的運用。

  拓展:學生欣賞完這些作品后,躍躍欲試,都想創作抽象藝術作品,那么,這時候老師要適時滿足學生的欲望,動手實踐,創作作品。讓學生聽一首音樂,創作一幅抽象藝術作品。

  (四)課堂回顧

  這節課重點講述的是冷、熱抽象藝術作品,抽象藝術的特點及其獨特的藝術美的表現。

  四、板書設計:

  通過多媒體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課課題,然后分別展示冷抽象、熱抽象美術作品,分析其分類、代表藝術家、特點等環節,分析鑒賞部分作品。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戰爭與和平》是湘教版美術鑒賞領域第三單元燦爛的美術世界的第六課。本節課主要是通過欣賞與戰爭有關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了解美術作品本身的特點,了解戰爭與美術作品的關系,感悟戰爭的殘酷,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同時學會鑒賞美術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提高審美素養。

  二、說學情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鑒賞能力,具有更強的探究精神,思維比較活躍,見解獨到,同時觀察能力與感知能力增強,在美術學習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質性的、美術理論方面的知識。能用較準確的語言來表達,但是并非發展的盡善盡美。因此本課在教學設計上會更多的采用教師引導,然后拋磚引玉的方式展開,鼓勵學生合理運用不同的美術鑒賞方法,聯系生活實際理解作品。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新課標的理念,我確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欣賞優秀的中外藝術作品,感受藝術家源于戰爭的藝術表現形式和思想內涵,初步了解戰爭與美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思考、討論,體會藝術作品的特點,提高審美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今天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增強熱愛和平的美好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本課的現有知識,我的教學重難點確立如下:

  重點:了解作品的內容、形式和特點等,探究藝術作品與戰爭的關系。

  難點:理解藝術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

  五、說教法、學法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不斷學習與更新著教學理念。我們的教學必須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和美術學習之間建立聯系,并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因此,我將基于以上的考慮,結合美術學科的學習特點和教材內容,采用討論法、提問法等。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和交流協作,因此,在學法的指導上我主要安排了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六、說教學準備

  同時為了輔助我的課堂教學,我還準備了資料豐富的多媒體課件等。

  七、說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大部分學生學習以感性認識為主,而感性認識事物的特點是生動性、直觀性和具體性,根據學生的這種規律,為了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本節的教學我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指導思想,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綜合素質,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具體的教學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環節一:導入新課

  新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一種強大的動力。為此,我將利用多媒體展示長城的圖片和紀錄片,引導學生認真觀看并談一談觀看后的感受及其對長城的了解。揭示課題《戰爭與和平》。

  通過視頻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到長城的雄偉壯觀,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環節二:描述分析

  首先,我播放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相關視頻,簡單介紹兵馬俑的概況,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兵馬俑的圖片并提出問題: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兵馬俑的兵種和職級都不一樣,你們來說一說,你們都看到了什么?

  兵馬俑的色彩、制作方法和裝備上有什么特點?制作兵馬俑的原因是什么?通過這種針對具體的提問,同學們能夠更有目的的進行欣賞,同時找到問題的答案:兵馬俑是由步兵、騎兵、弓箭手、將軍等兵種組成的。他們在一開始的時候顏色豐富、亮麗,光彩奪目(現在大部分已經看不到了),兵馬俑主要是給秦始皇殉葬,秦始皇想要通過這只地下軍隊保衛他。

  接下來,我會繼續展示兵馬俑面部的細節圖,并提出問題:兵馬俑的面部、五官有什么特點?學生通過細致觀察得出結論:兵馬俑的面部形狀各異、五官各有特點,都不一樣,非常生動傳神。

  我趁熱打鐵繼續出示圖片《大衛》和《圣德列薩祭壇》請同學們與兵馬俑作比較,并說出中國雕塑的特點,同學們經過觀察、思考,不難得出答案:中國的雕塑注重整體,在細節上不做精致刻畫,生動傳神等。

  在這個環節我結合學生的已有認知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并且層層深入,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的同時也加深了對兵馬俑的認識。

  環節三:總結解釋

  而后我將展示委拉斯貴支的《布雷達的投降》,提出問題:畫面描述了怎樣的故事?你能感受到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學生欣賞思考后回答,教師總結:藝術作品對于戰爭來說不僅僅是歌功頌德,更重要的是藝術家通過畫面表達對戰爭更加深刻的思考,警醒人們客觀清醒的看待戰爭。學生若有所思,我繼續發問:戰爭有什么影響?學生回答:人民家破人亡、生靈涂炭。教師總結:戰爭對藝術家的創作也有影響,在干擾藝術家創作的同時也讓藝術家反思戰爭。由此,我們也在課堂推進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戰爭的本質是什么?它是毀滅、破壞和長久的苦難。以總結的方式,幫助學生加深重點知識的理解,為后面的課堂活動做鋪墊工作。

  環節四:欣賞評價

  課程接近尾聲,我繼續展示西漢銅鏡和李公麟的《免胄圖》,提出問題:從文字和畫面的內容上來看,你們覺得古代的這些藝術家傳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學生們爭先恐后的回答:人民不希望戰爭,祈禱和平昌盛。

  擁有美好的希望是好事,但是我們要如何做才能夠得到和平呢?這個振聾發聵的問題讓同學們沉思良久,最后異口同聲的說:心存敬畏、理解尊重、化干戈為玉帛。

  通過作品的欣賞,使學生對戰爭與和平藝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從而激活學生思維,拓展視野。

  環節五:小結作業

  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在這個階段我先帶領學生回顧本節課的知識點,總結重點知識,再次引導學生感悟藝術的美,并激發學生對和平生活的熱愛,請他們回到家后搜集有關戰爭的資料,用文字或者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這一環節從學生的角度檢驗本堂課的教學設置和教學效果,真正踐行“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時刻以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學習反饋為標準來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探究更貼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八、說板書設計

  為充分體現課程內容,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清晰、直觀、明了,重難點突出: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5

  一、什么是說課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為了提高美術教師的業務素質,在教學研究活動中,增添了一個新的課題——說課。什么是說課?我們認為,說課就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在上課前向領導或者同行們闡述一堂課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具體地說出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和對教材的處理,包括教學程序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采用,學法上的指導等方面的觀點。說課是教師互相交流,共同切磋教學的一種好形式。它有利于推動美術教材教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美術課堂教學質量。

  二、說課說什么

  說課的內容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一)說教材。說教材主要從教材的知識結構和教材的編排體系上說對教材的理解。主要從以下三點去說:

  (1)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是什么,確定教學目標的依據以及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理由是什么。

  (2)說本節課教材在本課書或全冊教材的地位及其與前后教材的聯系。

  (3)怎樣處理教材。處理教材要看下面兩種情況進行處理:

  ①教材內容的觀點包括教材的例子與形勢發展比較帶有滯后性怎樣進行處理。

  ②為了使教學具有更強的邏輯性,對教材內容在教學程序上怎樣進行調整。說教材,實質上是分析教材,這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基礎,也是教師說課的重點內容。

  (二)說教法。說教法就是說這一節課將采用哪些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并說明采用這些方法的理由和所能達到的教學效果。在一堂課中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其中一種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說教法時,首先說出這一節課選擇哪一種方法為基本教法,理由是什么。其次說出在哪些教學內容或教學環節上將采用哪些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說學法是說教給學生什么樣的學習方法,即學法指導。如怎樣指導學生進行自學、觀察、寫生、技法訓練等方法。在一堂課中,不可能把所有的學習規律全都教給學生掌握,說課時,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說出其中一至兩種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

  (四)說教學手段。說教學手段就是說這一節課在教學過程中將采用哪些教學手段。例如教哪些內容需要掛圖或實物展示、哪些內容用投影、掛范畫等教學手段。教學手段的運用,要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的需要,要恰當地有機地使用,電化教學手段不是使用得越多就越好。說教學手段要根據學校教學設備條件的實際。

  (五)說訓練。說練習就是說這一節課設計了哪些東西在課堂和課外讓學生進行寫生或臨摹練習。重點說能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說訓練時要簡明扼要,切不可把零碎的東西都一一作介紹,應擇其要者而述之。

  (六)說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說教學過程就是說這一節課的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思路。說課教師應在有限的時間內,說明應如何導入新課,傳授新知識,如何進行能力培養和進行德育滲透等有關內容。最后說一說板書設計。說教學過程是說課最重要的內容,它最能體現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因此,說課教師必須花大力氣去研究,說好教學過程。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基本思路:

  A教材主要處理的是美術家的自我認同跟社會環境的關系,也就是說,美術家究竟怎樣看待自己的職業?教師可以通過歷史的透視和具體美術作品的分析,來理解美術家的自我跟社會角色之間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美術家的自我和社會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矛盾。社會試圖分派給藝術家一個明確的身份:工匠、雜役、職業畫師、藝術家;但美術家卻往往把自己看做一個完整的"人",游離于各種身份之間。畫家或雕塑家僅僅是一種通常的稱謂和職業身份,不能反映某個具體藝術家的個性特點。而美術家更重視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個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這條中心線索跟對美術作品的分析聯系起來,層層深入地體現這條線索,并且貫徹到教材提供的兩個"活動建議"當中去。

  B、教學材料分析

  教材提供的美術作品可以分為三組,反映出美術家表現自己的不同方式:《拉斯科巖畫》和《埃及墓室壁畫》是通過匿名的手段來表現自我的。這幾件作品年代較早,藝術家還沒有充分的自我意識,并且社會也沒有給予藝術家很高的地位,不允許他們過于明顯地突出自己。嚴格說來,在這些作品創作的時期,還沒有我們現在意義上的"藝術家",原始時期的"藝術家"實際上是巫師,而在古埃及和中國的商周時期,"藝術家"的準確身份是工匠,甚至是奴隸。

  第二組作品,是14世紀以來的一些美術家的自畫像。教材中的幾幅自畫像已經涉及到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到,除了阿爾泰米西亞?真蒂萊斯基之外,其他畫家的自畫像都沒有用作畫的工具來暗示自己的畫家身份。相反,丟勒像基督,普桑像貴族,金農像隱士,而倫勃朗則把自己畫成一個真實、樸素、平凡、有血有肉的市民。

  真蒂萊斯基的自畫像稍微有點特殊,或許因為她是一個女畫家。實際上,當時女畫家的自畫像往往也不把自己畫成畫家,而是畫成淑女。

  除此之外,真蒂萊斯基和金農都是用的側面像,這也具有某種心理暗示的意味。一般而言,在正面像中,美術家可以和觀眾達成交流,而側面像則似乎表明畫家更愿意自行其是,因而其個性也更加孤僻和鮮明。

  第三組作品是處于創作或生活場景中的美術家。在這里,美術家的工作環境也具有一定的含義。委拉斯貴支的畫室是在皇宮,侏儒、侍女、小公主和鏡子里的國王和王后清晰地表明這個場所的性質。畫家本人是"宮廷畫師",負責記錄這些人物和事件。而維米爾卻是耐心地坐在自己那狹小的畫室里描繪一位抱樂器的姑娘。跟《宮娥》相比,這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地方。委拉斯貴支自畫像面前那塊巨大的畫布表明他記錄的是重要的事件和宏偉的景象,而維米爾那塊小畫布則說明他更專注于普通生活的細節。

  2、教學目標:了解美術家社會地位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同文化、經濟、政治因素的關系;了解創作者的自我意識在作品上的表現方式;學會把特定的視覺圖式以及風格特點跟藝 術家的生活、生存環境聯系起來,以一種歷史的觀點來看待美術作品。

  3、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重點:美術家社會地位的歷史變化;自我和社會的關系。本課的難點:引導他們深入理解自我和社會的關系。

  4、三維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知識與技能:學生要在學習中了解分析類似的美術現象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術欣賞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術基本素養。

  過程與方法:學生能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討論,豐富視覺審美經驗,發展美術鑒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能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5、課程資源的開發及有機整合

  a、教材或課程所需圖片的多媒體課件。在制作的課件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有特點的自畫像或肖像畫作品供學生參考,領會塑造、表現性格的一些方法。將觀察的內容一一地加以列舉并比較,引導學生將觀察與分析科學化、系統化,并運用教材所介紹的知識對比較的結果進行分析。

  B、在課前,請同學們從網上或者書中查閱一些關于肖像刻畫(繪畫、攝影),然后到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

  二、學法指導

  學情分析:高中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能力和判斷能力。但由于高中階段學生的社會意識以及生活經驗的局限,可能對本課的主題理解的不夠深入,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手段要盡量多樣化,在課前,讓學生去查找一些這方面的資料或者故事拿到課堂上與同學分享。

  心理調節的方法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他們查找資料,大膽想像和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能體會美術作品的美術語言與形式特征 .

  知識建構的方法指導:從學生對美術家工作和生活的想像入手,結合具體美術作品的分析,來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內容。一方面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另一方面通過歷史背景的講解來加深學生對美術家的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這個問題的認識。適當運用啟發式教學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思考。

  三、教學方法及手段

  教學方法的選擇及依據:主要采用"比較鑒賞法",提問法,討論法、觀察法等。適當運用啟發式教學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思考。

  理論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借助多媒體課件、圖片等資料進行教學。

  四、教學程序

  創設問題情景導入、激發興趣誘發探究

  A、圖片欣賞導入

  1.圖片欣賞: 每個藝術家即使在表現同一個對象時,也會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并且還欣賞過金農的作品《月》。(出示圖片)

  2.提問: 請同學們想像一下,畫《月》的這位藝術家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口頭描述對金農的想像。)

  B、講授

  1. 思考提問: 現在我們來看藝術家本人對自己的描繪。(出示金農的《自畫像》)

  看看跟我們想像的有什么不同?藝術家為什么要這樣畫?(學生討論)

  小結:美術家對自己的看法可能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

  2.作品欣賞:《拉斯科巖畫上的手印》、《埃及工匠正在制作獅身人面像》。

  思考:這幾件美術作品表現的是什么內容?有沒有藝術家留下的痕跡?怎樣留下來的?

  進一步思考:這些作品是什么時候留下來的?當時屬于什么樣的歷史時期?藝術家處于什么樣的地位?(學生討論,教師進行適當的講解。)

  3.作品欣賞:三幅《自畫像》(丟勒、普桑、真蒂萊斯基)。

  這是一組自畫像。仔細觀察畫面,回答下列問題:

  a.是正面還是側面?男畫家還是女畫家?年輕還是年老?

  b.你是否知道這些藝術家的相關背景?他們分別屬于什么時期?

  c.畫面是否暗示出創作者本人是一位畫家?通過什么方式來暗示的?如果沒有這種暗示,那又是為什么?(結合學生回答的情況,教師進行必要的講解。)

  4.完成第61頁的"思考與交流":倫勃朗的三幅自畫像。

  這些自畫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么樣的心情?(中年以后的倫勃朗接連遭受不幸,晚年竟然落到靠救濟金度日的地步,自畫像也表現出一種濃厚的滄桑感。)

  C、集體討論 :對比分析《宮娥》和《畫室》。

  1.畫家所在的環境或場所有什么區別?2.畫家自己是以什么方式出現在畫面上的.?

  3.能否看出畫家對自己職業的看法?

  D、分組討論: 1.討論和分析對象:《聽琴圖》、《西園雅集圖》。

  2.思考: a.畫的是什么樣的場景? b.作者是以什么身份在畫畫?

  (教師講解:在中國古代,純粹的畫家地位很低,被稱為"工匠";而文人兼畫家這一身份卻具有很高的地位。)

  五、總結

  在各個歷史時期,美術家的社會地位不同,他們對自己的看法也不盡一致。例如《聽琴圖》,宋徽宗是一位畫家,但又是一位皇帝。這件作品既體現了他對繪畫的興趣,也表明了他至高無上的身份。

  活動交流 :課下完成"活動建議一",教師選出一些作品進行評議、交流。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國畫從題材內容來分類,分為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三大類。在整個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節內容屬于民族文化傳統類教材,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激發民族審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讓學生對中國繪畫的藝術特點作基本的了解和認識。

  ②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掌握欣賞美術作品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

  ③美育目標:通過美術作品的欣賞,使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愛國主義情操。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趣味,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對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和繪畫藝術作基本的了解和認識

  教學難點:涵蓋面比較廣,無法詳細地進行介紹。引導學生掌握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提高美術欣賞能力。

  二、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育觀念的具體體現、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我根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比較分析法:通過中國作品《朝元圖》與外國作品《蒙娜麗莎》的比較,學生能夠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結論:中國古代人物畫生要的造型手段是“線條”。

  2、引導探究法:美術作品欣賞是個體的審美活動。繪畫作品是靜態的物質形態,如果讓學生獨自找出審美的切入點,并展開欣賞,最后得到健康審美感受,是比較困難的。這一過程需要教師的逐步引導,所以我采用“引導探究法”。

  3、運用投影儀輔助教學

  三、學法(主要培養其思維能力)

  美術欣賞活動是一種個性化的情感活動。在教學生掌握美術作品欣賞方法的同時,也應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和鍛煉,比如:

  1、描述:形象思維為主。

  2、感受:由形象思維轉為抽象思維為主 感性認識 理性認識

  3、理解

  4、評論:上升為創新思維。

  四、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

  導入探究課題:由祖國燦爛文化,優秀繪畫傳統導入課題“形神兼備遷想妙得”,講解關鍵詞“形”、“神”。

  新知探究:

  環節1:

  我國早期的獨幅繪畫作品——帛畫

  重點介紹我國古老的帛畫《龍風仕女圖》,了解中國畫基本形態確立時期的繪畫水平和藝術風貌。

  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本1—2段,請第一組的一位同學回答,同組的同學補充,教師總結講述。

  《龍鳳仕女圖》這幅古畫是古代葬儀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當時楚國上層社會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識。在畫面中,描繪了龍鳳在引導墓主人的靈魂升天的情景:畫面右下方有一位側身行進的婦女,發髻高盤,闊袖長袍,雙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龍一風正騰空飛舞,引導仕女前行。此畫以毛筆繪成,畫法為線條勾勒兼平涂著色,構圖主次分明,造型生動。

  環節2:

  敦煌莫高窟壁畫

  了解《鹿王本生圖》繪畫故事情節。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環節3中國古代人物畫

  《步輦圖》:閻立本 這幅作品忠實地表現了唐代中央政權與邊遠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人物動態較為拘謹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畫。

  《文苑圖》韓晃 描繪了文人雅集的場景。構圖疏密得當,設色淡雅,筆法細勁流利,衣紋略作顫筆,人物刻畫細致入微、動態各異、形神兼備。

  《采薇圖》:畫中人物刻畫生動傳神,森森然正氣溢與筆端。衣紋簡勁爽利,以襯托人物剛直不阿的性格。樹石畫法粗簡,墨色濕潤。

  《張卿子像》:明代肖像畫的代表作,畫家對人物面部的刻畫細膩,富有體積感,衣紋用筆簡潔,人物比例適度,體態自然,栩栩如生,體現出畫家非凡的觀察與表現能力。

  《漁翁漁歸圖》:清代畫家黃慎的作品,畫面人物動態生動,富有生活情趣。此圖為水墨大寫意,水墨交融,畫家以狂草入畫,畫風粗豪奔放,氣勢貫通,別具一格。

  環節4

  中國古代山水畫

  重點欣賞:(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畫作品)

  1、設疑、討論、解疑

  剛才的欣賞對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看到同學們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很想再進一步去理解山水畫的內涵,好!接下來就讓我們以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來欣賞幾幅較典型的山水畫作品。

  2、圖片: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

  南宋佚名《深堂琴趣圖》

  元代倪瓚《六君子》

  3、小組討論搶答

  屏幕出示:(1)這3幅在選材和表現手法上有什么異同?

  (2)這3幅畫分別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3)你比較喜歡哪幅作品,為什么?

  小組代表發言:

  小結:同學們說的很精彩,觀察的也很仔細,能夠說出一些內涵的東西,老師著重講解一下這三幅作品更深刻的意義。

  范寬的《溪山行旅圖》以俊偉屹立的大山、一瀉千尺的飛浴、路邊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驢隊行旅為對象,真實的畫出北方山川的壯美,使人如身臨其境。他所畫的崇山峻嶺,往往以頂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偉壯觀的氣勢,又用碎而堅實的筆墨皺出富有質感的山石,山麓畫以叢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畫出北方關陜地區“山巒渾厚,勢壯雄強”的特色,被譽為“得山之骨,與山傳神”。

  《六君子》圖是倪瓚的作品,三段式平遠構圖,近處有六棵樹,中隔大片湖水,畫上端有一疊遠山,以渴筆畫山石樹木,山石作折帶,皴間用披麻效,樹木頗具姿態,景物不多而充滿深秋時的凄涼靜寂氣氛。畫上有黃公望等人的題詩。所謂“六君子”也就是畫中的六棵樹。畫家為這些樹木寫照,另有寓意,黃公望的題詩己點明。倪瓚的作品筆墨松秀簡淡,絕少有設色者,甚至連圖章也不用,畫中多長詩,作楷書,力求樸素清雅,其畫風在元明兩代中也獨具特色。

  《深堂琴趣圖》此畫雖不知何人所作,但從畫面中可看出畫風嚴謹不茍,水墨設色兼工,皆精而不冗,洗練而有情致。畫幅雖小而神氣迥出,表現悠遠的空間及濃郁的詩意。

  環節5

  中國古代花鳥畫

  中國花鳥畫不是僅僅為了準確地描繪現實中的花卉禽鳥,而是集中地體現了中國人與自然生物的審美關系,借此抒發白己的情感,間接地反映社會生活,體現一定的時代精神。

  讓我們以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來欣賞幾幅較典型的花鳥畫作品,請一位同學回答,同組的同學補充,教師總結講述。——

  《芙蓉錦雞圖》:體現了趙估所倡導的觀察物象要細致入微,寫實表現要精準傳神,畫面構成要有詩的意蘊的美學思想。

  《榴技黃鳥圖》:所繪黃鳥造型準確,富有生趣,畫面渲染精妙,富彩鮮潤,體現出畫家對花鳥情趣的觀察達到精細入微的程度,融注了宋人對自然界的獨特審美情懷。

  《荷花水禽圖》:畫面上孤石倒立,殘荷斜掛,一只縮著脖子、好像瞪著白眼的水鳥孤零零地蹲在石頭頂上,顯得極其冷落孤僻,很像是畫家的自我寫照。全畫筆墨簡練,畫中大片空白更增強了作品悲涼的氣氛,正如古人所說的“無畫處皆成妙境”。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欣賞和分析了中國古代繪畫作品,中華民族的祖先為我們留下了豐富多彩,輝煌燦爛的繪畫藝術瑰寶,而我們通過從帛畫、壁畫、人物畫、花鳥畫、山水畫中領略到中國古代繪畫的風采。下節課我們將要學習外國古代繪畫擷英,請同學們提前預習。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托物寄情》選自湖南美術出版社美術教材選修模塊《美術鑒賞》第三單元第三課,屬于高中美術鑒賞模塊,主要內容是涉及美術與自我的關系,即藝術家個人經歷造成的內心世界是如何在其美術作品中體現的。主要包括“言”志與“抒”情,通過對傳統繪畫作品的賞析,理解中國畫托物寄情的特點,通過本課的學習逐步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二、說學情

  高中的學生具有更強的探究精神,思維比較活躍,見解獨到,同時觀察能力與感知能力增強,在美術學習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質性的、美術理論方面的知識。對于中國畫托物寄情也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并不全面。所以在教學中我要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新課標的理念,我確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熟知中國畫托物寄情的特點并且能夠理解作品中所傳達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描述、分析、評價等,認識美術作品與生活以及藝術家之間的關系,從而理解托物寄情,提高審美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并且增強熱愛生活的意識,感悟美術作品所滲透的情感,從而陶冶情操,提高美術素養。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本課的現有知識,我的教學重難點確立如下:

  重點:美術作品中所表現的藝術家的個人情感。

  難點:美術作品中滲透出的藝術家個人情感的審美價值。

  五、說教法、學法

  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所以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與學法:教法為情境法、展示法、實踐練習指導法,而學法則用自主探究法、比較分析法。

  六、說教學準備

  采用PPT課件輔助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交互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熏陶。

  七、說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大部分學生學習以感性認識為主,而感性認識事物的特點是生動性、直觀性和具體性,根據學生的這種規律,為了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本節的教學我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指導思想,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綜合素質,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具體的教學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環節一:激趣導入

  精心設計好導入,無疑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勝,使學生興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動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將引導學生朗誦描寫植物的詩詞,進而總結出古人運用繪畫的方式傳情達意,揭示課題《托物寄情》。

  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學習狀態,并進入本課的學習。

  環節二:描述分析

  接下來我會直接提出問題:誰知道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四君子”?為什么稱它們為“君子”?學生結合已有的認知水平能夠快速的回答出四君子,即梅、蘭、竹、菊,并且講解每一種植物都有一定的氣節的呈現,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題材。

  《課程標準》中強調美術課程需要凸顯視覺性。所以,我將展示《墨梅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問題:作品給你什么感覺?表現了畫家什么情感?學生回答后,我會予以肯定并總結出作品傳達了畫家孤芳自賞的性格。緊接著我會展示《墨梅圖》上的題詩“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并再次引導學生思考畫家傳達的情感,從而師生共同總結出畫家還傳達了對異族統治的不滿。在此時結合作品的筆墨特點我會拋出問題:畫家為什么要畫成“墨梅”?請學生交流探討進而引導學生認識水墨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形式,王冕是借用傳統的表現方法,但在這里又賦予了新的含義:“不要人夸好顏色”,看重的是梅花的高尚品格。

  托物寄情并不僅限于具有固定情感象征意義的植物,還有畫家筆下特定的情感,為此我將展示徐渭《墨葡萄圖》提出問題:結合題款思考徐渭傳達了什么情感?怎么傳達的?在學生回答后我會講解徐渭的生平經歷并總結出徐渭透過作品,表現了徐渭狂放灑脫、憤世嫉俗的性格,表現了一個落魄悵然的文人形象。

  此環節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變靜為動,融聲、形、色為一體,學生能夠更容易的掌握美術作品的特點和藝術規律,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和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的辨識能力。

  環節三:總結解釋

  通過作品的賞析,學生已經熟知了托物寄情在植物上的表現,進而我會引導學生總結出中國傳統繪畫通過對植物的人格化,寄托自己的精神情感,表達更深層次的自我。

  這樣總結的方式,幫助學生加深重點知識的理解,為后面的課堂活動做鋪墊工作。

  環節四:欣賞評價

  最后,我設置了“欣賞評價”的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運用,理解本課的精髓,說出自己的收獲。故此我將展示《墨蘭圖》《墨竹圖》《菊花小鳥》等作品,并且設置小組討論:作品傳達了畫家怎樣的情感?師生總結,共同感受。

  通過對多個作品的欣賞,使學生對各種藝術風格,世界多元化藝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從而激活學生思維,拓展視野。

  環節五:小結作業

  在課程即將結束時,以回顧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中國畫托物寄情的表現特點進行歸納和梳理,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更加系統全面的認識。

  為了加深學生對于托物寄情的認識,我布置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思考四君子在其他的美術門類中的運用。

  這一環節從學生的角度檢驗本堂課的教學設置和教學效果,真正踐行“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時刻以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學習反饋為標準來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探究更貼合學生學段的教學方法。

  八、說板書設計

  為了充分體現課程內容,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清晰、直觀、明了,重難點突出: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下面來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術鑒賞)的第九課。在新課標的學習內容中,屬于五大學習系列中的美術鑒賞模塊,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了解中國民間美術的種類和藝術風格,即通過欣賞、解釋、評價等方法,結合學生已有生活經驗,逐步提高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認識,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崇拜,提高審美情趣。

  二、說學情

  接下來是第二部分——學情分析。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鑒賞能力,有一定的文學修養和歷史知識的積累。欣賞是欣賞者對作品內涵意義及其價值的認識,欣賞需要一定的知識和修養,高中生具備了這樣的能力,但卻力不從心。因此,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和鍛煉。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明確民間美術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的表現形式、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征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我國不同地區、不同習俗的民間美術作品欣賞,形成對中國民間美術作品的初步欣賞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了解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形式,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從而了解家鄉本土的美術,進而熱愛鄉土美術,并逐步提高傳承鄉土美術的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

  重點:理解民間美術的基本特點以及民間美術與人們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

  難點:了解中國民間美術中最有代表性的藝術樣式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系。

  五、說教學方法

  新的美術課程提出要特別關注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幫助學生建立符合各自個性天賦的視覺思維方式,這就決定著學生要具有豐富而自由的創造力。

  因此,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直觀演示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欣賞法、聯想法等。

  六、說教學準備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為此,我做了以下準備:課前布置學生搜索相關材料、預習了解本課知識點、多媒體課件、有民間美術特征的實物等。

  學具準備:民間美術相關資料收集、剪刀、彩紙等。

  七、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設置情境,音樂導入

  采用音樂的導入方式,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為此,我將播放民俗音樂《喜洋洋》,并且提出問題:過年有哪些傳統習俗?中國傳統春節有哪些民俗活動(東北、西北、南方)?(小組討論回答)引導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從而自然的引出今天的課題:《美在民間——中國民間美術》。

  環節二:欣賞圖片,講授新知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能力,我設置了小組討論的環節來引導學生進行新課的學習。我會出示圖片《對猴團花》《大阿福》和《兔爺》泥塑,詢問:哪些作品是民間美術?如何來界定民間美術?說出理由。針對這節課的重點,我將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尋找答案,目的是鼓勵他們相互交流,大膽發言,使本節課的重點得到解決,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環節三:拓展延伸,情感表達

  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課堂練習時間,并結合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展示作品提出問題:目前,很多民間藝術由于民俗活動的消退而逐漸消失,有人認為傳統的民間美術已經逐漸脫離了我們現代生活的需要,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是否有必要保留民間藝術?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發表自己的觀點。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我會巡視檢查討論的結果,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體驗民間美術的樂趣。

  小組討論并選代表發言,由教師總結民間藝術與現代設計的應用,如服裝紋樣、家居等方面相關知識。

  環節四:小結作業,動手實踐

  在課程即將結束時,以提問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加以回顧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學生可以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更加系統的認識。

  最后,為了使學生能有更高層次的提高,我會給學生留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

  1、學生回憶民間美術的定義、種類、特點及其寓意等知識。

  2、布置課外作業:實踐——剪窗花。

【高中美術說課稿模板匯總九篇】相關文章:

美術說課稿12-16

大班美術《太陽》說課稿12-25

小學美術說課稿《黑與白》12-20

小學美術優秀說課稿01-20

小學美術說課稿精選01-19

小班美術活動說課稿11-03

大班美術活動說課稿范文02-14

我的美術日記說課稿12-03

創意美術字說課稿11-02

幼兒大班美術活動說課稿01-14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亚洲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线路久久人妖 |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三a视频在线观看日本 | 玖玖在线播放玖玖九九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