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疏影原文及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作的詩。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疏影原文及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疏影介紹
疏影,詞牌名,姜夔自度曲,又名“疏影慢”“綠意”“綠影”暗綠“佳色”“解佩環”。以姜夔《疏影·苔枝綴玉》為正體,雙調一百十字,前段十句五仄韻,后段十句四仄韻。雙調一百十字,前段九句五仄韻,后段十句四仄韻;雙調一百十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韻等變體。代表作品有張炎《疏影·詠荷葉》等。
詞牌沿革
疏影,南宋姜夔自度仙呂宮曲。詞序云:“辛亥(1191)之冬,予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隸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日《暗香》《疏影》。”按:宋初林逋《山園小梅》詩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名句。姜夔分別以林逋這兩句詩的首兩個字為詞調名稱,吟詠梅花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香嫻靜的品格。調名本意即詠梅樹枝條疏朗的影子。調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張炎詞詠荷葉,易名《綠意》。彭元遜詞有“遺佩環浮沈澧浦”句,名《解佩環》。王嵩詞名《疏柳》。清蔣敦復詞詠綠梅,更名《綠影》。章樹福詞名《暗綠》。
此調為換頭曲,前后段自第四句起句式相同。此調與“暗香”之音譜俱在,已翻譯為今譜。兩相比較,“疏影”之調聲較為低緩而沉重。宋人多用以詠物。張炎用于贈酬,其詞序云:“余于辛卯歲北歸,與西湖諸友夜酌,因有感于舊游,寄周草窗。”詞云:“柳黃未結。放嫩睛消盡,斷橋殘雪。隔水人家,渾是花陰,曾醉好春時節。輕車幾度新堤曉,想如今、燕鶯猶說。縱艷游、得似當年,早是舊情都別。重到翻疑夢醒,弄泉試照影,驚見華發。卻笑歸來,石老云荒,身世飄然一葉。閉門約住青山色,自容與、吟窗清絕。怕夜寒、吹到梅花,休卷半簾明月。”劉辰翁題為《催雪》,詞云:“香篝素被。聽花犯低低,瑤花開未。長記那時,熾炭圍爐,瘦妻換酒行試。黨家人在銷金帳,約莫是、打圍歸際。又誰知、別憶烹茶,冷落故家愁思。聞道滕驕巽懶,今朝待檄與,翻云須易。白白不成,又不教晴,做盡黃昏情味。銀河本是冰冰底。怎忍向、東風成水。待滿城、玉宇瓊樓,卻報臥廬人起。”兩詞皆同姜詞之格律與句式。
疏影原文及賞析 1
疏影·梅影
冰條木葉。又橫斜照水,一花初發。素壁秋屏,招得芳魂,仿佛玉容明滅。疏疏滿地珊湖冷,全誤卻、撲花幽蝶。甚美人、忽到窗前,鏡里好春難折。
閑想孤山舊事,浸清漪、倒映千樹殘雪。暗里東風,可慣無情,攪碎一簾香月。輕妝誰寫崔徽面,認隱約、煙綃重疊。記夢回,紙帳殘燈,瘦倚數枝清絕。
賞析/鑒賞
本詞為一首詠梅的作品。南宋末年國勢危殆,于是許多流浪飄泊的詞人便常常題詠梅花、水仙,以表現個人高潔的操守,厭憎政治上的腐朽與黑暗。周密這首詞便是這一特出時代背景下的產物。詞人在詠梅時為了不落俗套,改詠梅為題詠梅影,境界更為清幽。本詞一開始寫“冰條凍葉,又橫斜照水,一花初發”,就是寫梅花在水中橫斜倒影的景色。梅在冬天枝上有雪。詞人多用冰枝、冰花;詞人寫水中倒影,更易去掉非美因素,與實物有一定距離更美。“素壁秋屏,招得芳魂,仿佛玉容明滅”,轉筆寫梅影照在白壁與屏風上,像引來梅魂,在月照和風拂下忽明忽滅,亭亭裊裊,似玉人來去。筆法專注于取神而不拘于形似,將梅生動傳神地寫了出來。“疏疏滿地珊瑚冷,全誤卻、撲花幽蝶”,是說橫斜像珊瑚的倒影,使蝴蝶誤認而撲了個空。
上片是從不同角度分寫梅影,所以結尾另是一種比擬 ,他寫“甚美人、忽到窗前,鏡里好春難折”,化用盧仝《有所思》“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 ”句意。這里使用擬人筆法,將梅影比做美人,梅影在鏡中婆娑,美麗動人,但卻不能攀折。這仍是寫影 ,是鏡子中的映象。周密這首詞上片分寫水中、壁屏上、地上、窗前、鏡中梅花影,純從詞人鑒賞景象著筆。
下片突出寫情,落筆于詞的主體。開始總承上片:“閑想孤山舊事,浸清漪、倒映千樹殘雪。”是回憶從前在孤山林處士種梅處賞梅 ,看水中倒影 ,“閑想”即加入作者感情,回憶當年孤山賞梅美景,也是為了加深對梅影美的描寫。
“暗里東風,可慣無情,攪碎一簾香月”,描繪梅影搖曳于簾上的情景。可東風卻是如此無情,它吹動簾慕,使映照其上的月影梅影上搖曳中破碎。“香月”,指月光照出的梅影,影月同香,詞語極其生動,月影梅影上簾的景色,令人難忘。
“輕妝誰寫崔徽面,認隱約、煙綃重疊”,是說朵朵梅花影被明月印上疏簾,好像是薄綃剪就,千重萬疊。崔徽是元稹《崔徽歌》中記載的河中歌女,因所戀的人離去,不能相從,感傷于心而成疾,于是托人畫她的肖像以寄情人。
最后寫:“記夢回,紙帳殘燈,瘦倚數會清絕。”上面所寫雖然有比美人,講玉容,講崔徽的艷句,但仍是按照隱士林逋妻梅子鶴的想法,寫與世不同的情趣的 ,因此結尾表明審美趣向,說:還記得夢醒時,睡在畫梅花的紙帳中,燈已燃盡,正照紙帳上的幾枝梅花瘦影上,感到極為幽靜。紙帳寫梅是幽雅相配的。梅花紙帳含有的寓意便是羨慕歸隱超逸的那份清幽。這首詞以美人,歌女的形象來寫梅影,變酒樓升歌的興趣而為梅的凄清,冷峻,兩種不同的美在此處合二為一 ,反映出南宋滅亡前夜,詞人思想的變化,梅影正可謂是詞人情操節義的寫照 ,所以宋亡之后,周密退隱山林,終身不仕元朝。該詞題詠梅影,在似與不似之間描摹梅花的風華氣韻,清艷冷麗,頗有特色。
疏影原文及賞析 2
疏影·芭蕉
清代納蘭性德
湘簾卷處,甚離披翠影,繞檐遮住。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繡床金縷。芳心一束渾難展,清淚裹、隔年愁聚。更夜深、細聽空階雨滴,夢回無據。
正是秋來寂寞,偏聲聲點點,助人難緒。纈被初寒,宿酒全醒,攪碎亂蛩雙杵。西風落盡庭梧葉,還剩得、綠陰如許。想玉人、和露折來,曾寫斷腸句。
注釋
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葉長而寬大,花白色,果實類香蕉,但不可食。古人有以其葉題詩者,如唐韋應物《閑居寄諸弟》:“盡日高齋無一事,芭蕉葉上獨題詩。”
湘簾:用湘妃竹編織的簾子。
離披:搖動、晃動貌。
春慵:以春天的到來而生徽散意緒。
繡床金縷:繡床,裝飾華麗的床。多指女子的睡床。金縷,指金屬制成的穗狀物,或謂金絲所織之物。此處指繡床上裝飾得極其華美。
芳心:花心。亦喻女子之情懷。
空階:空寂的臺階。
無據:謂無所依憑。宋謝懋《驀山溪》:“飛云無據,化作冥蒙雨。”
纈被:染有彩色花紋的絲被。
亂蛩雙杵:謂雜亂的蟋蟀聲和交疊的砧杵聲。蛩,蟋蟀之別稱。
玉人:美貌之女子。此為對所愛之人的愛稱。
簡析
此篇詠的是芭蕉,而寓托的卻是懷人之意。詞之上片側重寫芭蕉的形貌。先描繪簾外搖動的翠影遮檐,又轉寫其掩映簾內之人和物,而后再寫芭蕉之“芳心”裹淚,暗喻人心之愁聚,最后以空階夜雨,夢回無眠烘襯愁情。下片側重寫懷人之思。過片承上片結處而來,寫雨打芭蕉,聲聲鑄怨,接以蚤鳴桿搗之聲,更托出離愁別恨,再以梧葉落盡,芭蕉依舊,落到借葉題詩,以寄相思,抒離愁之旨。全篇曲折迭宕,婉約細密。
疏影原文及賞析 3
原文: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照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營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譯文:
苔梅的枝梢綴著梅花,如玉晶瑩,兩只小小的翠鳥兒,棲宿在梅花叢。在客旅他鄉時見到她的倩影,像佳人在夕陽斜映籬笆的黃昏中,默默孤獨,倚著修長的翠竹。就像王昭君遠嫁匈奴,不習慣北方的荒漠,史是暗暗地懷念著江南江北的故土。我想她戴著叮咚環佩,趁著月夜歸來,化作了梅花的一縷幽魂,縹緲、孤獨。我還記得壽陽宮中的舊事,壽陽公主正在春夢里,飛下的一朵梅花正落在她的眉際。不要像無情的春風,不管梅花如此美麗清香,依舊將她風吹雨打去。應該早早給她安排金屋,讓她有一個好的歸宿。但這只是白費心意,她還是一片片地隨波流去。又要進而釕玉笛吹奏出哀怨的樂曲。等那時,想要再去尋找梅的幽香,所見到的是一枝梅花,獨立飄香。
注釋:
苔枝綴玉:范成大《梅譜》說紹興、吳興一帶的古梅“苔須垂于枝間,或長數寸,風至,綠絲飄飄可玩。”周密《乾淳起居住》:“苔梅有二種,宜興張公洞者,苔蘚甚厚,花極香。一種出越土,苔如綠絲,長尺余。”有翠禽二句:用羅浮之夢典故。舊題柳宗元《龍城錄》載,隋代趙師雄游羅浮山,夜夢與一素妝女子共飯,女子芳香襲人。又有一綠衣童子,笑歌歡舞。趙醒來,發現自己躺在一株大梅樹下,樹上有翠鳥歡鳴,見“月落參橫,但惆悵而已。”殷堯藩《友人山中梅花》詩:“好風吹醒羅浮夢,莫聽空林翠羽聲。”吳潛《疏影》詞:“閑想羅浮舊恨,有人正醉里,姝翠蛾綠。”無言句:杜甫《佳人》詩:“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昭君四句: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三:“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王建《塞上詠梅》詩:“天山路邊在株梅,年年花發黃云下。昭君已沒漢使回,前后征人誰系馬?”猶記三名:用壽陽公主事。安排金屋:《漢武故事》載武帝小時對姑母說:“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玉龍哀曲:馬融《長笛賦》:“龍鳴水中不見己,截竹吹之聲相似。”玉龍,即玉笛。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哀曲,指笛曲《梅花落》。小窗橫幅:晚唐崔櫓《梅花詩》:“初開已入雕梁畫,未落先愁玉笛吹。”陳與義《水墨梅》詩:“睛窗畫出橫斜枝,絕勝前村夜雪時。”此翻用其意。
賞析:
這是一首梅花的贊歌,又是一首梅花的詠嘆調。詞中先繪出梅花不同凡俗的形貌,又表現了她那孤芳自賞的清姿和高潔情懷,再化用杜甫、王建詩意,把遠稼異域不能生還漢邦的昭君故事神話化,將眷戀故國的昭君之魂和寒梅的幽獨之魂合而為一,帶有極深的悲劇意味,境界又極凄美。下片則眼前梅花盛開推想其飄落之時,用壽陽公主及陳阿嬌事,寓無限憐香惜玉之意,又借笛里梅花哀怨的樂曲,加深悵惋的感情,末二句想到梅花凋盡,唯余空枝幻影映上小窗,語意沉痛。全詞用事雖多,但熔鑄絕妙,運氣空靈,變化虛實,十分自如。篇中善用虛字,曲折動蕩,搖曳多姿。張炎極口稱道本詞及《暗香》:“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詞源》)。許多詞評家認為此篇寄托了徽、欽二帝北狩之悲但卻很難指實。力主抗敵的愛國大臣吳潛與姜夔曾有交誼,姜去世后,吳潛曾次韻《暗香》、《疏影》二詞,卻并無一字明寫或暗寓感傷二帝之意,亦或佐證。
【疏影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金縷曲·疏影臨書卷原文翻譯03-01
曹疏影詩07-19
雪原文賞析05-26
晚春原文賞析03-16
春愁原文賞析03-16
北山原文及賞析04-07
梅花原文及賞析03-30
天地原文及賞析03-01
巫峽原文及賞析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