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潑水節的慶祝方式

時間:2024-03-08 17:25:41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傣族潑水節的慶祝方式

傣族潑水節的慶祝方式1

  潑水節源于印度,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后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云南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

傣族潑水節的慶祝方式

  《車里》一書中有段記載:“元旦之晨,所有貴族平民,皆沐浴更衣,詣佛寺賧佛。婦女輩則各擔水一挑,為佛洗塵,由頂至踵,淋漓盡致,泥佛幾為之坍倒。浴佛之后民眾便互相以水相澆,潑水戲之能能事”。這段記載雖不盡其祥,但已告訴人們,潑水是傣族過年時必須舉行的一項活動。上文所說的“元旦”并非公歷的1月1日,而是傣歷新年來臨之日。

  潑水節是我國傣族的新年節日。在傣歷6月15日(清明節后10日左右)進行,歷時3—5天。節日期間,男女老幼身著盛裝,互相追逐潑水祝福,并燃放“高升”(焰火),載歌載舞,競賽龍舟。新中國成立后,潑水節期間,增加了文藝會演、電影晚會、展覽、物資交流等新內容,更增加了節日的歡樂氣氛。相傳,很久以前,天上有一個兇惡的而且魔法無邊的魔王,對百姓欺壓擄掠,無惡不作。他搶了人間一個名叫南粽布的美麗公主為妻。

  有一年6月,傣族過年魔王也為南粽布賀年。南粽布趁魔王喝得酩酊大醉之際,了解到魔王的致命弱點,即用其頭發絲可勒斷其脖頸。為給天界和人間除害,南粽布在魔王熟睡之后,按此法將其頭顱勒下。誰知魔王頭上滴下的每一滴血都變成了一團火向人間蔓延,南粽布忙把魔王的頭緊緊抱住,火被熄滅了。渾身血污的.南粽布終于回到了人間,人們為了洗掉她身上的血污,都向她潑水。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南粽布,在每年過節時就互相潑水,用潔凈的水沖去身上的污穢,迎來吉祥的新年。這就是傣族潑水節的由來。

傣族潑水節的慶祝方式2

  一、劃龍舟

  在陽歷4月13日至15日這三天,是西雙版納潑水節,也是傣族的新年,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更是西雙版納最隆重最盛大最壯觀的傳統節日。4月13日至15日這三天,除了潑水之外,還有劃龍舟來慶祝盛大的節日。每年在西雙版納的潑水節的第一天,傣族人民都會在瀾滄江舉辦隆重的賽龍舟活動。龍舟用鐵椿木制造而成,龍舟的船身上繪有華美的彩紋,披紅掛彩,在木雕的龍尾上插一根飾有彩帶的竹竿,比賽時,舟中間站立1人擊鑼指揮,在規定的范圍內,哪一隊先到達目的地為勝。

  二、放高升

  傣族人民每逢重大節日慶典的時候都會放高升,放高升寓意為“步步高升、風調雨順”。“高升”是一種用火藥、竹筒、竹竿等制成的土火箭。在潑水節,放高升就像是我們過年放煙火一樣,在辭舊迎新的時刻燃放高升,希望高升把災難、疾病統統送走,愿生活節節高升,五谷豐登。

  三、放飛孔明燈

  放飛孔明燈,帶上祝福,放飛希望!在一些節日里,我們也會放飛孔明燈,但是基本是沒有什么規模,就是三三兩兩的孔明燈放飛在空中。在潑水節的第一天,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會帶上孔明燈,走到瀾滄江邊,許下心愿,放飛孔明燈。整個版納的'空中都飄著孔明燈,黑色的夜一下子變得明亮起來,點綴版納的夜不是星空,是帶上祝愿的“暖色的夜空”!

  四、放水燈

  除了放飛孔明燈之外,大家也會聚集到曼聽公園,尤其是是在曼聽公園“瀾滄江·湄公河之夜”歌舞篝火晚會結束之后,大家手捧著一盞水燈,穿過一片漆黑的黑心樹林,默默在心中許個愿后,慢慢放進放生湖中,微微的水波中帶著放燈者許下美好心愿的水燈,緩緩朝湖心漂去。放一盞水燈,祈福生活順順利利,身體健健康康。

  五、趕擺

  趕擺又稱“做擺”,是傣組特有的一個活動,類似于我們漢族的“廟會”。因做擺的規模不一,有的以村為單位舉行,有的幾個村聯辦,時間也各有不同。個人通常在傣歷12月中旬的開門節以后三天舉行,公眾辦的也有在正月舉行的。

  趕擺也是傣族潑水節重要的活動之一,每年公歷的4月14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中的趕擺日,每逢這一天都會在曼聽公園舉行趕擺慶典活動,這一習俗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曼聽公園的趕擺現場,不僅可以購買到傣族人民的特色手工藝品,還可以品嘗到傣家的特色小吃,在這個有1300多年歷史的趕擺節慶中,體驗的是最淳樸的傣家風情。

  六、潑水狂歡

  潑水節最重要的也是最壯觀的慶祝節日的方式就是潑水。在陽歷4月13日至15日這三天,15日這一天是全民潑水送祝福的一天。在4月15日這一天,整個西雙版納的傣家人都會帶上自己的潑水工具,走到大街上,用潑水的方式慶祝一年一日的潑水節,用潑水的方式祝福每一個“濕身”的人來年順順利利、平平安安。

傣族潑水節的慶祝方式3

  傣歷新年,稱為“宛麥”、“宛惱”和“麥帕雅晚瑪”。“宛麥”是辭舊歲之日。潑水是傣歷新年最古老、最富有情趣、最主要的有項活動,在“宛惱”這一天舉行。人們先到佛寺浴佛后,才能相互潑水。開始潑水時,彬彬有禮,姑娘們提著一小桶摻有香水的涼水,用樹枝蘸水向長者、來賓脖后輕輕潑灑,以表示祝福,這是禮節性的潑水。潑水進入高潮時,男女青年互相追逐潑水,滿瓢、滿盆的水,在追逐中潑向對方。“水花放,傣家狂”,潑水節成了狂歡的節日,平時彬彬有禮的傣家少女,頓時活躍起來,不甘示弱的與小伙子展開對潑。水花在空中飛舞,傳遞著吉祥與祝福。

  潑水節,是使用傣歷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年節。傣族的潑水節最熱鬧,影響最大。潑水節是傣歷的新年,是傣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每年的公歷4月11號左右,為期三至四天,頭兩天為送舊,后兩天為迎新。

  一般認為,潑水節源于印度,是婆羅門教的一種古老宗教儀式。后被佛教所吸收,距今大約七百年,經緬甸,隨南傳上座部佛教傳入云南傣族地區。

  潑水節,是傣族風情的集中展示的節日,是一個狂歡的節日,是參與性很強的節日。如果你想充分了解傣族的民俗風情,不妨親自來感受一下這狂歡的潑水節。

  趕擺與丟包是潑水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在新年的第一天舉行。趕擺也是野外聯歡活動。丟包是傣族未婚青年在節日期間最為浪漫而含蓄的活動。姑娘手中的花包,是她們精心制作的,花包內裝有棉籽或綿紙,四角和中心綴著五條花穗,這是姑娘傳情的'信物,所以稱為丟包傳情。丟包開始時男女青年分為兩個陣營,相距三四十步。起初,姑娘們似乎無目的把花包丟向對方,要是小伙子接不住姑娘丟來的花包,就把事先準備好的鮮花插在姑娘的孔雀髻上,姑娘接不住小伙子丟來的包,又把鮮花插在小伙子的胸前。漸漸的,姑娘與小伙子有了默契,相互選中了,姑娘手中的花包會準卻的丟向目標,小伙子也會穩穩的把花包接在手里。飛舞的花包,含蓄的傳遞著傣家青年男女純潔的情感,浪漫的表達著傣家青年追求戀人的方式。

  賽龍舟,是潑水節的一項重要活動。一般在新年的第二天舉行。西雙版納瀾滄江的賽龍舟最熱鬧、最精彩。賽龍舟是傣歷新年節日活動中場面最壯觀、最激動人心的一項活動,它把潑水節推向高潮。

【傣族潑水節的慶祝方式】相關文章:

傣族潑水節的習俗有哪些03-08

傣族的作文07-26

傣族園作文09-05

關于傣族作文09-01

傣族園作文08-27

潑水節來源03-08

潑水節的傳說03-07

介紹傣族的作文(通用33篇)09-06

傣族的作文錦集【14篇】09-23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亚洲欧洲日本韩国精品 |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久久伊人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观看 |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