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孔子的經典故事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用到典故的地方還是很多的,要準確理解有關典故的正確含義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錯,用偏,產生笑話,影響意思表達,為了幫助大家積累更多經典典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孔子的經典故事,歡迎大家分享。
關于孔子的經典故事1
憑借強力欺負弱小。
跖,一奴隸起義首領,士大夫蔑稱起義者為盜。孔子想游說盜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膽找了他,不料惹來盜跖一陣亂罵,罵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臉色如土,滿懷感羞啊!來,那些看著孔夫子就煩的人們有機會了,跟著盜跖英雄一起罵:"你這死夫子,你不勞動卻吃得香,不紡織卻穿得好,整日搖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虛假做出孝敬父母,友愛兄弟之舉,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貴,你就天下最大的盜。堯,舜興起后,設立百臣,商流放國君,周武王殺死商紂,從此社會都是以強凌弱。你所說的那一套,是我所唾棄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鉆營,虛偽巧詐的東西。
天下人為啥不叫你盜丘,而叫我盜跖!你這個罪大惡極的人,趕快滾回去,不然,我將用你的肝拿來加菜配酒吃了哈!"
關于孔子的經典故事2
一天,孔子和眾弟子乘坐馬車到一個地方去講學,見前面有一個六七歲的小孩在路上堆土玩,子貢便大喝一聲,正要趕車軋過去,可是那個孩子把路一擋,高聲叫道:“站住,前有城池在這兒,過不去了,你們退回去繞道走吧!”
子貢趕緊停住車,沒好氣地大聲嚷道:“你這頑童休得胡鬧,這是孔夫子的車,快放過去!”
“不管誰也得講道理,我來問你們到底是城躲車呢還是車躲城?”小孩有板有眼地說。
大家被問得張口結舌,子貢又氣又急正要發作,這時孔子從車上走下來忙攔住說:“小孩講得在理,你們不要亂來。”
說著,孔子走上前對小孩搭躬施禮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禮了。我們有要事在身,萬望高抬貴手,借個路讓我們過去吧!”
小孩問道:“你們有什么要事呀?”
“周游列國呀。”
“那周游列國又是作啥呀?”
“講學傳道啊。”
“講學傳道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學,那你知道些什么呀?”
孔子回答道:“不是老夫夸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么事我都略知一二。”
小孩又問:“那你知道自己的眉毛有多少根嗎?”
孔子說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見,怎么能知道呢?”
小孩眼珠一轉接著問:“嫌看不見,那天上的星星看得見,你知道有多少顆嗎?”
“天上的`星星浩如煙海,那又如何數得過來呢?”孔夫子為難地說。
小孩笑著說道:“呵,你又嫌多;那日頭就有一個,早晨像冰盤,晌午賽玉環,我來問你什么時候近什么時候遠?”
孔子想了半天還是回答不上來,便誠懇地對那個小孩說:“本人還是才疏學淺,以上事情確實不知,愿拜你為師,望多指教。”說著,磕頭便拜。
后來孔子以此事教導眾弟子說:“不要強不知以為知,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莫忘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關于孔子的經典故事3
孔子離開曹國到宋國后,就和弟子們在大樹下練習禮儀。宋國的`司馬桓魋想要殺掉孔子,就把大樹給砍了。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說:“咱們快點走吧。”孔子說:“上天既然使我具備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樣呢?”順境不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練自己的機會,心存正義、自強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對手。
關于孔子的經典故事4
子路曾經問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該馬上實行?”孔子說:“還有比你更有經驗、有閱歷的父兄呢,你應該先向他們請教請教再說,哪里能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樣問過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該馬上實行呢?”孔子卻答道:“當然應該馬上實行。”公西華看見同樣問題而答復不同,想不通,便去問孔子,孔子說:“冉求遇事畏縮,所以要鼓勵他勇敢;仲由遇事輕率,所以要叮囑他慎重。”
冉有曾告訴過孔子:“不是不喜歡你講的道理,就是實行起來力量夠不上呢。”孔子說:“力量夠不上的,走一半路,歇下來,也還罷了;可是你現在根本沒想走!”這就是冉有的情形。子路不然,子路是個痛快人,孔子曾說他三言兩語就能斷明一個案子。有一次,孔子開玩笑地說:“我的理想在中國不能實現的話,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大概首先愿意跟著我的準是仲由了。”子路當了真,便歡喜起來。孔子卻申斥道:“勇敢比我勇敢,可是再也沒有什么可取的了!”這就是子路的脾氣。孔子對他們說的話,都是對癥下藥.
孔子對其他弟子也同樣有中肯的批評。顏淵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但因為顏淵太順從他了,便說道:“顏回不是幫助我的,因為他對我什么話都一律接受!”又如孔子是主張全面發展的,如果單方面發展,他認為那就像只限于某一種用處的器具了,所以說:“有學問、有修養的人不能像器具一樣。”可是子貢就有陷于一偏的傾向,所以他就批評子貢說:“你只是個器具啊!”子貢問道:“什么器具呢?”孔子說:“還好,是祭祀時用的器具。”意思是說,從個別的場合看來,子貢是個體面的器具,卻沒有注意到全面的發展。
孔子注重啟發,他善于選擇人容易接受的機會給予提醒。他說:“如果一個人不發憤求知,我是不開導他的;如果一個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鉆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覺困難的時候,我也不會引導他更深入一層。譬如一張四方桌在這里,假使我告訴他,桌子的一角是方的,但他一點也不用心,不能悟到那其余的三只角也是方的,我就不會再向他廢話了。”
孔子又往往能使人在原來的想法上更進一步。子貢有一次問道:“一般人都喜歡這個人,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這不夠。”子貢又問:“那么,一般人都不喜歡這個人呢?”孔子說:“也不夠。要一切好人都喜歡他,一切壞人都不喜歡他才行。”
孔子也常常以自己虛心的榜樣來教育弟子。他曾說:“我不是生來就知道什么的,我不過是喜歡古代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很勤懇、很不放松地去追求就是了。”又說:“三個人一塊兒走路,其中就準有我一位老師。”還說:“我知道什么?我什么也不知道。有人來問我,我也是空空的。但我一定把人們提的問題弄清楚,我盡我的力量幫他思索。”
有一次,子路問孔子人死了以后怎樣,孔子說:“活著的問題還沒解決,管死了以后做什么?”子路又問:“該怎樣對待鬼神?”孔子說:“對待人還沒對待好呢,談什么對待鬼神!”孔子就是這樣看重實際問題,而不喜歡空論的。孔子也很少談怪異、武力、變亂、鬼神。在做人道理方面,如果提得太高而不切實,孔子也是不許可的。子貢曾說:“我不愿意別人對待我的,我也不要照樣對待別人。”孔子便說:“賜啊,這不是你現在能做到的!”
關于孔子的經典故事5
處世圓明
孔子問禮老子。
辭行時,老子對他說:“富貴之人送人以財,仁義之人送人以言,我不富貴,就竊用仁人的名義送你一句話吧:頭腦聰慧、洞察一切反而瀕臨絕境,是因為喜好議論他人的'緣故;博洽善辯、寬廣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為揭發別人丑惡的緣故。做人子女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己。”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寬則得眾,苛則失人。
胸無渣滓自會處世圓明,眼無成見才會學富五車。
關于孔子的經典故事6
孔子弟子公孫赤出使齊國,冉求替他的'母親向孔子請求補助一些谷米。孔子說:“給她六斗四升。”冉求請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說:“再給她二斗四升。”冉求認為太少,給了公孫赤母親更多。孔子說:“公孫赤到齊國去,肥馬輕裘,威風凜凜。我聽說過,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幫助他人周急不濟富,對年輕人救急不救窮,這是君子的態度。
關于孔子的經典故事7
孔子改錯
有一天。孔子帶領魯茲、子貢、顏元等學生講學。師生來到海州,天空突然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一位當地的老漁夫把他們帶到一個山洞里避雨。
這山洞面對著大海,是老漁翁平常歇腳的地方。孔子覺得洞里有點悶熱,便走到洞口,觀看雨中的海景,看著看著,不覺詩興大發,吟成一聯: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打沙灘萬點坑。老漁翁聽了忙道:“先生,你說的不對呀!難道海浪整頭整腦只有千層,沙坑不多不少正好萬點?先生你數過嗎?”孔子覺得老漁翁的活有幾分道理,便問道:“既然不妥,怎樣才合適呢?”老漁翁不慌不忙地說,“咱生在水邊,長在海上,時常唱些漁歌。歌也罷,詩也罷,雖說不必真魚真蝦,字字實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傳神。依我看,你那兩句應當改成這樣:‘風吹海水層層浪,雨打沙灘點點坑。’浪層層,坑點點,數也數不清,這才合乎情理。”
子路在一旁火了,沖著老漁翁說:“哎哎,圣人作詩,你怎能亂改!”
孔子喝道:“子路!休得無禮!”
老漁翁拍著子路的'肩膀說:“圣人有圣人的見識,但也不見得樣樣都比別人高明。比方說,這魚怎么打法,你們會嗎?”
一句話,魯茲無言以對。
老漁夫看著魯茲的尷尬,沒有回答。他飛下山,跳上漁船,撒開網,開始捕魚。
孔子看著老漁翁熟練的打魚動作,想著他談海水、改詩句、議“圣人”、責子路的情形,猛然間發覺自己犯了個大錯誤,于是把門生招攏在一起,嚴肅地說:為師以前對你們講過‘生而知之’,這句話錯啦!大家要記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說罷,順口吟出小詩一首:登山望滄海,茅塞豁然開;圣賢若有錯,即改莫徘徊!
關于孔子的經典故事8
孔子是歷史上一個很有名氣的人,他一生桃李滿天下。我很崇拜他。今年,劉老師讓我們買了一本《孔子的故事》,這本書介紹了孔子一生的歷程,使我們更加了解,更加熟悉孔子了。
這本書中最讓我回味無窮的是;孔子從政的那部分。孔子剛開始當中都宰,把中都治理得井井有條。接著,魯定公又讓他做司空。任司空時,他和他的弟子一起調查農業生產情況,還興修水利。司空沒做多久,孔子又被升任為司寇。任司寇時,他實施一些法律,還創了最早的陪審團。他斷父子互訟案,智救大野澤,又在夾谷和齊國會盟取得了勝利,又誅殺可正卯,還抑三桓墮三都。孔子為政的時候,民心歸服,一派政通人和的景象。
我合上書本,閉目沉思:孔子可真是個清官呢!他忠心中力為老百姓辦事,用一顆仁愛之心對待百姓,不百姓財產,他可真是個清官。孔子曾經說過:“做官就要身體力行,為老百姓做出模范,還要勤政愛民,永不懈怠。”只要這樣做,才算得是個好官。
可是有些官卻不這樣做,比如眾所周知的`,他身為一名國家高級干部,本應為民謀利,為民造福。可是貪婪的私欲導致他,肆無忌憚地收賂,謀取非法利益,而且數額特別巨大。像這樣的人就是貪官,我們不可以學習他。鄭培民說過:“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應該記住: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我們應該永遠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
讓我們從小學好文化知識,為長大后為人民服務打下扎實的基礎。
關于孔子的經典故事9
有一次,孔夫子與眾弟子們在陳、蔡的地方被圍困,連續困了七天,沒有食物可以吃。
弟子們被餓了七天,各個面黃肌瘦,有的弟子因此而憂慮。但此時,孔子依然每天不斷的學習,弦歌不覺,沒有一絲毫埋怨與擔憂。
子貢見同學們如此饑餓困頓,便用自己身上的財物,突破重圍,到外面換了少許的米回來,希望給大家解解饑。
人多米少,顏回與子路便找了一口大鍋,在一間破屋子里為大家煮稀粥。
子路有事離開了一會兒,恰好此時,子貢從井邊經過,一扭頭,正好看到顏回拿了一小勺粥往嘴里送。子貢看了有些不高興,但他沒有上前質問顏回,而是走到了夫子的房間。
子貢見了夫子,行禮后,問夫子:“仁人廉士會不會因為窮困而改變氣節?”孔子回答道:“如果在窮困的時候,就改變了氣節,那怎么還能算是仁人廉士呢”?
子貢就接著問夫子:“像顏回這樣的人,該不會改變他的氣節吧?”夫子很明確的回答子貢:“當然不會。”子貢便將看到顏回偷吃粥的事告訴了夫子。
夫子聽后,并沒有很驚訝,說道:“我相信顏回的人品已經很久了,雖然你這么說,但我還是不能因為這一件事就懷疑他,可能其中有什么緣故吧,你不要講了,我先問問他。”
于是,夫子便召了顏回來,對他說:“我前幾天夢到了自己的祖先,想必是要保護我們吧?你粥做好了之后,我準備先祭祀祖先”。
顏回聽了,馬上恭敬地對夫子說:“夫子,這粥已經不可以用來祭祀先祖了。”
孔子問:“為什么呢?”
顏回答道:“學生剛才在煮粥的時候,粥的熱氣散到了屋頂,屋頂被熏后,掉了一小塊黑色的塵土到粥里。它在粥里,就不干凈了,學生就用勺子將塵土舀起來。要把它倒掉,又覺得可惜,于是便吃了它。吃過的.粥再來祭祀先祖,是不恭敬的啊!”
孔子聽后說:“原來如此,如果是我,那我也一樣會吃了它的。”
顏回退出了之后,孔子回頭對著幾位在場的弟子說:“我對顏回的信任,是不用等到今天才來證實的。”幾位弟子由此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非常信服。
關于孔子的經典故事10
一次,孔子坐著馬車經過一條小路,半路上遇到一個孩子用泥土堆了個城堡,擋住了去路。孔子就問孩子:“你不讓路,我怎么過去呀?”小孩說道:“從來只有馬車給城堡讓路的,哪有城堡給馬車讓路的?”孔子沒想到這小孩這么會說話,非常吃驚,就表揚孩子說:“想不到你小小年紀,懂的事情可真不少。”小孩回答:“魚生下來三天就會游水,兔子生下來三天就會在地上跑,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有什么大小之分嗎?”孔子聽了這話更是欽佩,忍不住感嘆道:“真是后生可畏啊!”
【故事感悟】:孔子博學多才是眾所周知的.,連孔子都覺得后生可畏。這就足以說明孔子在對待知識的問題上,是極其謙虛的。因此,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年輕人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哪怕對方比自己年輕,資歷比自己淺,只要別人在某些地方比你強,就應該放下“面子”,謙恭地學習別人的長處。
關于孔子的經典故事11
孔丘在旅行,經過一個村莊,他看到一個老人,一個很老的老人,他從井里面打水來澆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陽又那么大。孔丘以為這個人可能沒有聽說過現在有機械裝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馬代替人打水,這樣比較容易――所以孔丘就過去對老人說:“你聽說過現在有機器嗎?用它們從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個小時的工作,它們可以在半小時之內就完成。可以讓馬來做這件事情。你何必費這么大的力氣呢?你是一個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歲了。
那個人說:“用手工作總是好的,因為每當狡猾的機器被使用的時候,就會出現狡猾的頭腦。事實上,只有狡猾的頭腦才會使用狡猾的機器。你這不是存心敗壞我嗎!我是一個老人,讓我死得跟生出來的時候一樣單純。用手工作是好的'。一個人會保持謙卑。”孔丘回到他的門徒那里。門徒們問:“您跟那個老人談什么呢?”
孔丘說:“他看起來似乎是老子的門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論點好象是正確的。”
當你用手工作的時候,不會出現頭腦的影子,一個人保持謙卑、單純、自然。當你使用狡猾的機器時,頭腦就介入了。那些用頭腦工作的人被稱為頭頭:職員的頭頭,老師的頭頭――他們被稱為頭頭。不要做頭頭。即使做一個職員也已經很不好了,何況做職員頭頭……那就完了。做一個老師已經夠糟糕的了,何況做老師頭頭……要設法成為“手”。“手”是被批判的,因為它們不狡猾,不夠具有競爭性;它們似乎是原始的。試著多用手來工作,你會發現那個影子出現得越來越少了。
關于孔子的經典故事12
孔子行禮
傳說,孔子年少而好禮,有一年的秋天,烏云滾滾,寒風嗖嗖,落葉從樹上紛紛飄下來,隨風翻飛。這時,年少的孔丘正聚精會神的在窗下讀書,由于天氣太冷,他又穿著單薄的衣服,不時地搓著手。坐在一旁的母親心痛地說:“孩子。歇一會兒吧!”
“好啊!”孔子答應著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當時行禮用的`器具),不聲不響地出了屋門。
母親忙說:“孩子,外面風大,天又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臉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親,我這是在祭祀神靈,行大禮呢!”
“你行大禮干什么呢?”母親問他。
“如果我現在不學好禮儀,長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母親聽了孔丘的話,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在一個禮崩樂壞的年代,孔丘的舉止確實是不同凡響的。
關于孔子的經典故事13
孔子得到《周易》之中的賁(bi4)卦,長嘆一聲,好像心情很不平靜。
弟子子張進來,舉手問道:“弟子聽說賁卦是吉祥的卦,賁卦的意思就是修飾,就像人需要修養一樣,這是很重要的、很應該的事,但是,夫子為什么會嘆氣呢?”
孔子說:“賁卦所修飾出來的顏色不是真正的顏色啊,所以我才嘆息。”
子張問:“難道修飾不重要嗎?”
孔子說:“我想,事物的.本來色彩是最重要的。白色的應當是正白色,黑色的應當是正黑色,賁卦所說的修飾,其本來色彩的正色是什么顏色呢?”
子張說:“夫子所說的意思是修養只是把自己的本心顯現出來,是吧?”
孔子說:“我聽說過,丹砂、朱漆都不需要添加另外的文采,白玉不需要另外雕琢,寶珠不需要有意地裝飾,為什么呢?本質本來就美好,不需要再另外加上修飾。”
關于孔子的經典故事14
春秋列國時候,孔子帶著七十二位弟子,到處游學,宣講禮儀之術,實際上也是現在的說法。禮,也就是現在的法。某日,來到一個小村莊,村頭東頭有幾間草房,前邊是一個寬敞的院落,是村民們聚集的一個地方。孔子走到這里一看,嗬!今天來這兒的老少爺們不少啊,正好,演說一通。夫子跟老少鄉親寒暄了幾句后,席地而坐,又講起了,什么興邦治國,禮儀待人這些大道理。來的時候呢,在路上多喝了許多水,講著講著,尿憋的不行,得找個地方解決啊,轉了一圈沒找到茅房,正房后邊就是一個大水塘,解開褲子沖水塘就撒了一泡,剛提上褲子,打北邊來了背糞筐的老頭兒,氣沖沖的對孔子說“你這么大的一個夫子,整天到處講禮儀,還讓別人效仿你,你怎么能往水塘里邊小解呢?我這一個村子里的人都吃這水塘里的水啊。老者說罷,孔子的臉騰的就紅了,回身向老頭兒深鞠一躬,“老人家,你可以按我說的.做,別按我做的做。看起來啊。老人家沒話說了。。
看看現在的社會上一些現象,現在的說一套做一套,也是孔夫子留下來的呀。
關于孔子的經典故事15
孔子的父親死得早,母親含辛茹苦地把他撫養成人。在孔子不太懂事的時候,顏徵在就買來了很多的樂器,有時請人為兒子演奏,有時自己為兒子吹彈,有時讓兒子自己玩弄。鄰里鄉人不解其意,顏徵在對人們說:讓孩子從小接觸這些器具,培養他的興趣,他就會漸漸喜歡這些樂器。做人要講根基,辦事要按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樂器最講禮儀與規矩,沒有章法演奏不出動聽的樂曲。讓孩子早點接觸禮儀、音律、等級,對他以后的成長是十分有利的。
在母親的教導下,孔子很快就愛上了這些樂器,并學會了吹、拉、彈、唱。鄰里有了婚喪等紅白喜事,他都會拿著樂器去為他們演奏。孔子成人以后,對音樂的愛好有增無減,把音樂當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在齊國聽了韶樂,一連學了三個月,整日沉醉其中。他說:“真沒想到音樂的感染力有這么強!”
有一次,孔子向魯國樂官師襄子學琴,他彈一支名曲,連續將它彈了十天。
師襄子讓他換個曲子,孔子說:“雖然我已經熟悉了這支曲子,但還沒有將它掌握。”
過了幾天,師襄子說:“你已經掌握了這支曲子,可以彈別的了。” “我還沒有領悟它的用意。”孔子說。
又過了一段時間,孔子依然在彈那首曲子,師襄子不耐煩地說:“你已經了解它的用意了,可以換一支曲子了。”
“我還沒有領悟它描寫的人物形象呢。”孔子說。
又過了一些時候,孔子終于停下不彈了,他想了想,然后抬起頭,向遠方望去,說:“我可能領悟到了,這個人又高又大皮膚很黑,眼睛向上看,好像要統一四方,這就是周文王。”
師襄子聽了十分驚訝,不得不佩服孔子對音樂執著的精神。
從此,孔子更加刻苦地學習音樂,他能從音樂中悟出很多深刻的道理。在各種樂器的演奏中,孔子從中摸出了好多規律,將它們總結出來,運用到音樂當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孔子在音樂方面的造詣是精深的,他整理了“六經”之一的樂經。他從音與音之間存在的'節拍,符與符之間有著一定的規律,聯想到人與人之間的那種錯綜復雜的關系。他想:音樂調節好,才能演奏出動聽的音樂;人際關系調節好,才能安守本分。
在音樂的啟示下,他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為政一定要以“仁”為核心,以調整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為主體。這就是他創立的儒家思想中的內容。他的這一套儒家學說一直為歷代封建統治者所沿用。
【孔子的故事】相關文章:
孔子的故事03-09
孔子的故事【實用】03-11
孔子拜師的故事03-25
關于孔子的故事03-27
(薦)孔子拜師的故事03-25
孔子拜師的故事【必備】03-25
孔子的故事15篇(實用)03-09
關于孔子的故事(通用14篇)10-15
孔子的小故事七十字07-15
介紹孔子的小故事50字18個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