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孟母三遷的啟示
孟母三遷的啟示1
孟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他小的時候很貪玩,喜歡模仿別人。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孟子就學著別人哭泣和跪拜的樣子做游戲。孟子的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旁邊,孟子又學著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樣子做游戲。孟子的母親覺得這個環境也不好,就又把家搬到學校附近,孟子就跟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子的母親覺得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里很高興,說:“真可以居吾子矣。”于是就沒有再搬家。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的母親為孟子找到了良好的成長環境,而且很注意對孟子的教育。后來,孟子成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學家。如果不是孟母高瞻遠矚,執著地進行地第三次搬遷,也許中國歷史上會多一個精明的商賈,卻損失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錚錚人格,更損失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仁政思想。
由此可見,外因即外部環境對個人的成長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現代心理學家認為,遺傳和環境的交互作用決定兒童的心理發展。這兩者不是簡單地疊加在一起,而是通過日常生活瑣事點點滴滴的滲透才會形成一個孩子獨特的個性。父母的言傳身教,鄰里的待人接物,同伴的嬉笑怒罵,游戲的成敗得失,電影電視的樂此不疲,都會對兒童人格的形成起到重大的作用。
當前,有些父母熱衷于硬逼著孩子學這學那,不顧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以為這就是給孩子創造了優良的學習環境了,殊不知在逼著孩子學習他們不感興趣的內容的同時,正扼殺了孩子天真活潑的天性和爛漫愉快的'童年。孩子在默默抗議的同時與父母的關系急劇惡化,甚至發生了孩子用刀斷指抗議學鋼琴的慘烈情節。這就不是教育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動力。孩子本來是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和探索精神的,我們要做的是利用一切環境資源更好地引導他們的興趣和探索。如果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作一些換位思考,也許我們會重新定位自己的某些教育方法。
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向上的學習、生活環境,無論對于一個家庭,一所學校,還是這個社會,這點特別重要。寬容大度、幽默瀟灑、善解人意等品質的培養需要榜樣、需要氛圍、需要這么一個強大的心理磁場!
一個母親用愛心為自己的孩子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中華民族奉獻了一個千古圣人,這不值得我們崇敬嗎?
孟母三遷的啟示2
“人之初,性本善……子不學,斷機杼……”瑯瑯的誦讀聲又在校園響起,這不由得又令我想起了幾周前讀過的那篇文章《孟母三遷》,它再一次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
這篇文章講述了:在孟子小的時候,他家搬到了墓地旁邊,于是他學當地的人玩起了辦理喪事的游戲;母親見此狀況,就把家搬到了集市,不久,孟子又適應了那兒偷東西的氣氛;孟母氣急之余又搬了一次家,這次,她把家搬到了學堂旁邊,說來也怪,孟子開始學習那兒學生的日常禮節,變得彬彬有禮,最后成了一個舉止文雅、有禮貌的孩子。
這位大教育家的故事和他最后的成就,讓我們感受到了后天環境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孟母見孩子在不好的環境下學壞便果斷地一次次搬家,從而改變了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進而影響了孩子的一生。不能不說孟子的偉大成就是離不開孟母的細心呵護和盡心培養的。而在孩子最重要的成長階段,如何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環境是為人父母的重大責任。遠的不說,就說說我們身邊的事吧!現代社會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父母們不僅沒有很好的為孩子們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還做了孩子不良習慣的始作俑者:孩子回到家,經常看到的是父母們津津有味搓麻將的身影,聽到的是電視機高音喇叭的聲音……更有的時候,早上出門的時候,塞給孩子幾塊錢,讓孩子在路邊的小攤上解決午餐,直到孩子進了游戲室也還蒙在鼓里……我的同桌就經常帶著黑眼圈來上學,課還每開始,他已經昏昏欲睡要見周公了。一問之下才知道,他的爸爸每天都要看電視到很晚,而且還一定要把聲音開的很大,跟爸爸說了幾次都沒用。他現在天天晚上都睡不著覺。“唉,你真幸福,有一個對你那么關心的爸爸媽媽!”每次說完,他都羨慕的長嘆一聲。讓我也不由得為他難過起來。這時我就會想:如果他的父親也知道《孟母三遷》,那該有多好!
耳旁的誦讀聲還在,而我的思緒卻飄向了遠方……
孟母三遷的啟示3
孟子小時候,他的母親非常注意對他的教育問題,曾經為了選擇居住的人際環境,連續搬家三次。漢朝劉向的(烈女傳)有這段記載:孟母帶著幼年的孟子,起初住在一所公墓附近。孟子看見人家哭哭啼啼地埋葬死人,他也學替玩。孟母說:“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不合適。”就立刻搬家,搬到了集市的'附近。孟子看見商人自吹自夸地賣東西賺錢。孟子又學著玩。孟母說:“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也不合適。’就又立刻搬家。搬到了學堂的附近。這時,孟子學習禮節和要求上學了。孟母說:“這里才是適宜我的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在那里居住下來。
孟母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而搬家三次。從環境對人的心理影響看,是有道理的。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地理環境對人心理的發展也有決定性的作用。人的學習往往可分成兩種,一種是通過學習抽象的理論以培養思維能力;一種是靠耳濡目染的形象以提高直觀接受能力。這后一種學習又是在潛移默化中習得的,要特別注意。尤其是年幼的兒童,直觀、模仿性很強,是他們這階段的主要學習思維方式。故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環境對兒童學習是很重要的。當然過分夸大環境作用的所謂“環境決定論”的觀點是片面的。我們不能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即人的心理不是外界影響的消極產物,它對自身的行為活動具有指引和調控的作用。
孟母三遷的啟示4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是耳熟能詳了,大意是指孟子幼時,為了孟子的教育,孟母三次搬家的故事。起先是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常喜歡在墳墓周圍嬉戲玩耍。孟母見此情景,覺得這個地方不適合居住。于是帶著孟子搬到市場附近住下來,可是,孟子又學著商人買賣的事情,孟母又覺得此處又不適合居住,于是又搬到書院旁邊住下來。此時,孟子便模仿儒生學做禮儀之事。孟母認為,這正是孟子適合居住的地方,于是在這里定居下來。
這告訴我們環境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揭示了社會環境影響兒童成長的樸素哲理,使家長們從中受到啟示。對孩子來說,他們年紀小,經歷的事情少,正處于長知識,學習的階段,模仿能力和好奇心都是極重的,且缺乏分析判斷的能力,因此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有研究表明,孩子性格的養成,興趣和個人愛好的形成,知識經驗的獲得,以及品行、心里素質、才能等發展,都與社會環境有著關系,尤其是家庭環境更為重要。在和睦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比經常吵鬧家庭的孩子更能容易跟同學們融洽相處。幸福泡泡接觸的`家庭中,有的爸爸媽媽很知理,孩子也很有禮貌。有的家長脾氣比較火爆,孩子的性子也會跟著潑辣些,看來家庭成員的影響也是至關鍵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很重要,有人說環境是外因,人才是主導,是內因。但是孩子很小,他是很難主導自己行為意識的哦。關愛孩子的成長環境,各位爸爸媽媽,你們注意到了嗎?!
孟母三遷的啟示5
今天,我讀了一個故事叫《孟母三遷》。
文中講了孟母為了不讓孟子的學習受到影響,于是他們先后搬了三次家。剛開始,他們住在墳地的旁邊;孟子就學起了人們辦喪事哭泣
的樣子,孟母覺的這里的環境不能讓孟子專心致志的學習。于是就把家搬到了集市上;孟子沒事就跑到集市上學起那些小販喊著買東西,孟母覺的這里也不能讓孟子用心學習,于是就再一次把家搬到了學堂旁邊;孟子玩的沒意思,就跑到學堂看那些孩子和先生一起讀書,回家后自己也拿起書裝模作樣的.讀。沒多久,孟母發覺孟子的學習越來越好……
我讀完了《孟母三遷》這個故事,明白了學習要有好的學習環境。孟母為了孟子學習好,選擇良好的學習環境,三次搬家,孟子努力學習終于成為了著名的思想家。父母現在給我們的學習環境要比孟子那時好的多。同學們,我們是不是應該認認真真地學習,長大后做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孟母三遷的啟示】相關文章:
孟母三遷的故事03-09
孟母三遷作文11-14
(實用)孟母三遷作文12-16
孟母三遷的故事11個09-29
小草的啟示02-27
生活的啟示08-25
蜘蛛的啟示12-24
漫畫的啟示05-04
壁虎的啟示02-07
大雁的啟示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