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幾月幾日開始

時間:2025-03-22 09:20:51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立冬是幾月幾日開始

立冬是幾月幾日開始1

  2023年立冬日是幾月幾日

立冬是幾月幾日開始

  2023年立冬開始時間:11月8日 00:35:23

  2023年立冬結(jié)束時間:11月22日 22:02:29

  2023年立冬農(nóng)歷時間:九月廿五

  2023年立冬星期時間:周三

  立冬是個什么節(jié)氣

  立冬后日照時間將繼續(xù)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xù)降低。冬季普通盛行東北風和北風,氣溫逐漸下降,由于地表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時期還不是很冷;隨著時間推移,強冷空氣南下頻繁,并越過南嶺,天氣越來越冷。在北方地區(qū),立冬前就已很寒冷了。

  傳統(tǒng)是以“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豐收、休養(yǎng)生息的季節(jié),立冬在古代民間是“四時八節(jié)”之一,在古代我國一些地方會在立冬舉行祭祀、飲宴等活動,作為重要的節(jié)日來慶賀。

  立冬三候解析

  一候水始冰。在北方,冷空氣勢力較強,常南侵,形成大風降溫并伴有雨雪寒潮。此時北方,水通常開始結(jié)冰了,只不過是小冰凌而已。

  二候地始凍。此時,北方秋收早已結(jié)束,空曠的原野上,裸露出一片片紅黃的土地。一場雨下來,經(jīng)過霜凍,泥土的表層往往會出現(xiàn)一層薄冰。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雉是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線條、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這是立冬后雉變成大蛤了。

  立冬傳統(tǒng)習俗

  祭祀

  立冬在古代社會是“四時八節(jié)”之一,是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日,在中國部分地區(qū)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

  補冬

  立冬后,就意味著今年的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古時農(nóng)民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便在立冬這天殺雞宰羊或以其他營養(yǎng)品進補。

  立冬,閩中俗稱“交冬”,意為秋冬之交。立冬“補冬”,家家戶戶要熬制草根湯,將山白芷根、鹽膚木根、山蒼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鍋熬煮出濃濃的草根湯后,撈去根塊,再加入雞、鴨、兔肉或豬蹄、豬肚等熬制。草根品種眾多,配方也多種多樣,但都躲不開補腎、健胃、強腰膝的功能。

  吃餃子

  在中國北方地區(qū),有立冬節(jié)氣吃餃子的習俗,在立冬這天改善一下生活,好吃不過餃子。在北方,立冬的規(guī)矩是吃餃子,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此外,餃子諧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節(jié)之交。

  釀黃酒

  立冬之日開始釀黃酒,是紹興傳統(tǒng)的`釀酒風俗。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可有效抑制雜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溫長時間發(fā)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是釀酒發(fā)酵最適合的季節(jié)。因此紹興人把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立春這段最適合做黃酒的時間稱為“冬釀”,祈求福祉。

  “掃疥”

  過去立冬,河南、江蘇、浙江一帶民間還有用各種香草、菊花、金銀花煎湯沐浴的活動,稱為“掃疥”,以求治愈疾病,保證身體健康過冬。

  舂交冬糍

  這一天,漳州的鄉(xiāng)村人家要舂“交冬糍”慶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韌韌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細細地揉成團;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細細的,與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滾以白糖花生粉,擺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時用筷子一口氣串上幾粒,就像撥浪鼓,所以也叫“撥浪糍”。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謝他慷慨的給予。

  吃生蔥

  南京有句諺語:“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別注意吃生蔥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濕寒,減少疾病的發(fā)生。按老人的講法,蔥性溫味辛,能發(fā)散讓人出汗,使體內(nèi)郁滯不通的陽氣隨著汗液排出,陽氣運行便通暢了,病邪也就隨汗被驅(qū)除了。南京人還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盤,大蔥再辣嘴中盤”這句老話掛在嘴邊,為了入冬后的健康,南京人此時也學著北方人吃起了生蔥。

  今天立冬吃什么飯最好

  1、餃子

  立冬吃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jié)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xiàn)代人延續(xù)著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除了用水煮外,餃子還可以煎、蒸、炸,有多種吃法。餡料更是多種多樣,有豬肉白菜餡、三鮮餡、韭菜雞蛋餡、芹菜豬肉餡、羊肉餡等,餃子口感鮮美,細膩可口,深受大家的喜愛。

  2、羊肉火鍋

  俗話說“北吃餃子南吃蔥,銅鍋羊肉好過冬”,羊肉溫熱暖胃,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較低,富含蛋白質(zhì),是人們補充能量的優(yōu)質(zhì)肉類,所以,在立冬這一天吃羊肉,可以驅(qū)寒,暖手腳,補氣血,是立冬進補的好選擇。

  3、姜母雞

  姜母雞是比較適合在冬天的時候進行食用的美食,因為母雞和生姜性質(zhì)都比較溫和,適量食用可以為人體補充充足的營養(yǎng),幫助人體祛除身上的寒氣,具有一定驅(qū)寒暖身的作用,對人體的健康是具有一定好處的。

  4、吃甘蔗

  福建民間有俗語“立冬食蔗齒不通”,因為立冬之日甘蔗成熟,吃了不上火,還可以起到保護牙齒、滋補的功效。

  5、喝草根湯

  福建閩中地區(qū)百姓們會熬煮“草根湯”,將白芷根、山蒼子根、鹽膚木根等草根切片熬煮至濃稠,然后用草根湯燉煮雞、鴨、豬蹄、兔肉等肉類,家人吃了暖身又滋補。

立冬是幾月幾日開始2

  2023立冬是幾月幾日開始

  2023年立冬開始時間:11月08日00:35:23

  2023年立冬結(jié)束時間:11月22日22:02:29

  立冬節(jié)氣特點

  天文學上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按照氣候?qū)W劃分,我國要推遲20天左右才入冬。立冬時節(jié),太陽已到達黃經(jīng)225度,我們所處的北半球獲得太陽的輻射量越來越少,但由于此時地表在下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還不會太冷,但氣溫逐漸下降。在晴朗無風之時,常會出現(xiàn)風和日麗、溫暖舒適的十月“小陽春”天氣。

  立冬有哪些風俗習慣

  1、迎冬

  在過去的社會,朝廷會在立冬的時候舉行郊外迎冬的儀式,同時還會賞賜給各位大臣冬天的衣服,會給大臣的孤寡妻兒送上更多資助。

  2、祭冬神

  在古代,立冬時節(jié)皇上會穿上黑色衣服同時騎著鐵色的馬,帶領(lǐng)朝廷百官去祭祀冬神。

  3、準備冬天的衣服

  立冬時節(jié)還沒有真正寒冷,但是人們也開始準備著冬天的衣服了,天子可能會在立冬時候穿著皮襖,賞賜給大臣也是有可能的。

  4、吃餃子

  對于中國人來說,餃子是一種比較重要的食材,它主要是中國古代十大圣人之一張仲景發(fā)明的,最初是作為藥物來治療傷寒,后來演變成為一種經(jīng)常吃到的食物。餃子形狀和耳朵有些類似,也有著保護耳朵的寓意,有人會選擇在立冬時候吃餃子,希望自己的耳朵冬天不會凍傷。

  5、吃肚皮雞

  南京人在立冬的時候會吃肚皮雞,這是一種廣東菜,實際上就是用豬肚子包住整雞進行烹飪制作,這是一道相當有營養(yǎng)的菜肴同時也是比較滋補的。

  立冬天氣比較寒冷,很多戶外運動都要注意。可能有人喜歡冬泳,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太強迫自己,避免在游泳的`時候發(fā)生抽筋甚至于有什么意外事故。

  立冬當天吃什么

  吃餃子

  立冬時,包餃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立冬為什么吃餃子?因我國以農(nóng)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jié)氣,“節(jié)”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jié)”的風俗。

  吃咸肉菜飯

  立冬日吃上一碗咸肉菜飯,是老蘇州們的特定習俗。用霜打后的大青菜、肥瘦兼有的咸肉、米醋為原料,使用磚砌的爐灶,以稻草為燃料,燒出來的飯又香又糯。咸肉菜飯雖然沒有載入蘇州的名食譜,但它從來不缺少喜愛它的食客。

  其實,吃咸肉菜飯還有另外一個意義,即吃咸補腎。咸味自古被列為五味之首,立冬后天氣逐漸寒冷,最易傷害腎的陽氣。咸味食物入腎,能起到補腎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壓患者不宜過多吃鹽。

  吃膏滋

  冬令進補吃膏滋是蘇州人過立冬的老傳統(tǒng)。在舊時蘇州,一些大戶人家還用紅參、桂圓、核桃肉,在冬季燒湯喝,有補氣活血助陽的功效。

  通常每到立冬節(jié)氣,蘇州中醫(yī)院以及一些老字號藥房都會專門開設(shè)進補門診,為市民煎熬膏藥,銷售冬令滋補保健品。需要提醒的是,膏方千萬不可“跟風”吃,講究“一人一方”,先吃“開路方”試探性調(diào)補,做適當調(diào)整后再開正式藥方。

  喝草根湯

  立冬,閩中俗稱“交冬”,意為秋冬之交。立冬“補冬”,家家戶戶要熬制草根湯,將山白芷根、鹽膚木根、山蒼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鍋熬煮出濃濃的草根湯后,撈去根塊,再加入雞、鴨、兔肉或豬蹄、豬肚等熬制。

  吃糍粑

  這一天,漳州的鄉(xiāng)村人家要舂“交冬糍”慶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韌韌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細細地揉成團;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細細的,與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滾以白糖花生粉,擺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時用筷子一口氣串上幾粒,就像撥浪鼓,所以也叫“撥浪糍”。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謝他慷慨的給予。

  釀黃酒

  立冬之日開始釀黃酒,是紹興傳統(tǒng)的釀酒風俗。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可有效抑制雜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溫長時間發(fā)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是釀酒發(fā)酵最適合的季節(jié)。因此紹興人把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立春這段最適合做黃酒的時間稱為“冬釀”,祈求福祉。

  立冬吃什么水果

  1、蘋果

  蘋果熟吃可止瀉,生吃可治便秘,飯后吃能助消化。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天吃一個蘋果,對肺大有好處,可以減輕污染物引起的肺功能惡化。

  2、柿子

  柿子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成熟的柿子中含糖15%,蛋白質(zhì)1.36%,脂肪0.57%,以及粗纖維、胡蘿卜素、鈣、磷、鐵等元素和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比一般水果高1-2倍。生柿能清熱解毒,是降壓止血的良藥,對治療高血壓、痔瘡出血、便秘有良好的療效。

  3、菱角

  菱角的營養(yǎng)價值可與栗相媲美,每百克鮮菱肉含蛋白質(zhì)3.6克,脂肪0.5克,糖類24克,并含有尼克酸、核黃素、維生素和鈣、磷、鐵等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含有多種氨基酸,被視為養(yǎng)生之果和秋冬進補的藥膳佳品。

  4、冬棗

  冬棗是VC含量非常驚人的食品,每100克果肉當中,維生素C含量可以高達380~600毫克,是蘋果的70倍之多,是柑橘的16倍之多,就連同樣是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山楂也要甘拜下風。

  5、柚子

  中醫(yī)認為柚子味甘酸、性寒,具有理氣化痰、潤肺清腸、補血健脾等功效,是冬季養(yǎng)肺和緩解感冒后咳嗽的良好水果。柚肉中含豐富的維生素C以及類胰島素成分,能降血糖、降血脂、瘦身健體、美膚養(yǎng)容,是醫(yī)學界公認的最具食療效益的水果。

  6、吃甘蔗

  潮汕地區(qū),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飯。甘蔗能成為“補冬”的食物之一,是因為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經(jīng)成熟,吃了不上火,這個時候“食蔗”既可以保護牙齒,還可以起到滋補的功效。

【立冬是幾月幾日開始】相關(guān)文章:

立冬是幾月幾日03-15

立冬是幾月幾日202204-13

2022年立冬是幾月幾日05-10

立冬是幾月幾日2022常用(20228篇)04-13

2022年立冬是幾月幾日9篇(精品)05-10

幾月幾日小寒03-31

大暑是幾月幾日01-13

小滿是幾月幾日03-02

芒種是幾月幾日08-26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日韩国产欧美二区手机在线 |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综合v日本 | 色福利网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亚洲欧美国产动漫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