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解析岑參:邊塞詩第一人
引導語:岑參的邊塞詩以具有特色的語言,鮮明的情調,把西域地區的雄偉壯闊、綺麗多姿的自然景物,描寫得栩栩如生,今天我們來解析一下詩人岑參:邊塞詩第一人。
唐代詩人岑參在新疆生活了六、七年,安西、北庭奇偉壯麗的景色,鞍馬風塵的戰斗生活,為他的詩歌創作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內容,開拓了他的詩歌境界。岑參在這個時期寫了大量的邊塞詩,并形成了他邊塞詩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邊塞詩以具有特色的語言,鮮明的情調,把西域地區的雄偉壯闊、綺麗多姿的自然景物,描寫得栩栩如生,他把激烈征戰、遠戍思鄉、將軍逸樂、戰士悲苦等等內容都寫入詩中,熱情地歌頌了戍邊將士保衛祖國而英勇抗敵的戰斗精神。歷來被認為是“邊塞詩”作者中成就最高的一個。
岑參當時很受封常清的賞識,因此詩作中有不少是歌頌封常清的戰功的。這首《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是岑參邊塞詩中杰出代表作之一: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投,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攝,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這首詩就是寫封常清的一次西征。詩人極力渲染朔風夜吼、飛沙走石的自然環境和來勢逼人的匈奴騎兵,有力地反襯出“漢家大將西出師”的聲威,形成有聲有色的交響曲。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
這是白晝的出師,因此寫法也和前詩寫夜行軍不同。前詩是銜枚疾走,不聞人聲,極力渲染自然;這首詩卻極力渲染吹笛伐鼓,三軍大呼,讓軍隊聲威壓倒自然。不同的手法,卻表現出唐軍英勇無敵的共同精神面貌。下面這首大作,可以說是和前兩詩鼎足而三的杰作,也是岑參邊塞詩中最為人稱道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這首詩寫的是軍幕中的和平生活。一開始寫塞外八月飛雪的奇景,出人意表地用千樹萬樹梨花作比喻,就給人蓬勃濃郁的無邊春意的感覺。以下寫軍營的奇寒,寫冰天雪地的背景,寫餞別宴會上的急管繁弦,處處都在刻畫異鄉的浪漫氣氛,也顯示出客中送別的復雜心情。最后寫歸騎在雪滿天山的路上漸行漸遠地留下蹄印,更交織著詩人惜別和思鄉的心情。把依依送別的詩寫得這樣奇麗豪放,正是岑參浪漫樂觀的本色。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
胡地苜蓿美,輪臺征馬肥。
大夫討匈奴,前月西出師。
甲兵未得戰,降虜來如歸。
橐駝何連連,穹帳亦累累。
陰山烽火滅,劍水羽書稀。
這種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亂發生。岑參的邊塞詩就是在這個形勢下產生的。他的詩歌中有關邊塞風光的描寫,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十分引人注目。
【解析岑參:邊塞詩第一人】相關文章:
岑參的邊塞詩06-19
岑參的邊塞詩05-31
岑參的邊塞詩(必備)10-22
岑參的邊塞詩大全10-24
談岑參的邊塞詩10-17
邊塞詩人岑參簡介09-08
岑參的邊塞詩集錦07-07
關于岑參的邊塞詩08-13
關于的岑參邊塞詩08-25
岑參邊塞詩中的意境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