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答謝中書書》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
《答謝中書書》是南朝文學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文章以感慨發端,言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答謝中書書》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山川①之美,古來②共談。高峰入云③,清流④見底。兩岸石壁,五色⑤交輝⑥。青林翠竹,四時⑦具備⑧。曉霧將歇⑨,猿鳥亂鳴;夕日⑩欲頹(11),沉鱗(12)競(13)躍。
實是欲界(14)之仙都(15)。自康樂(16)以來,未復(17)有能與(18)其奇者。
[注釋]
、俅ǎ汉恿。②古來:自古以來。③入云:插入云霄。④清流:清澈的流水。(5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這里指色彩斑斕。⑥交輝:交相輝映。(7四)時:四季。⑧具備:全都有。具,全。備,齊全。⑨歇:止,這里指消散。⑩夕日:夕陽。(11)頹:墜落。(12)沉鱗:水中的魚。鱗,借代游魚。(13)競:爭著、爭相。(14)欲界:佛教把世界分為欲界、色 界、無色 界。欲界是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欲的眾生所處的境界,即人間天堂。(15)仙都: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16)康樂:指謝靈運,南朝著名山水詩人,他承襲了祖父的爵位康樂公。(17)復:再。(18)與(yù):參與,這里指置身其中。
[譯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贊的。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
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鑒賞]
本文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封書信。它以對古人鐘情“山川之美”的議論開篇,緊接著以清新的筆調,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欲界之仙都”。這個人間的仙境,天藍云白,山高水凈;石壁五色交輝,林竹四時具備;曉霧中猿鳥亂鳴,夕陽下沉鱗競躍:多么美好的大自然,多么和諧的生物界。人其實也是大自然的兒女,然而有多少人能像謝靈運那樣能夠領略身處它懷抱里的樂趣呢?這就是作者的感慨和遺憾。
這篇山水小品,意境優美,結構縝密,語言凝練。僅僅六十八字,就匯古今、四時、晨昏、山川、草木、飛禽、游魚、走獸于尺幅,融描寫、抒情、議論于筆下。
創作背景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俊賞山林、心靈凈化之后所作。這篇文章當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對于謝中書為誰,迄今為止共有四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是謝微(一作謝徵)。見《六朝文絜》眉間批注,朱東潤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沿其說。第二種說法認為是謝朓。王家葵《陶弘景叢考》說:“《陶隱居集》中有《答謝中書書》一篇,謝中書應即謝朓,據《南齊書》本傳,朓建武初曾‘掌中書詔告’,故得稱‘謝中書’,至建武二年(495)夏謝朓出守宣城,友朋唱和乃呼為‘謝宣城’不稱‘謝中書’矣,如沈約有《和謝宣城》。第三種說法認為是謝覽。王京州據明代賈嵩《華陽陶隱居內傳》中關于陶弘景與謝覽交往的記載及謝覽曾任中書郎的經歷,認為謝中書為謝覽。第四種說法認為是謝朏。高步瀛《南北朝文舉要》解題稱:“謝中書,疑是謝朏。《梁書·(謝)朏傳》:朏,天監五年,授中書監!辩妵l《陶弘景評傳》也持這個觀點。他說:“他(謝朏)比陶弘景大十五歲,出身頭等高門,加以文才出眾,品格高雅,頗有名望;約永明七年(489)從義興太守內調為中書令,至隆昌元年(494)外調為吳興太守。陶弘景恰于永明八年(490)啟假東行浙越。此文所描寫的風景,顯然非茅山之類臨近京師的小山水,而可能是陶弘景于浙東所見。”
作者簡介
陶弘景(456—536),南朝齊梁時期道教思想家、醫學家。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仕齊拜左衛殿中將軍。后隱居茅山。搜集整理道經,創立茅山派。入梁,武帝禮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輒就咨詢,時稱“山中宰相”。對歷算、地理、醫藥等都有較深研究。卒謚貞白先生。著有《本草經集注》《真誥》等。
【《答謝中書書》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相關文章:
《答謝中書書》原文翻譯和注釋05-07
賞析《答謝中書書》及原文翻譯注釋09-19
《答謝中書書》注釋與翻譯08-23
《答謝中書書》注釋及翻譯11-26
《答謝中書書》翻譯及注釋07-29
答謝中書書翻譯及注釋10-30
答謝中書書翻譯全文06-19
答謝中書書全文翻譯07-17
答謝中書書全文的翻譯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