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獸》知識點整理

時間:2024-08-15 05:39:15 河中石獸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河中石獸》知識點整理

  一、通假字

《河中石獸》知識點整理

  ①求之下流,固顛。。通“癲”可譯為“瘋狂”

  ②鈀通“耙”耕地的農(nóng)具。

  二、詞類活用

  1。棹:名詞用為動詞船槳,這里指劃(船

  2。暴漲:動詞用為名詞,洪水

  三、古今異義

  (1漸沉漸深耳。(耳:古義:罷了。今義:五官之一,用來聽聲音。

  (2爾輩不能究物理

  。。(物理:古義:事物的道理,規(guī)律。今義:一種學科。物理學。

  (3二石獸并。沉焉(并:古義:一起。今義:并列。

  (4閱。十余歲(閱:古義:經(jīng)過,過了。今義:閱讀

  (5是。非木柿(是:代詞,這。今義:表肯定判斷的動詞。

  (6蓋。石性堅重(蓋:古義:發(fā)語詞,因為。今義:器物上有遮蔽作用的東西。

  (7但。知其一(但:古義:只。今義:表轉(zhuǎn)折,但是。

  (8求。石獸于水中(求:古義:尋找。今義:請求、要求。

  (9轉(zhuǎn)轉(zhuǎn)不已。(已:古義:停止。今義:已經(jīng)。

  (10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干:古義:水邊,河岸。今義:跟“濕”相對。

  四、一詞多義

  “之”的用法和意思

  1、一講學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代詞,它,這件事

  2、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代詞,代石獸

  3、沿河求之。,不亦顛乎?代詞,代石獸

  4、一老河兵聞之。代詞,講學家的話

  5、當求之。于上流代詞,代石獸

  6、其反激之。力助詞,的

  7、至石之。半助詞,的

  8、求之。下流,固顛代詞,代石獸

  9、求之。地中代詞,代石獸

  10、然則天下之。事……助詞,的

  “其”的用法和意思

  1、其。反激之力:代詞,水

  2、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其中

  “為”的用法和意思

  1、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介詞,被

  2、眾服為。確論:動詞,認為

  3、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動詞,成為

  “于”的用法和意思

  1、山門圮(pǐ于。河介詞,在

  2、求石獸于。水中介詞,在

  3、湮(yān于。沙上介詞,在

  4、當求之于。上流介詞,從,到

  5、必于。石下迎水處介詞,在

  6、果得于。數(shù)里外介詞,在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一講學家設(shè)帳(于寺中(2求之(于地中

  (3(僧棹數(shù)小舟(4如其言,果得(之于數(shù)里外

  2、倒裝句:

  (1求石獸于水中(狀語后置(2當求之于上流(狀語后置

  3、被動句:豈能為暴漲攜之去(“為”表被動

  課文翻譯

  滄州南部的一座寺廟靠近河邊,寺院正門倒塌在河中,(門前兩只石獸一起沉入了河中。過了十多年,僧人募集錢款重修寺廟,便在河中尋找那兩只石獸,到底沒能找到。(人們認為它們順流而下了。(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耙,(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沒找到(它們的蹤跡。

  一位學者在寺廟里講學,聽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石獸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帶走呢?因為石頭的特點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點是又松又輕,(石獸埋沒在沙里,越沉越深罷了。順流而下去尋找它們,難道不荒唐嗎?”大家信服地認為這是正確的觀點。

  一位老河兵聽了這話,也笑著說:“凡是沉在河中的石頭,應(yīng)當從上游尋找他們。因為石頭的特點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點是又松又輕,水不能沖走石頭,(但水流的反沖力,一定將石頭底下迎著水流的地方?jīng)_刷成了坑穴。(石下的水坑越?jīng)_越深,延伸到石頭(底面一半時,石頭一定會栽倒在坑里。照這樣再次沖刷,石頭又會再次(向前翻轉(zhuǎn)。不停的翻轉(zhuǎn),于是(石頭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尋找石頭,固然荒唐;在原地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人們依照他的話去找,果然在(上游幾里外找到了(石獸。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情,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況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據(jù)某一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呢?

  六、閱讀探究:

  1、閱讀理解全文后填空:

  對于河中石獸的位置,寺僧先判斷其在原地水中,結(jié)果是“竟不可得”;后判斷其在河的下游,依據(jù)是“順流下矣”,結(jié)果“尋十余里,無跡”;講學家判斷其埋沒在河沙下(地中,依據(jù)是“石性堅重,沙性松浮”,結(jié)果失敗;老河兵則判斷其在河的上游,依據(jù)是“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結(jié)果“果得于數(shù)里外”。

  2、寺僧、講學家、老河兵尋找石獸,為什么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對的?

  寺僧:原先沒考慮流水、石獸、泥沙的關(guān)系;后來只考慮了流水,沒考慮石獸、泥沙。

  講學家:考慮了石獸和泥沙的關(guān)系,忽略了流水。

  老河兵: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準確把握了三者的性質(zhì)及相互關(guān)系。

  3、在尋找石獸的問題上,廟僧和講學家犯了什么錯誤?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確的辦法?

  廟僧和講學家都犯了脫離實際、主觀臆斷的錯誤。老河兵則從實際經(jīng)驗出發(f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確看法。

  4、文章中寫到了兩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講學家的“笑”,是自以為懂得“物理”,笑別人不具備這方面的知識。老河兵的“笑”,則是因為富于實際經(jīng)驗,笑講學家主觀臆斷。

  5、如何理解廟僧、講學家、老河兵這三個人物形象?

  在打撈石獸一事上,廟僧顯得考慮不周,忽而原地打撈,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慮而盲目行動的態(tài)度;講學家空談事理,不切合實際,代表的正式“據(jù)理臆斷”的態(tài)度;唯有老河兵能綜合考慮各種現(xiàn)實因素,提出符合實際的結(jié)論,代表的是實事求是的作風。

  6、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說明這個道理的原句。

  道理:遇到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事求是,不能主觀臆斷。

  原句: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7、你從文中得到什么啟示?

  示例:(1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調(diào)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觀臆斷,而應(yīng)當遵循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

  (2生活或?qū)W習中要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可做空頭理論家。

  (3實際經(jīng)驗有時比書本知識更可靠。

  8、如何理解“然則天下之事,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①總結(jié)全文,點明中心。

  ②嘲諷了那些據(jù)理臆斷,自以為是的人;

  ③用反問強調(diào)要根據(jù)實際經(jīng)驗,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不能主觀臆斷。

【《河中石獸》知識點整理】相關(guān)文章:

《河中石獸》10-05

《河中石獸》復(fù)習知識點03-07

《河中石獸》改寫05-31

河中石獸的復(fù)習07-15

河中石獸的教學09-21

《河中石獸》說課稿08-17

河中石獸譯文10-20

《河中石獸》譯文07-19

河中石獸教案10-27

河中石獸教案08-12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亚洲Av片久久综合网 | 五月天视频网站在线视频 |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 首页中文字幕中文字幕免费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