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教學設計

時間:2024-09-02 10:48:24 將進酒 我要投稿

《將進酒》教學設計(集合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將進酒》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將進酒》教學設計(集合15篇)

《將進酒》教學設計1

  知識與能力目標

  1、通過吟誦,把握詩歌感情脈絡

  2、把握詩人形象

  3、體會比興、夸張藝術手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讀、賞、品、悟過程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趣味。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學習李白樂觀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

  1、吟誦,賞析。

  2、把握詩人情感變化線索。

  3、品味比興、夸張等藝術手法。

  4、感受李白人格魅力。

  教學難點

  把握詩人情感變化線索。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詩仙、酒中仙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哥》)

  二、讀一讀

  自由讀

  齊讀

  朗誦

  學生評價、老師指導

  聽名家配樂朗誦

  三、賞一賞,自主探究

  理解賞析詩句

  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水——人生

  比興、夸張

  感情:悲

  2、“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表達哪種感情,為什么?(聯系文本中詩句回答)

  A、沉淪消極,及時行樂

  B、懷才不遇,積極用事

  3、有人認為“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就是李白“賜金放還”后的人生追求。你同意么?為什么?

  (1)、為什么作者會產生這種想法?

  因為“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寂寞:_________。皆:__________。

  (2)、這表達了作者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a、蔑視權貴

  b、消極避世,麻醉自己

  c、不平,憤恨。

  4、為什么單單舉陳王曹植宴平樂的典故?(討論探究)

  四、品一品:解讀藝術手法

  比興

  夸張

  小結:浪漫風格、豪邁氣概(正如一頭受傷的雄獅的悲吼)

  五、悟一悟:

  課堂總結:回顧全篇,授之以漁

  詩仙酒仙

  讀、賞、品、悟

  六、作業布置:

  1、有感情朗誦《將進酒》

  2、聯系學過的李白詩歌,走進李白,以“我心中的李白”為題,寫一篇200字的鑒賞文章。

《將進酒》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誦讀、探究、賞析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生的緣分。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多少詩人因酒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因酒在自由的時空中盡情翱翔,因酒而丟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傳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詩人李白尤為突出。他是“詩仙”,又自稱是“酒中仙”,時人也號之曰“酒圣”。古時酒店都愛掛上“太白遺風”、“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現在,還有沿用的。

  杜甫《飲中八仙歌》有對他的.精彩描述: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字與酒難舍難分的傳世佳作等是俯拾即是,如: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客中作

  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

  ——襄陽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酒有關的詩歌。

  (說明:以上詩歌用多媒體顯示,導入語的設計,一是讓學生了解古典詩歌同時也是李白詩歌的一個重要特點,對李白的個性、風格有一個直覺的感受;二是在詩歌的誦讀中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初步進入詩境。)

  二、解題

  1、《將進酒》原為漢樂府的曲調,意即“勸酒歌”,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將,請、愿之意,《詩經·衛風·氓》中有“將子無怒”句。這個“將”與詩句“呼兒將出換美酒”的“將”音義不同。

  1、本詩背景。

  三、朗讀課文

  四、疏通字詞,了解基本意思

  五、研究課文

  在自由誦讀的基礎上,思考完成練習二。

  在學生自由發言的基礎上,教師要適時歸納要點。

  1、本詩的基調是什么?請對詩人感情發展的脈搏作一點具體分析。

  明確:本詩初讀一二遍,會覺得它豪氣十足,但是再讀幾遍,就可以看出詩人的憤激只情是占主導地位的。確切地說,豪放是它的外殼,憤激才是它的內核,——就好象《阿Q正傳》一樣,喜劇是其外殼,悲劇是其內核。

  開頭四句寫悲。李白和朋友開懷暢飲的潁陽里黃河不遠,所以從黃河起興。這二句極言黃河源頭之高,似乎從天而降,東入大海,勢不可回。詩人寫黃河,頗能夠顯示它的宏偉氣魄和浩大聲勢,如“黃河如絲天際來”“洪波奔流射東海”(《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公無渡河》)等,其基調是壯。這次可不同,盡管也寫出了黃河的氣魄之大,但有“不復回”之嘆,基調卻是悲。緊接著帶出對人生易老、光陰易逝的感慨。這前后二句,既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復返比喻青春難再,又用反襯——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反襯人生渺小,因而切四句令人頓生悲意。

  詩人的這種悲感,不僅僅是因為自己雙鬢成霜,英雄老去,更是對政治腐敗、自己政治抱負無從實現的憤慨而來。

  這四句天地人生都說到了,境界闊大,極有氣勢。前二句從空間上放大,后二句從時間上壓縮,開篇即給人橫空出世之感。

  “人生”以下六句寫“歡”“樂”。詩人年華老去,政治上極度失意,整日窮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處失意,就另外去尋找寄托。在這里,詩人以為朋友聚會是人生快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時行樂。這里有一定的消沉。但并不完全消沉,對政治未完全絕望——“天生我材必有用”!算是對未來的一個期許。這種矛盾的協調方式與《行路難》如出一轍。這種詩情體現了詩人的曠達豪放,實際上也是他憤激中的無奈與自我安慰。此時他心里應該還盼著會有一天再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藁人。”

  這一段讀來擲地有聲,豪氣沖天。

  “鐘鼓”以下六句寫憤。“鐘鼓”二句是詩人對腐敗的當權者和豪門貴族的否定與擯棄,又以古來圣賢與曹植字比嘆惋,充滿著不平之氣、憤激之情。

  “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這一段詩人要將一切昂貴的東西都拿來“換美酒”,真是狂放到極點。這種狂放,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

  板書:

  悲——樂——憤——狂

  憤激

  2、思考練習二(2)。

  明確:(見教師用書)

  六、朗讀課文

  七、布置作業:閱讀《語文讀本》李白詩歌

《將進酒》教學設計3

  【設計思想】

  本單元的主題是“因聲求氣,吟詠詩韻”,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吟詠和誦讀從而領悟古典詩歌的韻律感和音樂美,讀出詩歌特有的詩境和詩情 。《將進酒》時而奔放,時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詩情由悲壯轉歡樂,繼而憤激,再轉狂放,最后如火山般地爆發,氣勢如大江奔流。這首詩感情變化明顯,學生容易進入吟詠和體會情感的體驗閱讀中。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掌握詩中句式的長短變化和節奏的輕重緩急。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因聲求氣,準確傳達情感的朗讀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詩人由悲壯轉歡樂,繼而憤激,再轉狂放的內在情感的變化,從而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整體內容,體味詩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學難點】

  領悟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憤激之情。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多媒體顯示詩句)

  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喝酒想起吟詩,吟詩想起喝酒,所以由酒產生了很多好詩。喝酒作詩最杰出的首推李白。那么同學們知道哪些寫到李白喝酒吟詩的詩句呢?(學生說詩句)

  杜甫有一首《酒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杜甫在《不見》這首詩中又是這樣寫:“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余光中先生也有一首詩《尋李白》,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可見,李白好飲,也善飲,而且他把飲酒和吟詩緊密聯系起來了。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詩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又有怎樣的感情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們就通過他的《將進酒》來走近他的詩酒人生。

  二、自由朗讀,把握詩意

  (邊讀邊結合課本注解,整體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

  1、自由朗讀后,請一位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詩歌的主要內容。

  2、老師和學生補充、整合答案。(多媒體顯示)

  這是一首勸酒詩,寫的是詩人跟好朋友岑勛應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個好朋友登高飲宴,借酒放歌,抒發情懷。

  三、聽聽美讀,說說感受

  (一)美美地聽——初步體會詩歌的句式和節奏的變化,并在課本上作適當的標記。(多媒體播放《將進酒》的配樂朗誦,同時,展示于本詩相關的畫面,如李白狂歌圖、黃河奔流圖等。) (二)輕松地說——請說說在聽完配樂朗誦后你對本詩的句式和節奏的變化的整體感受。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補充整合答案)

  明確:1、句式:以七言為主,有長短變化。

  2、節奏:隨著詩情的起伏,時緩時急,忽高忽低,奔放而流暢。

  四、多樣誦讀,品味詩情

  (一)第一層

  (多媒體顯示)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1、老師范讀.

  2、 讓學生說老師范讀出的感情。

  明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壯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悲

  因此,這一層要讀出“悲壯”的感情來。(一開始要讀得頗有氣勢,節奏要迅疾,后來漸漸緩慢生悲)

  3、齊讀第一層。(讀出“悲壯”之情)

  (二)第二層

  (多媒體顯示)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1、請一名學生范讀,其他同學邊聽邊劃出能體現感情的詞語,并揣摩該范讀同學對這一層的處理是否符合自己的想法。(他朗誦得符合你的想法的地方,要注意借鑒;不符合你的想法的地方,就注意在自己的朗誦中體現出變化。)

  2、邊評價邊范讀。(讀得好還是不好?你覺得應該怎么讀?請試一試)

  明確:這一層能體現感情的詞語有:“盡歡”、 “必有用”、 “還復來”、 “為樂”、 “三百杯”和四個短句等。從這些詞語可以看出此時詩人的心情是非常激動的,所以應 該讀出“歡樂”的感情來(情緒高昂,節奏逐漸加快)

  3、齊讀第二層。(讀出“歡樂”)

  (三)第三層

  (多媒體顯示)

  鐘鼓撰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用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1、邊分析邊逐句讀。(這一層是詩歌的主體部分,體現了詩人感情的大轉折,因此必須在老師的設疑和引導的基礎上來讀)

  提問1:“鐘鼓撰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用醒。”意思是詩人以為富貴生活“不足貴”,并放言“但愿長醉不用醒”,可見詩人對豪門貴族懷有什么態度?

  (學生討論后)明確:鄙棄、憤懣。“不足貴”“不用醒”二語當用極強音讀,以見其鄙棄、憤懣之深。

  女生試讀這兩句。(讀出“憤懣”之情)

  提問2:“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中的“寂寞”和“留其名”體現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又體現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后)明確:詩人說古代圣賢“寂寞”是為他們惋惜,同時又是說自己,流露出憤憤不平之情;因此,要在“嘆惜”中讀出“不平”之氣。“留其名”又可看出詩人認識到自我價值后的自信和激動,因此要重讀。“陳王”二句援引古人飲酒情形為例,詩人說陳王,其實又是說自己不過是懷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重音當落在“恣歡謔”三字上,因為這是歡中有悲,激動中有憤懣。

  男生試讀這四句。(讀出“不平”和“激動”)

  2、齊讀第三層。(讀出“憤激”之情)

  (四)第四層

  (多媒體顯示)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1、自由讀,邊讀邊揣摩這一層的感情。

  2、請試一試。

  3、讓試讀的學生說說他為什么這樣讀。

  明確:“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詩人反客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態如見,宜重讀;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詩人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極點,應當快讀;至“與爾同銷”可兩字一頓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張語調讀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當有延長音,因為這是全詩的高潮,須有強大的聲勢,才能顯示詩人的飄逸的風格,不是一般的兒女愁情。因此,要讀出“狂放”,這種狂放,從實質上看,是詩人的悲壯之重、歡樂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

  4、齊讀第四層。(讀出“狂放”)

  (五)朗誦全詩

  1、展示全詩感情的'起伏變化:悲壯——歡樂——憤激——狂放。

  2、配樂齊讀。

  四、課外延伸,能力遷移

  (多媒體顯示)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日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1、這首詩在感情變化上和《將進酒》的相似之處,請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加以揣摩,運用“因聲求氣,吟詠詩韻”的方法自讀此詩。

  誦讀提示:開頭兩句顯示出詩人郁積好久的憂憤的心情,接著完全撇開“煩憂”,放眼萬里長空,從“酣高樓”的豪興到“攬明月”的壯舉,展示出詩人的豪邁的胸襟,然后詩人又自比小謝,極為自信,然后,卻又迅速地陷入“不稱意”的苦悶中。感情也是起伏變化,也是憂憤苦悶中顯現出豪邁的氣概。

  2、按照這首詩的感情變化,全班齊讀。

  五、課堂小結

  我們通過“因聲求氣,吟詠詩韻”的方法,應該說,已經走進了李白的心靈世界中。詩歌就是這樣,要想讀懂它,就必須不斷地朗誦。在朗誦中領悟,在領悟的基礎上再誦讀,如此循環,就可以逐步走進詩人的心靈世界。聯系李白的生平,我們知道,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李白的一個夢,然而,當無法企及的現實無情地擺在李白面前時,他的夢碎了,于是,他開始狂歌,他開始縱酒,以喝酒排解內心的苦悶,以縱酒來對抗現實的齷齪,以精神的曠達來張揚自己的個性。從《將進酒》中我們可以體悟到,對李白而言,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將進酒》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理清詩歌情感變化線索,理解貌似消極行樂實則渴望用世的復雜情感。

  (2)背誦全詩。

  2、能力目標體味詩歌頗具特色的起興和夸張手法的運用,領會李白淋漓暢快的浪漫主義詩風。

  3、情感目標:了解相關的詠酒詩篇及酒文化。

  4、教學重點:探究詩歌的藝術手法。

  5、教學難點:體味詩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6、教學方法:師生探討法

  導入新課

  請大家猜一個簡單的謎語:酉時下大雨。“酒”是一種文化,它與中國古代詩人似乎結上了不解之緣。他們或仗酒力助發豪興,舉杯而靈感紛來;或借酒來排遣愁緒,飲酣而筆底奔騰。無數名句佳篇都與滟滟美酒相互輝映。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在《不見》還用“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來概括他的一生。現在就讓我們來欣賞李白的一首勸酒詩《將進酒》。(朗誦全詩)

  一、整體感知

  《將進酒》是漢樂府曲名,意即“勸酒歌”,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將,請、愿之意,《詩經?衛風?氓》中有“將子無怒”句。這個“將”與詩句“呼兒將出換美酒”的“將”音義不同。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卻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容,這是值得重視的。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飲畢竟是一種消極行為,但這是他的.傲世態度和豪放不羈的個性所使然,是無法改變的。杜甫在結識他之初就看出了這一點,曾試圖說服他,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贈李白》)杜甫這個批評是正確的,但我們也不可忽視李白的飲酒詩中仍包含著積極的內容。

  (給學生五分鐘朗誦全文,要求其注意作者的感情變化。)

  二、鑒賞要點

  1、三種主要情感:

  (1)、顯示了詩人對未來充滿無限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之意。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3)、表達詩人蔑視權貴,盡吐郁積在胸的不平之氣。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2、感情上大起大落

  這首詩中,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極快,可分四個層次:

  開頭四句寫感傷之情。

《將進酒》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2.理解李白豪放飄逸的詩人氣質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2.理解李白豪放飄逸的詩人氣質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然的緣分。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且多半是因為“愁”了才喝酒,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業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詩人因酒忘卻人生的痛苦憂愁,因酒在自由的時空盡情翱翔、因酒而丟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傳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詩人李白尤為突出,他是“詩仙”,有自稱是“酒中仙”,時人也號之為“酒圣”。古時酒店都愛掛上“太白遺風”、“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現在。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嗜酒)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狂放不羈)

  1.插入李白與酒的小故事:

  A.李白供奉翰林時,經常醉臥在酒店里,天子愛其才,找他進宮做詩,李白醉醺醺的來到宮中,叫楊國中磨墨,高力士脫靴,大膽的將權貴玩于鼓掌之間。

  B.李白因酒而豪放、狂傲,因酒而成就了他的傳世詩篇,就連他的死,也有人給它帶上了傳奇的色彩,傳說她死的時候,坐在川上飲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撈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

  這些都展現了李白特殊的氣質,那是一種豪放、灑脫、狂傲的詩人氣質。它們都與李白的生活經歷密切相關。

  2.李白的生平、經歷: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后世稱他為“詩仙”,又自稱“酒中仙”。

  少年時,受到道教的深刻影響,崇尚自然、清凈無憂,企慕達到不受約束的人生境界。早年多在隱居、漫游中度過,養成了他狂放不羈、豪放灑脫的氣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創作的浪漫情懷。他希冀憑借自己的文章才華,得到推薦,受到重用。

  天寶元年,他被招入長安,供奉翰林,但此時的唐玄宗已經不再勵精圖治,他寵愛楊貴妃,整日享樂,不理朝政。他只需李白歌功頌德,裝點太平。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沒有半點奴顏媚態,受到排擠,最終提出離開長安。

  之后的他,仍保持著對人生自由的向往,大力宣揚人生如夢,及時行樂的思想,這首詩歌就是一個很好地體現。

  二、背景、解題:

  本文選自《李太白全集》,作于天寶十一年(725年),李白和友人岑夫子在蒿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以抒發滿腔不平之氣。

  《將進酒》原為漢樂府的曲調,意為“勸酒歌”,朵頤因酒放歌為內容,將(qiāng),清、愿之意,《詩經衛風氓》中有:“將子無怒”——愿、請你不要生氣。

  三、學習課文

  (一)熟悉課文:

  1.聽錄音朗讀

  (1)正音正字

  朝(zhāo)樽(zūn)還(huán)岑(cén)烹(pēng)

  饌(zhuàn)恣歡謔(zì)(xuè)徑(jìng)裘(qiú)

  (2)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

  2.全班齊讀(注意抑揚頓挫)

  3.學生評點示范朗誦的精彩和不足,初步把握詩人情感的大起大落,領會詩人的豪放飄逸。(必要時教師范讀)

  4.學生找出詩中表是詩人情緒的字、詞

  學生思考、組織展示、點評后明確

  明確:悲樂憤狂愁

  (板書)

  (二)內容賞析:

  1、教師朗誦前兩句,

  2、思考:詩歌本來是表現詩人“愁”的情感,為什么寫黃河?

  學生思考、組織展示、點評后明確

  明確:宛如自天傾瀉的黃河水,激浪奔騰,勢不可當,在形象上與詩人洶涌噴發的感情是相似的,詩人寄情于雄偉奔放的黃河,也借黃河把自己的精神性格映現出來。

  3、教師朗誦三、四句,講解:這兩句詩表面上看是慨嘆光陰迅速,人生易老。但李白在《日出入行》中說“草不謝榮于春風,木不落怨于秋天”、“萬物興歇皆自然”。對于生老病死的規律李白是坦然面對的,可見,李白“悲”的不僅是“白發”,還有什么呢?(提示:結合背景思考)

  學生思考、組織展示、點評后明確

  明確:嘆息人生短暫,而年華虛度,未能建立功業。

  4、教師概括:如果說前兩句借黃河之水象征性地表現了詩人的感情狀態,那么三、四句則點出了感情激浪因何而起。兩組長句揭示了感情矛盾的核心。詩人的情緒是的。(學生齊讀前四句)

  學生思考、組織展示、點評后明確

  明確:如果說前兩句借黃河之水象征性地表現了詩人的感情狀態,那么三、四句則點出了感情激浪因何而起。兩組長句揭示了感情矛盾的核心。詩人的情緒是悲傷的。(學生齊讀前四句)

  5、“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既然人生短暫,功業未成,有無限的悲感壓在心頭,那么遇到得意的時候就應該努力排遣,盡情歡樂。可是,李白得意嗎?他被排擠出長安達八年之久,足見他是不得意的,那么這里的“得意”應該如何理解?(提示:參照背景)

  學生思考、組織展示、點評后明確

  明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既然人生短暫,功業未成,有無限的悲感壓在心頭,那么遇到得意的時候就應該努力排遣,盡情歡樂。可是,李白得意嗎?他被排擠出長安達八年之久,足見他是不得意的',那么這里的“得意”應該如何理解?(提示:參照背景)

  明確:這里的得意是適性、快意的意思,是指遇到岑夫子、丹丘生這樣的好朋友,言談和思想活動都處于自由解放的狀態。遇到這樣快意的場合,便可以把苦惱暫時拋在一邊,借助酒力舒展一下身心。

  詩人用“須”從正面肯定、強調;緊接著又通過“莫使……空……”構成雙重否定,進一步加重語氣,把詩人要飲酒,要盡歡的欲望,表現的極其強烈,詩人的情緒也由悲傷變成了,這里的歡樂是脫下精神負擔的自我拼搏。(學生朗誦,注意體會詩人的情緒)

  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詩人脫下精神負擔后,想到的是什么?

  學生思考、組織展示、點評后明確

  明確:仍然執著的想到用世,并且達到了自信的程度。

  講解:李白在人生面前既有被動的一面,又有主動的一面社會的不公平,使他功業無成,但是他生性豪爽,雖悲也有推開悲傷的得意之時,他天生高材,雖悲也不失自信。當他意識到自己具有反抗社會的能量時,就要大張旗鼓地盡情飲酒,盡情歡樂。“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只有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才會有這樣快意的抒發。

  總結:詩歌進行到這里,詩人的情緒有悲傷到歡樂進而盡情地飲酒。以上可作為詩歌的第一部分。(學生誦讀,體會詩人的情緒的變化)

  7、詩人與朋友盡情飲酒,但并不是單純的飲酒,在酒酣氣足中評說社會、人生。評說社會的是那句,起什么作用?

  學生思考、組織展示、點評后明確

  明確:“岑夫子,丹丘生。將盡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寫席間勸酒,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8、“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詩人首先把矛頭指向富貴。他鄙視那些排擠賢能的貴族,詩人自己就是被貴族排擠出長安的。借鄙視權貴來抒發自己被排擠的之情,并且由自己想到了古代的圣賢,古代的圣賢在賢愚顛倒的社會里也是備受冷淡的,當今之世難道還應再效法嗎?那些飲者倒往往能驚世駭俗、千古留名。

  思考:詩人把圣賢和飲者對舉,是否定圣賢嗎?

  學生思考、組織展示、點評后明確

  明確:不是,是對圣賢的惋惜和不平,是對荒唐社會的嘲諷。

  詩人的情緒又由歡樂變為憤激。

  9、“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為了給飲者壯聲色,詩人拉上了曹植,曹植曾經在平樂觀與賓客狂飲,美酒一斗,價值十千,恣意歡謔。李白以曹植作為效法對象,勸主人莫愁錢少,把寶馬、輕裘典當出去,作為酒資,去買酒狂飲。這樣狂飲的目的是為了“銷萬古愁”。

  思考:結合全詩,談談如何理解“萬古愁”?

  學生思考、組織展示、點評后明確

  明確:以懷才不遇為中心,把整個古代史上才智之士未得舒展抱負的憤郁都囊括在內,在結構上照應了開頭的“悲”。詩人要通過飲酒把“萬古愁”銷盡,表現出一種狂放的情緒。

  (學生朗誦第二部分)

  10、教師總結:就整首詩歌來看,詩歌第一部分詩人的情緒由悲傷到歡樂進而自信地飲酒;第二部分,詩人借飲酒評說社會人生。整首詩都讓人感到詩人的感情始終處于激烈的拼搏之中,全篇就是一曲借助酒力,努力排遣愁悶,渴望伸展才智,在悲感中交織著自信的樂章。

  (學生朗誦全詩)

  11、作業布置:背誦全詩,完成課后練習。

《將進酒》教學設計6

  教學設計:

  一、導語: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不甘于平庸的生活,“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視權貴如糞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敢于面對生活的大起大落,處涸轍以猶歡,放聲高唱“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這人是誰呢?

  二、生:李白。(在大屏幕上顯示李白的圖片)

  師:我們對李白應該是比較熟悉了,從學前班開始我們背誦他的詩歌,現在我們找一行同學對李白做個簡介,要求,后面的一位同學對前一位同學說的內容只能補充,不能重復。

  師:這位詩人不但被譽為“詩仙”,還被譽為“酒仙”,他不但喜歡喝酒而且還善于勸酒,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他的勸酒篇《將進酒》(大屏幕顯示,課題)

  師:請同學們放開聲音,自由朗讀兩到三遍(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文

  師:讀得很有氣勢,但光有氣勢還不行,還得注意朗讀的技巧,要注意文本的節奏,停頓,注意行文的輕重緩急,和高低的變化,還應該注意作者情感的變化。這就是本課的教學目標,因聲求氣,吟詠詩韻。(大屏幕:教學目標,因聲求氣,吟詠聲韻)

  生:找出詩中的停頓、重音,可以就近兩三個人一起商討。

  師:找出你認為把握最好的一處給大家做個展示,其他同學傾聽、嘗試(老師也可以參與進來進行朗讀,并及進給以評價)

  生:活動展示,教師評價

  師:通過朗讀,我們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李白?李白醉酒后是什么樣子呢?

  生:(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說李白一喝酒就唱歌,有人說李白一喝酒就不愿意醒來,還有人說李白一喝酒就作詩。

  師:那李白為什么要唱歌?為什么常醉不愿醒呢?通過這些我們會看到一個個悲的李白,一個歡的李白,一個憤的李白,一個狂的.李白。(完成板書)

  悲

  將李歡

  進

  酒白憤

  狂

  師:李白的這些情緒當中當一種情緒是主要的呢?

  生:悲憤

  師:但悲憤只是他一時的情緒,絕不是李白生活的主旋律,我們心中的李白永遠是豪邁飄逸曠達的。

  三、師:不知是李白成名了酒,還是酒成名了李白,總之,李白和酒結下了不解之緣,每一種生活狀態似乎都與酒有關。(出示大屏幕:酒與李白)

  屏幕一: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獨酌》

  (孤獨的時候要喝酒)

  屏幕二: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憂愁的時候要喝酒)

  屏幕三: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山中與幽人對酌》

  (與朋友相約高興時有酒)

  屏幕四;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客中作》

  (作客的時候有酒)

  屏幕五:紀叟黃泉里,還應釀老春。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

  《哭宣城善釀紀叟》

  (悼念時還是缺不了酒)

  師:來在李白的生命中酒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酒成就了李白輝煌的人生,因此余光中先生說

  屏幕六;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我,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余光中

  李白的好朋友對李白的才氣也大加贊賞

  屏幕七;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杜甫《飲中八仙歌》

  師:也許是酒助長了李白的豪氣,敢讓貴妃研墨,力士脫靴,也因此觸怒了權貴,也因此斷送了他的政治生涯,好友杜甫對些深感痛惜,也有責備。有詩為證;

  屏幕八;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杜甫《贈李白》

  師:不管是李白與酒誰成名了誰,只知道李白與酒相得益彰,酒與李白融成了一體。寫一篇周記《酒與李白》

  四、齊聲背誦《將進酒》

《將進酒》教學設計7

  一、學習目標

  1、通過師生共同探究,體味本詩頗具特色的起興和夸張手法的運用,領會李白淋漓暢快的浪漫主義詩風。

  2、通過誦讀,理清本詩豐富充沛的情感脈絡,理解李白貌似消極行樂、狂放不羈實則渴望用世而又不得的悲憤之情。

  3、能夠熟練背誦全詩。

  二、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探究法

  三、教學手段

  ppt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由杜甫《飲中八仙歌》中李白形象導入到本詩。

  (二)解題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曲名,意思是勸酒歌。“將”有“請、希望”的意思,與《詩經·衛風·氓》中的“將子無怒,秋以為期”中的“將”音義相同。這首詩以飲酒為題材,表現了詩人在極度壓抑中的憤懣和狂放。

  (三)簡介寫作背景

  《將進酒》大約作于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這個時期的李白內心極度苦悶。那一年,李白與岑勛在嵩山友人元丹丘家做客,朋友相聚,自然少不了設宴飲酒,酒到暢快之時,李白對酒放歌,唱了一首千古名曲——《將進酒》。

  (四)誦讀感知

  李白當時唱歌的音樂曲調,今天已經不得而知,我們就不唱了,我們通過吟誦朗讀來感受一把詩人的'情懷。

  學生朗讀,教師作必要指導,全班同學再齊讀。

  (五)文本解讀

  1、李白勸友人怎么喝酒?

  明確:乃狂飲。

  2、李白為什么勸友人如此狂飲?

  明確:為了盡歡、留名和銷愁,其中銷愁乃最根本的原因。

  3、李白“萬古愁”從何而來?

  明確:有對年華流逝的感慨,對人生坎坷的悲嘆,對有志難酬的郁悶,對丑惡現實的憎惡。

  4、概括詩中抒情主人公李白的形象特征。

  明確:狂放不羈,任性率真,執著追求。

  (六)結束語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是杜甫對好朋友李白詩歌的總體評價,這個評價用在《將進酒》這首詩上自然是非常恰當。李白的詩歌因為詩人內在情感的充沛,風格手法的多變,詩人抒情主人公形象突出而名垂千古,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和力量。最后全班同學再來齊讀一遍結束。

  (七)布置作業

  結合讀過的李白詩歌,試以“李白詩歌中的飲者形象”為題寫一篇小論文,字數800字左右。

《將進酒》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清詩歌情感變化,抓住意象解讀詩歌的方法。

  2.過程和方法:反復誦讀,體會李白詩歌的豪放風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體悟李白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

  (二)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誦讀、借助“酒”意象的解讀,走進李白的內心深處。

  2感受李白借豪寫悲,悲而能壯的詩歌風韻。

  (三)教學方法:誦讀法賞析法合作探究法

  (四)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由詩歌、李白、導入本節內容。

  2、出示學習環節淺讀——品讀——深讀

  讀詩亦如飲酒,需要我們慢慢品味,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先淺嘗滋味,然后細細品味,最后深入體味。

  二、詩歌學習

  (一)、淺讀——讀出詩歌內容

  1、自由朗讀、注意字詞的準確性。

  2、單個朗讀。提出要求:讀準字音、讀對節奏、讀出感情,其他同學從字音、節奏和感情三方面點評

  3、齊讀

  提示:讀李白的詩,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開膽來旁若無人,這樣才能獲得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

  4、多媒體聽讀

  (二)、品讀——讀出情感變化

  1、引入:一個人心情不同,場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樣。那么在《將進酒》中李白是怎么喝酒的呢?怎么勸酒的?找出相關詩句。

  ——“會須一飲三百杯”喝得多,“將進酒,杯莫停”喝得急,“但愿長醉不復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歡謔”喝得暢快,“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喝得傾其所有。

  ———可謂“豪飲、狂飲”。

  2、那么,李白為什么要如此喝酒,如此勸酒呢?甚至要長醉不醒呢?再走進詩歌,感受他豐富復雜的情感世界。

  分組討論、交流。(讀出相關的詩句)

  點撥:悲——“歡”——憤——狂

  小結:但李白畢竟是李白,悲也好,憤也罷,都磨鈍不了李白內心澎湃的激情和經世濟民的大志,他還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邁宣言,悲愁之中不失萬丈豪情,

  3、指名朗讀(男生女生各推薦一名最能代表你們各自最高水平的選手朗誦《將進酒》,比一比,看誰能通過自己的朗讀傳達出李白豐富復雜的情感。)

  (三)、深讀——讀出內心境界

  1、引入:話劇《李白》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在江邊,一個小孩在吟誦李白的《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開玩笑地說:“你還呼兒?!”小孩說,太白先生,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何為“萬古愁”啊?小孩問完,周圍一片寂然。李白沒有回答,只是淚流滿面。

  雖是無知的童言,卻值得我們深思,李白的這種種矛盾糾結,只能說是李白的一己之悲,一世之愁,為什么說是“萬古愁”呢?到底什么是“萬古愁”呢?也許我們不能窮盡這個答案,但能不能從詩中找出一二呢?

  討論、交流、回答———

  提示: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古往今來一切敏感的才人、一切清醒者所共有的愁,是每一個懷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共同的'心結,甚至可以說只要是有理想的、對現實不麻木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愁。這愁包含了對人生短暫、功名不立、歲月蹉跎、時不我待的慨嘆。這種愁緒不只李白有,李白之前的人有,李白之后的人有,甚至我們身上都有這種愁緒。

  還能舉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嗎?

  提示:孔子“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

  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辛棄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三、課堂小結

  李白為詩而生,為酒而生。酒,成就了李白;李白,豐富了酒的內涵。唯李白,方顯酒的醇,酒的烈,酒的真,酒的香,酒的豪情萬丈,在李白的杯中,酒發揮得淋漓盡致,飄香流芳。最后讓我們全體起立,齊誦全詩,穿越時空,再次去感受李白激揚的文字中流淌的萬丈豪情,與李白同銷萬古愁!

  四、課后作業

  課后閱讀李白的《行路難》,再次感受豪邁的風格。

  五、附:板書設計

  豪邁

  六、教學反思(課后待續)

《將進酒》教學設計9

  目標可定為: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極行樂實則渴望入世的復雜情感。

  3.探究詩歌的熱情,體會詩歌的浪漫主義色彩,走近詩人李白。

  重難點: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極行樂實則渴望入世的復雜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酒是上天賜給人類的一種神奇液體,“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酒也是一種文化和歷史的載體,品酒,猶如品味一段醇厚的歷史風云,親歷一段浩瀚的文化旅程……余光中這樣形容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這樣寫道:“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詩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呢?《將進酒》也許可以為我們解答—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李白的佳作:《將進酒》。

  二、了解背景。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以下相關知識:

  《將進酒》是樂府舊題,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卻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

  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詩人被排擠出長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一年,距詩人離開長安已達八年之久。當時唐玄宗耽于女色,將政事交給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官場一片黑暗,社會腐敗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詩人對此極為不滿,但他又無力改變這種狀況。當時,他跟好朋友岑勛應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三個好朋友登高飲酒,詩人借題發揮,盡吐郁積在胸中的不平之氣。

  三、讀出詩韻

  1.自由讀,讀準字音,讀準節奏,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2.指名讀,教師進行指導示范。

  3.聽朗讀錄音,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

  四、品出詩情

  (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你難道沒有看見,洶涌奔騰的黃河之水,有如從天上傾瀉而來?它滾滾東去,奔向大海,永遠不會回還。你難道沒有看見,在高堂之上對著明鏡,深沉悲嘆那一頭白發?早晨還是滿頭青絲,傍晚卻變得如雪一般。

  天上來:這是一種浪漫主義寫法,極言黃河源頭之高遠。極寫人生短暫,要及時行樂。作品起筆即感嘆時光流逝,一去不復返,人很快就會由年輕變為衰老。可詩人卻以黃河之水一瀉萬里的流勢形象來比喻,使人感到其奔騰咆哮之氣勢,給人一種奔放豪邁的感受。而悲嘆人生之短暫,則以滿頭青絲“暮成雪”這一形象來生動表現。顯得更加形象鮮明。因時光流失快,人生也是瞬息,所以不要辜負良辰美景,有興致的時候應該及時飲酒盡情行樂。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這句筆鋒一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雖然是詩人的自我安慰之詞,但不難看出,詩人一方面并不甘心就在這種及時行樂中虛度自己短暫的一生,他相信,將來一定會有所作為。及時行樂,只不過是為了解脫有志不得施展的苦悶與憂愁。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烹羊宰牛姑且盡情享樂,今日相逢,我們真應該干他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請快快喝酒,不要停。我為你唱一首歌,請你們側耳為我細細聽。在鐘鼓齊鳴中享受豐美食物的豪華生活并不值得珍貴,但愿永遠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來那些圣賢無不感到孤獨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

  寫痛飲狂歌,但又表現出不慕功名富貴,憤世嫉俗的精神。“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描繪的是痛飲,充滿的是豪氣。“且為樂”,即暫且以酒作樂,表明詩人決意要把憂愁和煩惱暫且放下,勉強“為樂”,由此可見,豪飲之中蘊含著極大的憂憤。“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前一句是提醒朋友快快盡情干杯,后一句是提示朋友傾聽我的激憤之言。什么樣的激憤之言呢?“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前一句表現出詩人不慕富貴,藐視功名利祿;后一句將“古來圣賢”與“飲者”做比,進一步否定了功名與富貴,在痛飲狂歌之中表現出一種“浮云富貴,糞土王侯”的氣概。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陳王曹植過去曾在平樂觀大擺酒宴,即使一斗酒價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暢飲。主人啊,你為什么說錢已經不多,快快去買酒來讓我們一起喝個夠。牽來名貴的五花馬,取出價錢昂貴的千金裘,統統用來換美酒,讓我們共同來消散這千年萬載也消散不盡的愁情。

  寫要以盡情飲酒來消散心中的憂愁,同時又表現了在黑暗現實中的苦悶。“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一句中,詩人以曹植受其兄曹丕排擠迫害而抑郁不得志自況。曹植當年為了排解心中不快能不惜美酒昂貴,自己為什么要怕花錢呢?只官盡情地痛飲吧!這里一個“何為”,一個“徑須”,充分表現了詩人不惜一切只須痛飲的情景。這不惜一切痛飲,更加突出了詩人心中無可排解的愁苦。在“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一句里,詩人不惜一切代價買酒痛飲的情狀與氣概,更能看出其心中愁苦至極。詩人以一個“愁”字結束全篇,更加有力地突現了作品的主題。

  總結:

  1.從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李白?說出你的依據。(引導學生把握作者情感的變化)

  明確:悲傷的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人生短暫)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懷才不遇)

  自信的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快樂的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美酒盛宴)

  豪放的李白——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美酒盛宴)

  憤激的.李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懷才不遇)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狂放的李白——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反客為主勸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這首詩是以作者情感的變化為線索的:悲傷——快樂——憤激——狂放,全詩的主基調是憤激。

  學生齊讀這首詩,注意讀出情感。

  2.在這首詩中,李白到底有哪些愁呢?請同學們再讀詩歌,從具體詩句中說出你體悟到的是何種愁情?并說說你的理由。(注意聯系李白寫作這首詩的年齡、生活背景、人生遭遇以及人生理想)

  明確:人生短暫之愁;懷才不遇之愁;圣賢寂寞之愁。

  3.好友相聚,本來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應把酒言歡,李白卻為何有違常情,不喜反愁呢?

  李白于公元744年,賜金放還,離開長安。本詩寫于公元752年,已距流放當時8年之久,本來夢想未滅,只是“且放白鹿青崖間”,李白相信自己總有一天還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但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垂暮之年的李白,發現昔日的夢想離自己愈來愈遠了,卻無可奈何,怎么不愁思滿懷呢?

  全詩圍繞一個愁字展開,作者因愁而悲嘆人生短暫,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壯志難酬、圣賢寂寞,也因愁而癲狂失態,真是怎一個“愁”字了得。

  齊讀全詩。

  五.悟出詩味

  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這首詩也充分體現了豐富的浪漫主義色彩。哪些詩句對此有所體現?(重在引導學生體會詩歌中運用的手法:夸張、比喻、起興等)

《將進酒》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復雜性;

  3.理清詩歌中詩人情感變化的線索,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領悟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憤激之情。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中國有很多特色文化,而“酒”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國文學,詩與酒相從相隨,詩人與酒之間似乎有一種不解之緣。古來文人騷客,憑酒賦詩,留下多少名篇佳句。

  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杜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劉禹錫:“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然而,其中飲酒詩做得,也是最多的,恐怕要推詩仙李太白了。

  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在其《不見》中,杜甫還用“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來概括李白的一生。

  可見,酒似乎與李白的一生緊密相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這首勸酒詩《將進酒》。

  二、整體感知

  過渡:學習詩歌的方法,重在誦讀。通過誦讀,我們才能感受到詩歌的音樂美和節奏美;通過誦讀,我們才能用我們的情感和心聲去感受詩人的情感和心聲。

  下面,我們就來聽聽演員濮存昕是如何用他的聲音來詮釋李白含蘊于《將進酒》一詩中的情感的。

  播放錄音。(點評:濮存昕的`朗誦,帶有明顯的表演性質,雖非盡善盡美,但他對詩歌的節奏與情感的把握還是很不錯的)

  在我們剛才的聽讀過程中,濮存昕的朗誦在節奏和語調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在節奏和語調上有一個快慢高低的變化起伏過程。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與起伏?

  明確:源于情感的變化與起伏。

  那么,詩人的情感又經歷了一個怎樣的發展變化過程呢?

  板書:情感發展

  下面請大家把你們的音腔打開,把你們的情感釋放出來,我們一起來把《將進酒》朗誦一遍。在誦讀的過程中,請大家用你們敏銳的直覺感知一下,詩人的情感經歷了一個怎樣的變化過程。

  如果不能,學生自由誦讀,然后可以同桌之間討論,擬出作者情感發展線索。(3分鐘)

  三、課文分析

  ●悲傷(板書:悲傷)

  包括哪些句子?(前四句)

  詩人“悲傷”什么?(韶光易逝,人生短暫)

  這種“韶光易逝”“人生短暫”的悲傷是如何體現出來的?

  ★黃河水的“不復回”,表現韶光易逝。

  以水來表現時光短暫。(《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頭發“朝如青絲暮成雪”,表現人生短暫。

  在表現“悲”的時候,運用了哪些手法呢?(夸張、比喻、對比)

  還有一種手法。詩人通過對黃河這一自然景物的描寫,渲染出一種悲傷的氣氛,寄寓了詩人的情思。這樣的手法是?(起興。《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小結:詩歌前四句,綜合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表現了詩人對韶光易逝,人生短暫的感傷。那么,誦讀時應該用什么樣的語調?(如課后誦讀提示所言:前兩句有挾天風海雨而來之勢,故慷慨有之。但詩人這里是慷慨生悲——沉郁)(單讀,點評)

  那么,作者在文中一直感傷下去了嗎?

  ●歡悅(灑脫)

  你是怎么看出詩人并沒有把對人生短暫的感傷繼續下去的?

  明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這一句表現的是怎樣的人生態度?

  明確:及時行樂。

  過渡:有詩云:“一杯清酒聚知音,半生相知有幾人。”如今,三位摯友相聚在一起,正好開懷暢飲,故而要“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夸張,表現友人相聚之樂)所以,這一個小節,表現的情感應該是?(關鍵詞)

  板書:歡悅(或灑脫或歡樂)

  那么,這一小節應該以怎樣的語調來讀?(慷慨激昂,讀出歡悅與灑脫勁)(齊讀)

  不經意中,哪一個句子被大家重讀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什么意思?你認為這一句包含哪些含義?

  1.表現出詩人充分的自信,從“必”可以看出。表現出詩人儒家的那種渴望積極用世的心情。正所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那么,又為何不為這樣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而舉杯痛飲呢?即使破費千金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使金錢卻又不被金錢所驅使,足令天下的凡夫俗子咋舌啊。

  2.結合當時詩人的生活背景,詞句也暗示了詩人的懷才不遇。

  小結:但無論是自信,還是自傷懷才不遇。我想,這也許都會是李白飲酒的一個誘因吧。

  過渡:(教師讀勸酒過程)中間是勸酒的過程,引出勸酒辭。(學生齊讀勸酒辭的內容)

《將進酒》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幻燈顯示)

  1.朗讀詩歌,把握詩歌節奏,初步感知詩歌情感。

  2.品讀詩歌,置身詩境,領會詩人的情感變化。

  3.誦讀詩歌,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二、教學重、難點:

  誦讀詩歌,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三、教學方法:

  誦讀、探究、賞析

  四、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生的緣分。多少詩人因飲酒而忘卻了人世的`痛苦憂愁,因飲酒而在自由的時空盡情地翱翔,也因飲酒而成就了太多的傳世佳作。在這其中,唐代大詩人李白尤為突出。也正因為如此,李白被譽為“詩仙”,他也自詡為“酒仙”,今天,我們來共同品嘗李白的一壇美酒—將進酒。

  (二)解題

  將進酒是樂府舊題,將—讀qiang,有“請”的意思,將進酒就是請喝酒。

  (三)朗讀

  1、師讀,學生思考:這首詩主要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這種情感在發展過程中有沒有變化?

  2、學生自由朗讀,要求:找出文中直接表明詩人情感的字、詞語或是句子,并且用筆劃記出來。

  3、指名學生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其他同學繼續思考剛才的問題。

  4、提問:這首詩主要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這種情感在發展過程中有沒有變化,如果有的話,又是怎樣變化的呢?(學生思考,指名回答)

  (四)品讀,置身詩境,領會詩人的情感變化,介紹朗誦技巧,指導學生朗讀

  (出示幻燈)誦朗基本技巧

  一、確定情感基調

  二、確定語速

  三、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

  四、處理好停頓

  (五)誦讀,落實朗誦技巧,檢查朗誦水平

  (幻燈顯示)《將進酒》誦讀提示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悲)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 (歡)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憤)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狂)

  (六)比較誦讀(幻燈顯示任志宏誦讀錄像)。

  (七)總結,成果展示。

  附板書

  將進酒

  李白

  “詩仙”悲——歡——憤——狂

  “酒仙”

  朗讀

  品讀,愁

  誦讀

《將進酒》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通過李白“借酒澆愁”的虛無消沉的消極反抗,以及他自信和對現實的憂患思想,了解“酒”在中國文化中的特殊涵義。

  2.鑒賞“將進酒”的意境及在矛盾中展示內心的詩歌特色。

  3.體會李白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基本特點,即大膽的夸張和豐富的想象。

  教學重點:

  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跡及其人格魅力,理解作者的內心世界,從而把握本詩的題旨。。

  2.把握本體意境張揚、夸張大膽、想象豐富的浪漫主義的.手法。

  教學難點:

  體會李白詩歌“豪放飄逸”的詩美特點并對其內涵有所了解。

  教學方法:

  賞析與討論

  教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在中國文學,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然的緣分。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且多半是因為“愁”了才喝酒,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業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詩人因酒忘卻人生的痛苦憂愁,因酒在自由的時空盡情翱翔、因酒而丟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傳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詩人李白尤為突出,他是“詩仙”,有自稱是“酒中仙”,時人也號之為“酒圣”。古時酒店都愛掛上“太白遺風”、“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現在。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2、唐詩是中國詩歌的頂峰。在燦若群星的詩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為耀眼奪目。李白一生詩酒相依,杜甫贊嘆:“李白斗酒詩百篇”。杜康造酒,真是對人類的一大貢獻,否則,生活將缺多少情趣,詩人將缺多少靈感,人類將缺多少美文詩篇。酒與詩,好像天生就結緣,酒催詩生,詩隨酒發,相伴而留香千古。同學們都知道哪些詠酒的詩句?

  二、寫作背景

  約作于天寶十一載(752),此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八年之久。此時,詩人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赟)之際,于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發抒。

  《將進酒》,樂府舊題,內容多寫飲酒放歌時的情感。

  三.誦讀感知

  1.詩中一會兒“高堂明鏡悲白發”“與爾同銷萬古愁”,一會兒又“人生得意須盡歡”“烹羊宰牛且為樂”,到底是“悲愁”還是“歡樂”?

  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喜、轉狂放、轉激憤、再轉狂放,最后歸結于“萬古愁”,回應篇首,如大河奔流,縱橫捭闔,力能扛鼎。于豪放不羈之中深蘊情才不遇、時光易逝之深沉悲哀。所以讀的時候要于狂飲縱歌之中把握好詩人深沉的愁緒。

  2.“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感慨時光流逝,應該用什么語調來讀?

  深沉悲愴,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要有氣勢。

  3.“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應該怎樣讀?

  這幾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體現,于深沉的悲緒中洋溢著暫時的歡樂,應讀得充滿喜悅,而且是稍帶夸張的喜悅。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四個三字句,酒酣之時,喜悅之至,短句疊用,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要讀得充滿喜悅之情,節奏要快,聲音有力。

  4.“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后兩句是全詩的中心句,也是李白在詩中表明志向的主旨句,該怎樣去讀?

《將進酒》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將進酒》這首詩歌大起大落,詩文忽翕忽張。由悲轉喜轉狂放轉激憤轉癲狂,最后歸結于萬古愁,回應篇首,如大海奔流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全詩五音繁會,句式長短參差,氣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驚天地泣鬼神,是詩仙李白的巔峰之作。

  學情分析:由于本班學生大都來自農村,加之是理科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高。朗讀這一塊,學生大都比較薄弱,因此希望借助這一課的學習,促進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水平,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朗誦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過程與方法:

  1.把握詩歌感情基調,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復雜性。

  2.學習詩歌夸張及比興的藝術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李白不畏權貴,視金錢如糞土的精神品質。

  教學重點: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感受詩人形象。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跌宕起伏的感情。

  教學方法:問題式教學法、誦讀感知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文人,悲歡離合求一醉,風花雪月尋一醉。

  二、解題覽詩

  1.題目分析。

  2.自由讀詩。

  3.分組讀詩

  三、分析如何飲酒

  你從哪些詩句中看到了李白飲酒時的.哪些情態?領略了“酒中仙”的何等風采?

  四、分析為何飲酒

  1.“人生得意須盡歡”,因“得意”而歡飲?

  2.“烹羊宰牛且為樂”,“為樂”而飲酒?

  3.“惟有飲者留其名”,李白為“留名”而飲酒?

  4.古來飲者無數,李白為何偏以曹植為例?他們二人有何相似之處?

  5.據上分析,李白飲酒的原因應該落腳在哪個字上?

  6.詩中直接點明情感的字,我們找到了“歡”“樂”“愁”,還有一個字是什么?(悲)李白為何而“悲”?

  五、美讀課文

  1.學生配樂誦讀

  2.教師范讀

  3.學生齊讀

  六、小結、作業

  附錄:本課涉及的詩文

  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

  --《玉壺吟》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行路難其二》

  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傳》

  公子(指魏公子信陵君)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飲者四歲,竟病酒而卒。

  --《史記》

  劉伶恒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字,屋室為揮衣,諸君何為入我裈中!”--《世說新語任誕》

  (劉伶)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晉書劉伶》

《將進酒》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反復誦讀,合作探究,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復雜性。

  3 .深情并茂地朗讀、吟誦,體現出詩歌的音樂美、情韻美。

  二、 學習重、難點:

  1、有感情的誦讀詩歌。

  2、通過誦讀、吟詠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復雜性。

  三、課時安排:

  1 課時。

  四、學習步驟:

  ( 一) 知人論世 唐代的天才詩人李白尤為突出,他是“詩仙”,有自稱是“酒中仙”,時人也號之為“酒圣”。古時酒店都愛掛上“太白遺風”、“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現在。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嗜酒)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狂放不羈) 1. 插入李白與酒的小故事:

  A.李白供奉翰林時,經常醉臥在酒店里,天子愛其才,找他進宮做詩,李白醉醺醺的來到宮中,叫楊國中磨墨,高力士脫靴,大膽的將權貴玩于鼓掌之間。

  B.李白因酒而豪放、狂傲,因酒而成就了他的傳世詩篇,就連他的死,也有人給它帶上了傳奇的色彩,傳說她死的時候,坐在川上飲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撈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

  這些都展現了李白特殊的氣質,那是一種豪放、灑脫、狂傲的詩人氣質。它們都與李白的生活經歷密切相關。

  2. 李白的生平、經歷 :

  李白:(701—762 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后世稱他為“詩仙”,又自稱“酒中仙”。

  少年時,受到道教的深刻影響,崇尚自然、清凈無憂,企慕達到不受約束的人生境界。早年多在隱居、漫游中度過,養成了他狂放不羈、豪放灑脫的氣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創作的浪漫情懷。他希冀憑借自己的.文章才華,得到推薦,受到重用。

  天寶元年,他被招入長安,供奉翰林,但此時的唐玄宗已經不再勵精圖治,他寵愛楊貴妃,整日荒淫享樂,不理朝政。他只需李白歌功頌德,裝點太平。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沒有半點奴顏媚態,受到排擠,最終提出離開長安。

  之后的他,仍保持著對人生自由的向往,大力宣揚人生如夢,及時行樂的思想,這首詩歌就是一個很好地體現。

  3、背景、解題:

  本文選自《李太白全集》,作于天寶十一年(725 年),李白和友人岑夫子在蒿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以抒發滿腔不平之氣。

  《將進酒》原為漢樂府的曲調,意為“勸酒歌”,將(qiāng),請、愿之意。

  (二) 自主學習:

  (認為重要的,圈點勾畫) 初讀課文,夯實基礎。

  1、請為下列加點字注音。

  將進酒( ) 金樽( ) 烹羊( ) 岑夫子( ) 鐘鼓饌玉( ) 恣歡謔( )( ) 千金裘( ) 2、詞語解釋。

  將進酒 將:

  會須一飲三百杯 會須:

  恣歡謔 恣:

  (三)朗讀詩歌 —— 整體感知 ★提示: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四)誦讀詩歌 —— 把握情感 ★提示:結合作者的詩詞風格和創作情境,試著把握作者情感 (五)品讀詩歌 —— 品鑒文本 ★提示:自選詩中你最喜歡的、最有感覺的句子,反復誦讀。把握情感、吟 詠詩韻 (六)深讀詩歌 —— 挖掘探究 探究思考:

  試將“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做一比較,說說二者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名稱 “鐘鼓”句 “安能”句 思想內容 表現手法 相同點:

  (七)課堂小結(背誦全詩) (八)課后練習 閱讀下面一首詩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將進酒》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幻燈顯示)

  1.朗讀詩歌,把握詩歌節奏,初步感知詩歌情感。

  2.品讀詩歌,置身詩境,領會詩人的情感變化。

  3.誦讀詩歌,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二、教學重、難點:

  誦讀詩歌,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三、教學方法:

  誦讀、探究、賞析

  四、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讓同學們預習了“因聲求氣吟詠詩韻”,提問預習效果。

  歸納知識點:

  1.節奏(近體詩平仄、詞牌)。

  2.情緒(韻字開口、畫面)。

  (二)解題:將進酒是樂府舊題,將—讀qiāng,有“請”的.意思(將子無怒--《詩經.氓》),將進酒就是請喝酒。

  (三)朗讀

  1、學生思考:這首詩主要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這種情感在發展過程中有沒有變化?(試讀)

  2、劃出停頓,學生自由朗讀,要求:找出文中直接表明詩人情感的字、詞語或是句子,并且用筆劃記出來。

  3、指名學生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其他同學繼續思考剛才的問題。

  4、提問:這首詩主要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這種情感在發展過程中有沒有變化,如果有的話,又是怎樣變化的呢?(學生思考,指名回答)

  5.師范讀(錄音)。

  (四)品讀,置身詩境,領會詩人的情感變化,介紹朗誦技巧,指導學生朗讀

  (五)誦讀,落實朗誦技巧,檢查朗誦水平

  (《將進酒》誦讀提示

  61607;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悲)

  61607;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歡)

  61607;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憤)

  61607;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狂)

  (六)比較誦讀(幻燈顯示濮存晰誦讀錄音)。

  (七)總結,成果展示。

【《將進酒》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將進酒》教學設計10-18

《將進酒》教學設計06-30

將進酒教學設計09-01

將進酒教案教學設計06-14

《將進酒》優秀教學設計07-09

《將進酒》教學設計與反思08-14

李白《將進酒》教學設計07-27

李白《將進酒》優質教學設計08-08

《將進酒》教學設計(精選16篇)05-11

李白《將進酒》教案教學設計07-17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久久伊人精品天天 | 一本视频在线精品 | 在线aⅴ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va播放同性 |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