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說課稿

時間:2024-09-30 09:02:38 蘭亭集序 我要投稿

實用的蘭亭集序說課稿3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蘭亭集序說課稿3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蘭亭集序說課稿3篇

蘭亭集序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大家好!

  我是__號選手,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蘭亭集序》。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目標、教法與學法、重點與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說課。不足之處懇請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

  《蘭亭集序》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二第三單元的一篇古文,這一單元幾篇文章都是探索人與宇宙的關系,思考人生的意義。本文屬于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在寫景的同時,表達出作者對人生、世事的感悟。這篇序言不僅是書法藝術的瑰寶,而且在思想上、語言上也具有獨特的價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確立了它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說學情

  本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學過一些文言文,掌握了一定的文言基礎知識,能閱讀淺顯的文言文。但本文在文言字詞上、思想上有一定的`深度,學生在學習中有點障礙。學生如果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借助老師的正確引導和點撥,就能感悟人生的哲理,提高文言閱讀能力。

  三、說目標

  根據教材、學情及課標要求,我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作者及序文的特點,掌握實虛詞的意義用法,了解文章內容,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體會文章語言精美;借助注釋、工具,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文的學習,獲得正確的人生觀、生死觀。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的理解和掌握,背誦并理解全文。

  難點:理解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1、誦讀法;2、問題引導法;3、交流討論法;4、點撥法。

  學法:1、自主學習法——搜集資料、自主思考、主動探究、解決問題。

  2、勾畫圈點法——勾出文中的重點句,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3、合作探究法——交流討論,共同研讀。

  六、說教學過程

  (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用兩課時完成,具體步驟如下)

  (一)激趣導入

  生死問題,歷來是中外文學和哲學所關注的重要話題。兩千多年前,史學家司馬遷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有詩曰:“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一代書圣王羲之也對人生進行過探索思考。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蘭亭集序》,去感悟他的思想。(板書課題)

  (二)作者介紹(由學生完成,讀課下注釋)

  (三)誦讀感知

  1、學生課前預讀。

  2、堂上聽朗讀錄音,學生校正。

  3、學生自讀,結合注釋疏通文意,難點做好圈注。

  (四)合作探究

  1、全文共四段可分為幾部分,試從每部分中找出一個最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字眼。

  明確:通過文章結構的梳理,引出樂、痛、悲的情感變化

  2、思考:為何而樂?為何而痛?為何而悲?從而引發對文章情感內涵的理解。

  樂——(1、2)集會盛況——良辰美景,樂事賞心

  痛——(3)人生感慨——生命短暫,世事無常

  悲——(4)寫序緣由——生死問題,古今同慨

  (五)拓展延伸:說說文章體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觀?

  [點撥]

  東晉時因為政治原因,人們崇尚老莊,大談玄理,不務實際,思想虛無,意志消沉,不求進取,認為人生無常,生死等同。作者批判了時人的人生虛化的思想,認為生就是生,死即死,不可等同視之。由此可知,觀點是積極的。

  (六)堂上總結

  作者由蘭亭盛會寫起,極寫盛會之樂。可大凡美景盛會,都易引發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對蘭亭美景,不由興盡悲來,感慨萬千,進而展開議論,抒發了“人生苦短,命運難測”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溝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簡而意深,不愧為千古名篇。

  七、說作業:

  談談你是怎樣認識王羲之對人生的感悟的,你對人生有什么新的體悟?寫一篇小文章 字數不限。

  八、說板書設計

  板書方面,我力爭簡潔明了,采用語詞式板書,既點名本課的教學要點,又方便學生理解、識記,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的結合起來。

  蘭亭集序(王羲之)

  樂——(1、2)集會盛況——良辰美景,樂事賞心

  痛——(3)人生感慨——生命短暫,世事無常

  悲——(4)寫序緣由——生死問題,古今同慨

  總之,在教學中,我會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力求將語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結合起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每一個學生在每節課上都有所進步、有所收獲。

  我的說課結束,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指正,謝謝!

蘭亭集序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是必修課本的最后一個問題探討專題中的第二篇課文,這一專題有兩個功能:一是對前面20個人文話題的自然升華,由對“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若干具體問題的思考,生發為對人之所以為人,人生存的意義和價值等終極問題的追問;二是這些文本本身對學生語文核心能力的提升具有引領功能,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具有豐富的課程價值。第一板塊的兩篇課文都是具有深刻的人文內涵、富有哲理思辯的文章。《蘭亭集序》作為一篇書序,由敘事而寫景,感物抒懷,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作者的生死觀,雖然有人生無常、“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但一反魏晉時期流行的消極虛妄的人生態度,暗含把握當下人生,不宜空談玄理的真實樂觀的態度。我想教學時應從文本出發,牢牢抓住文章的核心觀點,注意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把文章蘊含的思想內涵挖掘出來,使文中包含的人生境界深深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深刻領悟作品展現的詩意的人生境界,讓學生體會中國古代士大夫的山水審美情懷和他們精神超越的優美姿態。

  所以,根據該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序文的寫作特點,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識。

  能力目標: 1.理清課文內容層次

  2.理解作者的生死觀。

  情感目標:正確認識作者對人生悲歡無常、終歸于盡的深沉感慨,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人生無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

  難點: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二、說教法

  對于文言文教學,我曾經以教師講解為主,不重視學生誦讀,因為文言文有講頭,其中的實詞、虛詞、句式、情感、理趣等等,都可以講出很多“東西”來。但這種做法不能使學生真正喜歡文言文本身,他們喜歡的只是其中的所謂文化。發現這個問題后,我在教學中感到了一種“舍本逐末”的尷尬。于是我參照新課標精神嘗試改變文言文教學思路,從由教師講解變成讓學生誦讀,從重視翻譯到重視感悟。我把自己的思考設計為“文言文五步誦讀法”:一讀讀準字音,二讀讀懂句意,三讀讀出情感,四讀品味評價,五讀回味理解。《蘭亭集序》的教學,基本上就是按照這一思路進行的,但結合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用兩課時,采用誦讀法、點撥法和討論法進行教學。(為了清楚的體現我的“文言五步誦讀法”,我把兩個課時放在一個整體中)

  1、誦讀法。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讀書,每一遍誦讀都有目的,每一遍誦讀都有任務。通過誦讀,使學生身臨歷史情境,直入文本深處,切身體驗“此景此情”,與作者進行面對面地溝通與交流,產生心靈之間的感染與共鳴,從而在更深的層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

  2、點撥法。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點撥法”能啟發學生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本文中,我主要點撥的是難句以及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3、討論法。討論法是指在教師精心運籌下,以小組或集體的組織形式,圍繞某一教學要點或專題,展開議論甚至爭辯,從而獲得知識、開發智力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

  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具準備

  課件:王羲之生平簡況、王羲之蘭亭集序書帖影印、蘭亭集序錄音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古人對生死進行的哲理思考引出王羲之對生死的感悟。

  (二)作者、作品以及文體簡介

  結合課下注解①了解作者后欣賞插圖,再在幻燈上出示王羲之的其他書法作品,讓學生直觀感受其書法“飄若游云,矯如驚龍”的特點,同時簡介文章體裁特點,擴充學生的相關知識,完成知識目標中對序文特點的了解。

  (三)五步誦讀

  1、第一遍誦讀:聽錄音范讀,小聲跟讀,完成以下任務。

  (1)、邊聽邊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讀錯誤。

  (2)、勾畫出自己有疑問的字詞,讀完后討論。

  (3)、 給生字詞注音。

  2、第二遍誦讀:自由

  誦讀,完成以下任務

  (1)、同學指出文中不解的字、詞、句。

  (2)、師生共同解決學生提出的字、詞、句問題。(幻燈片展示字詞句)

  3、第三遍誦讀:配樂集體朗讀(理清思路,整體把握情感)

  要求從每一段中找出一個字概括作者的心情

  4、第四遍誦讀:學生代表有感情朗讀

  學生代表帶著感情誦讀,在朗讀中分別體現出歡樂、痛苦、悲傷的感情。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1)第一段中,作者的樂因何而生?

  (2)第二段中,作者的痛緣何而來?

  (3) 第三段中,作者的悲由何而發?

  5、第五遍誦讀:學生再次齊讀全文(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四)討論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重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1)、作者由樂轉痛有無道理?

  (2)、作者的悲哀之情是否是消極悲觀?

  (3)請大家來談談你是怎樣認識王羲之對人生的感悟,你對人生有什么新的體驗?

  (五)小結

  《蘭亭集序》歷來被譽為書、文兼美的藝術珍品。作者一掃風靡流行的駢偶時尚,以清新自然的散體筆法記述了那次在中國文化史上著名的雅集盛會;并觸景生情,臨境興嘆;將自己對生命的熱愛與眷戀,對人生價值的感悟與自然真諦的追問,坦誠且酣暢地傾訴于人性覺醒的啟示錄中。一千六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們重讀這篇佳作,仍然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這一曲生命之歌的巨大魅力。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應簡潔美觀,概括性強。

蘭亭集序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二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學習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此類散文多以描寫景物、記述游覽經歷為主。但在對自然景物的客觀描繪中,往往融入了抒情、說理的內容;在記游覽勝的同時,常常傾注了作者個人的志趣和感慨。像《蘭亭集序》《游褒禪山記》在寫景的同時,表達作者對人生、世事的感悟;《赤壁賦》在描寫江月、山川的同時,抒發達觀超然的情緒。

  這篇序言不僅是書法藝術的瑰寶,而且其文在思想、語言上也具有獨特的價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確立了它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為一篇書序,文章由敘事而寫景,感物抒懷,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了作者的生死觀,并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顯得不同凡響。

  2、教學目標

  本單元的學習的重點,一是賞析山水風物的自然之美與抒情誼認的情理之美;二是品味優美語句,感受古文的語言之美。高一學生需要積累一定的文言知識,根據該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了解序文的特點,掌握實詞“修、期、致、臨、次”等實詞的意義、“之”“于”“所”“夫”等重點虛詞的含義、特殊文言句式,背誦全文。

  (2) 能力目標:體會文章精練優美、自然清新的語言;借助注釋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結構,提高文言閱讀能力;

  (3) 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3、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對作者感情變化的把握,以及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的`理解和掌握,背誦全文,是本文教學重點

  課文三、四自然段作者的感情由樂到痛到悲,對人的生死這一問題的議論富有哲理性,學生由于經歷淺,多數未經歷過生死,對其中表達的生死觀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將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和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蘊含的積極情緒定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教師要本著“因材施教”以及“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慎重地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結合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用兩課時,采用誦讀法、點撥法進行教學。

  1、誦讀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反復誦讀,從而更深的領悟文章內容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點撥法。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點撥法” 能啟發學生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本文中,我主要點撥的是難句以及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三、說學法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

  1、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書、課本注釋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準確、通順地翻譯課文,以此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2、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同時,在教學中,讓學生質疑,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相互提出難句質疑;

  3、用歸納法歸納文中的特殊文言現象。讓學生學會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

  4、背誦課文時,要提示學生抓住文中感情變化的關鍵詞語,如“樂”“通”“悲”,以此帶動對全文的理解背誦。

  四、教具準備

  1、錄音機、課文朗誦帶;2、有關蘭亭和王羲之書法的圖片、資料

  五、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 故事導入

  在中國書法史上,有一件謎一樣的珍寶,它就是王羲之書寫的《蘭亭集序》。關于這幅絕世珍品的下落,傳說很多,比較統一的說法是,它被唐太宗李世民帶入了墓中。我們在責怪這位自私皇帝的同時,還能感到一絲欣慰,因為尚有唐朝書法家歐陽詢、褚遂良等摹寫的蘭亭帖流傳于世。我們在鑒賞書法美的同時,也不要忘了欣賞其文描寫的蘭亭勝景,品味作者在景中寄寓的人生哲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學習千古名篇《蘭亭集序》。

  (二) 作者簡介

  欣賞完插圖后,再出示王羲之的其他書法作品,讓學生直觀感受其書法“飄若游云,矯如驚龍”的特點,同時簡介作者和文章體裁特點,擴充學生的相關知識,完成教學目標(1)中對序文特點的了解。

  (三) 整體感知,朗讀全文

  通過播放課文朗誦帶,讓學生注意字音和語調、語氣,初步感受〈〈蘭亭集序〉〉的語言特色。聽完錄音后,再讓學生齊聲朗讀一遍,教師相機作誦讀指導,這一環節是教法和學法的落實。

  (四) 小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由學生四人小組共同合作,結合課文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教師巡視點撥,比如第一段中的:

  1、“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應掌握以下實詞:

  修:做。 禊事 :禊,一種祭禮。古時以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修禊日。禊事,古代一種風俗,到水邊洗濯、嬉游,并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

  2、“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處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畢:都。 咸:都 . 修:長、高。 映帶:映襯,圍繞。

  3、“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引以為流觴曲水:引,引導。引(之),省略賓語“之”,清流激湍。流觴,把酒杯浮在水面上,循水而下,流于誰前,誰來取飲。曲水,引水環曲為渠。( 展示流觴曲水的圖片資料)。

  盛,盛大。 觴,古代喝酒的器具,這里解釋為飲酒。(名詞作動詞)

  詠,用詩詞來贊頌或敘述,指作詩。 以,來。

  4、“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是,指示代詞,這。 惠風,和風。

  5、“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 所以,用來。 極,窮盡。 娛,樂趣。 信,實在。

  其余段落不一一贅述,此環節還可讓學生找出難句相互討論,討論不決,推舉一同學指出疑詞難句,教師集中加以講解。如此,教師重在點撥省時省力,學生積極參與,手腦并用。 此外,課文中出現的“流觴曲水”這樣的字詞學生理解可能有困難,所以展示課前準備的有關蘭亭集會的圖片資料,讓學生直觀感受文中自然美,并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使原本枯燥的課變得生動有趣,使抽象的背景知識更為直觀和便于理解。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生輕松的掌握了文言知識。這既完成了教學目標(1)(2)(3),同時又突破了重點難點,也是對學法的落實。

  (五)小結并布置作業

  對小組合作疏通文意的情況進行總結,布置作業:(1)熟讀課文,找出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2)歸納文中文言知識,完成課后練習二。第一課時的作業重積累,對基礎差的學生必不可少,又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整理能力;同時通過反復的朗讀,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處,為下節課鑒賞評價奠定基礎。

  第一課時

  (一) 故事導入

  在中國書法史上,有一件謎一樣的珍寶,它就是王羲之書寫的《蘭亭集序》。關于這幅絕世珍品的下落,傳說很多,比較統一的說法是,它被唐太宗李世民帶入了墓中。我們在責怪這位自私皇帝的同時,還能感到一絲欣慰,因為尚有唐朝書法家歐陽詢、褚遂良等摹寫的蘭亭帖流傳于世。我們在鑒賞書法美的同時,也不要忘了欣賞其文描寫的蘭亭勝景,品味作者在景中寄寓的人生哲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學習千古名篇《蘭亭集序》。

  (二) 作者簡介

  欣賞完插圖后,再出示王羲之的其他書法作品,讓學生直觀感受其書法“飄若游云,矯如驚龍”的特點,同時簡介作者和文章體裁特點,擴充學生的相關知識,完成教學目標(1)中對序文特點的了解。

  (三) 整體感知,朗讀全文

  通過播放課文朗誦帶,讓學生注意字音和語調、語氣,初步感受〈〈蘭亭集序〉〉的語言特色。聽完錄音后,再讓學生齊聲朗讀一遍,教師相機作誦讀指導,這一環節是教法和學法的落實。

  (四) 小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由學生四人小組共同合作,結合課文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教師巡視點撥,比如第一段中的:

  1、“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應掌握以下實詞:

  修:做。 禊事 :禊,一種祭禮。古時以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修禊日。禊事,古代一種風俗,到水邊洗濯、嬉游,并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

  2、“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處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畢:都。 咸:都 . 修:長、高。 映帶:映襯,圍繞。

  3、“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引以為流觴曲水:引,引導。引(之),省略賓語“之”,清流激湍。流觴,把酒杯浮在水面上,循水而下,流于誰前,誰來取飲。曲水,引水環曲為渠。( 展示流觴曲水的圖片資料)。

  盛,盛大。 觴,古代喝酒的器具,這里解釋為飲酒。(名詞作動詞)

  詠,用詩詞來贊頌或敘述,指作詩。 以,來。

  4、“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是,指示代詞,這。 惠風,和風。

  5、“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 所以,用來。 極,窮盡。 娛,樂趣。 信,實在。

  其余段落不一一贅述,此環節還可讓學生找出難句相互討論,討論不決,推舉一同學指出疑詞難句,教師集中加以講解。如此,教師重在點撥省時省力,學生積極參與,手腦并用。 此外,課文中出現的“流觴曲水”這樣的字詞學生理解可能有困難,所以展示課前準備的有關蘭亭集會的圖片資料,讓學生直觀感受文中自然美,并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使原本枯燥的課變得生動有趣,使抽象的背景知識更為直觀和便于理解。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生輕松的掌握了文言知識。這既完成了教學目標(1)(2)(3),同時又突破了重點難點,也是對學法的落實。

  (五)小結并布置作業

  對小組合作疏通文意的情況進行總結,布置作業:(1)熟讀課文,找出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2)歸納文中文言知識,完成課后練習二。第一課時的作業重積累,對基礎差的學生必不可少,又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整理能力;同時通過反復的朗讀,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處,為下節課鑒賞評價奠定基礎。

【蘭亭集序說課稿】相關文章:

《蘭亭集序》說課稿07-26

《蘭亭集序》說課稿06-25

蘭亭集序說課稿08-28

《蘭亭集序》的說課稿09-03

蘭亭集序說課稿08-29

《蘭亭集序》說課稿優秀05-26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蘭亭集序說課稿02-10

蘭亭集序說課稿15篇10-23

蘭亭集序說課稿八篇11-12

《蘭亭集序》說課稿15篇06-21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特黄特色的大片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网伊人中文 | 亚洲欧美人与动人物在线 | 亚洲精品黄免费在线观看 | 最新AV在线播放免费不卡 | 自拍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