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詞王之渙練習題

時間:2025-01-06 19:29:56 秀雯 王之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涼州詞王之渙練習題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練習題,通過這些形形色色的習題,使得我們得以有機會認識事物的方方面面,認識概括化圖式多樣化的具體變式,從而使我們對原理和規律的認識更加的深入。什么樣的習題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涼州詞王之渙練習題,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涼州詞王之渙練習題 1

  (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7—8題。(3分)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7. 詩中的“春風”除了指自然現象之外,還指的是 。(1分)

  8. 下列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 詩歌前兩句以遠川高山襯托“孤城”,描繪出邊地的雄闊蒼涼之景。

  B. “楊柳”是雙關語,既指音樂的曲調,又指現實中的楊柳樹。

  C. 詩歌用“何須”二字,由邊地圖景描繪轉入情感抒發。

  D. 全詩極寫戍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情緒消極悲切。

  (一)(3分)

  7.(1分)某種溫暖關懷或某種人間春意春象(皇上的恩惠或朝廷的關心)。

  8.(2分)D(此詩雖寫的是戍邊的將士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頹廢的情調。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但悲中有壯,悲中有慷慨。)

  【鑒賞關鍵點】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此詩言恩澤不及于邊塞,所謂君門遠于萬里也。”詩描寫了蒼涼壯闊的邊塞景物,抒發了守衛邊疆的將士們凄怨而又悲壯的懷鄉情感,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和激昂慷慨的精神風貌。

  前兩句用大筆寫意的手法,渲染刻畫了邊塞風光的雄奇蒼涼和邊防戰士們生活環境的險惡、荒寒。一言不及征人,而征人苦情可想;雖是一篇怨詞,但畫面雄壯闊大,神氣不落凄切。歷來被譽為唐代邊塞詩中的名篇。后兩句筆鋒一轉,引入羌笛之聲,抒寫將士的思鄉離愁,委婉含蓄,耐人尋味,不愧為邊塞詩的絕唱。

  【賞析】

  據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記載: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間,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到旗亭飲酒,遇梨園伶人唱曲宴樂,三人便私下約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詩篇的情形定詩名高下。王昌齡的詩被唱了兩首,高適也有一首詩被唱到,王之渙接連落空。輪到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則為“黃河遠上白云間”。王之渙甚為得意。這就是著名的“旗亭畫壁”故事。此事未必實有。但表明王之渙這首詩在當時已成為廣為傳唱的名篇。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西北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遠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描繪出“黃河遠上白云間”的動人畫面:洶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竟象一條絲帶迤邐飛上云端。寫得真是神思飛躍,氣象開闊。詩人的另一名句“黃河入海流”,其觀察角度與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雖也寫觀望上游,但視線運動卻又由遠及近,與此句不同。“黃河入海流”和“黃河之水天上來”,同是著意渲染黃河一瀉千里的氣派,表現的是動態美。而“黃河遠上白云間”,方向與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遠流長的閑遠儀態,表現的是一種靜態美。同時展示了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不愧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現了塞上孤城,這是此詩主要意象之一,屬于“畫卷”的主體部分。“黃河遠上白云間”是它遠大的背景,“萬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遠川高山的反襯下,益見此城地勢險要、處境孤危。“一片”是唐詩習用語詞,往往與“孤”連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這里相當于“一座”,而在詞采上多一層“單薄”的'意思。這樣一座漠北孤城,當然不是居民點,而是戌邊的堡壘,同時暗示讀者詩中有征夫在。“孤城”作為古典詩歌語匯,具有特定涵義。它往往與離人愁緒聯結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杜甫《秋興》)、“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王維《送韋評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為下兩句進一步刻劃征夫的心理作好了準備。

  詩起于寫山川的雄闊蒼涼,承以戌守者處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轉,引入羌笛之聲。羌笛所奏乃《折楊柳》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此句系化用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折柳贈別的風習在唐時最盛。“楊柳”與離別有更直接的關系。所以,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而“羌笛”句不說“聞折柳”卻說“怨楊柳”,造語尤妙。這就避免直接用曲調名,化板為活,且能引發更多的聯想,深化詩意。玉門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這就比折柳送別更為難堪。征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的怨情是強烈的,而以“何須怨”的寬解語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這第三句以問語轉出了如此濃郁的詩意,末句“春風不度玉門關”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門關”一語入詩也與征人離思有關。《后漢書·班超傳》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所以末句正寫邊地苦寒,含蓄著無限的鄉思離情。如果把這首《涼州詞》與中唐以后的某些邊塞詩(如張喬《河湟舊卒》)加以比較,就會發現,此詩雖極寫戌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何須怨”三字不僅見其藝術手法的委婉蘊藉,也可看到當時邊防將士在鄉愁難禁時,也意識到衛國戌邊責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寬解。也許正因為《涼州詞》情調悲而不失其壯,所以能成為“唐音”的典型代表。

  涼州詞王之渙練習題 2

  1、首句寫詩人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這一句的觀察順序是____;使畫面具有動感的關鍵詞是_____;第二句寫塞上孤城及環境。從表現孤城的角度看,這一句運用了_的手法。(3分)

  2、這首詩如一幅畫卷。如果說孤城是畫卷的主體部分,那么首句與孤城是什么關系?(1分)

  3、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詩的意境。(2分)

  4、這首詩如一幅畫卷。如果說“孤城”是“畫卷”的主體部分,那么首句與“孤城”是什么關系?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詩的意境。

  5、“春風不度玉門關”一句中的“春風”僅是指春天的風嗎?聯系本詩的寫作背景談談。

  6、詩中的“春風”除了指自然現象之外,還指的'是?

  7、下列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 )

  A、詩歌前兩句以遠川高山襯托“孤城”,描繪出邊地的雄闊蒼涼之景。

  B、“楊柳”是雙關語,既指音樂的曲調,又指現實中的楊柳樹。

  C、詩歌用“何須”二字,由邊地圖景描繪轉入情感抒發。

  D、全詩極寫戍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情緒消極悲切。

  8、對王之渙《涼州詞》一詩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全詩描寫了戍邊將士的鄉愁和凄苦)

  A、前兩句描繪了塞外荒涼寒冷壯闊的景象。

  B、第三句透露出征人久戍思家的哀怨。

  C、第四句一語雙關,顯得委婉含蓄深刻。

  D、全詩描寫了遠征將士慷慨激昂的氣概。

【涼州詞王之渙練習題】相關文章:

王之渙 涼州詞09-10

涼州詞(王之渙)11-03

王之渙《涼州詞》10-29

涼州詞王之渙10-11

《涼州詞》王之渙08-13

王之渙涼州詞10-14

涼州詞王之渙10-29

涼州詞 王之渙09-20

王之渙《涼州詞》課件11-14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 一级午夜理论片日本在线 | 在线视频精品人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 |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