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的涼州詞的拼音

時間:2024-09-05 01:11:54 王之渙 我要投稿

王之渙的涼州詞的拼音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涼州今武威市。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王之渙的涼州詞的拼音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原文】

  涼州詞

  [唐]王之渙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黃 河 遠 上 白 云 間 ,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 片 孤 城 萬 仞 山 。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 笛 何 須 怨 楊 柳 ,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 風 不 度 玉 門 關 。

  【作者簡介】

  王之渙( 688—742),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字季凌,山西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少年時豪放不羈,后發奮讀書。曾任冀州衡水(今河北省衡水市)主簿,不久因被誣陷辭官,晚年又做過文安(今河北省文安縣)尉。他曾漫游黃河南北,對邊地生活很有體驗。他與高適、王昌齡等都有唱和。其詩今僅存6首。

  【注釋】

  涼州:州、衛、府名。西漢武帝始置涼州,指今甘肅省武威市,在今河西走廊一帶。唐時轄境為今甘肅永昌以東、天祝以西一帶。

  涼州詞:按照當時流行的涼州地區的曲調所配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廳的一種曲調名。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多描寫西北邊塞風光和戰爭情景。

  白云間:指目力所及、天地相接的地方。

  一片:一座。

  孤城:守關將士居住的營壘。這里指玉門關。

  仞:古代計量長度單位,周制八尺為一仞,漢制七尺為一仞,東漢末則五尺六寸為一仞。萬仞形容極高。

  羌笛:羌族管樂器。雙管并在一起,每管各有六個音孔,上端裝有竹簧口哨,豎著吹。

  怨:哀怨。

  楊柳:古樂府曲《折楊柳》,調子凄涼,述離別行客之愁。古人臨別時,往往折楊柳枝相贈留念,“柳”與“留”同音,所以楊柳易引發傷離別的情思。

  春風:春天和煦的風。此處是雙關語,暗喻朝廷對邊關戍卒的關心。

  度:越過。

  玉門關:漢武帝時設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是唐代邊境重鎮。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市西北。

  【譯文】

  奔騰不息的黃河好像來自天際,

  一座城池孤單地坐落在高山腳下。

  羌笛又何必吹奏那哀怨的《折揚柳》曲調,

  春風從不曾吹過荒涼的玉門關。

  【作品賞析】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首句寫作者極目遠眺黃河上游,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西北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天際云端直瀉而下。然后作者的視線由遠而近,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只有一座邊塞孤城巍然屹立,顯得十分孤獨寂寞。

  前兩句為后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鋪墊。這時候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種悲涼的送別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必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作者在對戍邊將士表示深切同情之時,也委婉地批評了朝廷對戍卒的漠不關心。

【王之渙的涼州詞的拼音】相關文章:

涼州詞王之渙拼音10-07

古詩涼州詞王之渙拼音10-08

王之渙《涼州詞》拼音版09-19

王之渙涼州詞加拼音11-11

《涼州詞》王之渙08-13

涼州詞王之渙10-11

涼州詞 王之渙的譯文08-19

涼州詞王之渙譯文07-27

涼州詞 王之渙譯文07-11

涼州詞的詩意王之渙11-25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 亚洲Av不卡在线播放 | 在线精品视频A免费不卡 | 五月婷日韩中文字幕中文字幕 | 日本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