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散文讀后感

時間:2024-07-20 07:05:11 席慕容 我要投稿

席慕容散文讀后感

  篇一:席慕容《成長的痕跡》讀后感

席慕容散文讀后感

  這是席慕容集中的期中一節,是一篇純抒情散文。沒有多么感人的故事;沒有勾人心弦的情節,只是一篇吐露心聲的文章,卻似乎也在吐露著我埋在心底里的那份抑郁。

  “原來,世間的一切都可傷人。改變可以傷人,不變卻也可以傷人。所有的一切都要怪那顆固執的怎樣也不肯忘記的心。”輕輕的一句,卻點出了那心中隱秘著的疼痛。或許,我沒有作者的閱歷多,沒有她的感觸深,卻被這句話久久縈繞在我的心中,遲遲不肯散去。是因為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受嗎?

  青春是美好的,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享受著最悅人的時光,或高興,或悲痛,或愉悅,或低落,不禁嘆息“人生是一場有規律的陰差陽錯。”所有的曾經都是一種成長的痕跡,而我們,只能在過去一段一段的時光里,品味著一段又一段不同的回憶。人生幾許,過去的追不會來,停一停你的腳步,回頭去看一看你一路走來的經歷,你會意外發現,那一路上,充滿了一切一切屬于你的成長的痕跡。

  青春是我們成長中最絢麗的色彩,它的美麗與珍貴在于它的無邪與無瑕,在于它的可遇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所以,珍惜現在我們所擁有的青春吧。

  篇二:席慕容散文集讀后感

  讀《席慕容散文集》,被她充滿溫情的文字所感染。上學的時候很喜歡席慕容的詩,一次路過書店看到席慕容的散文,就買了一本,沒想到她的散文也那么有魅力。

  來自真誠的聲音。她在序中寫道:“在寫作的時候,我一無所求。在寫作的時候,我只想把深藏在心中的感覺牽引出來,只希望把生命中極為我所珍惜的這一部分,認真地整理好,也就是這樣而已。”是啊,寫作就是這樣,只有真的東西才能更好的感染人。

  溫婉的意境,在她真摯的文字里,描摹成一幅畫。而透過這層意境讓你看到生命的真相。她寫《成長的痕跡》寫山百合那一段,當她在荒草的高山上看到盛開著的潔白的百合花時,發出了這樣的慨嘆!“而在那一刻,我心里開始感到一種緩慢的痛苦,好像有聲音在我耳旁,很冷酷地告訴我:你只能有這一剎那而已。在這以前,你沒料到你會有,在這之后,你會忘掉你曾有。百合花才是完全屬于這里的,而你只不過是一個過客,必得走,必得離開。不能像百合一樣,永遠在這座山巒上生長、盛開。”

  寫愛情,寫得凄美絕艷。在《海倫的婚禮》里,海倫是一個患了心臟病的女孩,她和一個瘦瘦高高的男孩子相愛了,男孩很愛海倫,即使有心臟病,也決定和女孩結婚。然后他們就準備婚禮,他們親手布置自己的新房。一切都那么的美好,然而,在結婚的第十天的早上,海倫還是走了,安靜而滿足的倒在年輕丈夫的臂彎里走了。她這樣寫道:“是在早餐的時候,她只是要站起來為她的丈夫再倒一杯茶,她站起來,拿到了茶杯,然后就倒下去了。”沒有過多的渲染,只是這樣平淡,一個只做了十天的新娘!對于普通人來說再普通不過了,而對海倫卻那么可貴!“十天的婚姻,十天的新娘,海倫能得到的就只有這么多了。”,最后席慕容這樣來總結他們悲哀的故事。是啊,哪怕只是十天的新娘也是幸福的!看到故事的最后,給我感覺就是凄美絕艷!而在另一篇《胡凡小姐》的愛情故事里,道盡了人生的悲涼,令人唏噓。她以詩的語言描述這段愛情:“愛的歡樂/只出現了一會兒/愛的痛苦與悲哀啊/卻持續了整整一生!”

  在娓娓道來里,在最平凡里,把愛與感動呈現。她寫《紅塵》篇里的一碗《劉家炸醬面》,寫她的丈夫如何給全家人做出一碗美味的炸醬面,寫得繪聲繪色,她女兒會撒嬌說:“爸,好想你……的炸醬面啊!”這一碗炸醬面是那么好吃,又成為一種幸福的象征。當寫到這里的時候,你會覺得已經很好了吧,然而作者筆鋒一轉,寫母親在世的最后五年與我們同住,我的丈夫常常會每隔半個月左右就做一次炸醬面給大家吃。并且這樣說:“不行啊!面不煮爛一點,媽媽會咽不下去的啊。”就是這樣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文字卻能深深的觸動你的神經,聞之,為之動容!像這樣體現細膩親情的文字在《生日卡片》那段小文里也體現的淋漓盡致,作者總是在生活里把最微小的一件事里把內心深藏的情感帶給你,帶給你心靈的感動。雖然不著一字“愛”,不著“感動”,卻處處打動你!

  當你打開那本散文,收獲的不僅是文字的精美、溫婉,更多的是帶給你的心靈的回歸。

  篇三:席慕容散文讀后感

  讀席慕蓉的散文,往往被她那細膩動人的筆調感染。她的文章取材廣泛、充滿溫馨。細讀進去,她的文章平易樸實:山坡上的野草、孤獨的大樹、匆匆的過客、頑皮的小孩,這些不起眼的東西,她都能注意到并且看出它們內在的美好品質,然后化為文字,與讀者共享。文中沒有可以推砌的詞語,沒有令人驚奇不已的哲理,只是娓娓道出、順理成章,可卻能在人心里蕩起層層漣漪。

  席慕蓉在《槭樹下的家》一文描寫了一個溫馨的、幸福的家庭,另人羨慕。在一個夏日的清晨,她被鳥的鳴聲吵醒。幾十只小鳥在窗外的槭樹上集合吵鬧,那聲音特別細、又特別嬌,可以聽出來它們的雀躍和歡喜。就在窗外的槭樹下,孩子們也開始唱歌了。仔細分辨,孩子們有的坐在矮墻上,有的是趴在樹上,他們不時發出嘰嘰咯咯地笑聲,那種極單純的快樂。席慕蓉在文章中,把孩子們清脆和圓潤的笑聲比喻成“像荷葉上的露珠,風吹過來就滑來滑去,圓滾滾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靜下來……”把無形的聲音比作有形有色的露珠,這種瞬間的感覺,她都能及時撲捉,表現了席慕蓉細膩的筆法和敏銳的情懷。她說:“原來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著豐盈的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她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滿了感動與感謝。在文中丈夫呵止孩子們“小聲一點兒”。她把這平常人也都有過的,平平淡淡又細致入微地關愛當作了一杯美酒,細細地口味。她寫道:“其實這時,我已經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裝安靜地躺在床上,享受他給我的關懷。我把臉貼近他的枕頭上,呼吸著我最熟悉的氣息,枕頭套的布料細膩而光滑,觸到我的臉頰上,有一種很舒服的涼意,這就是我的家,我的親人,我熱烈的愛著的生命和生活。”席慕蓉筆下的一切都那么淡然平常,卻又隱藏著深刻或許平淡的道理。

  鄉愁,總會觸動每個人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席慕蓉的《鄉愁》更是如此。席慕蓉的故鄉在蒙古草原,后來赴臺灣。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長大,直到八十年代才有機會踏上故鄉的土地。她只有在夢里,在詩中,寄托無限鄉愁。她的《鄉愁》纏綿悱惻,分別寫故鄉月夜的笛聲、離別故鄉時心中模糊的悵惘、別后對故鄉的綿綿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異,也具有比較強的時代意義,一首《鄉愁》猶如一首思鄉曲,永久的在心頭縈繞。“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月亮的晚上想起。”僅此兩句已經令人想起“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千古佳句,可以想像這是多么心動的感覺。“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初讀對這兩句詩歌的理解比較幼稚和片面,也沒有多加思索,后來才明白了這種“模糊”為什么變成了“悵惘”。臺灣本來就是中國的,但總有一些臺灣的獨立分子在中搞破壞,想讓大陸與臺灣“母子分離”。多少游子都期望回到自己的家鄉,再去感受家鄉的美,血濃于水,我們和臺灣永不分離!詩歌最后小節將“鄉愁”凝結在一棵沒有年輪的樹上,充分表達“思鄉之情”的深切與久遠。

  席慕蓉的作品題材多樣,但是統攝在一個基調中,充滿情,充滿真誠。她描寫的那些充滿至善至美的平凡瑣事,總有拔動人們的心弦,讓你一同發現世界中美的一面。相對于那樣卷帙浩繁、氣勢磅礴的巨作,席慕蓉的作品就像一股涓涓細流,帶給你遐想,帶給你甘香。

【席慕容散文讀后感】相關文章:

席慕容的經典散文04-10

席慕容經典散文【經典】07-19

席慕容經典散文07-15

(合集)席慕容經典散文07-16

席慕容散文《謎題》12-15

席慕容短篇散文03-29

席慕容經典散文(精品)07-20

席慕容散文《心靈的對白》03-24

席慕容散文5篇01-04

席慕容散文《寫給生命》03-24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婷婷开心色四房播播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亚洲国产日韩一级精品视频网站 |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 最新国自产拍在线 | 思思热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