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優秀教學設計

時間:2025-02-14 09:49:40 銀鳳 一剪梅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李清照《一剪梅》優秀教學設計(精選7篇)

  導語:李清照《一剪梅》不經意地道出自己滯后的節令意識,實是寫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對環境變化渾然無覺的情形,《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調,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毫“不落俗套”的表現方式,給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別情詞作。以下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一剪梅》的教案,希望對你們幫助。

李清照《一剪梅》優秀教學設計(精選7篇)

  李清照《一剪梅》優秀教學設計 1

  教學目的:

  1、體會李清照詞婉約 細膩的藝術風格。

  2、體會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特點。

  3、培養學生再造意境的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感受鑒賞座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韻律美、音樂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有這樣一位女詞人,她曾有過“誤入藕花深處”、“驚起一灘鷗鷺”的天真爛漫情懷;也曾吟詠“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中因相思而憔悴的面影;以至于晚年獨處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無盡凄楚,又或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巾幗豪情。如今細數,皆歷歷在目,那么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近她,走進易安那細膩清麗的情感世界。

  二、預習檢測,疏通詞意

  1、作者介紹

  2、通讀詞意

  預設

  作者介紹

  李清照(1084年—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此詞作于詞人與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后,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

  題解:

  一剪梅,詞牌名,又名《臘梅香》,得名于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詞牌格式,雙調六十字,前后闋句句用平韻,一韻到底,八個四字句一般都用對仗。

  預設:

  通讀詞意:(學生根據課下注釋及補注口頭翻譯本首詞。) 補注

 、儆耵(diàn)秋:意謂時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②蘭舟:《述異記》卷下謂:木質堅硬而有香味的木蘭樹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詩家遂以木蘭舟或蘭舟為舟之美稱。一說“蘭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坼\書:對書信的一種美稱。《晉書·竇滔妻蘇氏傳》云:蘇蕙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竇滔。這種用錦織成的字稱錦字,又稱錦書。

  三、誦讀品味,把握基調

  誦讀節奏: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誦讀指導:

  四、作品賞析、字斟句酌

  1、理清脈絡,凸顯結構

  預設:

  紅藕香殘玉簟秋,(勾勒環境)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敘寫情事)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神馳遐思)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借景抒情)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直抒胸意)

  2,句句細品,層層深入

  預設分析:提示:析景、情

  紅藕香殘玉簟秋(勾勒環境)

  從戶外之景至室內之物,從視覺感受寫到觸覺感受, 勾勒出“已涼天氣未寒時”的清秋節氣,其中荷花的凋敗與生涼的枕席,既是凄涼獨處的內心感受,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征。

  預設分析:提示:析字、情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敘寫情事)

  賞析: “輕”、“獨”賞析:此二字不寫情而含情,“輕”字點染出女子固有的溫婉輕柔的情態,既是思念丈夫的女子,一舉一動都似帶有愁緒,而“獨”字則明確點出離情別緒。

  預設分析:提示:析句式、意境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樓。(神馳遐思)

  預設分析:提示:析景、情、作用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借景抒情)

  賞析:花落水流,恰似人生、年華、愛情、離別。女詞人見此景,不覺睹物傷懷。以流水落花之景承接上片,自然過渡為下片的直抒胸臆!耙环N”、“兩處”“相思”、“閑愁”,簡筆便勾勒出兩地離情,夫妻二人情深厚意不言而喻。 預設分析:提示:析情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直抒胸意)

  賞析:“才下”、“卻上”這能在眉間心上游走的愁思,讓人仿佛看到了女詞人的感情在轉瞬之間的波動起伏,余韻無窮。

  小結:

  上片主要寫女詞人的獨處生活,下片由以抒情為主,全詞主要抒寫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語言清麗含蓄,情感婉轉纏綿。

  五、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對比分析:《如夢令》《一剪梅》《聲聲慢》

  提示:從不同時期,不同基調上進行分析

  時期分別為少女時期、少婦時期、晚年寡居時期;基調分別為明快開朗、細膩深婉、凄涼孤寂。

  六、作業布置、鞏固提升

  1、背誦全詞。

  2、用現代文將本首詞改寫為一篇意境優美的散文。

  板書設計

  教學總結: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深深感到有幾個需要反思的問題:一是我們的'詩歌鑒賞教學與高考試題脫節,也就是教學容易考試難;二是我們的課程編排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現用教材大體上是按照時間的順序來編排,忽略了詩歌本身發展的內在性;且只用寥寥數首詩歌來代替詩歌發展的某些重要階段,談不上全面性與典型性;三是教師在詩歌教學過程中,重表象輕感悟,重解釋輕鑒賞。

  賞析:此句為倒裝句,理解為“月滿時,上西樓,望云中,見雁回,思誰寄錦書來。” 聯想意境。

  在讓學生鑒賞李清照《一剪梅》的時候,我要求學生從思想內容上與表達技巧兩個方面進行鑒賞:學生有的說此詩表達的是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有的說是表達對已經去世的丈夫的懷念之情,有的說表達的是對親人的想念之情。而不能準確把握住:這是李清照寫給新婚未久即離家外出的丈夫趙明誠的,她訴說了自己獨居生活的孤獨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歸來的心情。

  從學生的回答中,我看到:學生對李清照本人缺少了解,對李清照詩歌創作的特點知之甚少。經過調查,在整個中學階段,學生們只在初中學過李清照的一首詩歌,即詩人的早期的一首小令《如夢令》,而初中對詩歌的要求僅限于背誦與默寫上,老師與學生對詩人都不去做更多的介紹與了解。而高中課本對詩人根本沒有涉及。

  李清照《一剪梅》優秀教學設計 2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學習,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培養自覺學習的態度,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機會。

  2.通過學習,引導學生認識到接受教育,對個人成長和家庭有利,更對國家和社會有利。

  【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依法維護自己受教育權的能力,增強學生履行受教育義務的自覺性。

  【知識目標】

  1.通過學習,學生懂得教育的含義和作用。

  2.通過學習,學生懂得受教育權的含義,義務教育含義和特征。

  【教學重點】教育對個人、國家的作用。

  【教學難點】義務教育的含義、特征。

  【教法】情景教學法 探究教學法 討論歸納法

  【學法】體驗學習法 探究學習法 歸納學習法

  多媒體課件

  一課時

  【課前準備】《中國夢 我的夢》

 。ㄔO計意圖: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營造學習氛圍。)

  【時政導入】

 。ㄔO計意圖:引用時政熱點導課,體現思品課的思想性,引出課題,燃起學生心中的夢想之火,為后面的學習做鋪墊。)

  【授 新】

  第一環節:感知教育的含義

  交流活動:

  1.你的未來夢想是什么?

  2.實現你的未來夢想要儲備哪些知識?

  3.我們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獲取知識經驗?

 。ㄔO計意圖:結合學生實際,深化導課問題,沿著學生思維的軌跡,點明“教育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總結教育的含義。)

  第二環節:感悟教育的力量

  1.體驗活動——魔術雞蛋。

 。ㄔO計意圖:通過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初步感悟知識帶給我們的樂趣與收獲。)

  2.活動一:教育成就出彩人生

 。1)現場活動——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學科,為什么喜歡?它帶給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設計意圖:聯系學生的切身體會,加強學生對教育作用的理解。)

  (2)名師引航——出示資料,烘托學習的意義。

  活動二 教育助圓中國夢想

  1.出示視頻《中國十年成就》思考:作為一名中國人你感受到什么?

  2.出示十八大資料及教育對經濟發展中作用的示意圖 ;

  3.概括教育對國家民族的`作用。

  1.布置自學任務

  受教育權的含義;義務教育的含義、特征。

  2.小軾牛刀,角色扮演

 。ㄔO計意圖:義務教育是本課的難點,學生不容易理解,通過舉例,學生不僅掌握了概念特征,而且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課堂小結】

  引領學生概括本節課教學內容。

  【課堂延伸】

  1.播放視頻《中國夢 我的夢》

  2.師生共勉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時刻勉勵自己不斷學習,珍惜受教育權,自覺履行受教育義務,肩負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板書設計】 知識助我成長

  教育

  對個人,知識改變命運。 對國家,教育成就未來

  我們需要學習 我們必須學習

  權利 義務

  珍惜 履行

  李清照《一剪梅》優秀教學設計 3

  一、教材分析

  《一剪梅》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體現了被稱為“易安體”的李清照作品的藝術風格,即清麗典雅,溫婉細膩。鑒賞這首詞應該讓學生用情感去參與、用心靈去體會,力爭能夠切實把握住作者內心那種纏綿悱惻的情懷。

  二、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及其創作風格;

  2、熟讀并背誦全詞;

  3、學會賞析詩句、并掌握詩歌鑒賞的技巧;

  4、體會作者表現的“愁”,學習對比賞析;

  5、培養學生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熱愛。

  三、學情分析

  高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詩歌鑒賞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必要作過多地講解說明,而是要讓讓學生討論發言以提高鑒賞的積極性,同時輔以多媒體手段,用優美的歌聲和畫面營造氛圍,效果要比傳統的講解方式好得多。

  四、教學方法

  朗誦法、小組討論、學生積極展示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1、學習對比賞析;

  2、初步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給環節要注明預設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

  “在我國詞壇有一位傳奇女子,她把三分淚水、七分才氣凝結成篇篇妙語華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萬古愁心李清照”

  觀看視頻《中華勤學故事之李清照》引入作者李清照。

  播放PPT 觀看PPT 了解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幸福生活,為理解詩歌做準備

  二、作者作品

 。ㄗ寣W生回憶接觸過的李清照的作品,介紹自己所熟悉的李清照的生平及故事,教師小結(見幻燈片),引出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明確李清照的詩詞內容。)

  李清照(1083-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詞人,濟南人。李清照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后,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相敬如賓。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長,趙明誠經常外出為學為官,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后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靖康之變后,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趙明誠空懷滿腔熱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趙明誠病死后,目睹國破家亡夫死,清照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

  李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李清照的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

  前期詞主要描寫熱愛自然、傷春愁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詞風活潑秀麗,語新意雋,清麗、明快。

  后期詞則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濃重感傷情調,從而表達了對故國、舊事的深情眷戀。字字血淚,聲聲嗚咽,凄涼、低沉。

  李清照的詞獨具一家風貌,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被后人稱為“易安體”。著有《漱玉集》。

  易安結婚不久,趙明誠就到遠處去上學,李清照“殊不忍別,覓錦帛,書《一剪梅》以送之!保ㄒ栽艘潦勒洹秼櫗h記》)

  播放PPT

  學生回憶接觸過的李清照的作品,介紹自己所熟悉的李清照的生平及故事

  請兩名學生分別朗讀

  對作者有個全面了解

  三、解題--關于“一剪梅”

  一剪梅,詞牌名,亦稱“臘梅香”,得名于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乃取前三字為調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臘梅香》,李清照詞有“紅藕香殘玉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 展示PPT 學生做筆記 了解詞牌名

  四、詩詞朗讀

  1、結合課文下方的注釋,自由朗讀;

  2、結合教師所給節奏與提示,有感情的朗讀;

  3、聽名家朗誦。

  4、全班齊讀。

  教師糾正讀音

  播放音頻

  學生誦讀聽讀 對作品進行整體把握

  五、作品鑒賞

  1、《白雨齋詞話》中說:“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絕倫,真不食人間煙火者!

  (1):“紅藕”“玉簟”不僅表明秋天已至,進一步發掘,它的深刻意蘊是什呢?

 。2)“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作者排遣寂寞的方式,但寂寞排遣得了嗎?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來?

 。3)“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提問:這個句子按照邏輯順序應怎樣排列?其意味是什么?

  【補充:】云中:我國古代有鴻雁傳書的說法,鴻雁從空中飛來,故稱“云中”。

  錦書:寫在錦帛上的信。據《晉書》記載,竇滔妻蘇氏曾織錦為《回文璇璣圖詩》,寄給他的丈夫,后來用“錦書”指代妻子給在外丈夫的信。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指在外的丈夫給妻子的信。

 。4)“花自飄零水自流”蘊含怎樣的意蘊?

 。5)品味“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句。

  提問:何謂“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從中我們能看到女詞人與丈夫之間什么樣的愛情?

 。6)請鑒賞“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句

  2、小結

  上片主要寫女詞人的獨居生活,下片由以抒情為主,全詞主要抒寫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六、對比鑒賞

  在古代的詩詞中,描寫愁情的詩詞很多,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找出幾句描寫“愁”的詩句,并進行鑒賞,說說這些描寫“愁”的詞句在表達情感上有何異同?

  1、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木遮》)

  2、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李煜)

  3、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烏夜啼》李煜)

  4、若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5、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6、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ɡ钋逭铡堵暵暵罚

  7、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8、白發三千丈,緣愁似人長。(李白《秋浦歌》)

  七、欣賞歌曲《月滿西樓》的flash,加強審美印象。

 。1)明確:

  作者從視覺、嗅覺、觸覺多個角度入手描寫秋意的冷落蕭條,不僅刻畫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ㄩ_花落,既是自然現象,又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涼,既是肌膚觸覺,也是凄涼獨處的內心感受。作品首句就顯示了這首詞的環境氣氛和感情色彩。

 。2)明確:從“獨”字可以看出詞人的寂寞沒有排遣掉。她借泛舟來消愁,而過去有夫君相伴,現在卻是獨自一人,眼前的一切只能勾起對往事的回憶,回憶以前的種種快樂,怎能不睹物思人,觸景生情呢?愁思非但沒有派遣,反而更重了。

  蘭舟:據《述異》記載,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后用作船的美稱。

  (3)明確:應是“月滿時,上西樓,望云中,見回雁,思誰寄錦書來”。

  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體會這句詞的優美意境。

  詞句中的“誰”顯然是指自己的丈夫趙明誠,可以想見,詞人因惦念游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所以遙望云空,產生鴻雁傳書的遐想。但是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子空回,錦書全無,所以有“誰寄”之嘆,實際是無人寄書,心中愁緒平添一層。

 。4)明確:花飄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態,女詞人見此景象,極為傷懷,但花和水卻不理會她的情懷,依舊不停地飄落,不停地流逝。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與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有異曲同工之處。

  (5)明確:推己及人說身在異地的丈夫和自己懷有一樣的相思之情,直接點明了夫妻二人的兩相恩愛,足見雙方情愛之篤以及彼此信任之深。

 。6)明確:此句是詞的主旨句,“情”要用“計”消除,可知其重!盁o計可消除”,可知其深;梅吨傺驮凇队中小分械木渥樱骸懊奸g心上,無計相回避。”

  這句詞賦予愁緒以運動之感,使人仿佛看見詞人眉頭的若舒若蹙,而愁從眉間藏到心間,更使人領略到詞人的萬千愁緒,引發無限的遐想。“才--卻--”有連接關系,表現“愁”運動之速,剛下了眉頭立即又來到了心頭,這真是揮之不去拂還來!

  歸納明確:

  李煜把愁比作一江春水,比作一團亂麻;賀鑄把愁比作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李白把愁比作斬不斷的水流;比作又長又密的白發;李清照把愁比作船都載不動的沉重的物體。他們都用了化抽象為形象的手法,把摸不著看不見的意識形象化具體化,變得真切可感。讓讀者聯想到愁思的深廣綿密無邊無際。

  播放音頻

  學生交流討論并展示

  學生交流展示

  學生閉上眼睛感受歌曲的旋律,感受詞作的愁情

  培養詩歌鑒賞的能力掌握鑒賞詩歌的方法

  讓學生學會比較鑒賞

  八、布置作業:

  搜集李清照的有關作品,進一步體會“易安體”的藝術風格

  讓學生進一步的更加全面的了解李清照

  七、板書設計(本節課的主板書)

  作者心情:閑愁

  主旨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藝術技巧:

  比喻。作用:化抽象為形象(具體),突出愁思的深廣無邊,雜亂無章,綿長繁密

  烘托,以景襯情,想象

  八、教學反思

  1、本堂課的教學設計意圖:

 。1)了解李清照及其創作風格;

  (2)熟讀并背誦全詞;

 。3)學會賞析詩句、并掌握詩歌鑒賞的技巧;

 。4)體會作者表現的“愁”,學習對比賞析;

 。5)培養學生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熱愛。

  2、本堂課教學目標達成情況:

  關于李清照及其創作風格,學生已經比較了解了這一點已不需過多強調。學習鑒賞詩歌是學生的難點,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就這首詩的賞析來看,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已基本能夠賞析到位了。也能體會到古典詩詞語言的魅力,體會詩詞語言的精妙傳神。關于背誦,還需要課后在加強

  3、本堂課的優點:

  因為學生熟悉李清照,這首詞很容易喚起學生的親切感,再加上有視頻播放,增強了畫面感,學生學習的興致更高了。對比賞析的設計,拓展了學生的積累,提高了學生的鑒賞水平。

  4、本堂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對各個環節進行反思):

  欣賞歌曲《月滿西樓》的flash,應該放在鑒賞詩歌之前,更能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5、本堂課中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展及評價:

  自主活動的效果還不是很好,賞析不是很到位,還需要老師繼續指導

  6、改進措施:

  注意教師的引導語言,引導的方式方法,要準確到位得體恰當,盡量能喚起學生的探究的欲望。鼓勵學生要自信,大膽發言。善于總結鑒賞經驗,積累知識點。

  李清照《一剪梅》優秀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李清照其人,賞析其詞,學會“知人論世”的欣賞方法。

  2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來鑒賞詩歌的思想內涵,提高學生初步鑒賞詩歌主旨的水平。

  3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李清照生平簡歷的了解及其作品的賞析。

  教學難點:

  掌握“知人論世”的方法并能夠運用這種方法來初步鑒賞詩歌。

  教學方法:

  引導法體驗式合作探究式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交流作業:

 、、《蜀相》與《登岳陽樓》中“淚滿襟”與“涕泗流”有何異同?

  ②、《蜀相》與《閣夜》中都提到了諸葛亮,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

  自選一題,寫一段分析文字,不少于400字。

  2、教師示范解析。

  A杜甫的經歷和詩歌創作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ㄒ唬┳x書和漫游時期(三十五歲以前)

 。ǘ├Ь娱L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兵車行》、《麗人行》

  (三)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

  “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ㄋ模┪髂巷h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

  B史傳材料與后人評述:

 、偈澜缥幕酥唬阂痪帕晁沟赂鐮柲εe行的世界和平理事大會上杜甫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以此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紀念。

  ②朱熹眼中的“五君子”:漢代諸葛亮,唐代杜甫、顏真卿、韓愈,北宋范仲淹

 、勐勔欢嘣u價: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莊嚴、最瑰麗、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C杜甫詩解析:

  杜詩中生動地表達出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和生平業績,也表現出他忠貞不渝、堅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傳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獻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對他事業未竟的痛惜心情;同時也借諸葛亮的賢愚同歸,表達自己傷亂思鄉之情,國家動蕩之傷,身世悲苦之感。

  杜甫目睹國勢艱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報國無門,因此遺憾壯志未酬,感慨晚年處境孤苦,個人遭遇悲慘而無可奈何,無論在那一首詩中,我們都看到了杜甫的憂國憂民的熒熒淚光。

  3、知人論世法:我們在欣賞、吟詠古人的詩歌作品時,應該深入探究他們的生平和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環境和時代,與作者成為心靈相通的好朋友。這就是所謂“知人論世”的欣賞方法。

  二、師生共同學習討論李清照的《一剪梅》。

  討論問題:

  1、這首詞中“花自飄零水自流”中的“花”與“人比黃花瘦”《醉花陰》、“奴面不如花面好”《減字木蘭花》中提到的“花”所傳達的感情有何不同?

  2、詞中“閑愁”如何理解?比較“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中的“愁”。

  答案解析:

  1、“花自飄零水自流”:青春易逝之花

  “奴面不如花面好”:幸福甜蜜之花

  “人比黃花瘦”:思念憔悴之花

  2、前期閑愁:物質條件優越、夫妻感情深厚、女性多愁善感。后期深重的國破、家亡、夫死之仇。

  四、課堂小結:

  知人論世的賞析詩歌應有如下三個方面的條件:

  1、利用現存的史傳材料和后人評述,把握作者的心靈歷程和精神世界。

  2、弄清作品的具體創作時間,把握詩人不同時期的情感基調和旨趣。

  3、全面了解作者所處時代的社會風氣和時代精神,深入欣賞其中的內容和旨趣。

  五、布置作業:

  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賞析陸游的《書憤》和鮑照的《擬行路難》,自選其中一首,寫一段賞析文字,不少于400字。

  附1:

  知人論世杜甫詩比較閱讀學案

  知人論世杜甫詩比較閱讀(學案)

  一、史傳材料與后人評述:

  1、杜甫(公元712--770),漢族,字子美,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市),后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縣),世稱杜工部、杜拾遺,自號少陵野老,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并稱“李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為“詩圣”。杜甫的詩對后世影響深遠。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以最普通的老百姓為主角,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

  2、①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一九六二年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世界和平理事大會上杜甫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以此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紀念。

 、谥祆溲壑械摹拔寰印保簼h代諸葛亮,唐代杜甫、顏真卿、韓愈,北宋范仲淹

  ③聞一多評價: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莊嚴、最瑰麗、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二、創作時期與心路歷程:杜甫的經歷和詩歌創作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ㄒ唬┳x書和漫游時期(三十五歲以前)

 。ǘ├Ь娱L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后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ㄈ┫葙\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等詩。后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于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其后,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四)西南飄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隨著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后嚴武為劍南節度使攝成都,杜甫投往投,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陽樓》、《閣夜》等。

  三、社會風氣與時代特征:

  杜甫早年所懷抱的理想,整個生活態度,也是深受盛唐文化熏陶的,因此他心憂天下的胸懷、悲愴的感情、所遭遇的生活也基本是盛唐的。安史之亂的爆發,使杜甫對社會現實的認識更為深刻、更為清醒。杜甫在當權者的冷遇下,在困苦的生活磨練中,特別是目睹安史叛軍給國家、百姓帶來的災難,對社會認識一天天清醒起來,逐漸打破了對盛世的幻想。時代的急轉彎和人民大眾對他的影響,使他逐漸脫離了盛唐風貌,把如椽大筆傾瀉到反映安史之亂前后,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時代風貌和社會生活上,沿著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會問題的現實主義道路前進。作品中冷靜、客觀地敘事、描寫,反映百姓疾苦,揭露社會弊端的題材占據了重要位置。由于杜甫的堅忍執著精神,凝成了他“沉郁頓挫”的感情特色和風格特色。

  四、比較《蜀相》與《登岳陽樓》中“淚滿襟”與“涕泗流”有何異同?《蜀相》與《閣夜》中都提到了諸葛亮,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自選一題,寫一段分析文字,不少于500字。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閣夜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李清照《一剪梅》優秀教學設計 5

  教學目的:

  1把握李清照詞深婉細膩的藝術風格

  2在誦讀品味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學生詩詞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解讀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詞的藝術風格

  教學難點:詞中意境的把握品味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因為有詩仙、詩圣、詩鬼、詩豪等一大批杰出詩人的存在,詩歌到了唐朝已發展到了顛峰階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徑,發展并完善了詞這一文學樣式,使它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又一顆璀璨的明珠。提到宋詞,人們就會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的出現,給森然的中國歷史帶來了幾多水氣,幾多溫馨,它就是被認為是婉約派詞的正宗,提出“詞別是一家”主張的南宋女詞人----李清照。

  二、知人論世

  通過提問,讓學生自己述說他們所熟悉的李清照,包括生平及有關她的故事,然后教師小結

  明確:

  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今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與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李詞工于造語,善于創意出新。擅用白描,創立了雅而不難、易而不俗,生活氣息濃郁的“易安體”。后人有《漱玉詞》輯本。

  后人對她的評價:“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

  “清照已一婦人,而詞格乃抗軼周柳,雖篇軼無多,固不能不寶而存之,為詞家一大宗矣”

  2這首詞在黃升《花庵詞選》中題作“別愁”,是趙明誠出外求學后,李清照抒寫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瑯寰記》說;“易安結縭末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

  三、品味音韻美

  1請一學生朗讀,教師進行誦讀指導

  明確:《一剪梅》是雙調,每段有四個樂句,每句四拍,形式上與七律相近,節奏整齊。所不同的是,它的雙數句被分解成兩小句,每小句四字。這兩小句有時意思直貫而下,如“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有時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甚至可用疊韻,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讀前一種四字句,兩句間停頓要短一些;讀后一種四字句,兩句間停頓稍長,以造成懸念,突出下句內容的重要性。從整首詞來看,單數句應讀得緩慢、悠長,雙數句可以讀得輕快短促,這就有了對比。

  2教師范讀

  3全班齊讀、二重讀

  通過朗讀,整體感知詞的思想內涵,品味詞的音韻美。問題設計:同學們聲情并茂的朗讀,讓老師體味到了一種回環往復的音韻之美,這純粹是因為你們讀得好的原因嗎?(明確:音韻美的形成一是因為本詞的押韻,一韻到底并且都押平聲韻,造成舒緩委婉的藝術效果;二是因為詞人擅用對仗,使節奏明快、和諧、上口。

  四、賞析意境美

  1《白雨齋詞話》中說:“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絕倫,真不食人間煙火者”,你能說出它好在哪里嗎?

  引導學生從詞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明確:“紅藕香殘是以點帶面的寫法,點明了時節,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蕭條,而且渲染了環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閑愁起了襯托作用。如果說“紅藕香殘”是從客觀景物(視覺、嗅覺)來表現秋的到來,那么“玉簟秋”就是通過作者的主觀感受(觸覺)來表達秋的到來,一句話,把客觀和主觀,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2“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引導學生揣摩關鍵字,明確:從一個“獨”字可看出,詞人想借泛舟來消愁,結果是“舉杯消愁愁更愁”啊。過去和夫君一起雙雙擊楫,充滿詩情畫意,今天卻獨自擊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獨”字是“背面敷粉”的寫法,其實她想說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劃船該多快樂啊。

  3為了稍減閑愁,詞人又臆想鴻雁能傳書信,哪位同學能描述一下“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句詞是一幅怎樣的優美意境呢?

  引導學生運用聯想法,明確:當空中大雁飛回來時,誰托它捎來書信?我正在明月照滿的西樓上盼望著呢。雁傳書信,故可暫得安慰,但不可能消除的是一份什么情感呢?是詞人的相思之情啊,“月滿西樓”不正是“西樓望月幾回圓”嗎?

  4通過比較閱讀,領略詞人在“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純潔、心心相印的愛情。

  比較鑒賞:“原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曹植《七哀》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復返”——《行行重行行》

  明確:舊時文人所描述的思婦詩中,大多表述的是單純思夫或怨其不返的情結,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卻直接點明了夫妻的兩相恩愛。他倆同樣互相思念著,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這種獨特的構思體現了李清照對趙明誠的無限鐘情和充分信任,體現了她開朗的性格,善于為對方著想,與一般婦女的狹隘心胸不同。

  5名句賞析:“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明確:詞的主旨句的落實。詞人對愁的描寫極其形象。人在愁苦中總是皺著眉頭,愁眉苦臉的,詞人正是抓住這一點才寫出“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兩句,使人若見其眉頭剛舒展又緊蹙的樣子,從而體會到她內心的綿綿痛苦!安拧瑓s……”句式表現愁運動之速,而愁從可見的眉間藏到心頭,更使人領略到女詞人的萬千愁緒,給人以無止境的遐想。

  五、背誦全詞,比較鑒賞李清照寫愁的名句,小結李清照詞的語言特色和藝術風格。

  比較鑒賞:

 。蔽嗤└婕氂,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聲聲慢》

 。材啦幌辏熅砦黠L,人比黃花瘦。

  ――《醉花陰》

 。澄┯袠乔傲魉,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鳳凰臺上憶吹簫》

  明確:語言特色(清麗典雅)

  藝術風格(深婉細膩)

  六、課堂訓練

  1、對這首詞的理解,不全恰當的一項是:( )

  A上片首句通過視覺、觸覺的感受,點明時間已進入深秋,接下兩句寫詞人輕輕解開絲羅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態。

  B“云中”三句是說,當空中大雁飛回來時,誰托它捎來書信?我正在明月照滿的西樓上盼望著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說,自己與丈夫分居兩地,“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直接點明了夫妻的兩相恩愛,充分體現了李清照對趙明誠的無限鐘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說,這種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飄零水自流”一樣,是沒有辦法可以消除的。

 。、對這首詞的分析,不全正確的一項是:( )

 。辽掀瑢懺~人思念其丈夫趙明誠,下片寫離愁無法排遣。

 。律掀瑢懴嗨迹m無一字道出,卻句句包孕,極為含蓄。

 。谩霸浦小本潆m是詞人的主觀臆想,卻表達了對丈夫的深切懷念。

  D后三句新穎別致,以淺近樸實的語言,生動地寫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七、播放歌曲《月滿西樓》,在歌手安雯的深情演繹中使學生進一步領略李清照詞所創設的優美意境,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八、布置作業:課外延伸閱讀語文讀本上李清照的豪放詞《漁家傲﹒記夢》

  九、板書設計:

  一剪梅

  李清照

  賞:品:

  音韻美藕殘簟秋花飄水流語言:清麗典雅

  意境美上寂寞生風格:深婉細膩

  蘭舟閑愁

  盼下

  錦書眉頭

  望上

  團圓心頭

  相思

  李清照《一剪梅》優秀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識記基本字詞義、疏通詩意、學會朗誦,《一剪梅》體裁、題材、詞牌特點;

  2、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經歷以及時代對她詞風的影響,掌握“易安體”基本特色;

  3、掌握、理解詩詞意境及其分析詩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詞作中體現出的作者情感;

  4、學會寫作簡潔精練的詩詞鑒賞短評。

  教學重點:

  1、理解詩詞意境,體會作者情感;

  2、嘗試寫作詩詞鑒賞短評。

  教學難點:

  1、學會寫作簡潔精練的詩詞鑒賞短評;

  2、從不同角度理解詞作,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新意。

  方法課時:

  1、經典闡釋法;

  2、教學內容共計一課時。

  教學步驟:

  導入 → 作者介紹 → 詞體介紹 → 字詞釋音、釋義 →朗讀,之后老師范讀,再之后學生集體讀、整體感受感知→聽鄧麗君《一剪梅》歌樂,引入情景→疏通、鑒賞 →板書小結,陳清線索→特殊句式、語言特色、手法分析→鑒賞短評 → 課堂小結 → 音樂感知收束→布置作業。(結合考點,強調分析重點)

  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與整體感知融于一體則可):

  (語文課代表上課前到我辦公室拿東西)……

  同學們:北宋詞人周邦彥在其詞中無意間寫了一句:“一剪梅花萬樣嬌”,于是“一剪梅”這個頗具人間風情的詞牌名因此而誕生。后世眾多的文人墨客面對這“同一剪梅花”各自吟誦出了風情萬種的不同詞作,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而其中最為膾炙人口、感人肺腑者,莫過于李清照筆下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蹦敲淳烤拐秊樯賸D的易安心中有一抹怎樣的惆悵下了眉頭卻又上了心頭,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一起學習李清照的詞作《一剪梅》。

  2、作者介紹:

  學其詩,就得知其人!(下面我們簡單了解一下作者的基本情況)李清照,大家并不陌生,(生于1084-卒于1155年以后,具體年月史料缺乏,難以確考),她自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由于當時豪放詞派大家辛棄疾字幼安,也是濟南人,人們共稱他們為“濟南二安”。她賢惠多才,十八歲嫁于金石家趙明誠為妻,夫婦感情深厚。然而,“自古紅顏多薄命”,北宋滅亡后,趙明誠因病去世,她顛沛流離于江南,在孤寂中度過晚年。由于身世及時代變化的緣由,她前期詞多寫閨情相思,后期詞融入家國之恨與身世之感,風格頓變。她兼擅小令和慢詞,往往能別出心裁,以經過提煉的口語表達其獨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棄疾所稱道的“易安體”。她的詞集名稱是《漱玉詞》。她還寫有《金石錄后序》和《論詞》等散文。

  3、整體感知:李清照是:歷北宋晚期而經南宋初期的女詞人,她也是中國古典文學史上成就最高的女詞人,同時也是所有文人中最有性情的詞人之一。為什么這樣說呢?中國古代的學者都極力推崇用詩歌來言志抒情、吟詠性情,所以用性情來寫詩的詩人,一般都是好的詩人、受人同情尊敬的詩人。舉個大家都不陌生的例子,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即就是像這樣的亡國之君、酒色孱弱之身,他的詞作也被后人大力贊賞,吟詠不絕!那么,對于咱們的李清照呢,就更是如此了。所以學習易安詞,就必須明白,易安其人她是一個性情中人。

  那么對于作者的介紹,咱們到此為止。下面我們來看教材,掌握一些基礎知識。

  4、《一剪梅》是詞牌名,得名于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它的另一個名字是《臘梅香》。其詞體特點是,雙調六十字,前后闋句句用平韻,一韻到底。八個四字句一般都用對仗。一般以書寫愛恨離愁為主要內容。本詞就是以表達相思之情為題材的一首“婉約中調”。

  5、我們再看詞中的一些字詞,注意一下它們的讀音和意義:

  紅藕:荷花的別稱。

  香殘:這里指荷花的香味已經快要消散了。

  玉簟:(dian)光潔似玉的竹席,席子的美稱,簟的本義是竹席。

  羅裳:(chang)絲織的下衣、擺裙。

  蘭舟:木蘭樹做的船,船的美稱。

  錦書:前秦人竇滔的妻子蘇惠思念丈夫,就用錦織成回文詩贈給他。后來便稱夫妻間的書信為“錦書”或“錦字書”。這是作者用的一個典故。

  雁字回時:是指大雁排成人字或者一字的形狀飛行,稱作雁字。雁字回時就是說大雁排成一行往回飛。

  6、聽朗讀:好!在理解了基本字詞的基礎上我們來聽一段朗讀錄音,從整體上感受一下本詩的內容。老師范讀、提點學生自主讀、大家一起讀,適時點撥!再聽鄧麗君音樂進入情境,順理成章進行詩意的講解……

  7、正文講解:

  同學們,宋詞是中國古典美學的象征之一,人們在評價詞這種文體的時候,以有意境為最高的標準。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本詞的意境。

  這首詞是作者在丈夫出行在外,寂寞難耐之際寫下的性情之作。我們看“紅藕香殘玉簟秋”——

  作者說:荷花已經凋謝,它的香味也點點離散,那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秋涼。這首句便清秀不凡,作者著一“秋字”而境界全出,為什么這樣說呢?詩人劉禹錫有一句詩說“自古逢秋悲寂寥”,顯然秋天是四季中最為悲涼的歲月,這里用一個秋字,不僅點明了節氣時間,而且指出了就是這樣一個蕭瑟之秋引起了作者的離情別緒,渲染了環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閑愁起了襯托作用,如“紅藕香殘”,雖然是寫秋來了荷花凋謝,其實,也含有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之意;“玉簟秋”,雖然是暑退秋來,竹席也涼了,其實,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如此,首句便先聲奪人,寫凄涼而不見一“凄涼”字,含蓄委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同時也奠定了全詞的感情基調,即就是“凄涼哀愁”。

  作者面對這樣一個荷殘席冷、萬物蕭瑟的景象,就免不了要觸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縈繞胸懷,內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一般,當人們經受愁苦的折磨的時候,總是要想辦法排遣一下的,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來消除這愁悶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垂淚啼哭,而是借游覽以遣悶,于是她就自然而然的——

  “輕輕解下羅裳,獨自登上蘭舟……”然而,曾經是和心上人雙雙泛舟,今天卻獨自撥槳擊水,于是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并不能排遣郁悶。不過,李清照畢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這種愁苦歸咎于對方的離別,反而設想對方也會思念著自己的。所以,她緊接著寫道: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我們想,作者在雁字飛回之際,不見錦書,只好系舟歸來,“無言獨上西樓”,然而“月光如此皎潔美好,卻只能獨倚欄桿”,眼前有景賞不得,她所能做的就只有獨自發愁。那么究竟是怎樣一個“愁”字呢?作者說——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這里的“花自飄零水自流”又是一處絕筆。我們想,作者為什么在寫“閑愁”之前,憑空來一句“花自飄零水自流”呢?這其實就是周杰倫《菊花臺》中唱的.“花落人斷腸”、劉禹錫詩中的“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李煜詞中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寫是為了承上啟下,用自然界沒有情感體驗的落花流水來襯托、暗示作者心中的“閑愁”,因而“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之感,油然自作者心頭升起。

  那么,李清照的“閑愁”究竟達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就是說,這種相思之情是沒法排遣的,皺著的眉頭方才舒展,心頭又開始煩亂。這“是離愁”,他——剪不斷,理還亂,它,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這確實是一句完美的收尾,其流連哀思,一唱三嘆,令人回味不已。

  寫景抒情線索分析:(板書部分)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先是站在室內,看到了窗外的紅藕香殘,視線觸及涼席,頓生愁情;于是為了排遣愁情,她又去泛舟游玩,筆鋒一轉,轉而寫起了室外所見所感;然而流水落花總無情,作者終于還是沒能擺脫一個“愁”字,其輾轉反側、寤寐思服的形象躍然而出。

  8、作者情感分析:

  很明顯,作者主要給我們展示了一種哀愁之情,那么除此之外還有沒有第二種情感?我們看“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作者如此肯定地說“只有一種相思”,必然有“兩處閑愁”,可見易安和丈夫趙明誠之間是心心相印的,她很肯定丈夫也在因為見不到自己而發愁,這是不是一種面對男女之情的“自信”呢?顯然是。那么換句話說,假設如果是“一種相思,一處閑愁”的話,那么就是單相思了,由此可見“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妙味所在。

  另外,詞中還透露出處了合情合理的一個事實,是什么呢?在我看來,這個事實就是“他們兩人是相當恩愛的”,試想,如果他們兩個天天呆在一起吵架,那么分開之后肯定不會“明月千里寄相思”的,說不定趙明誠出去就到秦樓楚館里搞外遇了,李清照也會偷偷樂道:殺千刀的,終于走了。正是由于愛得深沉,才會有“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纏綿悱惻。

  9、手法分析:

  (板書)同學們,短短六十個漢字,卻寫出了如此豐富的意蘊,不用一些特殊的手法是不會有如此效果的。我們看作者在詞中都運用了那些藝術手法。

  首先是首句的含蓄,再其次是云中誰寄錦書來一句的倒裝,第三是花自飄零水自流的映襯,第四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才上眉頭卻下心頭”的對偶。最后,我們可以看出,古人說席子時不說席子,而說玉;說小船時不說小船,而是說蘭舟。這是把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物陌生化,來營造詩詞所具有的特殊意境。

  作業布置:

  同學們,學習和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態度是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的,那老師這里就介紹給大家兩種基本的方法:抓關鍵詞法(可以是關鍵動、形容詞等如“獨”字等);和意象分析法;解釋過程略。那么老師留給大家兩個作業,一是分析此詞中的關鍵形容詞談談你對詞中作者情感的體會;二是找出詞中的基本意象,分析他們所表達的情感內涵或者它們都有什么象征意義!各寫文章不少于200字!

  小結:

  同學們,這是一首相當富有詩情畫意的詞作。詞人越是把她的別情抒寫得淋漓盡致,就越能顯出她們的夫妻恩愛的甜蜜,也越能表現出她對生活的熱愛。再者,這首詞在意境的刻畫,真摯、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語言運用的藝術上,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句話說得好“一剪梅花萬首詩,一段材料多角度”,詩詞是“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品,對于本詞的內涵,我更希望大家從不同的角度挖掘出不同的新意,這才是“學詩之道”。

  下面我給大家放一段音樂,在音樂聲中讓我們結束本課的學習。

  板書:

  室內秋簟、室外殘荷——→登舟排遣,見:雁字飛回、期盼錦書,只有月滿西樓——→看落花流水——→愁上心頭。(愁中有自信)

  作者情感:哀愁、自信、真誠。

  手法:含蓄、倒裝、映襯、對偶、陌生化。(把例子加上,簡要闡釋)

  李清照《一剪梅》優秀教學設計 7

  一、教學目標:

  1、體會李清照詞中思想感情

  2、感受李清照婉約的詞風

  3、背誦李清照的主要詩作

  二、教學設想

  1、要引導學生通過學習一個作家的詩詞,總結出詩人的藝術風格

  2、李清照寫內心愁苦的名句很多,讓學生把握用意象寫愁的手法

  3、要讓學生快速背誦,尤其要在課堂上完成背誦要求,養成良好的背誦習慣

  三、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播放音樂MTV安雯唱的《月滿西樓》,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本詞的情感。淡淡的'憂傷

  二、背誦這首詞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三、賞析這首詞

  1、讓學生概括這首詞表達的思想感情:孤獨寂寞的相思之情

  2、引導學生分析詞人如何表達思想感情的:

  先借意象:秋季,紅藕香殘,獨上蘭舟,云中錦書,飄零的花,自流的水,最后直接抒情:無計可消除

  四、擴展閱讀

  1.讓學生回憶學過的李清照的詩詞

  如夢令兩首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補充閱讀:

  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總結詞風

  真摯細膩,深婉動人,語言清新典雅,淺易自然。多寫個人遭遇,心靈深處的“愁”,而這些愁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的。

  3.總結李清照詞中寫愁的名句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只恐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又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4.總結寫“愁”用的手法:

  用形象的事物來比愁,可觸、可視、可感,從而能引起共鳴(前兩句)

  用意象來渲染愁緒,多個意象共同構成抒發愁思的意境(第三句)

  讓學生舉出此類名句: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五、欣賞歌曲《聲聲慢》

  六、讓學生背誦李清照的詩詞

  七、總結本課

  提示學生李清照的詩詞中有沒有豪放風格的

  《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八、布置作業

  學唱《一剪梅》和《聲聲慢》

【李清照《一剪梅》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李清照《一剪梅》教學設計08-02

《一剪梅》李清照 教學設計09-22

李清照《一剪梅》教學設計及反思07-20

李清照《一剪梅》詳細教學設計09-24

一剪梅李清照優秀教案設計09-29

古詞《一剪梅》李清照教學設計08-13

李清照《一剪梅》教學設計范文(精選4篇)10-05

李清照《一剪梅》優秀教案09-11

《一剪梅》李清照優秀教案11-05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视频国产在线2020 | 亚洲区视频在线看 | 亚洲福利国产精品合集在线看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 | 日韩精品专区一二三区 | 亚洲日韩欧美香蕉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