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寓言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寓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寓言1
教學內容: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揠苗助長》,學會本課8個生字以及一些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寓意。
教學重、難點:體悟寓意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舉起你們的右手,跟老師一起來寫一個詞(板書:“寓言”),認得嗎?誰來讀?有誰知道“寓言”是什么?
小結:“寓”在這里是“寄托”的意思,“寓言”簡單的來說,就是寄托著一個大道理的小故事。咱們一起來把它響亮地讀一遍。
2、繼續和老師一起往下寫(板書:“兩則”),連起來會讀嗎?齊讀“寓言兩則”,它是什么意思呢?
對,“則”是個量詞,有“條、個”的意思,“寓言兩則”就是寓言兩條。
3、今天,咱們就來學習第一則寓言。這個成語呀就是它的題目,誰能響亮地讀一讀?
(出示:揠苗助長)指名讀,齊讀。
二、初讀寓言,了解大意。
1、《揠苗助長》講了一個怎樣的小故事呢,咱們就來讀課文。要求有3個:第一、標自然段的序號;第二、讀準生字的讀音;第三、讀通順課文。
2、檢查朗讀,了解故事。
(1)、大家讀得很認真。課文中有幾個很難讀的詞,老師想先聽聽大家讀得怎樣。(依次出示下列詞,讀出意思)
“巴望”:是什么意思?你能讀好它嗎?
“焦急”:第二個詞咱們二年級時就學過了,一起讀,與它意思相近的是——“著急”
“筋疲力盡”:這第三個詞可最難讀了,誰來讀?它是什么意思呢?哪個字就是“沒有了”的意思?
“興致勃勃”:這個詞該怎么讀?和它意思最相近的詞就是——“興高采烈”
“納悶”:最后這個詞誰來讀,什么意思?你能讀出它的意思嗎?
(2)、詞語讀得很不錯,課文讀得怎樣呢?哪四位同學自告奮勇地來讀,每人只要讀一個自然段,其他同學幫他們讀故事的題目。(指名4人各讀一小節)
(3)、聽了大家的朗讀,老師很高興。因為你們已經有了自己的讀書方法,很會學習。老師還想看看:有哪些同學更棒,已經能猜猜“揠苗助長”的意思了?
小結:對,“揠苗”就是拔苗,“揠”就是拔的意思。剛才咱們說的就是這個成語的本來的意思!
(4)、那它究竟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就讓咱們來填一填吧!(完成填空后齊讀)
出示:宋國有個農夫,因為巴望禾苗,就把禾苗,結果。
小結:這就是故事的大概,它講明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因而課文就可以依此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課文的第幾自然段?第二部分呢?第三部分呢?
三、感受農夫,品讀課文。
1、再讀課文,感受農夫。
接下來,咱們就要進一步深入課文,感受農夫的形象,來把課文讀得更好。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或輕讀,或默看,說說(出示:讀了課文,我覺得這個農夫很。),老師相信,在課文的每一個部分,農夫會給你帶來不同的感受。用一個詞語來概括,把它寫在給你感受深刻的地方。
2、交流匯報,朗讀品味。
咱們來交流一下。同學們有了各自不同的發現和感受,可見大家讀書很投入,很認真。
(1)、[很焦急]
首先請剛才那位感受到農夫焦急的同學來說一說,第一部分中有哪些給你感受特別深刻的詞嗎?
★結合回答,扣住“巴望”。這個“巴望”仿佛讓人看到農夫正眼巴巴地看著、盼著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你能讀好這句話嗎?
★指導朗讀。整個第一自然段該怎樣讀,才能讀出農夫焦急的心情呢?自由練煉。
★指名讀。聽了你的朗讀,仿佛能看到農夫……還仿佛聽到他在說……
★齊讀。大家想象得多么真切呀!咱們讀課文呀,就要帶著想象去讀。來,把咱們的想象送入課文,好好讀讀!
(2)、[很辛苦、很高興]
大家讀得多投入呀,把農夫焦急的`樣子讀得活靈活現!咱們就用這樣的方法,一邊抓住關鍵詞,一邊展開豐富的想象來讀好第二部分,讀出農夫很辛苦、很高興的樣子。大家自由練練吧。
誰能給大家展示一下?
你那個“終于”讓老師聽出了農夫好不容易想出辦法后的喜悅,你能把這種喜悅讀得更充分些,更鮮明些嗎?請你繼續往下讀。
★(出示圖片)看,有多少棵禾苗需要他一棵一棵地往上拔呀!(一望無際、不計其數……)所以“他從中午一直忙到天黑”,從這句話里你知道了什么?同學們,讓咱們一起來想象那番情景吧:中午,烈日當空,農夫正彎著腰,弓著腿,在田里“將禾苗……”;兩個小時過去了,農夫滿頭大汗,顧不得一擦,還在田里“將禾苗……”;有是三個小時過去了,太陽落山了,可農夫仍在田里“將禾苗……”;天已經完全黑了,農夫的衣衫早已濕透,可他還在田里“將禾苗……”多么辛苦啊!因此他累得——“筋疲力盡”
★農夫的辛苦咱們已經讀得淋漓盡致了,但更大的挑戰還在后頭。誰來繼續往下讀?
你讀出了“興致勃勃”樣子,但農夫早已筋疲力盡,哪還來的力氣這么大嗓門地說話呀?可他的心情絕對是興奮的,所以老師要說讀好這一段是個挑戰嘛!老師給大家出了個主意(出示填空),你們先想想該怎樣填,再往下讀。能把填的動作做出來就更了不起了!
★讓咱們把整個第二部分連起來讀一讀。
(3)[很可憐、好愚蠢]
“他的兒子很納悶,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此時,你覺得農夫又傻又可憐。
四、表演想象,體悟寓意。
1、可農夫自己還不明白呢。不信,咱們來演演。老師來做你們認為的傻農夫,聰明的同學們就做農夫的鄰居、村長、兒子、父親……或是禾苗都可以。先想好:你扮演誰?農夫傻在哪里,該怎樣勸他?邊想可以邊和同桌交流一下。
2、現在開始表演:
師:老農我呀姓俞,認識我的人都叫我“老俞”。我可真倒霉呀,種了一大片的禾苗,長都不長,真是急死我了。好不容易想了個辦法,辛辛苦苦拔了大半天的禾苗,沒想到禾苗居然都枯死了。大伙兒光是笑我傻,有誰知道我老俞的心有多酸!我多么希望有個好心的人來跟我說說,好讓我明白我究竟傻在那兒,錯在哪里呀!
生:……
師:聽了這么多好心人的話呀,我這顆榆木腦袋也似乎開竅了。原來我這樣做違背了禾苗的生長規律,反而把事情辦壞了,我急于求成,反而欲速不達呀!謝謝大家!謝謝大家讓我明白了這個道理。
3、同學們可真了不起,小故事學完,大道理也不知不覺悟出來了。這就是《揠苗助長》這個小故事里蘊含的大道理呀!咱們一起來讀一讀。其實,它還是成語“揠苗助長”的比喻義呢,咱們再來讀一讀。在生活中,我們通常把那些為了急于求成而違背規律的做法叫做——“揠苗助長”(指著板書讀)
五、聯系生活,升華思想。
1、這里,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故事)。聽完這個真實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嗎?
2、大家談得真好!看,只是一則小小的寓言,就讓咱們的同學變得聰明了,會用頭腦去思考、辨別生活中的事件了。因為,寓言雖然短小,卻蘊含著人類的智慧。多讀寓言,學會思考,一定會讓咱們變得更加聰明。老師還要向大家推薦兩本書(出示:《新編寓言故事》、《伊索寓言》)
作業安排:
1、完成補充習題。
2、回家把《揠苗助長》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附板書:
揠苗助長
違背生長規律急于求成事情弄糟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寓言2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自作聰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實學才行。
2、了解寓言這種文體,知道它是通過一個淺顯的小故事來說明生活中的一個道理。許多寓言已演變成為成語,在生活中可以運用這些詞語,使自己的語言更生動,更準確。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自作聰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實學才行。
教學難點:
了解寓言這種文體,知道它是通過一個淺顯的小故事來說明生活中的一個道理。
教學準備:從網上下載課文圖片和竽的圖片,準備生字卡。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導入,整體閱讀
提問:1.在預習的基礎上說說“掩耳盜鈴”四個字各是什么意思
2.將四個字的解釋連起來說說“掩耳盜鈴”的意思。
3.那個人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個鈴鐺呢?結果怎樣
4. 讀課文時,看全文有幾個自然段,標出序號。第l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二、學習重點,深入體會
1.默讀第2自然段,讀后標出這段有幾句話
自讀感悟
2.再次默讀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議讀交流
3.讀第一句,說說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4.出示幻燈
a 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個鈴鐺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覺。
b 他知道,用手一碰,那個鈴鐺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覺。
討論:1.看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
3.他明明知道什么
4.鈴鐺為什么會丁零丁零響起來?用手碰鈴鐺會發生什么現象
5.“碰”和“響’’之間什么關系
6.為什么會被發覺?體會“響”與“碰”之間的關系。
過渡:這個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響發覺可是他太想得到那個鈴鐺了。他想出了怎樣的辦法
指名讀第2句
出投影片:
a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聽不見響聲了嗎
b 如果把耳朵掩住就聽不見響聲。
7.他是怎樣做的?默讀第3句畫出表示動作的詞。
8.從剛才有想法到現在他真的這樣去做了,結果怎樣呢
點評歸納
9.大聲讀第2自然段,體會前后的感情變化。
10.出示投影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聽不見響聲了嗎?”
①他的這個想法是聰明的,還是愚蠢的,為什么
②他把耳朵掩住,為什么還被人發覺呢
③他偷鈴鐺之前,知道不知道有這樣的結果從哪兒看出
④明知道有這樣的后果,還要這樣做,欺騙的是誰
三、總結延伸
1.讀全文,體會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2.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人嗎?
板書設計:
明明知道 碰響發
↓
掩耳盜鈴 掩 伸 偷
↓
沒想到碰 發覺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說說“掩耳盜鈴”的意思。
2、說說我們是怎樣學習這則寓言的。
二、用上節課所學的方法學習寓言《濫竽充數》
1、小組學習
2、重點詞語:
戰國 待遇 吹竽 鼓腮幫 捂著 裝腔作勢
齊緡王 繼承 溜走 南郭先生
3、朗讀課文,說說大意
4、你覺得南郭先生是如何想的?他的想法對嗎?為什么?
三、拓展練習
在兩個大王面前,南郭先生是怎樣想的?從故事中你還能發現什么?
四、自讀古文《濫竽充數》,老師適當翻譯。
五、練習寫字:
掩 盜 零 濫 竽 裝 腔 勢
六、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
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們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結晶。而“寓言”就是我們中華文化中的瑰寶之一。 寓言具有篇幅短小、內容生動有趣的特點,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一種體載。它能通過一個內容簡短明白易懂的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奧的道理。因此,課堂上如何結合“寓言”的特點,讓學生能更好地學文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這是一篇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別簡練,卻又不失形象生動。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頗能讓人體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畢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達上與現代文有著很大的差異,學生學起來多少會感到有些困難枯燥。因此在設計這堂課時,我不僅力求堅持以自讀為主,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種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學習方式。導入以學生們感興趣的講成語故事開始,使得上課一開始教室里的氣氛就比較輕松。教學從課題著手,引導學生提出疑問:揠苗是什么意思?揠苗能助長嗎?那為什么還要揠苗呢?帶著問題讓學生反復朗讀文本,想象揠苗人的心理、神態,通過模仿揠苗的動作體會辛苦,這樣,寓意的深刻理解就自然地滲透在文本內容之中,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短小的文章故事,通過了解課文內容和語言的精練準確之美,初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含義和淺顯易懂的語言之間的和諧、融會貫通。即根據寓言簡練清楚的內容學習,通過揠苗人可笑的行為與學生自生生活經驗的比較,明白寓言深含在文字中的寓意。
綜合來說,本節課的教學要以文本為主,緊緊抓住閱讀這個非常重要的教學途徑和手段,重視語文的說話練習,語言的積累,通過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關鍵詞句的意思,引導學生在讀中學,在學中感受、體驗和理解,再在感受、體驗和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來讀。以及閱讀中不斷積累詞語,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結合在一起。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寓言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并能正確書寫這些字。
2、能讀懂故事蘊含的意思,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這兩個成語的意思。
3、能用不同的語氣讀好不同角色的話,并表演“守株待兔”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理解兩個成語的意思,并能靈活運用這個成語。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講的道理。
教學準備:
1、準備與故事有關的圖畫,或多媒體課件。
2、學生課前找幾個與故事寓意相近的成語。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水滴石穿”
(一)激趣引入新課
1、同學們都知道許多故事的成語吧,這些詞語內容非常生動有趣,你能把自己知道的成語說給大家聽一聽嗎?抽生說。今天我們也要學習一篇有趣的成語故事:(板書:寓言兩則水滴石穿)。
生齊讀課題。
2、“水滴石穿”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靠同學們自己來學懂,你們能不能做到啊?
(二)初讀課文,練習朗讀
1、學習前給大家提出兩點要求:第一要會讀,讀誰字音,讀通課文,讀懂這個故事。第二要會想,想一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請同學打開書,自由朗讀課文。等會男生和女生來比一比,看哪邊讀得最好。現在抓緊時間練習讀書,師巡視指導。
2、生自由小聲朗讀課文。
3、哪位同學代表男生參加朗讀比賽呀?其余的認真聽他的字音讀準了沒有,什么地方讀得好?抽生讀,抽生評價,老師評價,糾正讀間“階jiē”、“嫌xián”,指導書寫。
4、請一位女同學與剛才那位同學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5、師評:讀得太好了。誰讀得最好呢?生評。
6、師:兩位同學都讀得很好(在黑板上給“男生”和“女生”下各畫一面小紅旗)。老師請同學們再讀一遍課文,讀的時候要邊讀邊想,課文里有哪些詞不懂,用筆勾畫下來,有哪些問題不明白,先在小組內討論解決,小組不能解決的,等會兒提出來我們一塊解決。
(三)再讀課文,質疑問難
1、學生自由朗讀,師巡視指導。
2、學生小組內討論。
3、各組派代表提出不懂的問題。能當場解釋的字詞,采取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解答,難一點的問題梳理出并板書:
(1)“水滴石穿”是什么意思?
(2)水滴怎么會把石階滴穿呢?
4、同學提出的這些問題,我想你們能自己解答,請你們帶著這些問題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通過看圖,聯系上下文想想這些詞的意思。自己再讀,找答案。
5、師引導:有同學見過家門前的石階被水滴滴出了一些小窩窩嗎?請見過的同學來描術一下。
6、小組內討論:“小滴真能滴穿石階嗎?”抽生說相信或不相信的原因。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引導學生體會語氣,請相信水滴能把石階滴穿的一名同學來讀水滴的話,試著用肯定的語氣來讀。另請“不相信”的一名同學來讀石階的話,試著用嘲諷不信的語氣來讀。
7、男、女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師評:兩邊的同學都讀得很好,都可以畫紅旗。
8、出示多媒體課件,生認真看畫面:“水滴一滴一滴不停地落在石階上……,過了一年又一年,終于把石階滴穿了。”
你們現在知道“水滴石穿”是什么意思嗎?抽生說,師補充。你能用這個成語說一句話嗎?
9、師范讀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生邊聽邊想:(1)水滴和石階誰的說法對?(2)水滴是怎么把石階滴穿的?
(四)啟發思考,明白寓意。
1 師小結:上課前老師說過了,水滴石穿是一個有趣的成語故事,除了告訴我們水滴能把石階滴穿這個內容外,還要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請同學們動腦筋想一想,你從水滴石穿這個成語故事中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2 生自由發言,師給予肯定,表揚。
3 師總結:同學說得真好。水滴石穿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不停地努力,就一定會成功。老師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要像水滴一樣,朝自己的目標不停地努力進取,那么,你們一定會成功的。
(五)拓展延伸
你能找出與這個成語意思相近的成語或名言警句嗎?
(不屈不撓積少成多鍥而不舍……)
二、學習“守株待兔”
(一)引入新課
1、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水滴石穿”這個成語故事,今天,我們還經學習一篇有趣的成語故事(板書課題:守株待兔)
大家齊讀課題。
2、想一想,“株”是什么意思?“待”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小組討論,抽生說。
3、這個故事講的是什么內容呢?想要知道嗎?請大家翻開書,借助拼音自由朗讀。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新詞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認讀生字詞: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指名認讀“農夫、竄出來、撞死、樹樁、拎著、喜滋滋”。
3、指導書寫:竄、撞。
4、小組檢查朗讀情況,一人讀一段,檢查字音是否讀準。
(三)深讀課文,體會情感
1、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讀完后,抽生講故事大意。
2、再一次朗讀課文,勾畫出寫農夫內心活動的句子。抽生讀。
3、指導朗讀:從這些句子可以看出農夫的`心情怎么樣?(高興極了)讀書的時候應該有什么樣的表情?(高興)用什么樣的感情和語氣來計?(快樂的,喜滋滋的)
4、生自由練習朗讀,師巡視指導。
5、哪位同學愿意起來讀一讀?指名讀,要求其余學生認真聽,聽完后請學生評價讀得怎么樣?(表情、語氣、感情)
6、你能讀得比他還好嗎?再抽生讀。師評:兩位同學都讀得很好,結合最后一句,同學能不能加上什么動作神態,繪聲繪色地讀這一段。
學生組內練習朗讀。
7、請全體同學起立,一起朗讀這段,可以加上自己的動作、神態。
8、想一想,農夫心里還可能想些什么?先在小組內討論,再匯報發言。
(四)讀想結合,表演課文
1、自己讀第三段,體會農夫感情。
2、你能把農夫心中的希望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嗎?可以加上動作說。抽生說,師及時給予肯定表揚。
3、農夫的希望實現了嗎?讀最后兩句話,想一想,農夫這時的心情又是什么樣的?(失望)應該怎樣讀?試著讀一讀。
4、再讀課文,想一想,讀這一段時,情感有哪些變化?
應該怎樣讀?(由充滿希望到失望)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抽生讀,齊讀。
5、讀了這個故事,你想對農夫說些什么?小組討論。指名說。
師小結:同學們學得真好,老師也想對農夫說:你不應該把偶然發生的事當成必然會發生的事,不要再等了,趕快種田吧。
6、學了這個故事,同學們的收獲真多,想不想演一演這個故事?你可以按原文來演,也可以創造性地演。
(1)學生組合小組,排練課本劇,師巡視指導。
(2)學生表演課本劇。
(五)拓展延伸
1、把“守株待兔“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和父母合作表演“守株待兔“。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寓言】相關文章:
《寓言》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9-23
小學語文《寓言》教案06-28
《寓言》語文教案09-19
《寓言》語文教案02-27
三年級語文教案: 寓言04-09
三年級語文教案:《寓言》06-02
三年級語文教案:寓言06-03
三年級語文下冊《寓言》教案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