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說課稿(精選3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醉翁亭記說課稿(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醉翁亭記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一)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醉翁亭記》是編排在語文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課文,是講讀課中的一篇。本教材從這一冊開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編排方式(七年級是分布在各單元中的),這個單元課文還有借虛構的故事表現(xiàn)作者的社會理想的《桃花源記》,有表現(xiàn)作者偉大抱負的《岳陽樓記》,等等。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養(yǎng)成自覺誦讀的習慣,熟悉一定數(shù)量的常用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初步培養(yǎng)文言文的語感;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 本課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jù)《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背誦并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技能目標: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并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那種情趣,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課文的篇幅短小,語句讀起來瑯瑯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一方面又可達到在多次誦讀之后能基本了解課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誦讀及當堂背誦定為教學重點;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寫法,表述了作者的情趣,這對正在形成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的初二學生而言很有現(xiàn)實意義,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為教學難點。
二、教學對象分析
(一)學情分析:我班學生經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于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他們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背誦、解說、創(chuàng)作等學習活動中來。但由于本單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編排方式,且所有的課文都有背誦要求,因此不斷激發(fā)學習興趣及成就感成為必要。
(二)相應對策:教師示范背誦,形成師生競賽;通過互動板書設計,指導學生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養(yǎng)成良好的誦讀文言文的習慣;用游戲法來進行背誦競賽。
(三)學法指導: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當堂背誦短文,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
2、一對一互譯課文;
3、設計板書表現(xiàn)課文,理解文章寓意。
三、教學方法的采用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提問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此外還利用多媒體展示輔助教學,利用游戲鞏固背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教師示范朗讀,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到交替運用輪讀、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欣賞、領悟短文的優(yōu)美語言和意味,籍此落實教學目的。
提問法: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對短文整體的把握能力,我設計了若干個問題在學生反復朗讀中適時拋出,有利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最后又通過互動設計板書表現(xiàn)出來。
練習法: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xiàn)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因此我設計一些課堂練習,運用練習教學法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多媒體及游戲的運用主要是起到一個激發(fā)學習興趣的作用。
四、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在“課前三分鐘”(每節(jié)課的前三分鐘向學生推薦好文好詩好句)環(huán)節(jié)中送給同學們一句話——把你想到的事情寫下來,按你寫下的事情去做,把你做的事情再記下來——這實際是一句關于要確立目標、如何按目標堅持、做好后如何做反思的座右銘。并用投影板出,由此引出今天所要學的課文。
(二)示范背誦 教師背誦全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教師用語言激勵學生,請學生給老師挑刺(教師故意讀錯某個詞),歡迎學生與教師競爭,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聽讀中,同時又能激起學生要當堂背下短文的興趣與信心。
(三)學生朗讀 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應反復進行,要引導學生采用輪讀、個讀、聽讀、小組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做到五分鐘內至少讀三次。
(四)學生背誦 學生在經過反復的聽讀與朗讀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課文大意,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即時背誦,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引導以短文的內容。隨后采用游戲接龍背誦,此環(huán)節(jié)可保持學生高漲的熱情,便于短時記憶的發(fā)生與鞏固。
(五)學生翻譯 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我根據(jù)系統(tǒng)論整體要素之和大于部分整體之和的原理,采用兩人小組討論翻譯的形式,要求學生一對一,一人讀一人譯,互相幫助指正,教師可做適時的指導與歸納總結。
醉翁亭記說課稿2
尊敬的領導、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醉翁亭記》,此文堪稱千古名篇,備受關注,學生學習難度較大,教師亦難教,正因為此,我特選此文,一是嘗試,二是探索,權當拋磚引玉。下面我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流程、說板書五個方面展開說課。
一、說教材
《醉翁亭記》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第二課。本單元所選課文皆為古代名勝記游記,都是歷來傳誦的感事抒懷、借景言情的名家名篇,如《岳陽樓記》、《小石潭記》、《滿井游記》等!蹲砦掏び洝肥菤W陽修被貶滁州時的作品。作者因參與政治改革(為范仲淹、韓琦鳴不平)而被貶,但表現(xiàn)出了樂觀曠達的情懷。他寄情山水,與民同樂,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儒家仁愛的社會理想,把對山水對民眾的愛傾注到這篇酒后的記游文字中,如詩如畫。
“課標“規(guī)定文言文的教學內容和要求,重點要放在熟讀和背誦上,在此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基于此,本文教學從讓學生熟讀課文起始,通過反復誦讀,使學生對課文大意有個初步感知;然后,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探討文本。抓住 “醉”、“翁”和“樂”三個字,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應該說,學生能夠理解了這個“樂”,也就基本上理解了文本內容。依據(jù)《課標》要求,以及文本特點,我特擬定以下3個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文意并能熟讀成誦。
2、技能目標:領會作者“醉”與“樂”的精神實質;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針對課標和文本特點,我將理解文意并能熟讀成誦作為重點。
針對學情,我將理解作者“醉”與“樂”的精神實質設置為難點。
二 、說教法
教法,就是教“法”,本課是記游寫景類,所以務必體會情景交融之美,所以,我主要采用“變奏朗讀法”來完成對課文的朗讀和理解,鑒于八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我將采用“小組合作競爭學習法”來展開教學。由于對八年級學生來講有學習困難,所以我還采用“化繁為簡法”或“一字串珠法”來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精神實質,即“與民同樂”思想。
三、說學法
有效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習效率“事半功倍”,所以,針對文本特點,學生學習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誦讀”法“小組合作探討法”學習開展活動,在課堂上,通過誦讀和討論去推動學生思考,以“關鍵詞推理法”來尋根究底,捋出作者的內心品質,“與民同樂”。此外,比較法、讀寫結合法加以輔助學習。
四、說教學流程
。ㄒ唬⿲胄抡n
很榮幸在朝陽升起時踏進了靖邊八中的美麗校園,走上了八年級()班的這方講臺,這是第一次,但我希望這只是開始,所以我很珍惜,早早就起來,做準備工作。我相信我們可以相處用愉快,你們相信嗎?“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币驗樗麉⑴c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推行“慶歷新政”。這次改革失敗,受貶謫的不止滕子京一個人,范仲淹本人在慶歷五年也被貶到鄧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也在同一年被貶謫到滁州。范仲淹在被貶謫鄧州的第二年,也就是慶歷六年,寫下了《岳陽樓記》,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歐陽修也在滁州寫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本文,看看在這篇中作者抒發(fā)的是什么樣的.情懷呢?
。ㄔO計意圖: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興趣對學生學習有促進作用。”因此,在設計導語時,盡可能引起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以此導入課堂學習,既復習了前文又激發(fā)學生對課文、人物的興趣,調動學生思維。)
。ǘ┳冏嗬首x,
1.教師變奏試讀,學生試聽,請學生評價老師的朗讀,引導學生明了虛詞的作用,了解變奏之好處,同時又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學生朗讀,在讀中體會文意,學得“讀”的技巧。
3.合作助讀,互譯難解字詞。
。ㄔO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書上注解和小組優(yōu)質資源學習,這也是為了互相啟發(fā),提高學習效率,以節(jié)省學習時間。
(三)合作探究,研討課文
理解主題,緊扣 “醉、翁”二字。突破難點。
1、作者39歲寫此文,可為何文中以醉“翁”相稱?找出有關語句說說理解。
2、作者自稱醉翁,他可是真“醉”?
3、明明寫自己,可為何偏偏用了第三人稱,從稱謂的變化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ㄋ模┩卣寡由、體驗反思
封建社會,很多文人騷客面對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對社會現(xiàn)實,或憤世嫉俗,退隱,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或進退皆憂,以天下為己任。歐陽修,屢遭嫉恨,被貶滁州,卻能夠寄情山水,與民同樂。
范仲淹 陶淵明 劉禹錫 李白 杜甫 龔自珍
你更欣賞哪種人生態(tài)度?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設計意圖:新課標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并且強調聯(lián)系生活,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故設置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討論,甚至是辯論,進一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初步確立正確的價值觀。)
。ㄎ澹┎贾米鳂I(yè)
背誦并默寫課文
五、說板書
醉翁 太守
樂
歐陽修
資料鏈接
《醉翁亭記》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作者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江西永豐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四歲喪父,家境貧寒,母以荻桿畫地教讀。24歲考取進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職,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他主張應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所作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醉翁亭記說課稿3
一、整體設想
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文言山水游記,因此我們的教學之中必然要遵循兩個基本規(guī)律,即文言文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讀——誦——譯——析——品)和山水游記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景物特點→人物活動→情懷抒發(fā))。而本文又不同于一般的山水游記,它是采用的是在固定的空間(醉翁亭及其周圍)里通過時間(朝暮)和季節(jié)(四季)的變換來寫景抒懷,暗示了人物活動的經常性,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忘懷得失、與民同樂的思想情懷。我們將在3611高效課堂的模式下來展開這一篇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里去感受作者的情懷,揣摸本文的主旨。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重點課文,也是中考的必考篇目。這是繼《小石譚記》、《岳陽樓記》之后選入的第三篇寫景抒懷的古代散文,它對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的提高、文言實虛詞和積累、文言句式的剖析和進一步理解認識借景抒情寫作方法有著重要作用。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諸、壑、尤、蔚然、翼然、輒、寓、而、也”等文言詞匯,背誦全文。
2、能力目標: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并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高雅人生的品位與志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背誦全文。
(2)理解文章內容和主題。
2、教學難點: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體會其中蘊涵的道理。
五、學情分析
文言文向來是大家較為頭痛的東西,尤其是文言文的翻譯和背誦是學生的老大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給學生比較更加精細化的翻譯和背誦指導、更能激起學生興趣的方法,才能保證這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如期完成。
六、教法與學法
基本教法與學法參照我們的361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并根據(jù)不同課型靈活運用。在此基礎上還有下面幾點提示:
1、誦讀法:文言文必須能過大量的朗讀來完成課文的背誦與語感的培養(yǎng)。在具體的誦讀過程中要以老師或錄音范讀為先、然后通過默讀、齊讀、小組比賽讀、男女生比賽讀等方式,使學生對文章爛熟于胸。
2、翻譯方法指導:要在上每次的文言課文時都要反復強調“留、刪、補、換、調、變”翻譯六字訣,并使之熟練運用。我們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素譯(不借助翻譯工具書來翻譯)的習慣與能力。
古文翻譯口訣(來緣于網(wǎng)絡)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lián)系后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lián)系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余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guī)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后,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3、情景創(chuàng)設方法: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來為學生再現(xiàn)醉翁亭的美景,使之更加深刻的欣賞景物,體悟做者情懷。
七、教學流程
本節(jié)課將分為三個基本課時來展開學習
(一)第一課時:主要解決誦讀的.目標
1、導入新課(關鍵詞互動導入法):
同學們,請問“醉”字都有哪些意思?(引導學生從身醉和心醉兩方面來回答)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也喜歡醉,那么他老人家的醉又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們就走入《醉翁亭記》來感受醉翁之醉。
2、作者和寫作背景介紹(由學生收集資料完成,教師補充)
3、聽讀:學生聽錄音或教師范讀,在聽之前先由科代表把本文較為難讀的字及其注音寫地黑板上,聽完之后,則由科代表帶領大家把這些字再強化一遍。
4、學生齊讀:齊讀時提醒學生留意兩個關鍵字“而”和“也”
(1)朗讀時要注意21個“也”字,讀起來語氣不盡相同。
(2)朗讀時還要注意25個“而”字,讀時應分辨輕重。
5、對子互讀和小組齊讀
6、朗讀展示:各組抽簽展示,要注重展示前的提醒和展示后的小結,要全員參與,全體面向大家。
7、背誦比賽:可逐段開展。
(二)第二課時:主要解決翻譯任務
1、學習或復習翻譯課文的一般方法(留、刪、補、換、調、變)和一般原則(信、達、雅),使每個學生殾能記住這九個字,并明確它們所表的基本意思。
2、利用各組黑板實行“文白對照式”翻譯,學生在展示過程中,教師引導他們講清楚每個部分的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基本文言積累和常識。
本文以“也”字結尾的判斷句特別多,要使學生理解其意義和這種句式的一般翻譯方法。
(三)第三課時:理解課文內容,明確文章主題
1、整體感知:
(1)本文的線索——樂,本文“以醉寫樂”,“醉”是其表象,為景而醉,為人而醉,為情而醉;“樂”是其內心, 以樂貫穿全文,分別寫了“山水之樂、游人之樂、太守之樂!
(2)欣賞本文的美景:山水相映之美、朝暮變化之美、四季變幻之美。
(3)品讀本文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
(4)明確本文主旨句:醉能同其樂。
(5)把握文章中心思想:文章極其生動地描寫了醉翁亭的秀麗環(huán)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fā)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娛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復雜感情。
2、段落解析
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間的變幻的手法,移步換景,由遠及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山水特寫,可歸納為:群山環(huán)繞圖 → 瑯琊秀色圖 →釀泉流水圖 →溪亭展翅圖。
(此段展示時,可以讓學生采用繪畫的方法來描繪心中的美景,也可以采用導游介紹醉翁亭的方法來進行)
第二段,利用時間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點,描繪了對比鮮明的晦明變化圖及四季風光圖:“野芳發(fā)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陰”暑氣逼人,“風霜高潔”秋高氣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作者寫山山水水,花草樹木,都蘊涵著作者深深的情懷,因而作者感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這句話把景與情直接聯(lián)系了起來。(一切景語皆情語)
第三段,主要描繪了山水游樂圖,此圖又分為四個場景片斷(可以讓學生自己找,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能力與概括能力):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
(此段展示時,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極力來塑造醉翁的形象,要營造出歡樂無比的氣氛。)
第四段:抓住本段的關鍵句,也是一個議論句:“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來揭示本文的主旨。分析了不同層次的樂,鳥樂是本能享受山水之樂。賓客的樂是隨從太守而樂,境界不高。只有樂其樂——與民同樂才是最高層次的樂。進而點明太守不僅樂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寄情山水,與民同樂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卒章顯志”這是古人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
(此段展示可采用開放式思維:讓學生談談那些令自己快樂的人、事、景以及快樂的原因)
八、作業(yè)設置:按基礎題、發(fā)展題和提高題三類來設計。
【醉翁亭記說課稿】相關文章:
醉翁亭記的說課稿06-08
醉翁亭記說課稿10-11
《醉翁亭記》說課稿10-22
醉翁亭記說課稿06-24
醉翁亭記說課稿06-17
《醉翁亭記》說課稿06-17
精選醉翁亭記的說課稿06-08
《醉翁亭記》說課稿范文09-07
醉翁亭記說課稿范例10-12
《醉翁亭記》精品說課稿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