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出裘發粟文言文翻譯及注釋和啟示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文言文的類型有哪些,你見過的文言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出裘發粟文言文翻譯及注釋和啟示,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文言文
景公之時,雨雪(1)三日而不霽(2),公被(3)狐白(4)之裘(5),坐于堂側階。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6)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7)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8)君不知也。”公曰:“善(9)!寡人聞命(10)矣。”乃出裘發粟(11)以與饑寒者。令所睹于涂者,無所問鄉;所睹于里者,無問其家;循國計數,無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歲。孔子聞(12)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翻譯
景公在位時,雨雪下了三天沒有轉晴,景公披著用狐貍白毛皮縫制的皮衣,坐在大堂一邊的臺階上。晏子進宮看見,站了一會兒,景公說:“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氣不寒冷。”晏子回答說:“天氣(難道)不寒冷嗎?”景公笑了。晏子說:“我聽說古代賢明的君王,自己吃飽了卻知道別人的饑餓,自己穿暖了卻知道別人的寒冷,自己安逸了卻知道別人的勞苦。現在您不知道(這么想)了。”景公說:“好!我愿意受您的教誨了。”于是便命令人發放皮衣和糧食給饑餓寒冷的人,并命令在路上見到的難民,不必問他們是哪鄉的;在里巷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家的;巡視全國統計數字,不必記他們的姓名。士人已任職的發給兩個月的糧食,病困的人發給兩年的糧食。孔子聽到后說:“晏子能闡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實行他認識到的德政。”
注釋
(1)雨雪:下雪。雨:作動詞,下。
(2)霽:雨雪天轉晴。
(3)被:同“披”,身披。
(4)狐白,狐貍腿下部分的白色皮毛,是狐皮最好的部分。
(5)裘,皮衣。
(6)對:回答。
(7)賢:德才兼備,賢明。
(8)今:現在。
(9)善:意為好。
(10)聞命:受到教誨。
(11)出裘發粟:出:拿出。發:發放。裘:皮衣。粟:糧食。
(12)聞:聽到。
啟示
推己及人,是一種美德。自己溫飽能想到尚未得到溫飽的人,而且能夠想方設法使得那些人也能得到溫飽。有些人能想到,也許還能說上幾句,可是,僅僅停留在想到、說及,僅僅表示同情、憐憫。這還不能稱之為推己及人。推己及人要有行動。晏子是想到了齊國還有人在挨饑挨凍,但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好找到機會啟發景公來完成救濟饑寒這件善事。只要我們時刻想到目前還有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人們,總會找到幫助他們的辦法。尤其是有些地方遇到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我們應該想到受災害鄉親們的缺衣缺食缺水缺藥,更應該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困難。助人即是助己,受害災區得到援助,恢復生產,減少了國家的負擔,不也在一定意義上,增加了全民的財富。因此,推己及人,也是一種頗識大體的生活美德。
景公能虛心聽取下屬的意見,并采取措施改正錯誤,也是值得稱道的。
閱讀附答案
1、 解釋句中加粗的詞語。
(1)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 )
(2)立有間(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 )
2、 翻譯
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
3、 景公為什么聽了晏子的一番話,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饑寒者?
景公令出裘發粟與饑寒
1、①雨后或雪后轉晴②一會兒③通披
2、我聽說,古時候賢明的君主,自己吃飽了而知道他人的饑餓,自己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自己消閑安樂了而知道他人的勞苦,現在你不知道啊。
3、因為晏子的諫議有說服力,更為重要是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
【出裘發粟文言文翻譯及注釋和啟示】相關文章:
景公令出裘發粟與饑寒文言文閱讀附答案08-24
《漢世老人》文言文翻譯注釋及啟示06-12
楚人隱形文言文翻譯及注釋和啟發04-04
蜀市三賈文言文翻譯和注釋04-18
公輸文言文翻譯及注釋08-12
莊子文言文翻譯、注釋05-09
公輸文言文翻譯及注釋03-01
禮記文言文翻譯、注釋08-25
《詠雪》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7-13
《莊子》的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