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中“主體式教學模式”初探
人們正處于一個國際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信息數(shù)字化、社會矛盾復雜化的時代,知識更新越來越快,社會競爭愈來愈激烈。我們就要進入充滿希望和挑戰(zhàn)的21世紀。 為參與國際競爭行列,我國的教育面臨著重大挑戰(zhàn)。以前的教育,繼承的多,創(chuàng)新的少。由于傳統(tǒng)教育觀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中,教師把學生當成裝的容器,忽視學生的人性。把學生都培養(yǎng)成整齊劃一的一個模式,忽視學生的個性。在計劃經濟時代,還有利于社會的發(fā)展。在市場經濟時代,就不利于社會的發(fā)展。國家教委和中央領導作出重要指示: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作好青少年的思想工作,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能否取得成功,我們科教興國戰(zhàn)略能否取得成功。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是非常重要的。至從推行素質教育以來,我就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實踐,發(fā)現(xiàn)“主體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體操作方式如下:
一、明確目的
明確目的,有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二是讓學生明確每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目的和目標。明確目的,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師生雙方共同參與教學活動,共同完成教學任務。這樣就能將傳統(tǒng)的“教師在前面走,學生在后面追”現(xiàn)象變?yōu)椤皫熒g迎面而行的相遇問題”,將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何做到師生雙方都目標明確呢?
以學定教,是讓師生明確教學目標的有效方法。在學習課文之前,讓學生說說他從課文題目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讀后又讓學生匯報知道了此什么,還想知道什么。如在學《撈鐵牛》一課時,我先出示課題,讓學生說出他從課題知道了什么,一學生說:“我知道課文是寫事的文章!蔽矣肿穯枺骸皩懯裁词履兀俊薄皩憮畦F牛的事!薄澳氵想知道什么呢?”學生爭先恐后地說:“我想知道是誰撈鐵牛?”“為什么撈?”“怎么撈?”“撈的結果怎樣?”在學《西門豹》時,學生說:“我知道課文是寫人的文章,寫的是西門豹。我想知道西門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寫了他的什么事?是怎樣寫的?為什么要寫?”最后,教師把學生提出的問題經過梳理,板書在黑板的一側,它就成了師生雙方在課堂上需要達到的共同目標。
二、把握原則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把握“學為主體,教為主導,能力為目的”的教學原則,有利于發(fā)展學生個性,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在上例中,由于學生 想急于知道問題的答案,就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的主動性,讓他們帶著問題讀課文,努力解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在學生讀課文的時候,為了使匯報或復習時更加方便,教師指導學生把自己知道的內容作上記號,還可以在記號旁作上必要的批注。遇到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畫上問號或提出問題。這樣學生不但解決了前面的問題,掌握了讀書的方法,還發(fā)現(xiàn)了新問題,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奠定了基礎。
在匯報讀書情況時,充分調動中、差生的積極性,讓中、差生多表演,優(yōu)、良學生來補充。為了增加學生們動口的機會,就讓學生同桌或小組互說。遇到有爭論性的問題,就讓學生討論,要盡量讓學生們自己解決問題。這時教師進行指導:說出自己的觀點,說出自己的理由,用自己的觀點去駁倒別人的觀點。如在給《科利亞的木匣》分段時,學生為“媽媽帶著科利亞離開,四年后,媽媽又帶著他回來”的四、五兩自然段是分在“埋木匣”中,還是歸在“挖木匣”中發(fā)生爭論。一學生說:“1-3自然段,就已經把‘埋木匣’說清楚了,4、5自然段是為‘挖木匣’作鋪墊,應該歸到‘挖木匣’中。”在小語第七冊《基礎訓練7》的“作文練習一“中,“晚上,我做了個夢:向日葵長得又高又大......”與“過了幾天 ,向日葵真的長出來了,......”誰排在先誰排在后發(fā)生爭論時,一學生抓住“晚上”和“真的”兩詞說:“‘晚上’是指星期天的晚上,與前面聯(lián)系緊密,應該排在前面;‘真的’相當于果然,在預料之中,應該在夢的后面!苯忉尩枚嗪猛!學生們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學生們不僅學到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學會了表達自己觀點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在學《爬山虎的腳》后,我問:你們還想知道什么?學生說:“我還想知道爬山虎的葉子為什么剛長出來是嫩紅的,過幾天就變成嫩綠的了?”我用植物學上的知識給他們作了解釋。一學生又問:“爬山虎的果實是什么樣兒?”這一問題,我在鉆研教材的時候忽略了,我說:“我也沒見過爬山虎,讓我們翻一下資料,解決它吧!毕抡n后,一學生拿出他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就找起來(以前學自然時,一學生問蜈蚣是什么動物,這樣做過)。不少學生都擁過來,爭著看。這樣,學生們不僅學到了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將書本上的知識進行了拓展,而且還學會了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于學生主體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發(fā)揮。
而今,我班學生知道一篇課文要學寫什么,為什么寫,還要學習怎樣寫。在學習課文之前,學生們就按照那些問題試著去預習。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優(yōu)、良的比例增大了,消除了不合格現(xiàn)象。
第三、講究方法
1、講究課堂教學方法。
小學課本中的一篇篇課文,是編者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年段特點編排的。我們就要根據(jù)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采取靈活的教學手段,多樣的教學方法,讓一篇篇的課文“活起來”,“趣起來”,才能很好地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不同課文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課時也有不同的要求,我們要根據(jù)年級段的訓練重點、單元訓練重點和課文特點,以及課時的要求,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如在《曼谷的小象》的第二課時中,我讓學生摹仿阿玲指揮小象拉車、洗車的動作和小象拉車、洗車的動作,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小象聰明、乖巧、可愛的特點。在預習《會搖尾巴的狼》,《陶罐和鐵罐》時,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通過角色對比,初步體會角色特點。在《珍貴的教科書》的第三課時中,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分組表演課文,使學生充分體會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讀書條件的艱苦和指導員對下一代的殷切希望,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和現(xiàn)代生活的來之不易,從中受到教育。有的課文預習課時還可以讓學生利用教師精心設計的圖表來把握結構,理解內容。如《人民大會堂》、《頤和園》、《高大的皂莢樹》......
2、講究過程管理和調控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盡量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以飽滿的熱忱投入教學,使學生始終處在輕松、愉快、興奮、和諧的狀態(tài),讓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在課堂上充分信任每一個學生,對每個學生都一視同仁;充分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 ,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積極發(fā)言,哪怕學生說錯了也要對他的這種舉動給予肯定,讓他們充滿信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課堂上,要加大信息反饋量,要善于把握學生對目標的達成情況。對學生達成的目標的情況要及時反饋、矯正、鞏固,把學生的失誤和失誤積累降低到最低限度。在教學中還要有意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必要時可把學生按好、中、差分成一些學習小組,讓學生在課堂中共同討論、互相學習、互相帶動、互相牽制,增加學生動口、動手的機會,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
3、講究單元測試的評、析方法。
單元測試是學完一單元后,對本單元所要達成的目標進行檢測的一種形式。小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都有來源于外界對他們的看法。小學生可塑性大,為了減小思維定勢對他們的負面影響,因此單元測試的評、析一定要講究方法。如何進行評價呢?
(1)師生都要有正確的考試觀。教學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讓學生成才。學習是為了掌握方法,學到知識,提高能力;考試劃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以便自己在以后的學習中彌補缺陷,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2)要有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減輕學生由于考試而帶來的心理負擔。(3)要根據(jù)學生各自的特點,用發(fā)展的觀點評價學生。(4)要充分發(fā)揮考試的調節(jié)功能?荚嚭蠼處熆砂言囶}分門別類,根據(jù)各種題型的失誤情況,認真分析試卷,讓師生都能從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及時采取彌補措施,改進教、學方法,從而促進教學。還可以公布優(yōu)、良、合格、不合格的人數(shù)比例來激勵學生團結奮進,努力拼搏。
總之,只要我們以人為本,精心經營,就能打造出教育品牌。
[閱讀教學中主體式教學模式初探(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8.教學中的誠信教育會計教學論文
10.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