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學習認識本課生字,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
2、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線索。體會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方法。
3、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臺灣人民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臺灣人民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每一次出現“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時,“我”的感受
教學準備
課前搜集資料,了解相關知識。
做課前預習,掃除字詞障礙。通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狼牙山頂峰響起的壯烈的口號聲,讓我們感受到了日寇的的兇殘和中國人民的堅強不屈; 1945年臺灣“光復”后,從小學校里傳出的朗朗讀書聲,又讓我們感受到了什么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難忘的一課》。(板書課題)
二、引導自學,整體把握
1、質疑:
通過你的預習,你認為這一課要學習什么?怎么學?【--通過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為什么回讓作者那么激動;要從小學校里傳出的朗朗讀書聲中找到自己的感受。】(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課文前引言就是自學的目標,學會自己主動按照提示進行自學。)
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等解決字詞障礙;找重點句子和不明白的地方和伙伴交流、查找資料學習;說出自己的感受。(設計意圖:明確語文學習的方法,)
2、導學:
(1)思考文題:
看到課題你能想起什么呢?
--設問:誰給作者上的難忘的一課呢?(誰上課)這難忘的一課的內容是什么呢?
(內容)為什么這么令人難忘呢?(難忘)
(2)提示:
課文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一句話是什么?
(這種學習方法是剛開始,因此,提示孩子本課的學習方向和學習重點。)
(3)讀課文、交流
帶著問題讀自己認為重要的段落,然后和小組的伙伴交流。
--閱讀課文,組內交流。
(4)班內交流,教師引導、點撥。
抓住多次出現的句子,理解分析
a、 文中哪個句子多次出現? 出現在文中什么地方?
b、每次出現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引導學習:第一次出現
1.導:這句話出現的地方;老師是怎樣寫的?(一筆一畫,認真吃力。)
從這“一筆一畫”、“認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樣體會的?說明什么?“我”這時是怎樣的感受?(“光復”不久,老師就把自己剛剛學會的祖國文字教給學生,體現了對祖國的愛。)
引導理解:第二次出現
1、說第二次出現的地方。
2.問:他們是怎樣朗讀的?找出詞語。
(嚴肅認真,富有感情,大聲地、整齊地、一遍又一遍)
3.談談你的體會,你的理解。
重點理解:“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
“火熱的真摯的心”指的是什么?(強烈的、深厚的愛國之情。)
4.“我”這時的感受?(感動)
5.感情朗讀。
學習第三次出現
1.思考:“我”是怎樣說的?為什么“激動”?
2.“我”這時是怎樣的感受?(激動,被這種強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愛國情意所深深感動。)
3.理解最后兩句話的含義。
“我”這時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濃烈的愛國情意,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讀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句分析課文,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臺灣人民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同時進行朗讀訓練)
三、總結升華。
1、朗讀全文。
2.說說課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達了臺灣人民及作者的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2.圍繞這個中心,按照什么順序記敘的?課文哪些內容寫得比較詳細?為什么要這樣安排?(為了突出中心。)
3、在“一國兩制”的政策下,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國懷抱;澳門于1999年回歸祖國。我想,臺灣人民也將在不久的將來回到祖國的懷抱。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中國!”
四、作業布置:有感情朗讀課文,并寫會生字詞。
五、板書設計:
難忘的一課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強烈民族情,濃濃愛國意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難忘的一課讀后感
6.關于開學第一課的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