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石鎮中心小學 黃炳光
教材分析:
本文是美國作家大衛?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代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它敘述了科學課老師懷特森老師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文章詳細具體地描寫了一堂科學課的經過,概括簡略地描寫了此后的科學課成了一種“冒險”,最后描寫了“我”對懷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贊揚。這是一篇非常典型“用具體事例說明道理”的文章,并且事例的描寫有詳有略。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的事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則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計理念:
以“懷特森老師是怎樣的一個老師”為學習的主線。引導學生從“懷特森老師本人的語言”“我的心情變化”“我們的行為變化”三個角度來探究這個問題。在三種不同角度的學習交流中豐滿人物形象,達到立體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同時讓學生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教學通過質疑解難,拓展學習,讀讀議議,讀寫結合等方法,使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獲得情感的體驗,進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及創造潛能。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的能力的重要性。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4.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的事例說明道理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重難點:
1.反復閱讀,整體感知文章的思想內容,感受懷特森老師具有的堅持不懈、敢于實踐、敢于創新的精神。
2.理清文章脈絡,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的事例說明道理寫作方法。
3.正確理解懷特森老師運用與眾不同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具有懷疑精神的做法。
教學過程:
一、交流談話,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說一說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應該是怎樣的?(認真負責,知識面廣,嚴格要求,關心學生……)
(引導學生自由說一說)
2、教師引導學生質疑:讀了課題,你們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學生的回答大概是:“我”最好的老師是誰?“我”為什么覺得這位老師是最好的?)
3、教師導讀: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課文中,只要大家認真閱讀,很快就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的。
(談話激趣,從生活走進課文中。引導學生質疑,設置懸念,激發學生自主探究課文的積極主動性。)
二、指導自讀,初讀感知
1.出示自學提示,指導自學
(1)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我”最好的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2.圍繞提示,自讀自悟
3.全班交流,讀中點撥
(1)檢查讀書情況。
指名分段讀課文,點評讀書情況。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用自己的話說說懷特森老師是怎樣的老師。
(通過初讀感知,學生對整篇課文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為下文深入學習作好鋪墊。)
三、探究老師的個性
1.快速看課文,找出作者評價懷特森先生的一個句子。
(1)指名朗讀。
出示句子:
“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2)說說作者眼中的老師是什么樣的?隨著學生回答板書。
(3)結合板書小結:他的個性表現在教學方法??獨特 他與眾不同的教學方法真是??出人意料
(4)讀出老師的個性來。
(5)那么課堂上發生的哪些事情讓作者出乎意料,也是你所沒想到的?默讀課文1??5小節,找出有關語句劃下來,并寫下你的感受,一會兒我們交流。
2.學生交流
(1)“他把卷子發下來的時候,我驚得目瞪口呆,因為在我寫下的每一個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畫上了紅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這不公平,因為每一道題都是根據我的課堂筆記回答的。而且,吃驚的并不是我一個人,我們班上的所有同學都得了零分。”
①試卷發下來后,“我”什么反應?(“目瞪口呆”)課文中還有哪些詞語能體會作者這種感受呢?(竟然)
②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什么叫“目瞪口呆”?在自己平時的生活,你遇到過讓你“目瞪口呆”的事嗎?想想在那種情況下的感受?再讀一讀課文,讀出作者的驚訝來?
③作者為什么“目瞪口呆”?“目瞪口呆”的只是作者一個人嗎?(全班)從哪里可看出。(“而且,吃驚的并不是我一個人,我們班上的所有同學都得了零分。”)。引導學生讀出全班同學的那份驚愕來。
④一次考試居然全班得了零分,這可真是讓人意想不到,這正如作者所說的,這真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
⑤齊讀:
“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⑥全班考試得零分,真是出人意料,還有什么地方讓你出乎意料?
(2)交流句子:
“很簡單”,懷特森先生說,“關于貓猬獸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編造出來的。這種動物從來就沒有存在過。因此,你們記在筆記本上的全是錯誤的信息。”
①對老師的這種解釋,“我們”有什么反應?從哪看出來的?(“不用說,我們全班都氣炸了。這算什么測驗?惠特森先生又算哪門子老師?”)
(著重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感:這算哪門子老師。)
②假如你是懷特森的學生,你現在怒火中燒,你回到家中,你會怎樣向你的媽媽去學這一番話?那就讀出來。
③我們全班都氣炸了,但懷特森一點都不理我們的感受,這老師真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
④讀“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⑤還有哪些地方讓你出乎意料?
(3)“為此他特別強調,本次測驗的零分記錄都將寫進每個人的成績報告單。同時,他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
①將零分寫進成績報告單,對一個小學生來說,這意味著什么?
②但這次考試零分,是老師把錯誤的知識教給我們而導致的,這不能怪我們啊。那怎能要我們承受這一代價呢?你們認為,老師該不該把零分寫進我們的成績報告單?(通過學生的回答交流,讓學生理解到,懷特森先生的目的何在,要我們記住什么?)
③、雖然把零分寫進成績報告單,對我們來說,是很難接受,但老師卻一定要這么做,只是因為他希望我們記住的是什么呀?(指讀“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④原來如此,懷特森先生為了讓我們記住。(齊讀)整整花了一節課的時間,全班同學以零分的慘痛代價就換來這樣一句話到底值嗎?(不值。)師:同學們看看這是什么呀?(教訓)這個教訓讓學生刻骨銘心。但這就是他的個性所在,這就是他的魅麗所在。這真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
⑤讀??“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這個過程的教學,重點圍繞著“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這句話進行,通過學習,學生也深入體會到這一點。)
3.討論:如果你是懷特森老師的學生,面對這種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你會怎么想?(這一討論,目的是讓學生將剛才學過的知識進行一次梳理,體會作者的情感,同時達到語言訓練的目的,也為課后的小練筆作鋪墊。)
四、探究“最好”
1.仔細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懷特森老師有個性,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除了給我們帶來驚訝,帶來不可思議之外,對學生會有什么好處呢?
2.課堂交流。
引導學生圍繞課文句子來回答:
(1)“有時,為了駁倒他的一個貌似正確的‘觀點’,我們常常會在課后花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去思考和論證”;(2)“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
(3)“懷物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學生在用課文的句子來回答的基礎上,嘗試用自己的話概括。)
3.根據學生的回答,結合這個單元的學習,隨機組織學生討論:如何去接近真理?為什么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從中讓學生體會到懷特森老師的良苦用心。
4.同學們,懷特森老師不僅教給我們知識,還教給我們科學的精神,教給我們人生的道理。這正是他的魅力所在。但他的這種做法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當我把懷特森老師的做法的朋友時,朋友是這樣評價我的老師出示:
“他怎么能這樣來糊弄你們呢?”
對于朋友的評價,我是這樣說的:
“不,你的看法錯了。”
因為,在作者眼中,懷特森就是他??最好的老師。
(體會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變化,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
五、總結收獲,拓展延伸
1.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學生自由暢談。(為課后小練筆作語言訓練。)
2.教師小結。
六、作業
1.小練筆: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寫一寫你的看法。
七、 板書設計
我最好的老師
懷特森(獨特) 我
打零分 目瞪口呆
故意 氣炸了(哪門子老師)
獨立思考、判斷 受益終身
八、反思:
《我最好的老師》這篇文章是小學六年級語文課本中第五組的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我先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么樣的?”入題,將學生帶進課文。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以后,我引導學生就“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展開了重點內容的突破。學生自然談到了科學課上發生的事情。我順勢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如果你是懷特森老師的學生,面對這種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你會怎么想?哪些詞語才足以表達你當時的心情?然后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產生內心真實吶喊:算哪門子老師?在這基礎之上,讓學生探討懷特森老師的做法對學生帶來的好處,使學生從內心感受,這是最好的老師;經過抓住“這算什么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沖突,從而使學生體會到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變化,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教學的結尾,我還設計了一個小練筆: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說說你的看法。從學生上交的練筆作業來看,學生都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不喜歡的同學認為這樣會讓學生無所適從,喜歡的同學則認為這樣的老師這樣的課很刺激,很具挑戰性,能激發起學習的興趣。不管是哪個觀點,學生都能從不同方面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論證,有的甚至還引經據典呢!這是頗讓我感到意外,同時也感到相當欣慰。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我最敬愛的老師教師節演講稿
5.教學設計評語
6.形容好的成語內容
7.我最喜歡的書日記
10.賣油翁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