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 章
教好《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我感慨萬千。這是季羨林先生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精美雋永的散文。文章為學生打開了一扇異國文化的窗口,向學生展現了美麗的德國風情。學生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一方面要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理解和積累優美語言;另一方面是要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我班的學生自小生活在城中村,受生活經驗所限,視野、見識不夠開闊豐富,德國對于他們來說遙遠而神秘。因此,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通過多媒體輔助課件的呈現能較容易幫助學生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等詞語,感受德國的花美、景美,從中積累優美的詞句。但要讓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我猜想對于學生來說還是有點困難。但是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不少學習寫景狀物類課文的閱讀經驗,相信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我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本篇課文的學習要求,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能結合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積累優美的句子。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走過任何一條街……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并運用“姹紫嫣紅、花團錦簇、應接不暇”等好詞進行說話訓練,從而積累優美的語言,進一步感悟德國的美。3、情感目標: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教育。其中,我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詞語意思,積累并靈活運用課文中的優美詞句,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一耐人尋味的話的含義作為本節課教學的知識點,并力求在語文教學中去落實知識點的訓練,使學生靈活而又輕松地掌握預設的每一個知識點,從而達到有效教學。
為了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在語文教學中落實知識點的訓練,本節課我采用第一種教學策略,那就是緊緊抓住“奇麗”與“奇特”兩個詞語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文段,劃出能體現德國景色奇麗與民族奇特的句子,以此作為教學的兩根主線貫穿于整個教學之中。這一教學策略體現在在教學開始時,我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找出季羨林舊地重游德國的感受,理解“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這句話的含義。然后引導學生找出作者對德國的評價:“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奇麗”與“奇特”兩個詞語讓孩子們快速默讀課文,劃出最能體現德國景色奇麗和民族奇特的句子,分別是“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并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和“德國人家家戶戶都在養花,……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一方面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讀、指名讀、師生合作朗讀、個人感情朗讀等多種方式充分感受和領悟德國花美、景美、人更美。另一方面借助電子白板、教學課件的恰當呈現幫助學生理解、感悟德國的花美、景美、人更美。
本節課我采用的第二種教學策略是:朗讀課文,讓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和“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感知課文的內容。這一教學策略體現在,一方面,我讓學生通過充分朗讀課文,結合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如,找出體現德國景色奇麗的句子“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并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匯報并出示句子,讓學生通過自由讀、小組讀、師生合作讀、感情朗讀的多種方式去理解、感悟德國的花美、景美,并從中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等詞語的含義。另一方面,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等詞語的理解與認識,我靈活運用教學課件有目的地向學生們呈現,并力所能及地為每一個學生創造說話練習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利用“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這些詞語,去練習說話,盡可能地幫助他們真正掌握和理解這些詞語,做到積累與運用優美語言的目的。
本節課,我采用的第三種教學策略是:在教學中,我努力體現新課程的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的作用,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討論的方式,從而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與情感,領悟文章的中心,同時讓學生在小組交流中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積累優美的詞語。這種教學策略體現在我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作者重游德國的感受,是:“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接著,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并讓學生找出課文中作者是怎樣評價德國的?(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緊緊抓住“奇麗”與“奇特”這兩個詞語,引導學生找出體現德國景色奇麗與民族奇特的句子去反復朗讀、理解與感悟。然后,我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討論、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的含義。學生通過結合上下文的內容,知道了耐人尋味的境界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為了進一步理解:“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含義,我充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從生活中找尋相關的例子,在小組里相互交流、感悟,在班上匯報、交流。通過這些形式的學習,學生從自己與同學列舉的具體例子中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最后,我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讀句子并猜猜作者心中有一個美好的夢想,是什么?在課文學習結束后,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體會寫下來。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驚喜地發現自己在這節課上獲益良多。首先,我充分發揮了電子白板的作用,讓我制作的課件能在這先進的教學設備上得以充分的體現,清晰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給學生們美的熏陶,讓他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不少知識。其次,我抓住“奇麗”和“奇特”兩根教學的主線,突出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與感悟,感知了課文的內容,并結合上下文理解了多個含義深刻的句子和“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真正做到了讀中悟、悟中讀,從而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再次,小組合作交流、討論探究這種體現學生主體性的新課程理念和模式在這節課上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加強了,想象能力也在這節課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因此,學生就能較好地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與情感,領悟文章的中心,從這節上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接受了教育。最后,在這節課上,我還努力地體現語文教學中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語文教學中落實基礎知識的訓練,學生的基礎知識在這節上得以鞏固。
縱觀我的教學,我也清楚地看到這節課還存在某些不足之處是有待改進的,如:學生的思維還不夠開闊、老師未能及時把握住課堂上學生及時生成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正確地引導而覺得有點遺憾。如在品讀、感悟德國民族奇特的句子:“德國人家家戶戶都在養花,而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學生談了自己的感受,認為德國人與中國人在養花的價值觀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德國人養花是給別人看的,而中國人把花養在屋內是給自己看的。因為學生聯想到春節的時候,中國人買了桃花、水仙花、菊花等漂亮的花朵是擺在屋里供自己欣賞等等。這時,老師沒有及時引導、教育學生,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認識。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地思考、學習、總結和反思自己的教學,并力求通過思考、總結、學習去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3]相關文章:
5.教學反思周記3篇
6.做給自己看的廣告
7.反思自己周記
8.美術教學反思論文
9.教學反思與評語
10.教學反思或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