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第一朵杏花》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他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文章通過孩子兩次看杏花的區別和竺可楨與孩子之間的對話,意在讓學生學習竺可楨在科學探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培養學生細致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字;會認7個生字;并能正確讀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聯系上下文體會用詞的準確與傳神。通過朗讀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通過讀文,讓學生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使學生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教學重點:
1、繼續練習抓關鍵詞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點,感受蘊含的道理,提高閱讀能力。
2、.體會人物語言引用的方法,豐富寫作知識,提高寫作能力。
教學難點:
整體感悟文字間的內在聯系。對人物形象迅速準確的把握,對蘊含的道理深刻感受。
設計說明: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它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因此,在這一課中我以朗讀為訓練主線,讓學生在反復品讀中體會用詞的準確與傳神,在角色互換的對話中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借助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采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品味語言的能力,感受閱讀的樂趣。
教具準備:
掛圖、黑板、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朵杏花》教案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院墻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竺爺爺來到杏樹下,只見四朵不同程度的杏花都綻開了花瓣。可惜的是小男孩沒看到第一朵杏花,竺爺爺也很遺憾呀!昨天,我們學習了1-5自然段以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2、知道這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到底有什么用處呢?瞧!光陰似箭,轉眼又是一年。春姑娘悄悄地來了……(多媒體呈現杏花圖)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一朵杏花》
【設計意圖:在課堂開始,以隨和的談話營造一種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條件與課文相聯系,運用媒體進行圖片展示,引領學生感悟杏花之美,極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表達欲望,讓學生漸入學習佳境。】
二、精讀感悟,品詞賞句
1、(課件出示)竺可楨生平介紹
你們看!這就是我們課文中的竺爺爺。他是我國氣象學、地理學的奠基人。從1917年開始,他就養成了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天氣和大自然的變化是他每天必須紀錄的內容。幾十年如一日的精心觀測,積累了許多重要的數據,這為他掌握氣候變化的規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直到他去世前一天,還用顫巍巍的筆在日記本上記下了當天的氣溫、風力等數據。在他一生中,曾不止一次地說過這樣一段話:教師范讀
(多媒體出示句子:我需要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竺可楨)
出示課文最后一節。
1.用你喜歡的方式讀。
2.指名讀,以采訪成功者的方式,讓學生練習采訪,并感悟讀書方法。
3.教師引領,提升學習方法:品詞析句,讀懂課文最后一節。哪些詞語最讓你心動?為什么?
4、合作探究:
你認為竺可楨爺爺是什么樣的人?請同學們細細地品讀課文,說說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在書上做批注,畫出文中的相關的語句,并說說你的理由。
5、生小組討論,師巡視并給予個別指導。
6、指名交流
重點抓住“便走進杏樹數一數”、“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爺爺,你又來看花啦”“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竺爺爺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鄭重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等語句體會他是一個嚴謹治學、一絲不茍的人
【設計意圖:抓住能夠突出表現竺可楨認真研究搞科學研究精神的關鍵語句,鍛煉結合上下文理解語句的能力、品析關鍵語言在表情達意方面所起的作用,培養語感。】
7、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1). 四人小組練讀。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2).交流:(相機出示句子)
a 、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了數,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
b 、“爺爺,您又看花啦?”
c、“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拓展了解竺可楨的習慣)
d、“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竺爺爺補充了一句。
通過討論讓學生了解竺可楨堅持長期仔細觀察、追求精確的品質。
(3).分角色朗讀:
指名分角色朗讀對話,簡要評價,注意提示語。
【設計意圖:以真實的對話,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通過分角色朗讀,品讀字詞,水到渠成地引領學生感悟竺可楨堅持長期仔細觀察、追求精確的品質,由此引發更深一層的思考。】
三.整體把握、升華
1、讀讀想想,竺爺爺的話中僅僅是說科學研究嗎?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呢?
2、文章明明寫的是竺可楨爺爺的故事,可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為題呢?以“竺爺爺的故事”為題好嗎?為什么?
3、小結:以《第一朵杏花》為題說明他是一個嚴謹治學、一絲不茍的人;竺可楨的成就充分說明了只有通過長期、精確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這樣一個道理。
4、朗讀并背誦最后一節。
四、課后拓展延伸
1.快速閱讀補充閱讀資料《竺可楨的自然日記》,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加深對人物品質的感悟。
2.發動全班搜集有關科學家的故事,舉行一次故事會,了解名人故事,體味名人情操,以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
附板書:
2、第一朵杏花
精確觀察
一絲不茍
《第一朵杏花》學案
一、朗讀課文,標出課文自然段序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試著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1)辨字組詞,并大聲地讀一讀!
仰( ) 泛( ) 掌( ) 估( )
柳( ) 芝( ) 拳( ) 佑( )
(2)讀一讀,聯系上下文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可以借助字典的幫忙。
明媚 清明 鄭重 估計
綻開 規律 大概 推斷
二、全文共有16個自然段,圍繞“第一朵杏花”,作者寫了前后兩年的事,請你試著根據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成三個部分,并試著想一想各部分寫了什么。
三、朗讀課文,說說竺可楨、小男孩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
四|讀了這篇課文,你還有哪些疑惑,用“?”在書上做標記、批注。
《第一朵杏花》鞏固案
一、比一比,再組詞。
株( ) 頃( ) 概( ) 瓣( )
珠( ) 傾( ) 溉( ) 辨( )
二、聯系上下文體會人物的心情,填上合適的提示語。
例:“什么事情啊?”竺爺爺關切地問。
“竺爺爺,杏花開啦!” --------。
“什么時候?”_____________
“剛才。”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是第一朵嗎?” ---“是。”-----
三、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時間像--,轉眼又一年。春風吹---了柳梢,吹--了小草,吹--了河水,吹----了杏樹的花苞。
這段話中把時間比作----,這是用了---- 的修辭手法。
你還能把時間比喻成什么?試著寫一寫。
-----------------------------
2.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這句話中“頃刻”是----的意思,請你再寫和它幾個意思相近的詞語:---------------------------
3.“我需要的是------搞科學研究,不能------,也不能--------------------”
從竺爺爺說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個----------------------------的人。
聰明屋:你能用四字詞語來形容一年四季的特征嗎?
例:春【草長鶯飛】
春:--夏:---秋:---冬:---
[第一朵杏花(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第一朵杏花教案
2.記憶深處的杏花樹
6.杏花春雨江南造句
7.關于杏花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