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要求:
1、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及合作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培養學生喜愛小動物,對小動物富有同情心、愛心。
3、會讀課文,認識15個字,會寫"開、走、你、們、問、方、前、以、后"等字。
4、引導自由想象,大膽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感悟。
課前準備:
錄音帶、生字卡片、游戲、謎語
教學過程:
一、閱讀
(1)、謎語導入,揭示課題。
"身穿硬殼袍,縮頭又縮腦。水里四腳劃,岸上慢慢爬。"
(設計意圖:"猜謎語"游戲新鮮有趣,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情緒高漲,愛學愛記。)
(2)、介紹有關烏龜的知識
誰家里養烏龜了?你了解哪些烏龜的知識,給大家說說,好嗎?
(把發言權還給學生,用期待性的語言引導學生,生暢所欲言,整個課堂煥發出勃勃生機。)
(3)、聽讀課文,你聽到了什么?
簡筆畫(畫烏龜)問:烏龜的背上有好多裂紋,你們想知道它的來歷嗎?
(注重給予學生直觀生動、色彩鮮明的視覺感受。培養一年級學生聽的習慣和語言表達能力,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聽到什么就說什么,初步感知課文。
(4)、多種形式讀課文。
以插圖為單位,一部分一部分地認讀。(個人自由讀、聽錄音讀、同桌互幫讀、當小老師讀、師范讀、比賽讀、小組評議讀)
(采用"精講多讀"的策略,引導學生隨文識字。要求明確:(1)個人自由讀,嘗試發音,學會探究;(2)聽錄音讀,讀準字音;(3)同桌互幫互讀,合作學習,讀準生字;(4)當小老師讀,體驗成就感;(5)小組比賽讀,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5)、自由選讀,體會文意
你最喜歡讀哪句話?請喜歡這句話的同學跟他一起讀讀,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個句子?
相機突破:"烏龜的背上為什么有好多裂紋?"
(尊重學生個性,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充分體現教師善于運用多種閱讀方法,給足時間,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互相切磋、合作交流中讀懂課文。)
(6)、師生一起表演,再現課文情境。
(讓孩子們演一演,把課堂變成孩子們的笑臉,變成愉快的學習,從而深入了解內容。)
(7)、引導想象,發散思維。
在音樂的伴奏下,師問:烏龜掉下來會想些什么?它還想飛,請你為它想想辦法。
(充分發揮想象,激活思維,把課文的內容向生活延伸--追求夢想的進程中不要怕失敗、挫折。)
二、識字
(1)、"摘果子"游戲,生摘讀"果子"。
(2)、小組合作學習。(分發生字卡片,小組長組織學習)
(3)、同桌互相檢查,幫助讀準、讀會生字。
(4)、"小老師"抽讀生字。(請沒舉手的同學也起來讀讀)
(5)、指導書寫。
仔細觀察、自主探究(引導從位置、筆畫筆順、結構來分析)
("摘果子"游戲檢查生字,可以使其注意力持久、穩定。特別關注沒舉手的同學,做到全員參與。小組合作,同桌互相檢查,生生互動,互相啟發。)
[想飛的烏龜 教案教學設計(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2.小烏龜的教案
8.小烏龜運糧食教案
10.小烏龜笑了教學教案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