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鄞州教師進修學校 吳文波
一.理念的闡釋
所謂預設是教師面對教材、面對學生應考慮的兩問題:學什么與怎樣學最有效的基本定位和假設路徑,預設包含了教學理念及在理念引領下的具體教學的操作層面(策略),它具有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動學習并有機整合學習目標的“理想意圖”和操作思想。它是教師走進課堂、走上講臺之前的必修課。以往的教案、教學設計大都注重教學方法、方式,往往忽視對學習內容的再加工和學習方法的具體指導及學生學習情感的忽略。教師一般只是依據教材呈現的次序和方式展開學習內容,“照本宣科”式的教學不在少數,因此課堂也就缺失了應有的生命活力。
新課標下的預設,首先要求構建一個“學習主題”,應該思考怎樣合理組合學習內容,使內容與目標一致;應該思考運用哪些學習策略,使效益與方法一致(有效地達成目標與掌握學習方法相一致);更應該思考學生對學習內容會有臬的體驗和情感。在預設過程中,教師從傳統的線型設計(關注“教師怎樣教”的設計)轉到了新理念下的框架設計(關注“學生怎樣學”的設計)上,即從“以教定學”轉到“以學定教”這一新理念上來。但是在具體的課堂實踐過程中教師心里背著新課標,手中還是那張舊船票。這是因為他們并沒有真正地關注課堂的生成教學,即真正意義上的以學定教。
新課標強調課堂是一個不斷生成的教學,它更多地關注課堂生成的新情景(問題)、新內容、新方法、新過程,更多關注學生在課堂中個性化的生命活動。它不僅要看教師“教”的怎樣,更要看學生“學”得怎樣,甚至要從學生如何學這個基點來看教師是怎樣教的。
在很多時候,或者說大部分時候,我們總是不知不覺地脫離了教案,至少我自己如此。原因很簡單,是學生以及y課堂現場的情境推著我們往下走,而如果再加強師生的互動,課堂的生成性是很明顯的。這一點許多老師都有體會,但鮮有人能夠很好地總結出來,
聽完課,常見教師在那里自怨自哀:“我沒有完成教案”,“糟了,我忘說了這句話”,“唉,多好的問題!我當時怎么就把它給放過了,都怪我老擔心會漏了下面哪個環節、、、、、這些話背后隱含的是什么?課已結束,可教師的“心”還是在“預設”的“我怎樣教”的舊念上。
二.案例與反思:
《坐井觀天》課堂片段情景描述:
教師:讀了課文后,你認為小鳥和青蛙誰說得對?
生1:小鳥說得對。
生2:小鳥和青蛙都說得對!(眾生笑)
師(走近學生,面帶微笑):同學們都笑了,你還認為青蛙說得是對的嗎?
生2嘟噥著:“青蛙說的是沒錯呀,它看到的天是只有井口那么大。”
部分生附和、議論:青蛙說是沒說錯,它看到的天是只有井口那么大,可天是無邊無際的,青蛙說的又是錯的”
師:現在我們讓青蛙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天究竟有多大?出示大量課件并要求學生根據課件用“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 的天。”句式進行說話訓練。
反思:教師本想以她的“微笑”想讓學生自己說出“我錯了”三字,但學生并不買帳,盡管沒有了開始時那么有底氣,但此刻學生仍在捍衛他的個性化的獨特理解,尤其是部分學生的議論使這個生成問題越來越尖銳,而這個極具探究價值的問題恰是達成“理解成語的寓言”這一教學目標的關鍵所在,如果教師此時能把握住這一美麗的“生成”,在明確青蛙說的是沒錯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思考:青蛙說這話根據是什么?再一次引導學生進入文本,讓學生探究青蛙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這時學生的學習充滿了挑戰,他們不由自疑:那么青蛙究竟錯在哪呢?這時教師再一次引導組織學生進一步自主、合作、探究文本,成語的寓言的理解水到渠成,教師再從文本引導學生走向生活,探究自悟生活中的“坐井觀天”的人和事,從而讓學生真正明白這個成語的人生哲理,終身受益。這才是真正的課堂生成的生命活力和教學的終極目標所在。
案例中,教師的問題預設意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但是預設的問題本身就缺乏邏輯性與科學性,而課堂上學生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不愿跟著老師備課設定的思路上走。是將預設進行到底還是順著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答案進一步前進?這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的一道選擇題。《新課標》告訴我們,跳出備課預設的思路,靈活應變,尊重學生的思考,尊重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批評,尋求個人理解的知識建構,課堂會因生成而變得美麗。
案例2《夜宿山寺》課堂教學描述:
初讀、再讀、三讀課文后,教師請學生說說詩句中寫了哪些事物,并說說自己的理解,有興趣的可以進行小組交流。但教師很快發現許多學生并沒有參加小組交流,而是饒有興趣地在畫畫,并發現其中一幅有問題的畫,那是一張畫有星星、月亮和一座傾斜的厲害的高樓。教師默許并支持了這一學習方式,并請學生對那幅畫作出評價,學生很快糾正了錯誤,從而讓學生正確地掌握了詩句中“危”字的正確解釋不是“危險”而是“高”。
反思: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不再死抱“預設”,而及時關注到了課堂的“生成”。教師的機智在于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并在過程與方法中融入新知識的學習指導。我們相信學生對這個詩句的理解也已融入他的生命中。《新課程標準》不再視知識為確定的獨立于認知者的一個目標,而是視其為一種探索的行動或創造的過程,它倡導的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中的獨特的和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教師要不斷探索這三大學習方式具體有效的操作方法。這些方法不單來自教師的實踐和創造,更應該關注學習者自身的實踐和創造,他們自己創造的方法更適合他們自身的學習特點和需求,為師者多么需要敏銳地捕捉和推廣“畫畫”這類具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的“生成”。
教學需要預設,但預設不是教學的全部,教學的生命力與真正價值在于預設下的生成教學。“關注生成”,它所蘊含的教育思想就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第一要義的教育總旨,它所倡導的就是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它是對新課標理念的全新展示。研究生成教學,也是實踐新課標的最基實的陣地和途徑。
作者郵箱: wwb6345@sina.
[預設下的生成美麗-----由兩個小學語文課堂案例想到的(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2.小學生成語大全
7.幸福由自己把握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