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句子品讀感悟,體會“我”的善于思考與堅強勇敢,體驗“我”得到全村父老鄉親救助時的感動與感激之情,進而感悟鄉親們的淳樸和善良,我們的生活需要互相幫助。
2、指導學生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雨幕、盲目、堅持、渴望、漫山遍野”,正確運用這些詞。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總會有許多難以忘懷的事情,總有令人終生銘記的感動,那一聲聲焦急的呼喚,那滿山遍野的燈籠火把就永遠銘刻在作家鄒德學的心里。孩子們,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第九課《滿山的燈籠火把》,一同去體驗那份感動于感激。
二、細讀2-5自然段,體會“我”的聰明、勇敢。
1、通過昨天的學習,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按社么順序講述的?
2、體驗環境惡劣。
(1)這件事怎么發生的?聽老師讀課文,邊聽邊想象當時的天氣情況,在特別能表現天氣情況的詞語下面畫上圓點。
(2)生交流找到的詞語,課件出示句子,理解“雨幕”。
(3)你能用一個詞說說當時的天氣情況嗎?
(4)作者為社么要這樣具體些天氣的惡劣?
3、體驗剛墜入土井時的慌亂無助。
(1)剛墜井時,我是怎么做的?找出有關的句子畫上直線,讀一讀,在寫我動作的詞下滑上三角形符號,并用心體會我是怎樣一種心情。
(2)指名生讀句子,(課件出示句子)找出動詞。
(3)你從中體會到我此時是怎樣一種心情?
(4)能用你的朗讀表達出我當時的慌亂嗎?(自讀、指名讀、點評指導再齊讀。)
4、品讀3-5自然段,體會我的冷靜聰明、勇敢堅強。
(1)然而,這樣一番艱苦努力的結果卻是--(生回答)那我是怎樣面對的?默讀課文3-5自然段,用直線畫出寫我怎么想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寫我怎么做的句子,多讀幾遍,用心體會,從中你感受到我是個怎樣的孩子,批注在書上。
(2)我怎么想的?(生讀句子,課件出示)
(3)指導學生聯系前后文理解“盲目”。 為什么亂掙扎的結果只會更壞?
(4)引導孩子們聯系生活中的具體事例理解“堅持”。(課文中學過的事件、汶川地震中那些堅持不放棄的事例、自己學習生活中的事例等)
(5)我又是怎么做的?此時,我面臨那些可怕的情況?(寒冷、黑暗、孤獨、危險)
(6)知道有感情地朗讀。
4、從作者身上,你收到什么啟發?(遇到困難要勇敢堅強,善于動腦筋)
三、自學6----8自然段,體驗那份親情,感悟作者的感動與感激。
1、出示自學提示:默讀課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讓你感動?
2、指名讀出被感動的句子,說說理由。
(1)抓住兩個“急”字:“急切的渴望”,體會“渴望”一詞的含義, “焦急悠長的呼喚”是親人“焦急”的呼喚,體會我的感動。
(2)還要抓住一個場面描寫:重點的詞語-“一線、一片、一大片、漫山遍野”等加點。這些描寫,特別是這些加點的詞語,反映了什么情景?一方面,反映出親人們的心情之急切,;另一方面。反映出援救我的人數之多,這情景無不使人感動。
(3)當鄉親們把我緊緊地摟在懷里,拍著我的背,會說些什么?
(4)體會淚“是熱的”。
(5)我又會對鄉親們說些什么?
(6)指導朗讀最后一段,體會作者的感激之情。
四、回顧全文,體味情感
1、那一聲聲呼喚時時縈繞耳畔,那滿山的燈籠火把常常浮現眼前,那是因為我心里永遠無法忘記全村老少的關愛。作者深情講述這個感人的故事,除了要表達深深的感激之情,還要告訴我們什么?
2、生自由說自己的閱讀收獲。
3、師總結,課件播放《讓世界充滿愛》。
五、課外作業
1、摘抄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你經歷過令你感動的事嗎?那起筆寫下來吧!
3、課外閱讀《魯濱遜漂流記》。
板書設計
9、滿山 的 燈 籠 火 把
哭喊 我 流淚
堅持
全村老少的關愛
滿山的燈籠火把
班級 姓名
一、照樣子,寫詞語。
隱隱約約(AAB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選詞填空。
希望 期望 愿望
1.我們要勤奮學習,不要辜負長輩對我們的( )。
2.我兩手摳著井沿上的泥土和雜草,( )能爬上來。
3.他的( )是長大了當一名解放軍戰士。
堅持 保持 維持
1.兩位交警叔叔在交通路口( )交通秩序。
2.我們要講衛生,( )教室整潔。
3.雖然四肢已經發麻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點兒,可是我仍然( )著。
三、用下列詞語各寫一句話。
堅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滿山的燈籠火把》教學設計 (S版四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s版搭石課件
4.語文S版窮人課件
5.語文s版搭石課件
10.描寫滿山的花的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