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進區(qū)洛陽中心小學 朱偉
教學目標:
1. 將古詩熟讀成誦。
2. 感受古詩中蘊含的情感,能想像古詩描畫的情境。
3. 在朗讀中切身體會古詩的韻律美。
教學重點:
感受古詩中蘊含的情感,能想像古詩描畫的情境。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于“花”、“鳥”、“樹”、“草”和有關于離別的古詩,并準備教學軟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背一首你最喜歡的古詩,請說出喜歡的理由。
2. 老師提高一些要求,能背一首詩中有“花”的古詩嗎?能背一首詩中有“樹”的古詩嗎?能背一首詩中有“草”的古詩嗎?
3. 出示白居易寫這首的背景
公元787年,白居易十六歲,為了取得功名,帶了一首詩到當時的京城長安拜見名士顧況。起初,顧況見白居易年紀不大,志氣不小,開玩笑說:“長安米價方貴,居亦弗易。”意思是說京城不好混飯吃。等他讀完古詩,不禁大為贊賞。這是哪首古詩呢?
4. 請同學們看老師寫出這首詩的題目。讀一讀。
5. 介紹詩題。“賦得”就是詩的一種體裁。從“古原草送別”我們大致可以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什么?
6. 出示整首詩
7. 指名讀一讀。(要求讀得順。)
8. 能不能讀出節(jié)奏來?
二、出示前半首古詩,學習前半首古詩
1. 出示《賦得古原草送別》古詩前半首古詩。
2. 讀一讀這兩句古詩,詩人寫的什么?他寫出了小草的什么?哪些地方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頑強?指名讀古詩。
3. 好好想一想,哪個字最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頑強?為什么?
4. 去年燒盡了,今年又生了;今年燒盡了,明年又……;明年燒盡了呢?
5. “一夜東風來,春色盡滿園。”在春風的吹拂下小草又長得怎么樣了?
6. 再讀古詩,感受草生命力的頑強。先指名讀,后齊讀。
三、出示古詩的后半首
1. 前兩句古詩寫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頑強,后兩句古詩又寫了什么呢?
2. 出示古詩。
3. 指名學生讀一讀。
4. 詩人首先描寫了一幅怎樣的場景呢?讀詩: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5. 這句話的意思理解嗎?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詞請?zhí)岢鰜怼O鄼C解決詞語
6. “遠芳”用組詞法解決;“侵”直接告訴;“晴翠”出示圖片結合理解。
7. 現(xiàn)在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嗎?能不能用一句話說說你的理解。(同桌練習說一說。)
8. 你能想像出這是怎樣的一個畫面嗎?
9. 用一個詞形容一下。
10. 用一個字概括一下。
11. 在這么美的情境之下,作者在做著什么?送別王孫,王孫是誰?出示詩句理解王孫。(可以直接告訴。)這里的王孫是同一個人嗎?但他肯定是詩人的朋友。
12. 讀詩句。
13. 作者是第幾次送別朋友?從哪里看出來的?(“又”字)(只有第二次嗎?)
詩人第一次來送別友人,心里會想些什么?
詩人第二次來送別友人,又會想些什么?
詩人第三次來送別友人,又會想些什么?
第四次呢?
第五次呢?
14. 芳草萋萋的草原此時溢滿了離別時的哀傷和詩人的感慨,我們再來讀一讀詩句。此情此景不由讓我想起這么一句詩,大家一起來看一看,讀一讀。又讓你想起了哪些詩句?
15. 送朋友那天,郊外的景色是如此美好?難道是“芳草不知愁滋味,只作好景向春生。”作者的心里明明是如此的悲苦,卻為何還把景色描繪得如此美麗?
16. 配樂再讀古詩。
四、完整讀全詩
1. 出示全詩,再指名讀。
2. 全詩前半首用一個“又”字寫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頑強,后半首用一個“又”寫出了詩人離別時滿懷的憂傷。
3. 請大家再讀讀古詩,想想白居易既然是寫離別時的詩,為何還要寫野草的生命力的頑強呢?(出示: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4. 配樂再讀古詩,在古時候,詩人寫完一首詩后往往用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我們今天也來試著唱一唱這首古詩。
5. 第一遍請大家認真聽, 一邊聽一邊感受,詩中的畫,畫中的詩。
6. 第二遍如果你能勇敢一些,就跟著唱一唱。
7. 第三遍大家一起來唱一唱吧!
五、讓學生扮成顧況對白居易的詩作出評價。
你們學完了古詩,有什么話要說嗎?如果你是當年的名士顧況,讀完了這首古詩,會怎么評價這首古詩呢?
六、介紹白居易
白居易后來果然成為唐代著名詩人,為中國詩歌的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留下了《長恨歌》、《琵琶行》、《新樂府》等千古流傳的名篇,請同學們課后去收集一些白居易的古詩,讀一讀。
板書:
草 又 生命力頑強
賦得古原草送別
別 又 不舍、感慨
[《賦得古原草送別》教學設計 (鄂教版二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0.二年級下冊語文試卷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