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泉小學 王 蘭
一年級新課程的內容多、知識面廣,但又是打基礎和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時候,而學生活潑好動、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對大量枯燥的練習不感興趣,容易產生厭倦心理,教學中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使學生獲得的知識顯得很零碎,不扎實。所以我總是想方設法帶領學生輕松學習,讓學生感覺學習是一種快樂。
一、趣味識字,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本學期要求學生認識550個字,會寫250個字。在教學中我把生字教學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生字教學是每堂課的教學重點,同時我又遵循認寫分步,多認少寫的原則。對于要求會認的生字,我引導學生找到識字方法,以便能快速地識記。現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許多好的識字方法。我在教學的時候有意讓學生利用熟字加一加,換一換,猜謎語等方法,讓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有趣味。并且學習的時候我讓學生自己根據不同的生字選用不同的識字方法。學生識記生字后,我會采用不同的形式,讓生字復現在學生眼前。如:教學生字“清、晴、睛、情、請”時,我首先出現學過的生字“青”然后就是加一加,接著換一換,然后再出現順口溜“有水河水清,有日天氣晴,有目大眼睛,有言說聲請,有心好心情”,這樣一來,學生學起字來容易,掌握區分也容易。又如:教學“光”時我讓學生猜迷語:“小字不像小,端根登子坐到,一只腳伸直,一只腳彎起”,學生在猜字的愉快中學會了“光”字,并且記憶深刻。在學習生字后,我還想盡一切辦法讓生字重復出現,讓學生對生字能牢牢記住。比如在學了一些字后,我會故意出現一些以前學過的形近字,讓學生在對比中記住了生字。
二、找到自信,讓學生寫好生字
學生在記住生字的同時一部分生字要求正確書寫,在書寫的時候我讓學生先觀察,在寫一寫,在學生的書寫當中我心量根據學生的要求,在給他寫得好的地方畫上笑臉或笑蘋果,當然學生看到笑臉或笑蘋果的時候,臉上綻開了自信的笑容,于是他有信心寫好后的字了。后來逐步讓學生自己覺得寫好了就給自己畫上喜歡的笑蘋果或笑臉,他們往往為了得到笑蘋果或笑臉,會自覺把生字寫好。
三、情感朗讀,提高感悟能力,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如:在教學課文《瓜娃娃打電話》時,為了讓學生體會瓜娃對母親的美好情感,激發學生愛母親、愛親人的情感。我引導學生充滿感情讀瓜娃娃對媽媽說的幾句話,并且要求在朗讀時,學生大聲的深情的喊出“媽媽”,當時我發現孩子們的情感被激發出來的。當我問到你準備怎樣愛自己的親人時,孩子們一下子都打開了話閘子,對親人他們有說不完的話,很自然地提高了對課文的感悟能力。
四、演課本劇,讓學生理解課文
一年級的很多文章都充滿了趣味,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課文,也為了讓學生在理解課文時輕松愉快,我經常讓學生把課文內容演一演。如:在教學《青蛙搬家》時,我就讓孩子們把課文內容演出來,由于孩子們天真爛漫,演起來無拘無束,大家在笑聲中,擔心青蛙的命運,也在笑聲中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總之,我覺得要讓學生學好語文,首先是要讓學生能夠快樂地學,學得輕松。當然要讓學生學得輕松,需要老師做出大量的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學習,想方設法改變教學方法,設計有趣的學習活動等等。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們認認真真地學習,讓快樂伴隨著學習,在學習中體會真正的快樂。
[讓學習成為一種快樂 教學總結(二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0.二年級上冊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