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第六冊13課 寓言二則
廣東省南海市鹽步區東秀小學為:李啟常
第一部分:設計意圖:
讓學生“活”起來
現代教育教學,提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而傳授知識,提高能力,培養智力,陶冶情操主要都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來實現的。在語文方面,課堂教學成敗與否直接關系學生素質的提高。我覺得:學生活不起來課都應該不算成功的課,因此,要從活字入手,讓學生在歡愉的心境中主動學習。使學生“愛”上語文課。
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是滿堂灌,隨著以后“素質教育”號角的吹響,不少教師思想有了轉變,課堂教教學普遍采用了啟發式教學,但是有絕多大數的教師只是采用所謂的“教師問學生答”的“啟發式”教學,近幾年尤其提倡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現在我在這里暫不對“教師問學生答”的“啟發式”教學做太多的褒貶,我想:與其“教師問學生答”,不如讓“學生問教師答”或“學生問學生答”,這樣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興趣教學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組織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主動投入,自主學習,積極探索,獵取新知,能表現自我價值,實現自我發展,因此在課堂里盡量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表現,幫助他們去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組織學生在課文中“找問題”是一個絕好的辦法。不管是優生還是差生也好,找(提)問題總比回答問題要簡單容易得多,一個差生在課文里找出一個問題考大家的時候,沉默許久沒人答上,我會習慣地高興地說:“你真厲害,你的問題竟難倒了全班同學!現在連老師答不上來,我想還是讓我們一道去找答案吧。”包括那位差生在內,全班同學都在老師的“煽動”下,深入學習;當一個優生提出一個問題,讓一個差生回答上來,那差生在表揚的掌聲中又一次體會成功感。這樣,不管哪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活起來,因為,他們想得到掌聲,想得到成功的愉悅。
第二部分:教 案
教學目標:1、認識本認識本課17個生字,學會15其中個字。能正確讀寫本課有關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兩則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做錯了事要及時改正。
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做錯了事要及時改正。
教學難點: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兩則寓言故事。
教學準備:1、收集古代的寓言故事;
2、制作動畫課件或搜集兩則寓言的動畫片。
教學課時:二課時
揠苗助長
(第一課時簡介)
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17個生字,學會15其中個字。能正確讀寫本課有關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兩則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做。
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腳踏實地一步做。
教學難點: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則寓言故事。
過程簡介:
一、 揭示課題,啟發導入。
(理解寓言和其他課文最大的不同之處)
二、 講讀《揠苗助長》
1、 學習生字,讀題解題。
2、 初讀課文,自學所有生字詞。
3、 再讀課文,理解文章層次。
4、 深入閱讀,了解寓言。
5、 觀看相關課件或動畫片。
6、 學習這則寓言,你有什么想法?
三、 指導書寫生字。
四、 小結
五、 作業
六、 課后延伸:把故事講給家人聽。
--亡羊補牢
(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1、講讀第二則寓言《亡羊補牢》,體會其中寓意:懂得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則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改正。
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改正。
教學難點: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則寓言故事。
教學過程:
一、復習部分
1、上一課講了《揠苗助長》,主要講的是什么內容?
2、《揠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你懂得一個什么道理?
二、引入部分
引入語:這節課我們學習另外一則寓言《亡羊補牢》,(出示課題)老師跟你們一樣在課前認真預習了這篇寓言,大概知道這寓言講的是什么內容,但是老師遇到了一個總想不通的問題:這個養羊人(示意學生看P61插圖),他究竟是一個聰明人,還是一個糊涂人?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認真學習《亡羊補牢》這篇寓言,幫老師解決這個別問題……
三、講讀悟理部分
1、聽課文錄音,初步了解寓言故事內容(幻燈出示本課第一個問題:寓言先講了什么?接著講什么,最后結果怎樣?)--目的:培養學生“把一段話說清楚”。
2、看學生表演的啞劇《亡羊補牢》
(過渡:聽了課文錄音,又看了啞劇,可能還有同學們還有不懂的地方,讓我們一起找找寓言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我們一道解決。)
3、自學課文,通過“出問題考大家”的自學活動共同解難釋疑。(分兩部分:⑴丟第一只羊<1-3段>; ⑵丟第二只羊<4-5段>)
第一部分:估計學生所提的總是如下:
字詞方面: 1.從前是什么意思或它的近義詞是什么?(以前)
2.羊圈(juàn)另外一個讀音組詞
3.窟;窿查字典(尤其注意除部首外有幾畫)
4.街坊是什么意思?(鄰居)
5.與“叼”最相似的字哪個?(叨)
內容理解方面: 1.羊為什么會被叼走?
2.街坊是怎樣勸他的?
3.養羊人怎樣回答的?
4.他的回答對嗎?(注意:這個問題不必多講,留下懸念后面解決)
老師引導疏通板書:
亡 第一次 少了一只
羊 不修
第二部分:學生可能提的問題有:
字詞方面: 1.后悔是什么意思?
2.勸告意思或近義詞?
3.從此是什么意思?你能想出一個和“此”最相似的形近字?
4.“從此”造句。
內容理解方面: 1.羊為什么又少了一只?
2.少了第二只羊后養羊人是怎樣想的,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3.到回第一部分的那個問題(第4小題)
接:他對街坊的回答對嗎?(展開討論)
老師引導疏通,讓學生懂得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幫助學生悟出“亡羊補牢”的道理: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
(師生齊歸納,并板書)(見下頁)
板書:
亡 第一次 少了一只 做 要
不修 錯 及
羊 第二次 又少了一只羊 了 時
后悔 事 糾
補
, 正
→ 現在修還不晚 從此沒丟過 !
牢
4、快板(加深印象)
亡羊補牢
一
從前有個人,養了幾只羊,
一天一大早,想著去放羊,
走到羊圈外,頓時傻了眼,
一二三四五六七,發現少了羊一只。
(誒,哪去了……)(動作:東看西瞧……)
料想狼從窟窿進,把羊偷偷叼了去。
街坊聞訊來,趕來奉勸他:
“趕快點,修一修,那窟窿,堵了它,
以后狼來不用怕。”
二
到了第二天早上,跑到羊圈又一看,
一二三四五六七,怎么又少羊一只,
(誒,哪去了……)(動作:東看西瞧……)
對了,對了,一定又是那個大窟窿,把羊叼走又一只。
(唉,真后悔……)
早該聽聽街坊話,
早點修一修,不會再把羊兒丟。
三
那個養羊人,現在才明白,
亡了羊,要補牢,
犯了錯,要改過。
于是,趕緊動手堵窟窿,從此羊再沒丟過!(重復一遍)
5、到回老師上課前所提的問題:他是聰明人還是糊涂人?(學生回答可能有兩種情況)
(1)糊涂人--因為他丟了一只羊又丟了一只,明知道被叼走第一只羊是因為那個破窟窿,他沒有去修,真糊涂!
(2)聰明人--雖然丟了兩只羊,但畢竟他知錯了,還能及時改正,羊再沒丟過,他知道“亡羊補牢”的道理,他應該是聰明人!
教師引導:1 我談談我的看法:甭管他是糊涂人還是聰明人,總之,他的“亡羊補牢”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你們同意我的意見嗎?(學生一定齊聲回答:對,同意。)
四、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請你舉舉例子。(正面:亡羊補牢 反面:亡羊不補)
五、教師再次簡短小結。
六、課外作業
1. 背誦《亡羊補牢》并把故事講給家人聽。
2. 小練筆:請你用自己的簡短的一段話寫寫《亡羊補牢》這個故事。
3. 準備開一個故事會,把你們收集的寓言故事講給大家聽。
七、板書設計:
亡 第一次 少了一只 做 要
不修 錯 及
羊 第二次 又少了一只羊 了 時
后悔 事 糾
補
, 正
→ 現在修還不晚 從此沒丟過 !
牢
[亡羊補牢.doc(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亡羊補牢》課件
2.亡羊補牢造句
3.亡羊補牢怎么造句
5.亡羊補牢讀后感
7.亡羊補牢教學課件
10.亡羊補牢學生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