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讀記 教學案例(人教新課標五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7-10-1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課題 1、竊讀記

授課日期 2012年9月3、4日 課時 2

教學目標 1.認識“竊、腋”等7個生字,會寫“竊、炒”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饑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柜、哎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體會竊讀的復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學習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師生共同品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深層次對話的形式之一。在各自“品讀”中,讓師生之間展開自由的對話,通過對話,來相互啟發,相互感染,共同提升對文本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竊讀的復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

難點:學習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教學和媒體準備 1.讓學生搜集名人讀書的故事和讀書名言。

2.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交代背景。

1、同學們,你們喜歡讀書嗎 ?

你是怎樣喜歡讀書的呢? 生表述.(2個左右)

提供一些成語給學生,如:廢寢忘食、夜以繼日、通宵達、愛不釋手……

2、今天我們進入第一單元的學習,請閱讀單元導讀。

   交流讀好書的意義。

   交流學習本組課文的要求。

3、過渡:接下來我們走進一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看看她是怎樣酷愛讀書的。

揭示課題并齊讀。

(1)你怎么理解竊讀?這個詞語呢?

竊字在字典里有3種意思,請選擇。

    課題中有一個字“記”,指的是一種文體,有記載、記敘的意思,我們以前學過的文章題目也有出現過,比如:游記   XXXX記

(2)簡單介紹作者: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林海音。

林海音出生在1918年,在她小時侯那個年代,讀書是有錢人的享受,勞動人民因為生活貧困讀不起書,一輩子與知識無緣。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學的家庭,也沒有多余的錢給孩子買課外書。雖然林海音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但是貧困的經濟狀況還是無法滿足她那顆渴望讀書的心,她是怎樣讀完一本又一本心愛的書呢?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先自己把課文讀一遍,不理解的詞句作個記號,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什么。

2、詞語學習。

   竊讀   貪婪    懼怕    饑腸轆轆   支撐  腋下  喲

   饑餓   屋檐    酸      

知趣    光顧   鼓勵    暫時

讀后分析:

“貪婪”什么意思?(渴求而不知滿足)

“腋下”在哪里?(俗稱“胳肢窩”)

“饑腸轆轆”什么意思?(形容十分饑餓。)

  字形指導:懼、檐、酸、

3、讀了課文,你知道童年的林海音是怎樣讀書的嗎? 

正如大家說的那樣,因為家里窮,買不起書,童年的林海音只能在書店里偷偷地讀完一本又一本書。所以作者說這是:------(怎樣的讀?)

竊讀我們也可以說成什么?(偷讀)

課文主要寫什么?

4、理清脈絡,默讀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竊讀”這個特殊的經歷?

   (時間順序或“竊讀”事情發展順序)

“去書店--在書店--出書店”找一找,分別是哪些段落。

分組齊讀各部分內容。

完成口頭填空:

    以“竊讀”為線索,作者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課文開頭先寫“我”放學后(         )趕往(      ),在那里(    )地閱讀書籍的情景的記敘是課文的重點段落。作者用(         )作為文章的結束。

三、深入學習,感受“竊讀”的滋味。

1、課文中有一句話直接道出了作者竊讀時的滋味,能找出來嗎? 生默讀。

交流出示: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1)這是一種什么滋味?你能把它讀出來嗎?(指3-4名學生讀)

(2)那作者快樂的是什么,懼怕的是什么呢? 大家聯系上下文,好好想想。

我們雖然無法親身感受到那種竊讀的滋味,但是,作者筆下的文字是鮮活的,這些文字會告訴我們作者的心情。先讓我們在1-4自然段中去找找作者竊讀時的快樂吧!自己默讀1-7自然段,開始!

(交流時,引導學生養成以下交流習慣:我從這些語句中感受到了作者的快樂。生讀句子后再說感受。)

【句段一】

啊!它在這里,原來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1)分析:因為他找到了想看的書,所以心中是很快樂的。

這句話中有一個字最真實表現了作者當時極度的快樂,哪一個呢?

“啊”字是作者看到了她心愛的書時的驚喜,是與老朋友重逢般的驚喜,來,讀一遍!讀出這種驚喜。(指3-4名學生讀)

(2)聯系上下文,出示句子: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卻找不到那本書。從頭來,再找一遍。啊!它在這里,原來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分析: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作者竊讀的快樂,還感受到了什么?(急切)

就帶著這種尋書的急切和找到的快樂,同桌之間相互讀一讀.

出示整段:我跨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著腳尖,從大人的腋下擠過去。喲,把短發弄亂了,沒關系,我總算擠到里邊來了。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卻找不到那本書.從頭來,再找一遍。啊!它在這里,原來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分析:在這段文字中,作者的動作描寫是很精彩的,大家找找看!

      從這些動作詞中感受到了什么?說明理由。

      指導朗讀:從急切到驚喜。

【句段二】

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

分析:大家有沒有這種體會呢,當你捧著心愛的書,讀著讀著,你也許會忘記--;你也許會忘記--;你也許會忘記任何煩惱,這時候的你快樂嗎?

是的,這時候的作者也是這樣快樂,她正快樂地沉浸在知識的海洋里。

再讀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么?

寫出了“我”強烈的求知欲,對讀書的渴望。

     正如高爾基的名言:讀書吧,就像一個饑餓的人撲向面包。--高爾基

【句段三】

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里卻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

分析:再度這句話,這些都是什么描寫?

發愁的表情和快樂的內心對比描寫,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趣味盎然地寫出“我”為雨天能夠有個充足的理由讀書而高興無比,更加表現出了“我”對讀書的熱愛。)

2、總結。

這是一個多么酷愛讀書的小姑娘啊!只要有書讀她就特別快樂!那么在當時的環境下她能那么順利快樂地讀書嗎?

那么我們下節課再來體會她竊讀的懼怕心情吧!下課!

作業:完成抄寫本。

第二課時

一、 復習詞語。

1、齊讀上節詞語,聽寫幾個較難寫的:屋檐、懼怕、酸、支撐。校對。

2、 通過上節課的閱讀,我們品味到了作者竊讀時快樂的味道,作者為能找到想讀的書而樂、為可以躲在人群中讀書而樂、為可以因為下雨更長時間地讀而樂,竊讀真是其樂無窮啊!

過渡: 下面咱們再來品一品竊讀時的另外一種滋味--懼怕。

二、繼續深入學習,感受別樣滋味。

1、請大家快速閱讀5-7自然段,你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這種怕。

交流:

【句段一】

我害怕被書店老板發現,每當我覺得當時的環境已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我會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再走進另一家.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

(1)朗讀。

(2)當時的環境已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你認為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呢 ?

(預設:1、書店的人少了,她容易被發現。

2、 書店的店員或老板已經發現了她,盯著她看以示警告。

3、 書店的店員或老板用語言呵斥,轟趕她出去……)

當學生想象表達時,教師適時點撥老板的眼神、語言、動作等。

(3)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話,這段話選自林海音《竊讀記》原文中的一段,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課文,指名一位同學讀這段話。

【 但在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靈卻受了創傷,我的因貧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發,而且產生了對大人的仇恨。】

(4)是怎樣的屈辱讓這顆小小的心靈受到了創傷,甚至產生了對大人仇恨。你能猜到這段話背后隱藏的一個故事情節嗎 ?

(5)也許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止一次地發生,所以,她學會了察言觀色,學會了偽裝和保護自己。

簡單交流句二、三。

【因此我要把自己隱藏起來。有時我會貼在一個大人得身邊,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

【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里卻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

所以--接說句式:當她感到當時的環境已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她會: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再走進另一家。

為了隱藏自己,她會:貼在一個大人的身邊,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最令她開心的下雨天,為了讓別人更相信自己,她會:“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師小結:這是一個酷愛讀書的孩子,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為了獲取更多的知識而做出的一種努力啊!

2、正因為沒錢買書而又極度渴望度讀書,所以作者不得不竊讀。作者提心吊膽地讀,擔驚受怕地讀,竊讀時又驚又喜歡,閱讀的快樂與心靈的懼怕交融在了一起,幻化為一種復雜而又難忘的滋味,所以作者這樣寫,讀--【出示】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3、“竊讀”還有別的別的滋味嗎?默讀8-9段。

(1)“餓得饑腸轆轆”是什么滋味?簡單交流作者讀書太餓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腳也麻了。一直站兩個多小時,收獲很多,也付出很多。

這都是寫的竊讀的“苦”。 

(2)“日光燈亮起來”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沒吃,卻咽了一口唾沫,說明她一定從書中收獲了很多知識,心里非常高興。)

(3)“我走出書店時”是什么滋味?

(身體上很疲憊了,她卻感到渾身輕松,說明她讀完書后非常的高興和滿足。)

在林海音的童年記憶里,竊讀是有苦有樂、苦樂相伴的滋味。如果讓你來做一道算數題,要在苦和樂之間劃上一個什么符號:等于?大于?小于?

4、小結:正因為有讀書的樂,所以才會克服那么多的苦怕,即使提心吊膽,即使遭遇冷眼斥責,即使雙腿酸麻,即使饑腸轆轆,林海音也對竊讀樂此不疲,堅持不懈。

三、收獲鞏固,總結全課

1、她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他們的話,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只有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才是一個真正健康成長起來的人。

隨機出示名言朗讀。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余秋雨說:閱讀最大的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2、作者是怎樣把這種“竊讀”的別樣滋味寫出來?

(1)復雜的心理描寫

(2)細致的動作描寫

引導學生回顧相關句子。通過這些描寫的語句你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林海音?

(強烈的求知欲望、酷愛讀書……)

3、林海音就是在讀書中成長起來的一位著名作家,因為從小就有這樣的豐厚的閱讀積淀,長大了的林海音從北京新聞專科學校畢業后任《世界日報》記者。30歲時回到故鄉臺灣,她主編、創辦好幾份頗具影響力的報刊雜志,并兼任世界新聞學校教員,業余還進行孜孜不倦的個人創作。她的創作是豐厚的,訖今為止,已出版十八本書。其中的一本小說集《城南舊事》同學們課后抽時間讀一讀,讓書香伴我們成長,讓我們也成為快樂的讀書人吧!

  

 從學生的生活導入讀書生活,奠定全文學習的生活環境。

第二環節,經過4年的訓練,如今只需在難的地方點撥一下,不必面面俱到。

注重培養課堂交流的好習慣。

第三環節,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機安排,順學而導。珍視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

適合點撥語言文字的學習,為下一節課的梳理滲透。

啟發學生想象,挖掘文字背后所隱藏的感情。

導入原文,為了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處境及文章句子所表達的含義。

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品悟語言,體現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落實語文的基礎。

借作者及故事引導孩子做快樂的讀書人,落實情感目標。 

 

作業(活動設計)                                                搜集課外勤學苦讀故事至少3則。     延續文本的學習,在拓展中不斷積累。

 

板書設計                1、竊讀記

快樂                            動作描寫

懼怕      強烈的求知欲望        心理描寫

苦        熱愛讀書

信息技術應用分析

知識點 學習水平 媒體內容與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以上教學設計中涉及到的知識點 集體交流時,需時較長,學生的空間、記憶、概括等能力水平有限 制作PPT,圖文結合 電腦與白板結合 非常好,節約了時間,使課堂高效完成。

 

[竊讀記 教學案例(人教新課標五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竊讀記》課件

2.竊讀記教學教案

3.竊讀記的課件

4.竊讀記教學課件

5.關于竊讀記說課稿

6.竊讀記的閱讀答案

7.《竊讀記》課件模板

8.課文竊讀記教學課件

9.竊讀記閱讀教案

10.有關于竊讀記的閱讀答案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日韩一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一美不卡 | 制服丝袜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 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 | 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