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培優----轉差----差生----成因----措施
摘要:素質教育要求每個學生都能夠全面發展,發揮特長.而在現實當中,在某些管理體制下,教師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這一點.往往過多的注重了優秀生的培養,而忽略了后進生的發展.培優和轉差工作不能夠齊頭并進.后進生的成因多種多樣,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有責任改進我們的工作,關注這個更需要關愛的群體.
“培優轉差”,往往被列為教育工作中的重頭戲,而在占基礎教育相當比重的農村小學,此口號的呼聲似乎更為強烈。而事實上,為了應對競賽或考評,這些站在教育第一線的農村教育工作者們,大多只注重“培優”的工作,在一次又一次的優秀生競賽中加劇了培優,而淡化甚至省略了“轉差”.試看那一個又一個加班日里,有幸在老師的特別關愛下“吃小灶”的優秀生們,就足以為證了。
而那些后進生們,則被定性為“差生”,在這里成了素質教育中的另類。于是,農村素質教育中的“差生現象”出現了。而且,這個隊伍呈逐年擴大趨勢,毫無疑問,這是對素質教育的異化!
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
這是一個更需要老師關愛的群體!
一,現象
根據筆者長時間的觀察,這個群體里的每個成員,無論在行為還是心理上,都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另類”。現簡單陳述如下:
如在課堂上發言不大但,不敢公開在課堂上或其他公共場所發表自己的見解,不敢與優秀生討論問題,不善于處理自己學習甚至生活中的問題,不愿意與優秀生相處,不敢向老師質疑,缺少創新精神,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由于被定性為“差生”,在優秀生面前常常產生自卑感,不愿和別人談論自己的內心世界,遇到不同的問題也不愿說出來,生怕被嘲笑;處理問題缺乏應有的果斷,怕做錯而遭到責罵;課堂上多沉默寡言,參與不主動,甚至思想開小差;被提問時,往往思維缺少條理性,拓展不開思路等等。
以上是后進生的諸多表現,我們暫把它叫做“差生綜合癥”。
二,成因
“差生綜合癥”的形成因素比較復雜,但我們可以大致的分為兩類:入學前因素和入學后因素。
(一),入學前因素:有的孩子,其家庭環境不利于他們的成長,或者說其家長不注重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使他們在入學前就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刺激。如問題家庭會使孩子產生自卑感,性格內向;懶散無序的家庭會使孩子貪玩,無責任心;暴力家庭會使孩子產生莫名其妙的恐懼感,遇到困難就不知所措等畏難情緒…….凡此種種,皆因家庭直接或間接給予孩子的負面影響,其結果就是直接影響孩子入學后的健康成長,因為他們很難擺脫從下就養成的“習慣”。
(二),入學后因素:這是一個更為重要的因素。入學后,孩子就從家庭影響下將長期的轉入學校這個正規的教育環境中,其直接接觸的是一個又一個的教師。所以,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蹙一顰,均直接影響著他(她)周圍的學生。有時甚至是你不經意的一句話或一個手勢,也會對學生產生莫大的刺激。這點筆者有親身體會。去年筆者所教的班中有一后進生,每次測試從來沒有及格過.在下期的期中測試后,我不禁對又不及格的他說了句:“你若能及格,我就給你發一次獎。”過后,便淡忘了此事。但該生的成績卻一直在進步著。在最后的期末測試中,他終于考了63分的成績。正當我在班級總結會上表揚他的進步時,他向我提出了我曾經說過的那句話,我不禁愕然。當然,這是正面的刺激,也有負面的刺激。比如對回答錯誤的學生大家訓斥,對學生的新想法由于不現實便打擊、否定等,都將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措施
針對以上癥狀,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其“癥結”主要在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上,其“病癥”的痊愈程度取決于教師對他們“施愛”的程度。筆者認為,對后進生的轉化不僅僅是語言上的說教,更應注重身體力行的、切合實際的去感化他們,用自己無私的關愛去點亮他們心中的燈盞,使他們擺脫固有的陰影。我們把這個過程稱為對后進生的“施愛”過程。縱然其有個體差異,我們仍可以把這個過程大致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發現閃光點階段:雖然后進生的成績不如優秀生明顯,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他們身上也有自身的特點。作為一名教師,要善于發現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給予及時適當的表揚和鼓勵。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并非一無是處,同樣也有著自己的長處,以此來樹立后進生前進的信心。
(二)、平穩起步階段:當后進生實實在在地看到自己的長處,樹立了信心之后,教師就可以鼓勵他們自己多做一些相對簡單的事情,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能力。讓他們盡量嘗到成功的甜頭,讓他們愿意去干每一件事情,逐漸培養后進生的參與意識,堅定他們的信心。
(三)、奮起直追階段:以上兩階段完成,教師就可以幫助后進生制定合理的奮斗目標(最好分期制定),以使他們堅持不懈,向優秀生的標準靠攏了。
再實施以上三個階段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為后進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轉化環境,無論在班級還是校園,都要營造一個互幫互學、團結友善、平等向上的學習氛圍,讓他們不再受到諷刺和打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后進生的轉化。
“培優轉差”,既培優,又轉差,雙項齊動,同等重要。但由于后進生是一個更需要關愛的群體,和優秀生相比,在農村是一個更為龐大的群體,因此,筆者呼吁:讓我們抽出更多的時間,來做好我們的 “轉差”工作吧,讓我們付出更多的愛心,來關心一下這個更需要關愛的群體吧!
[培優更應轉差--談差生轉換]相關文章:
1.培優轉差總結
2.語文培優輔差總結
3.語文培優扶差總結
4.小學培優輔差總結
5.數學培優輔差總結
10.初中語文培優輔差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