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港港灣小學 張海英
25.古詩三首
回鄉偶書
教學目標:
1 學會偶 鬢 衰三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 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作者憂傷之情。
教學重難點: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憂傷之情,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1 介紹作者的寫作背景。
賀知章一生仕途順利,直到八十六歲才告老還鄉,在離開京城時,文武百官都來送行,直到城門外,唐玄宗還親自寫詩送行,真夠風光榮耀。當他以一個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闊別了五十年的故鄉時,又是一番怎樣的場景呢?
2 解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回鄉偶書》。
理解“偶書”,指導“偶”字的書寫。
二 理解詩意
1 學生試讀古詩,并認識生字“鬢”和“衰”。
2 范讀,聽錄音。
3 對照注釋,理解詩意。
(1) 小組內交流自學情況。
(2) 讓學生當“小老師”,上臺講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其他同學可以對“小老師”發問,臺下同學可幫“小老師”解難。教師相機指導。
4 小結: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年紀老大了才得以重返家鄉,雖鄉音未改,但兩鬢早已如霜,離開家鄉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音無改”,這“無改的鄉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的深厚情懷。(引導老師 同學等的口音去體會鄉情)
5引導學生討論交流:作者年輕詩離鄉,五十多年后回到故鄉,當他聽到兒童的問話,心里回想什么?
6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淡淡的憂傷之情。
三 故事表演,體驗情感
1 吟誦。你讀這首詩時,頭腦中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2 出示“兒童笑問”這個課件,想象畫中人物的對話和心理活動。
3 你們能根據想象的畫面,把這首詩編成一個故事嗎?讓學生當編劇,試將《回鄉偶書》改編成一個故事。(可獨立.小組合作)
4 將各自編的故事交流一下,取大家的長處,在小組推選一個旁白.兩個演員,合作演一演。
四 拓展延伸,自學古詩
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有兩首,老師這有第二首,大家可借助字典和其他資料自學。(出示課件)
《回鄉偶書》第二首
離別家鄉歲月多,
近來人事半消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
春風不改舊時波。
五 總結
我們學習了《回鄉偶書》的第一首,體會作者眷戀家鄉以及憂傷之情。同學們自學第二首,細細體會作者又要抒發一種什么情懷。
六 布置作業
1 背誦古詩。
2 完成“思考.練習”
[回鄉偶書(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