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簡介】
閆君燕,女,1979年5月出生,小學高級教師,現任天津市津南區八里臺第一小學語文教師。從教以來,始終堅持在邊遠的農村學校工作。“做專業化教師,做幸福課堂的建構者”是她追尋的教育理想。2010-2014年,連續獲得“七彩語文杯”天津市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一等獎;天津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秀課一等獎;天津市第八屆“雙優課”評比一等獎。曾獲津南區“最美教師”“課改先進個人”“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參與《讀寫結合提高語文教學效益的研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預設與生成策略的研究》等市、區級課題。所撰寫的《追尋有效預設,為高效課堂導航》《淺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策略探究》等論文獲國家、市級獎項,并在各級刊物發表。
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27課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設計
天津市津南區八里臺第一小學 閆君燕
教材分析:
《魚游到了紙上》是人教版第八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記敘了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魚時,發現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經過多次觀察,作者不僅發現他所畫的魚活靈活現,還發現了他是一位聾啞人,學畫非常刻苦。文章以青年人“特別”的舉止為線索,隨著“我”對他認識的不斷深入,一位勤奮專注、畫技高超的殘疾人形象躍然紙上,作者對這位青年的敬佩之情也越來越濃。
課文在寫法上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對聾啞青年的外貌,神態、動作刻畫傳神;二是語言平實而含義深刻,很有啟發性,令人回味無窮。教學本組課文,單元的訓練重點主要有兩個:一、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靈啟示;二、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單元導語中明確提出:“留心人物外貌、動作等方面的描寫,和同學交流從故事中獲得的啟示。”因此教學本課的目的,一是立足重點段落,抓住人物行為表現體會人物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二是多層次、多角度地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學習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四年級學生初步具備了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能夠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但是對作者是采用怎樣的表達方式把某個意思有順序、具體地表達出來的關注不夠。讀懂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形象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比較有難度的是體會觀魚、畫魚兩段話中,作者抓住青年行為特點細致觀察,展開具體描寫的方法。因此,指導學生在多讀、讀好的基礎上,采用片段引入,群文閱讀的方法,反三歸一,幫助學生既感悟文本意蘊,又領悟表達方法。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認識4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理解“聾啞、一絲不茍、工筆細描、揮筆速寫、融為一體”等重點詞語。
2. 理清文章層次,概括結構段的意思。
3.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了解畫魚青年的特點,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游到了心里”的關系。
二、教學準備
1. 學習準備:自讀課文,圈畫出生字新詞,讀準字音
2. 教學準備:PPT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讀題質疑
1. 板書課題:魚游到了紙上
2. 齊讀課題,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
(二)通讀課文,學習字詞
1. 自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音,讀通句子。
2. 檢查自讀情況,重點指導易錯的字音和字形。
(1)生字、詞語認讀
(2)指導書寫生字
學生找出認為難寫的生字,相互提示書寫時要注意的問題,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書寫。
(3)學習重點詞語:
① 認讀詞語
② 先說詞語中加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詞語
(三)指導初讀,理清層次
1. 認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描寫的是哪個人物,寫了他的什么事?
2. 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理清課文的記敘層次:按照“觀魚、畫魚、交談”把課文劃分為三個結構段。
3. 按照結構段,指名朗讀課文,練習概括段落大意。
(四)把握內容,初識青年
1. 指導學生把結構段的大意串聯起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 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自己對青年的初步印象。
(五)回歸文題,初步釋疑
1. 聯系入課環節學生對課題的質疑,幫助學生梳理問題。
2. 略讀課文,找一找“魚游到了紙上”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圈畫相關語句。
3. 想一想:“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紙上”是什么關系。
(六)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參賽課)
一、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敘事的節奏和情感的變化。
2. 留心人物神態動作的描寫,體會人物的行為特點,學習作者是怎樣寫具體的。
二、教學準備
1. 學習準備:熟讀課文,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大致了解魚“游到心里”和“游到紙上”關系
2. 教學準備:PPT課件,學生的拓展學習單,拓展閱讀資料
三、教學過程
(一)整體回顧,導入新課
1. 板書課題:魚游到了紙上
2. 交流初讀收獲:說說通過初讀,你對課文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
根據學生發言,回顧課文脈絡:
(1)板書敘事線索:觀魚--畫魚--交談
(2)把握魚“游到心里”和“游到紙上”的關系
(二)品讀課文,領悟表達
1. 探究:從哪些描寫中你能感受到魚游到了青年的心里
默讀“觀魚”部分,思考:魚為什么能游到青年的心里?圈畫重點語句。
引導交流:
(1)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課件隨機出示重點語段
(2)結合語境理解重點詞語“舉止特別”
(3)聯系青年觀魚時的特別舉止,引導學生感受青年忘我的、投入的做事態度。
(4)通過朗讀想象“觀魚”的情景,體會青年的特點
2. 探究:為什么通過作者的描寫能讓我們感受到魚游到了紙上,感受到青年畫魚的認真、專注
默讀“畫魚”部分,邊讀邊思考:從哪些描寫中,你體會到“魚游到了紙上”?
(1)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隨機出示青年畫魚的段落
我擠過去一看,原來是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2)體會“工筆細描”“揮筆速寫”的言語表達效果,指導學生讀出“工筆細描”“揮筆速寫”的節奏變化。
(3)揣摩句子,領悟表達
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
引導學生發現:描寫人物的動作,不僅可以寫看到的,還可以寫想到的。這樣表達更加具體形象。
(三)拓展閱讀,深化認識
1. 閱讀“拓展學習單”中的語段
2. 小組合作閱讀,探究問題
3. 組織匯報交流
(四)暢談啟示,交流總結
1.啟發學生從閱讀和習作的角度談學習收獲
2.教師總結
《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實況
天津 閆君燕
課前談話:
1.誦讀歌謠,校歌歌詞.
2.打招呼,指名介紹桂林最美的景色,教師簡筆畫畫出桂林山水和倒影,指名上臺畫出水中的魚.其他同學看看這魚是怎么游到黑板上來的.學生夸獎畫畫的同學.老師再畫幾條魚,學生評價,問:看到這些魚你想到什么?
教學過程:
1一.直入課題,板書課題,學生跟寫課題。學生質疑。魚為什么會游到紙上,結合課前初讀,讀懂了什么?理清內容,板書:心-紙
二、學習課文
1、默讀課文,圈畫魚游到青年心理的句子,反饋交流,出示相應句子,指出重點詞語,理解“忘我”,青年會忘記什么?從來沒有忘記的又是什么?出示句子齊讀。從課文那里可以看出很多次?指名說(老是),小結,指導朗讀,知名讀。
2、過渡:魚是怎么游到紙頭上的?自讀課文,圈畫句子。指名反饋,體會“工筆細描”,“揮筆素描”,從句子中找到意思,指名讀。師生輪流讀,問:同學所讀的部分由什么不一樣?(看到的 想到的 )提問:這樣寫好在哪?(比喻)體會比喻的妙處。
指讀第二句,課件出示金魚游動錄像。你看到了金魚怎么游?
3、小結:板書:看 想
4、到文中找出這樣寫法的另兩處句子。指名反饋交流,分別讀讀看到的和想到的句子。體會他為什么會和魚融為一體?聯系前面看到的回答,提問,他為什么會這樣?指名說。
小結寫作方法:先寫看到的,再寫想到的,融入作者的寫法。
5、遷移。出示:《全神貫注》語段,找找哪些句子是看到的,哪些是想到的?
6、要寫好想到的,有點難,要注意什么?小組討論。(聯系前面看到的)“好像、像、似乎”這些詞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聯系在一起。
7、遷移運用。出示學生跳繩語段。點評,用添加符號,給這段話添加想的部分。師生合作讀。
三、總結
不僅關注情節,還要學習寫作方法,要在觀察的同時,融入自己的感受,不僅寫看到的,還要寫想到的。這40分鐘你聽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寄給老
。
[《魚游到了紙上》競賽課教案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2.魚游到了紙上教案
3.游戲活動課教案
8.紙上談兵造句
10.小班游戲捕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