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淑云
關鍵字:課堂,預設,生成 ,順學而導
案例:
在講授《放棄射門》一課時,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很濃,完全被文中“足球隊員福勒為了不傷害對方守們員西曼的身體,毅然放棄射門”這一高尚行為感動著,課堂完全按照我事前預設的方案進行著。我也挺得意:為了上好這節課,我上網查資料,做課件,向足球愛好者咨詢有關足球比賽的知識……看來,功夫還沒有白費。
按照預設的思路,我又提出了一個新問題:“如果此時你是福勒的教練,或隊友,或球迷,當福勒放棄射門的瞬間,你的第一反映會是什么?”同學們紛紛發言:
“如果我是他的教練,我會情不自禁的向他豎起大拇指!”
“如果我是他的隊友,我會大聲的告訴他:福勒,好樣的!”
“如果我是他的球迷,我會更加喜愛他!”
……
我很滿意大家的答案,因為這正是我預料之中的。
忽然,一個學生發表了不同的意見:“如果我是福勒的教練,我會非常氣憤!”他語氣堅定的說“賽后我會狠狠地批評他!他這種行為是極不負責任的,是義氣用事!”
“是呀是呀,他放棄射門是為了出風頭,沽名釣譽。他這樣做太自私了,他一點也沒有顧全隊友的感受!”
一些同學受他的啟發,也有了新的見解。
我愣住了,一時語塞。我怎么也沒有預料到學生們會有這么多想法。同學們看著我,我沒有象往日那樣把自己變成一個裁判,在兩種意見之間作出裁決。因為此刻,我的腦海里突然涌出了前幾天看過的一篇文章《課堂的預設與生成》,哦,這不就是新課程提倡的不僅要重視預設性課程,更要重視生成性課程嗎?
于是我說:“同學們善于思考,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真是不簡單!這樣吧,大家就這個問題討論討論。”
“老師,我不同意他們的觀點。如果福勒射門,球是進了。可是,西曼的生命就有危險,難道進球要比人的生命更重要嗎?”
“你要知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本該贏的一個球就這么草率的放棄了,福勒的良心對得起誰?”
“可是如果福勒射門,西曼就會受重傷,也許西曼他這輩子就不能再踢球了!這樣的后果,福勒就能安心了嗎?”
“我查過資料:西曼在這次比賽之后的兩年內,他在國際足球賽場上射進了大約三十幾個球,如果當年福勒射了門,西曼還能有這么大的貢獻嗎?”
正當雙方精彩地辯論著,這時一個聲音傳過來:“老師,發表一下您的高見吧!”
瞧,課堂上新的問題又生成了。竟“敢”向老師挑戰。
我不慌不忙的說:“對任何問題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認為:對足球比賽來講,射門是一種美,但放棄射門、保全生命同樣是一種美!”
我接著說,“如果我是福勒的教練、隊員、或球迷,在看到福勒放棄射門的瞬間,我的第一反映是:不!福勒!你太讓我失望了!你毀掉了我們奪冠的機會!”
說道這,我故意停頓了一下,看到了很多皺起的小眉頭。
突然,我話鋒一轉,“然而,西曼不顧一切撲球的動作閃進了我的眼里:危險!西曼太危險了!我的想法在瞬間變了:福勒,好樣的!你不愧是我們的優秀球員!”
隨即,我聽到同學們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反思:
一個問題引起了學生們的一系列的思考、討論,最后引發了一段段精彩的辯論,真可謂一“題”激起千層浪。
如果我對課堂上隨機生成的問題不是順學而導,以學定教,而是像以前一樣草率地否定學生的答案,課堂上就不會出現上述那精彩的一幕:學生的情感就不會在碰撞中得以升華;個性就不會得以張揚;視野就不會得以擴大;智慧就不會得以提升;創新意識也不會得以發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統一體。”“預設”是課前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等的預先設計;“生成”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理念,它是指在具體的教學中,因學情的變化,對目標、內容、過程、方法的適當調整。
一直以來,我們都有這樣體會:因為擔心學生的思維無法控制,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影響教學效率,故而把課堂事先設計得環環相扣,井然有序,學生在教師設計好的“套路”中安靜地學習,“順理成章”地直達目的地,而當課堂上突起波瀾超出了“預設”,我們不是含糊其詞就是不予理睬。
其實課堂上出現偏離“預設”情況,這正是學生的個體意識、直接或間接經驗等的體現,正是學生與老師、與文本碰撞而得出的自我解讀,其中不乏有價值的成分。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智慧、情感、個性、創新意識等都在提升,這是比任何預設的目標更為可貴的資源。我們若能敏銳地捕捉到有價值的因素,通過富有智慧的教學策略,重構課堂,必定會生長出一些比“知識”更有再生力的因素。
所以當課堂并未按照我們預設的思路進行時,我們應該從容不迫地順學而導,接納學生即興生成的問題,并以此為火花,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個性思維的熱情,鼓勵、引導學生豐富、完善自己的認識。
即使課堂按照我們“預設”的思路進行時,我們也應該在與學生互動中創造課堂即興“生成”的機會,拋掉自己是權威的化身,和學生一樣是閱讀的參與者,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使學生全身心處于放松的狀態,他們的靈感才會激發出來,他們才有創新的沖動,才會有“豁然開朗”,“怦然心動”、“浮想聯翩”的美好境界,進而他們的智慧、情感、個性、創新意識才會提升。
我們的課堂應該是“預設與生成”的和諧體。 課堂因“預設”而順暢 ,因“生成”更精彩。
參考文獻:《語文新課程標準》
《預設與生成不能二選一》 載中國教師報 作者:高兆華
作者郵箱: dushuyun1962@126.com
[課堂因生成更精彩--一節語文閱讀課的教學反思(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4.論文的教學反思
7.初一語文閱讀課件
10.小學閱讀課的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