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橋中心學校 黃昌富
一、 教材特點:
《丑菊》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了“我”很想知道名為“丑菊”的花兒究竟是什么樣,于是種了一棵,一年后丑菊開花了,而花兒并不像它的名字,是一種很美的花兒,從這件事,“我”想到人間事物中,有不少東西往往名實并不完全相符。名可以丑,但實一定要美。
二、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閱讀教學的論述: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要充分顧及到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要讓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2、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認為,我們的實際生活,就是我們的全部課程。生活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教師應努力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三、 教學目的要求:
1、 了解課文內容,分清課文的主次。
2、 從丑菊身上得到啟發,學習正確地看待事物,懂得做人的道理。
3、 學習借物喻人的狀物寫法。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結合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繼續進行重點訓練項目“分清文章主次”的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文章的思想,領悟做人的道理。
五、 教學準備:
1、 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丑菊的資料。
2、 制作課件。
六、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方面的活動 學生方面的活動 設計意圖
一、
分清主次
感知丑菊
1、 展示菊花的圖片,揭示課題。組織學生質疑。
2、 出示初讀課文要求:請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文中的生字,想想課文寫了哪些內容?其中哪部分內容是主要的?再填空:
種丑菊--( )--( )
3、組織交流、匯報。
1、 欣賞圖片。讀課題,圍繞課題質疑。
2、 按初讀要求自學課文。
3、交流自學收獲。 激發學習興趣,
培養質疑能力
初讀課文,分清主要內容和次要內容,感知丑菊的特點,落實單元訓練重點。
教學環節 教師方面的活動 學生方面的活動 設計意圖
二、
質疑釋疑
領悟丑菊
三、
拓展運用
贊美丑菊 1、 請學生讀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并說說根據“閱讀提示”想解決哪些問題?
2、 組織學生疏理質疑的問題。
3、 組織學生討論釋疑的方法。
4、 請學生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習慣的方法,解決問題,巡視指導。
5、 組織學生匯報交流,并出示相關課件
1、 出示格言:花美在外貌,人美在勤勞。
指導學生仿寫格言,制作書簽。
2、 組織交流書簽。
3、 布置課外作業:
請說說下列事物品格,并選擇其中一種或其它事物寫一篇借物喻人的習作:(1)小草 (2)蠟燭 (3)鋪路石 1、 讀“閱讀提示”談談想解決的問題。
2、 疏理質疑的問題,歸納自學提綱:
a) 丑菊真的丑嗎?它是什么樣子的?
b) 課文表達了作者對丑菊怎樣的感情?你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
c) 作者從丑菊中受到什么啟發?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從丑菊中受到什么啟發?
d) 在寫法上你從《丑菊》和《落花生》中學到什么?
e) 其它問題
3、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邊讀邊想,邊讀邊議,圈點批注等
4、學生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習慣的方法,自學課文,解決問題。
5、交流評議、品讀相關語句
1、 在書簽上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贊美丑菊。(如:編格言,寫小詩,寫廣告詞,畫畫等)
2、 互相交流,互相評議。
3、 先說說列舉的小草、蠟燭、鋪路石的品格,再完成習作。 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進行學法指導,提高閱讀能力。
培養學生從內容體會思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在實踐中學習語言,積累語言。
讀寫結合,知識轉化為能力。
(此教案于2005年5月在縣首屆名師教學展示觀摩活動中執教)
[丑菊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丑菊》閱讀答案
2.美術菊花教案
8.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