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運用學過的一些方法去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3、初步領悟文章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文章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題目所蘊涵的深意。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光盤。
師(微笑):同學們,知道我們今天要來學習哪一課吧?
生(大聲回答):知道。
師:來,自己讀讀課題。老師知道你們課前已經讀了課文,怎么樣,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嗎?
生(大聲答):能。
師:好,我們就先來看看本課的生字詞。加點的是本課生字,大家注意把這些生字詞讀準了。
出示生字詞:咆哮 瘋狂 獰笑 放肆 流淌 揪出 豹子 瞪眼睛 呻吟 胸膛 攙扶
祭奠 勢不可擋 亂哄哄 擁戴
(指名領讀)
師:這些字詞中,有哪些字的字音、字形,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下的?
生:我提醒大家注意“呻吟”的“吟”字,“吟”字右半部是個今天的今字,不是令。
生:我想提醒大家,“獰笑”的“獰”,不要讀成四聲了。
生:還要注意“放肆”的“肆”,左半部是兩個橫。
師:左半部是兩個橫嗎?你是不是想說,左半部的上半部的中間部分,一共有兩個橫?我們一起看一下,左半部一共幾個橫?
(師生一齊寫)
師:大家一定要注意“肆“的寫法。還有哪些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
生:還有“胸膛”的“膛”字,它的部首是月字旁,是跟身體的部位有關,大家要注意。
師:同學們提醒得都不錯,老師也要提醒大家注意幾個字。看(教師指“攙扶”一詞中的“攙”字),這個字怎么讀?
(生讀)
師:對,它是翹舌音。把這個詞再讀一遍。還有,“祭奠”的“奠”字,中間是一個什么字?對,是個“酉”字,大家不要把它中間的短橫落了。同學們對字詞的掌握不錯,看來同學們課前對課文讀得很充分。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書,快速瀏覽課文,回顧回顧課文內容,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學: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老漢,在發大水時,幫助群眾脫離了危險,自己和兒子卻犧牲了。
師:能概括地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很好。大家都知道,這是一篇寫什么的文章?
生(齊答):寫事。
師:寫事的文章,我們在概括主要內容時,最好說清楚誰,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結果怎樣。誰能從這幾方面,再來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生1:課文主要寫了,山洪爆發的時候,老漢指揮全村人脫離了生命危險,自己和兒子卻失去了生命。
師問生1: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哪兒?也就是說,老支書指揮全村人從哪兒撤離,使得全村人安然脫險?
生1:在木橋上通過。
師對生1說:你能把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完整地再說一遍嗎?
生1: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山洪爆發的時候,老支書指揮全村人從木橋上撤離,使全村人脫離了生命危險,自己和兒子卻犧牲了。
師:是啊,老支書讓全村人安然脫險,卻使得自己和兒子被無情的洪水吞沒了。就從這件事中,你能感受到老支書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他是一個舍己為人的人。
生:大公無私的人。
生:我覺得他還是一個勇敢的人。
生:老漢是一個英勇獻身的人。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老支書就是這樣一個人。那么老支書到底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他的哪些言行打動了你,讓你深受感動。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描寫老支書的語句,畫出打動你的語句,用心體會,并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學完后,必要的話,可以和周圍的同學交流一下。
(生自學課文,拿出筆在書上圈畫,同時把自己的感受簡單地寫在旁邊。)
師:同學們,我們先自學到這兒。誰先來說說,老支書的哪些言行打動了你,讓你深受感動?
生:我從第八自然段能感受到,老漢站在木橋前等著大家,他是想幫助全村人。師:是啊,從這兒,我們能感受到,他心里裝著--
生(接著教師的話說):全村人。
生:從這兒我也能看出,老漢十分了不起。全村人都愛戴他,而不是一個人擁戴他。
師(問回答的這個學生):你能不能說說,老漢為什么會受到全村人的擁戴?
生回答不出來。
師:誰能說說,幫幫他?
生:我猜老漢平常一定是為全村人做了不少好事,所以他才得到大家的擁戴。
師:說得真好。來,我們繼續交流,老支書還有哪些言行打動了你?
生:第八自然段寫道,老漢不說話,盯著亂哄哄得人們。他像一座山。從這兒我能看出,老漢很鎮定。他一點都不慌亂。
師:你說得真好。這一自然段,還有同學想談的嗎?
生:從這兒我還能體會到老漢很冷靜,很有威嚴。你看,上文寫道,洪水那么兇猛,而老漢還像一座山一樣站在那兒。
師:體會得真深刻。這一自然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生齊答:比喻。
師: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老支書比喻成山。
師:是啊,老支書沉著、冷靜地站在那兒,像一座山一樣。和老支書的沉著、冷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什么?
生搶答:是人們亂哄哄的。
師:人們為什么亂哄哄的啊?
生:因為發洪水了。
生:因為洪水太兇猛了。
師:對,山洪突襲了村莊,情形變得十分危急,因而,人群才亂哄哄的。課文中是怎么描寫洪水的?你從哪些描寫中能感受到當時的情形十分危急?(教師板書:洪水 突襲)
(學生做短暫的思考,而后,紛紛舉手回答)
生:這段話讓我感受到了情形的危急。(生讀第二自然段)這里面有一個詞是“咆哮”,從咆哮我能看出洪水很大。而且還像野馬一樣,速度很快,很可怕。
生:我從這兒也能看出洪水的可怕。一匹野馬沒什么了不起的,但是一群野馬,還是受驚的野馬,那種力量是十分巨大的,根本無法控制。
師:對,正如同學們所說的,洪水速度快,力量大,來勢兇猛,不可抵擋。情形真的是十分危急啊!你能把這種危急的情形給讀出來嗎?
(指名兩名學生讀)
師:這兩名同學讀出了自己的感受,不錯。但,我們要知道,山洪所到之處,萬物盡被摧毀啊,這段話怎么讀?
(生再讀,仍沒有讀出驚心動魄的感覺,師范讀,而后,學生齊讀)
師:同學們讀得不錯,我們繼續交流。
生:第三自然段寫道,“人們翻身下床,卻一腳踩進水里。”水都進到屋子里了,說明洪水很大。(學生回答時,大屏幕上出示3――6自然段的內容)
師:就這一部分(教師指大屏幕上的內容),你還從哪些語句的描寫中能感受到當時的情形十分危急?
生: “近一米高的洪水在路面上跳舞”,這洪水一米多高,很嚇人,都可以把我們這么大的孩子給淹沒了。
生:我給他補充,洪水不會跳舞,在這兒,作者是把洪水當成人來寫了,跳舞,說明路面上洪水很大,波浪也很大。
師:你們說得真好。也就是說,此時,路面上不是風平浪靜,用一個詞來形容,是--
生:波濤洶涌
生:波浪滔天
生:波浪翻滾
師:大家概括得真準確。還有哪些語句也讓你感受到情形的危急?
生:我從第五自然段“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體會到了洪水越來越大,死亡離人們越來越近。
師:是啊,就在這瘋狂的洪水面前,人們才跌跌撞撞地向那座--
生(接話讀第六自然段):向那座木橋擁去。
師:這是一座怎樣的木橋?
生(齊答):窄窄的木橋。
師(語氣很凝重):窄窄的木橋啊,這窄窄的木橋意味著什么呢?
生:木橋窄窄的,意味著一下子不能過去很多人,只能一個人一個人地過。
生:還能看出木橋很容易就被大水沖毀了。
師:對,情形已經十分危急了。情形的危急僅僅是因為洪水的瘋狂肆虐、僅僅是因為這窄窄的木橋嗎?聽!(多媒體課件播放山洪暴發時洪水的咆哮聲,人們的喊叫聲)
(伴著課件演示的山洪爆發時的各種聲響)師問:你都聽到了什么聲音?
生:我聽到了洪水的聲音。
師:除了洪水的瘋狂咆哮聲,你還聽到了什么?
生:聽到了人們的喊叫聲。
師:他們會喊些什么,叫些什么?
生:他們會喊:“救命啊,救命啊!”
生:他們可能會喊自己親人的名字。
師:對,他們可能會這樣喊,也可能沒想著要喊什么,只是恐懼地、不由自主地放開喉嚨大聲喊叫。此時,我們能感受到,在瘋狂的洪水面前,人們已經怎么樣了?
生:人們已經驚慌失措了。
生:大家都只顧著自己逃命。場面特別混亂。
生:我能感覺到,人們都特別害怕,場面不但是很亂,而且已經根本無法控制了。
師:對,天災沒有絲毫的緩解,人們的慌亂使險情更加升級了。你能把這萬分危急情形給讀出來嗎?
(伴隨著課件播放出的山洪爆發時的各種聲響,一名學生讀文章1――6自然段)
師:通過這名同學的朗讀,我們能夠更深刻地感受到當時情形的萬分危急。幸好,就在此時,誰出現了?
生齊答:老漢出現了。
師:來,齊讀。(大屏幕上顯示課文7、8自然段,學生根據老師手勢的指引,有感情朗讀)
師:同學們,課文學到這兒,我們說老漢像一座山,除了我們剛才體會到的,他穩穩地、沉著、冷靜地站在那兒,外形上像山以外,還因為什么?(教師板書: 沒腿深)
生默然,回答不出來。
師提示:人們有困難的時候就會想到他,有了他就能解決困難,他就是人們的依靠,這是人們心目中的什么山哪?
生:是靠山。 (教師板書:老漢 像山)
師:體會的真深刻。靠山出現了,人們是怎么做的?
全班學生讀第九自然段。
師:此時此刻,老漢又有哪些言行打動了你?
生:(讀第十自然段),老漢他很關心村里的人。他很聰明,能想出這樣好的辦法,讓大家排成一隊。
生:我還能看出老漢他讓黨員排在后面,說明他讓黨員把活著的希望留給大家。
師:大家談得不錯。這里面說道,“老漢沙啞地喊話”,他的嗓子為什么沙啞了?(教師板書:沙啞地喊話)
生:因為洪水的聲很大,他大聲地喊了很多遍,所以把嗓子喊啞了。
生:還有,就是他著急,上火,很大聲地喊,所以嗓子啞了。
師:對,看著這亂哄哄的的人群,望著這洶涌而至的洪水,他怎么能不著急啊,(教師引讀文章第十自然段,指名讀)所以他大聲地喊道……(此時學生讀得并不是很精彩,教師結合文情,充滿激情地范讀,而后指名讀)。
(師引讀第十一自然段)就在這時候,有人喊了一聲……
師:為什么有人會這樣喊?
生:因為黨員們覺得,他們也是人,也應該趕緊逃命。
師:對,黨員也怕死,也要活著。可老漢聽到了卻冷冷地說(師引讀第十二自然段)……
為什么冷冷地說?
生:老漢生氣了,覺得黨員沒有黨員的樣。
生:老漢覺得,黨員就應該把活命的希望留給大家。
師:對,如果不這樣做,就不配做黨員。所以他才冷冷地說……(全班齊讀文章第十二自然段)我們接著看,老支書還有哪些言行讓你感動?
生:(讀第十五自然段),這個小伙子是他的兒子,他還這樣對待他,我能看出老漢他舍己為人。
生:這時候,洪水已經舔著人們的腰了,再不走就來不及了,老漢還沖上前,揪出兒子,大聲吼,從這些動作詞,我能看出他沒把兒子當兒子,大公無私。(教師板書:舔著腰 像豹子 ……沖……揪……吼……)
師:對,從吼我們能看出他--
生(齊答):生氣。
師:為什么生氣?
生:覺得兒子不爭氣,不像自己一樣,就想著自己。
師(充滿激情):對,他恨兒子不爭氣,在危急關頭只想著自己,貪生怕死,所以老漢才極其憤怒地大聲吼道……(引讀十五自然段)
(指名有感情讀)
師:他這樣對待兒子,看似有些殘酷無情,可他真的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嗎?
生(肯定地回答):不是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課文寫了,洪水爬上胸膛的時候,死亡更近了,小伙子讓老漢先走,老漢卻兒子先走,還把他推上木橋。(教師板書:爬上胸膛 ……吼……推……)
師:是啊,當年輕力壯的兒子讓他先走時,他卻大聲地對兒子吼道……(引讀二十自然段)
師:同學們又是一聲吼啊!課文中幾次出現吼?兩次吼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次吼是他很生氣,第二次吼是怕兒子有生命危險,很著急。
師:對,如果說第一次吼,老漢是極其憤怒的話,老漢的第二次吼就是極其--
指名生站起來依次說:極其著急
極其關心兒子。
師:那我們看老支書吼的這句話(大屏幕出示文章第二十自然段,――“少廢話,快走。” 這一句),你不覺得這里面有個標點用得不恰當嗎?
生:我覺得老漢喊的那句話應該用感嘆號,因為他當時特別害怕兒子會有危險,很著急,他一定會大聲地喊,大聲地吼,所以應該用感嘆號。
師:對,我們把它改過來。(引導學生把書上的句號改成感嘆號)來,通過朗讀,我們把老支書的著急、把他對兒子的愛給讀出來。
(教師和學生一起讀第二十自然段)。
師(多媒體課件播放輕音樂):可就在此時,最悲慘的一幕發生了!
(大屏幕出示文章21--23自然段,學生配樂朗讀)
師(飽含難過深情,音樂一直流淌):同學們,人世間最悲慘的事情莫過于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最親近的人從眼前消失。望著這無情的洪水,想著剛才還活生生地站在這兒的,原本不必失去姓名的兒子,老漢會喊些什么呢?
生:老漢可能會喊兒子的名字。
生:老漢會喊:兒子,快跑!
生(平淡地):老漢可能會喊,兒子,爸爸對不起你。
師:老師希望你能像老漢那樣充滿愧疚之情地再喊一遍。
生(充滿感情地):兒子,爸爸對不起你!
師:他到底要喊些什么,我們已經無從知道了,但那一定師積蓄了一個父親全部的愛,全部的愧疚。可更讓我們心碎的是他還來不及訴說自己的愧疚,猛然間……(引讀二十二--二十三自然段)
師(沉默幾秒鐘,音樂流淌,深情地):同學們,真的什么也沒有留下嗎?
(學生依次站起來飽含深情地說)
生:老漢舍己為人的精神留下了。
生:老漢留下了對兒子疼愛的心。
生:老漢雖然犧牲了,但是他的精神永遠活在人們地心中。
師(伴著音樂引讀24-27自然段):五天以后……她丈夫和她兒子。
師:同學們,來祭奠老支書的僅僅是這些人嗎?還會有哪些人?
生:還有其他的被救的村民。
生:還可能會有其他聽說過這個故事的人。
師:面對洪水過后滿目滄痍的大地,回想五天前那驚心動魄的場面,被救的一百多人一定會熱淚盈眶滿懷深情地說一句:
老支書, !
(學生伴著音樂,深情述說)
師:此時此刻,每一個聽說過這個故事的人,包括你,包括我,也會深情地說一聲:
(師生共同讀這句話)老支書,您和兒子一路走好!!
師:課文學到這兒,老師想和大家交流,這篇課文是寫的是誰的感人事跡?
生(齊答):是老支書的感人事跡。
師:寫老支書的感人事跡,為什么以橋為題呢?
生:因為全村人是從橋上脫險的。
師:是啊,就在這座橋上,老支書讓全村人脫離了生命危險,卻使得自己和兒子失去了生命,他以自己的行動,自己的生命,讓我們見證了黨員的光輝形象,他架起了黨員和群眾之間的什么橋啊?是生命之橋啊。
同學們,課文我們學完了,老支書的形象已經深深地矗立在我們的心中。課文為什么會寫得這么感人至深,作者運用了哪些表達方法呢?請同學們回去候思考這個問題,我們下節課來接著學習。
板書設計:
橋
洪水 老支書
突襲
沒腿深 像山 沙啞地喊話
舔著腰 像豹子 ……沖……揪……吼……
爬上胸膛 ……吼……推……
[橋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關于橋的教案
4.搭建橋的教案
5.家鄉的橋教案
6.《友誼橋》教案
8.關于橋之美教案
9.《橋》教案模板
10.小熊過橋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