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獰笑、擁戴、放肆、呻吟、攙扶、祭奠、勢不可擋、跌跌撞撞”等詞語。
2、運用多媒體課件,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品味語言中深刻感悟老支書在危難面前所表現出來的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
3、積累課文特色語言,了解課文布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等方面的表達特點。
教學重點:
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學習者特征分析:
所任教的班級有較好的朗讀能力,初步懂得欣賞詞句,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很高,能踴躍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但對共產黨員在危險與困難面前體現出來的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理解不能深入。
媒體設計思路:
為了彌補學生認知上的不足,我決定采用“視頻+音頻”的模式輔助此課教學。我制作了《橋》的學習課件,其中包含 “課文賞析”(對文中的重點詞語進行解釋并顯示圖片)、“角色扮演”(整合了農遠資源網上的圖片資源和網絡音頻資源《小三和弦》,配以教師的范讀以及98抗洪救災視頻)、“拓展練習”等幾個版塊,為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和擴展性學習提供了資源,搭建了平臺。在圖、文、聲、像等多元信息的共同作用下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由這些感性認識深入到對文章中心的感悟。
教法學法:
教學中充分借助集聲、色、光、音于一體的視頻片段圖象,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形象思維訓練。從圖中理解,讀中理解、體會;教師通過“教、扶、放”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讓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情景教學法”激發興趣,使其樂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課時安排:2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內容:
一、揭題導入,聚焦于“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讀通課文,解詞識字;
四、創設情境,感受危急。
教學過程(略)。
第 二 課 時
模塊一:開門見山,聚焦老漢
1、上節課,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作者用飽含深情的筆調,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震撼心靈的故事。故事發生在一個怎樣的環境里呢?
2、生讀句子。
3、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仿佛看到那洪水咆哮著狂奔而來,驚慌失措的人們跌跌撞撞地擁向那唯一能逃生的窄窄的木橋。危險將在瞬息之間發生!這時,人們看到-
(1)課件出示:
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學生接讀。
(2)你從句子中讀出了什么?
多媒體選擇和運用:
模塊二:透視老漢,傾訴感動
1、潛心研讀,自讀感悟
(1)(課件出示)學習菜單:潛心靜讀,自讀感悟:
老漢是怎樣的一個人? 請你拿起筆,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畫出令你感動的詞句。在最打動你心靈的地方寫上自己的感受或感動的原因。
(2)學生默讀,圈畫,批注;教師巡視,相機指導、點撥。
2、品讀感悟
(1)鎮定、冷靜、指揮有力的老漢
①課件出示: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A、你讀懂了老漢的心嗎?你是從哪些詞語讀出來的?
引導學生抓住“盯”、不說話”等來體會老漢的鎮定、冷靜。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在想什么?
B、理解“他像一座山”。
面對勢不可當的洪水,鄉親們的表現怎樣?這“山”指什么?
引讀:(課件出示)“人們停住腳,望著老漢”
一個“望”字,你從人們的眼神里讀出了什么?感情朗讀。
②(課件出示)“老漢沙啞地 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面!”
A、指名讀。
B、交流:你發現了什么?連用三個感嘆號,你體會到了什么?
C、讀出指揮者的鎮定與果斷。
(2)為人民舍身忘死的老漢
過渡:是老漢的鎮定與果斷,讓原本慌亂一團的鄉親們重新有序起來。
(課件出示)“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隊,依次從老漢身邊奔上木橋。”
①此情此景,你讀出了什么?這是一個怎樣的老漢?
②感情朗讀。
(3)嚴格要求的老漢
過渡:老漢不僅是個鎮定、果斷、德高望重、讓人信賴的長者,更是一個面對困難,舍生忘死的黨員先鋒。他是黨員,所以他要求黨員同志在危險面前,要先人后己,他是這樣要求自己的,也是這樣要求其他的黨員同志。你讀出來了嗎?
①(課件出示)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②交流:
A、哪些字詞刺痛了你的眼睛?為什么?
B、透過這些字詞,你讀懂了老漢的心情了嗎?(為什么這樣惱火?他急什么?火什么?這是一個怎樣的老漢?)
③誰能走進老漢的心里,讀出他焦急、惱火背后的一顆愛民之心?
(4)愛親人勝過自己的老漢
多媒體選擇和運用
過渡:在老漢的指揮下,鄉親們得救了,可洪水吞沒了這座給鄉親們希望的生命橋。也吞沒了兩個人--老漢和小伙子。孩子們,你們想知道老漢和小伙子的關系嗎?
①(課件出示:教師配樂錄音范讀)“五天以后……他丈夫和他兒子。”
多媒體選擇和運用
②聽出了他們的關系了嗎?
③(課件出示)小伙子推了老漢一把,說:“你先走!”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引導學生抓住“吼、用力、推”等詞語,通過讀一讀,議一議,演一演等方法來體會老漢愛親人勝過自己的美好心靈。
模塊三:走近人物,激情對話
過渡:老漢是村支書,他愛民;老漢是父親,他愛兒子。但在生死攸關之際,他無私地選擇了大家。為了村里一百多號人的安全,他失去了兒子,留下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課件出示)錄音范讀:“五天以后……他丈夫和他兒子。”
(2)生讀課文。
(3)創設情境:隨著這如歌如泣的音樂,聽著同學們深情的朗讀,你一定看到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畫面。也許,老太太正站在丈夫和兒子曾經站立過的地方,深情地呼喚著她的丈夫,呼喚著她的丈夫,呼喚著她的兒子。
(4)傾訴心聲
①老太太會對她的丈夫和她的兒子說些什么呢?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同桌相互交流,指名生說。
②如果老漢能聽見老太太的訴說,他會怎么想呢?
(5)感情朗讀。
①看到這一幅幅畫面,聽到這一聲聲訴說,你有怎樣的感受?
②感情朗讀最后四段。
多媒體的選擇和運用
模塊四:再度釋“橋”,領悟深意
(1)此刻,山澗溪流上,再也沒有了那座窄窄的木橋,可我們卻分明看到有一座橋穩穩地架在了人們的心目中,它熠熠生輝,它堅不可摧。你看到了嗎?是一座什么橋?
(2)啟發:在老漢架起這座生命橋時,還有哪些人作出了貢獻?
A、(課件出示)98年抗洪救災視頻。
B、學生交流:從而理解這是一座黨員和群眾之間的連心橋。
多媒體的選擇和運用
模塊五:激情總結,引領生活
作者筆下的老漢,感動了鄉親們,也感動了讀到了他的每一個人。相信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會用高尚的心靈,美好的言行,架起一座座愛心橋、友誼橋、成功橋……
設計意圖:學課文,更是學做人。既是對課文的總結,更是對學生做人的引領。
模塊六:拓展練習
1、摘抄讓你感動的好詞佳句。
2、有感情地讀課文,把故事講給家長聽。
3、想象寫話,祭奠的這一天,全村的老老少少都來了,整個村莊都嗚咽了。老支書的墓前,齊刷刷地跪了一片。悲痛欲絕的鄉親們會說些什么?請你身臨其境地想一想,寫下鄉親們的肺腑之言。
附:
板書設計
橋
老漢 鄉親們
鎮定 有序 驚慌
舍己為人 你擁我擠
嚴格要求 生命橋 瘋了似的
愛親人 跌跌撞撞
連心橋
《橋》教學反思
懷寧縣臘樹鎮中心學校 程菊霞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就是把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語文學科教學中,以便更好地完成語文課程的目標。如何將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進行整合?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
一、利用計算機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計算機集文字、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于一體,使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活潑,更具吸引力。如何不失時機地把CAI優勢激發起來的學習興趣及時誘導到研讀文字教材上來,誘發學生較高層次的閱讀愿望呢?老師必須加強導向、調控作用,結合畫面形象適時創設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研讀原文,高效地去完成閱讀教學任務。
二、活用信息技術,巧設教學情境,激發情感參與。
本節課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營造出和諧的多媒體網絡環境,為思維訓練提供良好的氛圍。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的工具性,發揮計算機的優勢,不斷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用“心”研讀語言,感悟情感。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動畫、影象、音樂、圖片等多媒體素材。它直觀形象,為學生增加表象積累,為發展學生的觀察、聯想、想象能力提供了素材和著眼點。這樣學生的形象思維,就會得到了合理開發與訓練。
三、活用信息技術,促進雙邊互動,發展學生思維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活動。這節課,學生是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協作學習”,在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非常投入,獲得了強烈的感受(這在交流當中有明顯的表現),這是單純靠讀書所達不到的。在這種學習過程中學生獲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間,不僅可以掌握相關的學習內容而且會體驗到用多媒體形式表達和組織信息的特點,逐漸掌握通過多媒體形式學習知識的方法,最終形成一種信息素養。同時,學生利用豐富的資源,自主探索,自主發現,發散性思維、求異思維會得到了相應的發展。這一過程中,學生經過仔細分析,可逐步了解事物的多面性,復雜性和事物之間的辨正關系。這樣學生的辨證思維,也得到了發展。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協作式學習”對培養學生的思維,有很大促進作用。
[橋之二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關于橋的教案
4.搭建橋的教案
5.家鄉的橋教案
6.《友誼橋》教案
8.關于橋之美教案
9.《橋》教案模板
10.小熊過橋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