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基本法
向壩中心小學 袁修鵬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一環。語文老師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寫作樂趣,提高寫作能力。下面談一談小學作文教學中最基本的做法:
一、功夫在平時,引導學生說
《語文教學大綱》中說:“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笨尚W中低年級的學生自覺動腦、動手能力差,還不知道有意識地去想象、去塑造、這就需要老師去引導,去滲透。引導學生積極地去觀察、分析周圍的人、事、物。結合實際教學中學生的知識反饋的情況,及時地適當地滲透一些新知識。比如:我在三年級教學調查周圍的環境時,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看、去問、去聽,然后回到課堂上再說。沒想到,學生們說出了許多周圍環境遭到了破壞以及當地政府怎樣治理環境污染問題,都說出了生動的句子。比如:“清澈見低的河水在流著傷心的淚,我黑了、我臭了!痹緷M山綠樹環繞,四季常青,空氣清新的自然環境在近幾年人們砍樹造房,山上裸露的土地一天天增多,將來……楊樹長著許多只大眼睛,仿佛每天都在祈求我們呢?”……就這樣學生一一討論了有關環境問題。我聽后非常高興,又興奮地引導他們把這些問題連起來說一說。“剛才咱們說的話是介紹什么的?”學生齊聲回答:“是介紹有關環境被污染的問題!弊プC會,興致勃勃地進行了討論、交流、小結:“同學們,你們真棒!你們已經會作文章了。剛才你們說的話就是一篇介紹有關環境被污染的好文章。
二、引導學生積累材料
有些學生非常怕寫作文,作文課時拿著筆冥思苦想一節課也寫不出幾個字。何故?生曰:“無話可寫!贬槍@一情況,這就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去捕捉寫作的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材料則是寫好文章的重要一環。要引導學生去細致地觀察生活、認識生活、分析生活,學會在生活中捕捉材料。如:進行社會調查,調查周圍的人和事;再是進行觀察,觀察周圍的變化;三是把調查和觀察到的情況在班級進行交流,相互取長補短積累材料。學生積累了大量寫作的材料之后,自然會有感而發,再加上適當的指導,學生就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而不是空洞、無病呻吟的文章了。
三、圍繞中心自擬題目,激發學生興趣和想像
一篇文章的題目起得好,會給文章大增光彩,就如一部電影劇名起得好,就能吸引觀眾,就能喧傳觀眾,就能給這出劇目以強大的生命力,題目自擬,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根據小學生理解能力差,想象力豐富的特點,作文時不僅要求明確,還要留給學生充分發揮的余地,讓學生自己為自己的文章起名字,有意識地去鍛煉學生的命題能力。即在每節非命題作文時,抽出一定的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在班里進行命題比賽活動,一步步培養學生的學命題、會命題、命好題的能力。
“萬事開頭難”,設想一個拿著筆不知道寫什么題目的學生,他怎么會寫出好的文章來呢?事實證明,只有名字起好了,學生才能由此而產生聯想,從而進入構思,寫出內容豐富,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來。
訓練學生獲得作文能力不是一天兩天所能形成的,所以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扎實實的訓練中下功夫,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基本法]相關文章:
2.小學作文教學隨筆
3.小學作文教學課件
5.小學作文教學計劃
6.小學作文教學論文
10.高中年級學生周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