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五年級班主任心得體會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五年級班主任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五年級班主任心得體會1
本學期我擔任五年級班的英語教學,兼任班主任工作。回憶這一學期的班主任工作,我深切地體會到:只有全體學生和班主任共同努力,增強集體凝聚力,創設融洽的學習氣氛,才能促進班風班貌整體開展,從而使學生在各方面得到進步。平時我主要將工作重點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始終把工作的責任感放在第一位。我的教育對象是十一、二歲的孩子,他們天真爛漫,那一顰一笑,處處充滿著童稚童趣。做一個辛勤的園丁,使每朵鮮花都綻放,每顆幼苗都茁壯成長,這是我做班主任的信念。我還覺得,班主任對學生的愛,應該是種寬容的愛,經常想起一句話:假設我是孩子,以此來鞭策和啟示自己。每次,當孩子犯了錯誤時,當我怒氣升騰的時候,我就讓自己進行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我是不是也會像他們一樣?假設那又是我的孩子,如何教育才是最正確途徑?于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孩子們的淘氣搗蛋、屁股坐不住、對新鮮事物的好奇都變成了可以理解的行為。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表揚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平時,我通過對孩子的觀察,將孩子們的閃光點和一點一滴的進步都記錄到自己心里,及時表揚和鼓勵他們。我會經常對我的孩子們說:你們都是最棒的!這學期進步最大的就是你了!老師越來越喜歡你了……當我和家長交流時,經常聽他們說起,孩子們回家說老師又表揚他什么了,一臉興奮,然后那幾天在家表現就會特別好。還是那句話:愛是相互的。在這一點上,作為班主任的我是幸福的,我付出一份愛,收獲的那么是更多份純真的'愛。
各種習慣的養成是形成良好班風班貌的根底,小學階段那么是良好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我覺得培養良好的習慣關鍵是要培養學生的習慣意識,使他們做到老師在與不在一個樣。如果一個班級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學生會在各方面得到提升。所以,我尤其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無論是學習習慣,上課習慣,還是衛生習慣。我根據小學階段孩子的特點,一方面,以比賽、競爭等方式來穩固學生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作為老師以身作則,每次進教室都先往地上看一看,撿一撿,整一整,孩子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創造了好的氣氛。
這一學期,通過孩子們的共同努力,我們班所取得的成績是可喜的。當然,好成績的取得同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是分不開的。在每一次比賽之前,我都會坐下來好好和孩子們聊聊,告訴他們:這又是一次集體與集體間的對抗,而你們,作為集體的一份子,就應該為集體出一份力。一個集體就像一艘船,載著學生越過江河湖海,駛向理想的此岸;一個集體猶如一個大家庭,每一個學生如親人一樣相互關心、互相幫助,才能共同進步。
班主任工作更多的是一種默默的付出,這種付出是無法用語言去加以描述的,只有自己才能品嘗出其中的酸甜苦辣。當然,我在班級教學與管理中還是有一些的缺乏,在今后,我會同我的孩子們繼續努力,把班級建設得更好!
小學五年級班主任心得體會2
今天,在教育局鎮教辦的組織和安排下,我們有幸聽了崔爐片的6位優秀班主任所做的報告。聽了他們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從他們的講話中我收獲很多,從中深深感受到了他們的人格魅力、教育魅力,領悟到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聽的是崔紅利老師的報告,我一邊聽,一邊在心里不斷地反思自己:崔老師的班主任工作為什么如此出色?感受最深的就是崔老師對教育事業、對學生的愛,這也許是她做班主任成功的“秘訣”。齊晶晶老師用樸實的語言、真誠的情感向我們講述了他與學生之間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對于犯錯了的學生,要先問為什么這樣,而不是直接想著怎么懲罰他。我們老師的一句話能成就一個學生,也會毀掉一個學生,因為學生是開展的人,所以我們要做到“嚴中有情,情中有愛”。她還舉了很多的例子,每個例子都講述著我們應該怎么來對待學生,這使我感受頗深!其他幾位老師也向我們介紹了他們的教學經驗和管理技能。聽了他們的'發言,我知道了應該如何做好一個班主任。
當好班主任,看似簡單的座位安排都充滿了學問,都不能隨心所欲。因此,要成為一個合格的班主任,必須努力去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1、要向書本去學,學習新的教育思想、現代教育理論、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以及管理藝術。
2、要向同行去學,要經常向管理有道、管理有效的優秀班主任學習;同他們互相切磋、互相交流、取長補短。
3、要向學生學習,現今各種信息傳播渠道暢通,好多知識教師并不比學生知道的多,要求我們班主任虛心向學生學習,這不僅是我們自身的需要,而且通過我們虛心的學習態度去影響學生,去告訴學生學無止境,人生的主旋律就是在不斷學習中進取。
4、要做中學、學中做,將學得的理論與班級實際緊密結合。班主任應在工作中不斷地學習,在總結經驗教訓的根底上,不斷地改良完善,以適應其工作的需要和提高工作的效率與質量。人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特別是今天,我們面臨知識劇增的時代,面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新形勢,需要我們班主任及時、自覺、自主地順應時代潮流,增加和更新自己的觀念、知識、理論結構,有了相當的知識根底后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才會言之有物,充滿自信,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不至于出現學生從厭煩空洞乏味的說教到厭煩老師的局面。
1、班主任要學會愛學生,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生施以不同的愛的表達方式。對于優秀生在德、智、體等方面應提出更高的標準要求,使之成為真正的全面開展的優秀生,成為班集體建設的領頭羊。
2、少一點怨氣,多一點銳氣
班主任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但肩上責任不小,每周星期日下午至星期五下午整日忙于學生們的具體“瑣事”和日常管理教育及活動等,家里都顧不上。遇到學生難管,家長不理解,難免有煩惱和怨氣,假設越有怨氣會越造成心理不平衡。說句心里話,班主任工作本身就是一份良心工作,既然選擇了,就得認真,負責任地、耐心地,千方百計想方法做好。否那么就不做。當遇到煩惱時,不妨少一點怨氣,多一點銳氣,坦然面對,把怨氣變成銳氣,變為一種行動力,堅信在校領導的直接領導和教誨下,沒有過不了的“坎”。堅信“行行出狀元”只要自己勤學苦鉆,已如魏書生老師所說的,“要少埋怨環境,多改變自己,不做怨氣的奴隸。班級的組織管理,只有在班主任與班集體成員的積極活動中才能實現。這一切能否變為現實,與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有直接關系,也與班主任自身的修養、人格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威信直接相關。班主任在組織、管理班級時,應通過具體的教育行為去影響和推動班級活動的開展。其教育行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班級常規制度。班主任應把建制的過程作為最初班集體建設的重點,有了制度,班級以最初個體的簡單集合,變為對每一個成員具有一些最根本要求的共同體。其中重要的是,從建制開始到以后的其他班級活動,教師都應以最大程度地吸引集體成員參與為原則。
2、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點應放在日常班級活動上。這會產生一種真正強有力的、持久的潛移默化。
3、班主任應及時把握班集體及其活動開展的狀況,不斷積累班集體形成與開展的檔案。班級檔案分為學生個人檔案與班級集體檔案兩大類,以記載事實為主。除此之外,班主任還應不斷積累自己工作的有關材料,如班級方案、工作總結、談話記錄、班主任日記等。
總之,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須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素質,讓自己工作更具有特有的魅力,面向班級的全體學生,實行全面教育,為學生營造一個快樂、和諧的大家庭。
【小學五年級班主任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小學五年級班主任心得體會五篇08-13
小學五年級班主任06-22
小學的班主任心得體會09-23
經典小學五年級班主任評語02-18
小學五年級班主任論文01-12
小學五年級班主任評語02-06
小學五年級班主任計劃09-21
小學五年級班主任寄語02-27
(實用)小學五年級班主任評語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