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5篇)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么好的心得體會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體會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體會 1
“光盤行動”,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光盤”指吃光盤子里的食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還沒有這種意識。
就像我,前幾天,我剛吃完飯,隨手拿了一本《爆笑校園》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突然,只聽一聲:“小暢!你快給我過來!”老爸大吼一聲,嚇得我連手上的書都掉到了地上。我莫名其妙,不知道犯上了啥“滔天大罪”,看來,“老爸電視臺”又要發表意見了。
我戰戰兢兢地往餐廳走去,只見吃飯時還一臉陽光的老爸,現在卻烏云密布,我的心頭仿佛懸著一塊石頭。
“你自己看,你吃過的'飯,落了那么多,像小雞啄米一樣到處都是!”“哼,竟然為這事,不就是幾粒飯嘛!用得著這樣嗎?”哪知我這句話如火上澆油,把爸爸心中的怒火給燃燒了起來。“你這是什么態度?你知不知道,一人一天掉一粒飯,一天全國就要掉13億粒米。這浪費的程度可夠一人吃上620年了!”我聽了,嘴巴張得大大的。想起剛才做的事,我感到慚愧萬分。爸爸又說:“好了,你到客廳去,把《憫農》背5遍。”“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就這樣,我慢慢地背完了。
通過這一次教訓,我深深地明白了:要節約糧食,爭做“光盤族”。同學們,你可不能像我一樣浪費糧食哦!浪費可恥,節約光榮。
我想大聲呼吁:“節約糧食,從我做起!”節約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朋友們,糧食來之不易,趕快行動起來吧!愛惜糧食,從現在做起,從我們做起,文明就餐,爭做節約達人,加入“光盤族”吧!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體會 2
今天,我們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唱著雄壯的國歌,迎接五星紅旗的冉冉升起,我們心中充滿了無限的自豪和驕傲,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可是,在幸福的同時,我們有沒有想到為祖國做了什么呢?我們有沒有為祖國分憂呢?我們生活在豐富的物質環境里,不愁吃不愁穿,快樂無憂的生活和學習,在這個優越的環境里,我們不能淡忘"珍惜糧食,杜絕浪費"的品質。我們每天吃的一米一粟,從春種到秋收,從種子到我們的盤中餐,是多少生命和汗水成就的啊。當它還是一粒種子時,勤勞的農民們頂著烈日為它澆水施肥,用汗水把它灌溉;當它長成后的收割之日,地里又有多少無名昆蟲用生命成就了它的豐收;這時候一年的光陰也悄然而逝。當它被運到我們的學校,又經過了食堂師傅們多少的心血,精心的烹飪才變成了我們面前美味的盤中餐。可是,在學校食堂里,有許多同學把只吃了幾口的饅頭扔到了餐桌上,把只吃了幾口的飯菜倒掉……據調查發現,平均每5位同學中就有1位倒掉小半碗飯菜,倒掉了3分之1飯菜的同學更多。看著垃圾桶里的`剩飯剩菜,實在令人可惜。
當我們肆意將盤中餐變成殘渣時,有誰還記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訓?有誰想過用米粒堆積成的山丘可以供多少人充饑?當我們將僅剩一口的食物丟棄時,"廚中有剩飯,路上有饑人"啊,有誰想過戰爭及自然災害中難民們那渴求食物的眼神呢?當我們在寢室里將吃不下的食物當作垃圾投進垃圾桶時,有誰想到"四海無閑田,農夫憂餓死"的事實呢?同學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可又有誰曾想過這些食物來之不易呢?我們浪費的同時,世界上還有30多億人們處于極度貧困的狀態,還有8億人口處于饑餓狀態,尤其是南部非洲的人民,更是長期缺乏食物。許多和我們一樣的同齡人,他們根本不敢奢望學習,溫飽對于他們而言就是的渴望啊! 另外,從我們國家而言,目前我們中國的人口是13億,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5畝,僅是世界人均耕地的四分之一。目前畜牧業養殖業的發展,寶貴的耕地也日漸消失,糧食產量供不應求;再加上食物在收割、加工等過程中還有一定的損耗和浪費,最后能真正成為我們盤中餐的糧食并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么充足,在我國依然還有很多和我們一樣的孩子被饑餓包圍著······目前我們國家的現狀,讓我們進一步明確了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特殊意義。
所以,親愛的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要從現在做起,要拿出實際行動,為黨為國家分憂,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珍惜每一粒糧食,杜絕每一粒浪費,從我做起,如果看到浪費現象,我們要勇敢地站起來制止,杜絕這種不良風氣的滋長;當然,僅在學校做到不浪費糧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后果。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余的要打包帶回家。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現象的發生。
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在這個美麗的金秋十月,在這個收獲之季,讓我們一起打造節約的良好風尚,打造文明和諧美麗的長江中學,一起迎接美好的明天吧。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體會 3
糧食是我們補充體能的主要物質之一,可是浪費糧食的現象我們卻隨處可見。
此刻我們的生活富裕了,浪費也隨著生活的提高而增多了,吃了一半的面包,吃了一口的饅頭,吃剩下的白米飯,喝剩下的湯,這些困難時期想吃都吃不到的'食物卻都被扔進了垃圾桶。也許會有人說,浪費這么一點東西無所謂呀!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每個人都扔掉那么一點,那么世界將會浪費多少糧食啊?諸葛亮經常告誡他的兒子;“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句話告訴我們,生活簡樸,能夠培養一個人的美德,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僅有勤儉節儉才能夠受到別人的尊重。
我們從幼兒園就學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因為我從農村里長大,最能體會這句詩的含義了。在農村,夏天能夠隨處可見村民們頂著炎炎夏日還在地里除草干活,這是一種多么偉大的精神啊,還有的弓著腰站在滾燙的水中插著秧苗,這是多么辛苦的事啊。當我親眼看到的時候我完全被驚住了,才懂得一滴汗一滴血這句話的含義。雖然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可是家人卻很少讓我上地里干活,所以我不知這么累。所有這一些,是我董事時,我的媽媽帶著我去趕集回來的時候發現的、明白的。
在偏遠的山區有很多孩子吃不上飯,吃一次餃子也算是很奢侈的了,可是我們呢,卻不明白珍惜此刻完美的生活,把糧食就像垃圾一樣倒掉,我們不覺得羞愧嗎?
所以說,讓我們愛惜糧食,節儉糧食!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體會 4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李紳的這首古詩告訴我們,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節約糧食,愛惜糧食。吃飯時不能浪費糧食,因為我們吃的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勞動的汗水換來的啊!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好多人都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卻有許多人不在乎糧食。就如飯店里客人吃剩的飯菜,一只雞連動都沒有動。那些人為了面子,就把整只雞都扔進了垃圾桶。不難想象,那些人這么做,完全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可是,他們這么做,雖然沒有丟面子,但是卻丟棄了對農民勞動的尊重,無視了農民的汗水。
記得有一次,吃飯時,我由于飯菜不好吃,所以就沒吃多少。爸爸看見我碗里剩下的一粒粒飯,語重心長的說:“糧食來之不易,可要好好珍惜啊!農民伯伯種出這些糧食是很辛苦的.。”
經常看到,在炎熱的夏天里,田地里有很多農民在勞動,有的五六十歲的老人在除草,他輕輕的彎下腰,用那潔凈的雙手去接觸那么骯臟的雜草和污泥,大約五六分鐘站起一次,不斷地用手捶打著自己的腰,然后又彎下腰開始勞動。雖然雜草除去了,但火似的太陽照射在每個農民的后背上,汗珠濕透了他們每個人的衣服,滿頭的汗珠都來不及擦,一滴一滴地落在田地里。這時我不禁再次想起了李紳的那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記得爺爺以前跟我說過,他們小時候為了充饑經常吃一些樹皮、野菜之類的一些東西。當時爺爺的愿望就是能夠吃飽,能夠餐餐都吃上一碗白米飯。聽他這么說,我突然醒悟了,決定以后要好好珍惜糧食,不能浪費。我記得小時候,如果遇到不好吃的飯菜,我就會把它們挑出來,偷偷地扔進垃圾桶里。我知道,爸爸發現后我會很慘,但是菜真的很難吃!現在,我腦海經常浮現爸爸對我說的那句話,要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呀!現在回想起那一碗沒動過多少的米飯,我滿腦子的愧疚! 10月16日,世界愛糧日,難道只有今天,大家才會珍惜糧食么?不是的,其實,每天都是世界愛糧日,任何人每天都有勞動,難道只有今天----愛糧日,他們的勞動才可以受到人們的尊重么?
都成為世
珍惜糧食,說簡單,但又很難;說難,但又是簡單的。
珍惜糧食,就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
珍惜糧食,人人有責。愿每一天都成為世界愛糧日!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體會 5
今天無意中打開電腦,看到了世界糧食日一消息。哦才明白過來,今天是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以前還沒聽說過這個名字呢!但是面對著這五個字,我卻不敢再抬起頭來,不禁又想起來一些往事。
從小便和姥爺一起背誦《憫農》一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背的倒是瑯瑯上口,但是從來沒有想過現實生活中珍惜糧食這些事兒。那天媽媽喊我吃飯,一進屋就看見了電飯煲里的大米飯,唉又是大米飯,吃的都膩了。媽媽看我眉頭不展的樣子就勸我說:“小希,媽媽告訴你大米飯有營養啊!”又是有營養,不行我不吃了,得想個法子啊。趁媽媽去廚房端菜時,我趕緊用飯勺挖出來一塊飯團,三步并作兩步的把小飯團送進了狗狗的飯盆里,媽媽一進屋,看我鬼鬼祟祟的.樣子有點懷疑,我解釋道:“呵呵,剛剛吃掉了一個小飯團,有點飽了,先走了啊!”媽媽看了看電飯鍋里確實少了一塊飯,就放我走了,我趕忙貓腰逃到了自己的小屋里,哈哈大功靠成了。
記得當時我還為自己的舉動而感到光榮,常常教小朋友們這種方法呢,可是今天一想起來,便感到無地自容,我想當初古詩倒背如流的我怎么會做出這樣的傻事?白白浪費掉了一碗糧食啊!再想想,農民伯伯在烈日炎炎的環境下從播種到收獲,其中還要鋤草,面朝黃土背朝天,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而我呢,做出來的是只是對不起他們,不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這是可恥的! 10月16日,不光是今天,以后的日子里我要愛惜糧食,不浪費每一粒米,因為,這米里包涵這農民的汗水啊!愛惜糧食,從我做起,從每一頓飯做起,人人有責!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體會 6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唐朝詩人李紳寫的憫農,它的意思可能大家都知道,農民伯伯務農很辛苦,每日早出晚歸,所以大家要愛惜糧食,那大家都做到了嗎?
據調查,每年我們浪費在家里的糧食足夠1500萬人吃一年,每年我們浪費在食堂里的.糧食足夠3000萬人吃一年,每年浪費餐館里的糧食足夠2億人吃一年。如果我們停止浪費,一年就可以省下約1000億斤的糧食,這足夠養活3.5億人。
雖然我們現在生活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但是大家知道嗎?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塊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正在為一餐飯而辛苦奔波。我們是否想到世界上有許多人正在為一餐而辛苦奔波,還有許多人正因饑餓而在死亡的邊緣掙扎。以前我吃東西常常挑三揀四,吃不玩就隨手扔掉,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以為這不算什么。可是當我在電視上看到那些非洲難民因饑餓,瘦骨嶙峋·饑不擇食,最餓死在街頭那慘不忍睹的情景。還有我國的邊遠山區,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小孩子們還沒有地方上學。要是一個月能吃一次肉啊,那就是謝天謝地了!
這時我才覺得我們的生活是那么的幸福,有爸爸媽媽的疼愛,有大房子住,上學放學都有車接送……想到這,我感到非常慚愧,我真是太不應該了!從現在起,我一定要改掉我的壞習慣,節約每一粒糧食,再也不浪費了! 節約是美德,節約是責任。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節約每一滴油·每一滴水·每一粒糧,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富有,我們的祖國才會更加的繁榮昌盛!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體會 7
只有經歷過后,才能牢記在心;只有不斷反省,才能不斷長大。——題記
我自從上了小學,就有了零花錢,也就開始“浪費資源”。有時在電視上看見了難區的人們,我只會捐點錢罷了,想:只怪他們的命不好,是上天不公,不關我的事。所以我還是揮之度外上天讓我有條件,我又何必節約,簡樸呢?
直到那一天,我懂得了節約——那次,我和我父母去了桃園摘桃子。我抬起頭,桃樹上紅彤彤的桃子讓我饞涎欲滴。我飛一般地拿起了籃子,沖進了那個大桃園,開始了“摘桃之旅”。
在我摘桃子的過程中,我想,反正我們摘下來的桃子要付錢的,一定要挑最好的,不能吃虧!于是只要摘到小的或者有點爛的桃子,就毫不猶豫地丟到地上——讓我驚奇的是,那時的我竟讓沒有一絲的內疚。
突然,眼前出現了一個皮膚黝黑的小男孩。他有一雙炯炯有神的雙眼,手上拿著一個綠色的布袋子,里面好像有什么東西。只見他彎下腰撿起了一個個桃子。我奇怪地問:“你為什要把桃子撿起來呢?”“因為還能吃啊!哥哥,你不知道,我爹媽為了種這片林子花了很多心思!”這時我才知道他是果園的`“小老板”。
他又嘟囔著:“一人扔一個,那得浪費多少個,壞了一點削削也能吃……”
這讓我想起我剛才做得“見不得人的事”,臉“刷”的一下紅了起來。小男孩拿起一個桃子,往身上擦了擦,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我的臉更紅了,“自私、浪費”等一系列的字眼浮現在我眼前……唉!我已經是中學生了,卻把老師常提到的“勤儉節約”扔到了腦后。
收斂了自己的行動,我也懂得了“節約”,節約是一種美好的品德,是一種良好的習慣,正如一位哲人說的,“一個人節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這個美麗的世界!”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體會 8
俗話說:勤能補拙,省能補貧;精打細算,油鹽不斷。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
同學們,當我們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我們唱起雄壯的國歌時,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幸福。但同學們有沒有想到,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么多人的吃飯問題已成為我國的第一大問題。所以,我們每個同學要拿出實際行動為黨為國家分憂,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俗話說:勤能補拙,省能補貧;精打細算,油鹽不斷。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然而,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塊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正在為一餐飯而辛苦奔波?還有許多人正因饑餓而在死亡的`邊緣上掙扎?以前我總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浪費,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所以吃東西常常挑三揀四,吃不完就隨手扔掉。可是自從我在電視里看到了很多非洲難民因饑餓瘦骨嶙峋、饑不擇食,最終餓死在街頭那慘不忍睹的情景時,我才突然覺得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地幸福:有爸爸媽媽的疼愛,有大房子住,上學放學都有汽車接送……正因為生活條件太好了,所以我才養成了不節約糧食的壞毛病。每次吃飯都會掉很多的飯粒,吃不完也覺得無所謂,爸爸媽媽批評我,我還找很多的理由來狡辯。想到這里,我感到非常慚愧,我真是太不應該了!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改掉這個缺點,節約每一粒糧食,再也不浪費了! 日省一把米,月節一斤糧。凡事貴在堅持,節約從點滴做起。
小伙伴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盡自己的一分力量,從小養成節約的好習慣。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亂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不浪費、不擺闊,若有剩余的要打包帶回家。
聯合國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就是要我們把節約變為自覺、成為習慣。
節約是美德,節約是責任。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節約身邊的每一滴油、每一粒糧,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加富有,我們的祖國才會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體會 9
吃著香香的米飯,吃著可口的菜,我不知不覺得想起《憫農》這首古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告訴我們每一粒飯都包含著農民伯伯的汗水,告訴我們要節約糧食,不挑食,把碗中的米飯都吃光。我們的'糧食來之不易,全是靠農民伯伯冒著寒冷和炎熱辛辛苦苦中出來的,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我以前也是不節約糧食,后來我是看了一個電視節目,我才知道要節約糧食,節目里放的是一個小孩,他父母已經過世了,留下他一個人,他在路邊看見了包子,高興極了,老板問他有沒有錢,他說沒有錢,那個老板臉色一下子就黑了。說:“沒錢還不快滾。”把那個小孩趕跑了,接著來到了烤鴨店門口,看見那烤鴨直流口水,可那老板連聞都比給他聞,就把他轟出去了,路上,他看見地上有包子,正當用手去那的時候,一只狗把包子搶走了,最后,這個孩子餓死了。看了這個節目,讓我知道了要節約糧食。
所以,當我們吃著香香的米飯時,就要想起《憫農》這首詩,想起節約糧食。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體會 10
在當今社會,隨著物質條件的極大豐富,我們餐桌上的食物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然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對食物的忽視和浪費。回想起小時候,每到逢年過節,家里總是準備一桌豐盛的傳統菜肴,老人們的眼里總是充滿笑容和滿足,而年輕一代卻常常對這些“老菜”表示不滿,更偏愛外出吃快餐。這樣的場景,不僅反映了代際間的飲食觀念差異,也凸顯了現代人對食物價值的忽視。
記得有一次,和家人一起吃飯,飯菜不合口味,我便隨意地倒掉,媽媽看到后嚴肅地告訴我,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汗水換來的,不能隨意浪費。為了讓我親身體驗糧食的來之不易,媽媽帶我去了鄉下的農田,親眼目睹了農民伯伯在烈日下辛勤勞作的場景。汗水浸透了他們的衣服,每一顆糧食都凝聚著他們的心血和汗水。這次經歷讓我深刻認識到,節約糧食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對農民勞動成果的尊重。
回到城市,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發現不僅是在家庭餐桌上,學校食堂、餐館等地都存在嚴重的食物浪費現象。許多同學因為挑食、趕時間等原因,隨意倒掉飯菜,這不僅浪費了糧食,也辜負了農民伯伯的辛勤付出。因此,我呼吁大家,從自身做起,珍惜每一粒糧食,做到不挑食、不浪費,用實際行動來踐行節約糧食的理念。
此外,我還意識到,節約糧食不僅是個人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共同使命。在全球糧食安全形勢日益嚴峻的背景下,我們更應該珍惜糧食資源,共同維護全球糧食安全。這需要我們每個人從日常做起,從點滴做起,讓節約糧食成為一種習慣,一種風尚。
通過這次學習和反思,我深刻認識到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的.重要性。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將積極踐行節約糧食的理念,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共同為構建節約型社會、維護全球糧食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體會 11
在當今社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浪費糧食的現象日益嚴重。這不僅是對農民勞動成果的不尊重,更是對全球糧食安全的威脅。通過這次學習,我深刻認識到節約糧食的重要性,也明白了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的意義所在。
我記得小時候,爺爺常常告誡我要珍惜糧食,因為糧食是農民伯伯用辛勤汗水換來的。然而,那時的我并沒有真正理解爺爺的話,常常挑食、浪費。直到有一天,我跟隨爸爸去了農村,親眼目睹了農民伯伯在田間辛勤勞作的場景,才深刻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
這次經歷讓我意識到,每一粒糧食都凝聚著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他們冒著嚴寒酷暑,在田間辛勤勞作,才換來了我們餐桌上的豐盛佳肴。然而,我們卻常常因為挑食、趕時間等原因,隨意倒掉飯菜,這不僅浪費了糧食,也辜負了農民伯伯的辛勤付出。
通過這次學習,我深刻認識到節約糧食的重要性。我意識到,節約糧食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珍惜每一粒糧食,做到不挑食、不浪費。同時,我們還應該積極宣傳節約糧食的理念,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一起行動起來,共同維護全球糧食安全。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更加珍惜糧食資源,用實際行動來踐行節約糧食的理念。同時,我也將積極關注全球糧食安全的形勢,為構建節約型社會、維護全球糧食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行動起來,就一定能夠共同守護好我們的“飯碗”,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自己的力量。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體會 12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自古以來便深深烙印在中國人的心中。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食物的豐富多樣讓我們漸漸忘卻了食物原本的意義和背后的辛勤勞動。記得在一個家庭聚會上,當一桌豐盛的菜肴被端上桌時,年輕一輩卻開始抱怨菜肴的老舊和單調,甚至提議外出吃快餐。這一幕深深觸動了我,讓我想起了爺爺奶奶常常提起的他們年輕時的艱難歲月,那時候連基本的溫飽都是奢望。
通過這次家庭聚會,我意識到,盡管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也不能忘記珍惜每一粒糧食。在餐桌上,我們不應該挑三揀四,更不應該浪費。那些因戰爭和自然災害而飽受饑餓的人們,他們連基本的溫飽都得不到保障,相比之下,我們是多么的幸福和幸運。
為了更深刻地理解糧食的.珍貴,我曾跟隨父親去農村體驗農耕生活。在炎炎烈日下,農民伯伯們揮汗如雨,辛苦地耕作著。他們的雙手布滿了老繭,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也為自己過去浪費糧食的行為感到愧疚。
通過這次體驗,我更加明白了節約糧食的重要性。每一粒糧食都凝聚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和汗水,我們應該倍加珍惜。同時,我也意識到,節約糧食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更是全社會的責任。只有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才能真正實現“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的目標。
因此,我呼吁大家,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珍惜每一粒糧食,不浪費,不挑食,不偏食。讓我們一起努力,為實現全球糧食安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體會 13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古詩從小便耳熟能詳,但直到真正體驗了農耕生活,我才深刻理解了其中的含義。
在一次暑假,我有幸跟隨父母回到了鄉下的老家,親眼目睹了農民伯伯們辛勤勞動的場景。他們頂著烈日,彎著腰,在田間勞作,汗水浸濕了衣裳,也浸濕了腳下的土地。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也為自己過去浪費糧食的行為感到羞愧。
回到城市后,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并決定從此以后珍惜每一粒糧食。我開始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不再挑食,不再浪費。在食堂里,我會根據自己的食量來打飯,盡量做到不剩飯菜。在家里,我也會幫忙做飯,盡量做到營養均衡,不浪費食材。
同時,我也意識到,節約糧食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更是全社會的責任。我們應該積極宣傳節約糧食的重要性,讓更多的人加入到節約糧食的行動中來。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如舉辦講座、發放宣傳冊等,來提高人們的節約意識。
此外,我還認為,政府也應該在糧食安全和節約糧食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相關政策,鼓勵農民種植糧食,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同時,政府也可以通過加強監管,防止糧食浪費和損失。
總之,“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只有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才能真正實現糧食安全的目標。讓我們一起努力,為構建一個更加美好、更加和諧的世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體會 14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在“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的主題下,我深刻體會到了糧食的重要性以及節約糧食的必要性。
回想起小時候,我常常因為飯菜不合口味而挑食,甚至將剩飯剩菜毫不留情地倒掉。那時,我并未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對糧食的極大浪費,直到有一次,媽媽帶我到鄉下的農田去體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作。
烈日炎炎下,農民伯伯們彎著腰,用鋤頭一點一點地除去雜草,汗水浸透了他們的衣衫,但他們依然堅持著。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每一粒糧食背后的艱辛與付出。農民伯伯們用他們的雙手,為我們種出了香噴噴的米飯,而我們卻如此輕易地將其浪費,這怎能不讓人感到愧疚?
從那以后,我開始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不再挑食,也不再浪費糧食。每當我在餐桌上看到那些曾經被我嫌棄的飯菜時,我都會想起農民伯伯們的辛勞,心中充滿了感激與敬意。
此外,我還了解到,全球范圍內,仍有大量人口因為糧食短缺而飽受饑餓之苦。他們因為戰爭、自然災害等原因,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而我們卻常常因為追求口感和新鮮而浪費大量的糧食。這讓我更加堅定了節約糧食的決心。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不僅僅是對農民伯伯的贊美,更是對我們每一個人的警醒。糧食來之不易,我們應該倍加珍惜。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繼續堅持節約糧食的原則,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為“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加入到節約糧食的行列中來,讓我們共同守護這份來之不易的寶貴資源。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體會 15
在“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的主題下,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飲食習慣,并意識到了節約糧食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食堂里,一些人因為飯菜不合口味而將整碗飯倒掉;超市里,一些人因為追求新鮮而將過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丟棄;餐桌上,一些人因為追求面子而將大量未吃完的食物浪費掉。這些行為,無疑是對糧食的.極大浪費。
然而,當我們浪費糧食的時候,是否想過那些因為糧食短缺而飽受饑餓之苦的人們?他們因為戰爭、自然災害等原因,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而我們卻如此輕易地將其浪費,這怎能不讓人感到痛心?
節約糧食,不僅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去踐行節約糧食的理念。比如,在食堂里,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食量來打飯,避免浪費;在家里,我們可以將剩飯剩菜保存起來,作為下一餐的食材;在超市里,我們可以選擇購買即將過期的食品,以減少浪費。
此外,我們還應該加強對糧食生產的了解和支持。通過了解糧食生產的艱辛和不易,我們可以更加珍惜手中的每一粒糧食;通過支持糧食生產,我們可以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是一個行動指南。我們應該以實際行動去踐行這個理念,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共同守護這份來之不易的寶貴資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民以食為天”的美好愿景。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征文范文04-21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主題征文04-24
關于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小學作文12-20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倡議書10-20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主題學習心得04-24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主題倡議書(精選5篇)11-19
關于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體會04-24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全觀后感體會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