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應急預案15篇(優秀)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難免會出現一些事故,為了避免事情愈演愈烈,很有必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應急預案。那么編制應急預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醫療應急預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醫療應急預案1
近年來醫療廢物在社會上到處亂排放,一次性醫療用品特別是輸血器、注射器被社會上不法之人加工制成塑料制品以牟取暴利,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對人民身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為加強我院醫療廢物的管理,完善我院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理,杜絕醫療廢物流向社會造成危害,根據衛生部“關于依法加強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精神,結合我院具體情況制定本預案。
一、組織機構及責任人
醫院醫療廢物管理領導小組負責全院的醫療廢物管理,內、外、婦產科、供應室及檢驗科、藥劑科、防?曝撠熑司唧w抓本科室的醫療廢物管理工作。
二、廢物管理要求
各科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單位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對本科的醫療廢物進行管理,杜絕醫療廢物流向社會造成危害。
三、醫療廢物處理程序
病人用的棉球、棉簽、引流棉條、紗布等敷料,傳染病人或疑是傳染病人的生活垃圾用黃色塑料袋打包后貼上感染性廢物標簽,放在醫院規定的統一地方由清潔工專人運往十噸鍋爐焚燒。
使用過的一次性輸液器、注射器、塑料試管剪斷后用含氯消毒液浸泡――裝黃色塑料口袋――貼上感染性廢物標簽――交供應室作高溫壓縮毀形――集中處理。
對使用過的.一次性針頭、玻片、玻璃試管、刀片等先用含氯制劑消毒后裝入專用盒盛裝――貼上損傷性廢物標簽――供應室集中處理。
對廢棄的血清、血液由各科總務護士負責煮沸20分鐘后排放。
防疫科廢棄的疫苗、血液制品用專用容器盛裝――貼上藥物性廢物標簽――清潔工送十噸鍋爐焚燒。
廢棄的化學制劑、過氧乙酸、戊二醛、消毒劑及過期變質的廢棄藥品,包裝后貼上藥物性廢物標簽――交還藥品供應商。
四、醫院醫療廢物管理成員名單 領導小組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醫療廢物交接登記制度為了認真執行《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明確管理職責,在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轉運、焚化過程中必須嚴格登記。
1、清潔工人在定時收集完科室的醫療廢物后應過秤重量,按醫院規定填寫醫療廢物運送三聯單;一聯貼在醫療廢物塑料污物袋上,二聯放入焚化處理廠信息統計箱中,三聯由清潔工妥善保管。醫療廢物運送前應注明:科室、袋數、公斤、責任人、由清潔工統一送至焚化處理廠。
2、焚化工人對各科室運送來的醫療廢物應進行逐一登記,焚化并簽名,防止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
醫療廢物處置人員專業技能與職業衛生防護制度
醫療廢物處置單位應對運送人員進行有關專業技能和職業衛生防護的培訓,并達到如下要求:
1、專業技能
(1)熟悉有關的環保法律法規,掌握環保部門制定的醫療廢物管理規章制度;
。2)熟知本崗位的職責和理解規范的重要性;
。3)熟悉醫療廢物分類與包裝標識要求,裝卸、搬運醫療廢物容器(如包裝袋、利器盒等)、周轉箱(桶)的正確操作程序;
。4)在運送途中一旦發生醫療廢物外溢、散落等應急情況時,知道如何采取應急措施,并及時報告。
2、職業衛生防護
。1)了解醫療廢物對環境和健康的危險性,以及堅持使用衛生防護用品的重要性;
(2)運送人員在運送過程中須穿戴防護手套、口罩、工作服、靴等防護用品;
。3)運送人員體檢:2次/年,必要時進行預防性免疫接種。
醫院感染培訓教育制度
1、每年應對本院醫務人員至少進行2-3次有關醫院感染知識的普及教育工作,對新調入人員尤其是醫生、護士、衛生員要進行崗前教育,目的是使其掌握醫院感染的有關知識,主動參與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工作,并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2、科室領導要定期安排有關醫院感染知識學習,根據各?撇∪酸t院感染發生情況及特點,分析本科醫院感染高危因素,提出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降低醫院感染率。
3、提高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管理水平。醫院感染管理科要定期組織學習或專題講座,不斷進行知識更新,掌握當前醫院感染發展動態。
4、醫院感染管理科對醫院感染管理兼職監控員(醫生和護士)要定期進行業務培訓,開展講座和交流會,由醫院感染管理科醫院感染情況。
5、對醫院感染知識的教育情況,每年進行一次檢查考核,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針對薄弱環節再進行深入教育。
6、積極開展預防醫院感染的學術活動,加強醫院之間的學術交流。
醫療廢物轉運聯單管理制度
1、醫院的醫療廢物及生活垃圾由清潔工每日清理轉運1-2次,一次性醫療用品用后毀形、浸泡消毒后由供應室進行無害化處理。醫療廢物運往醫院指定的焚燒地點集中焚燒處理。醫院所有醫療廢物、生活垃圾由清潔工及時清運或在裝滿3/4時負責封袋運送,原則上每天上午11時或下午17時以前封袋運送一次。在運送過程中嚴格執行《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對需轉運的醫療廢物進行封口結扎。
2、個別科室醫療廢物如需存放1-2天,存放地應有遮蓋設施,防止污染周圍環境,并有沖洗及消毒措施,清洗過程中的廢水應排入醫院的污水系統。
醫療廢物的安全處理制度
1、分類收集原則:減少有毒有害廢物和帶傳染性廢物的數量,有利廢物的回收利用和處理;
2、回收利用原則:避免浪費;
3、減量化原則:通過重復利用,破碎,壓縮,焚燒等手段減少固體廢物的體積和數量;
4、無公害原則:廢物處理必須遵守環保及衛生法規標準要求;
5、分散與集中處理相結合的原則:分類收集的廢物分別進行處理。
醫療應急預案2
一旦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或意外事故發生(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
1、立即上報總務科、感染管理科、主管院長。并應當在48小時內上報區衛生局和區環保局,調查處理工作結束后再次報告。發生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24小時內上報區衛生局和區環保局。并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
2、由總務科、醫院感染管理科及有關科室組成調查小組,必要時請求上級部門協助。
3、調查確認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4、根據醫療廢物性質進行相應的處理方案。
5、盡快組織相關人員對醫療廢物事故區域采取緊急安全處置措施,必要時封鎖事故區域,以防擴大。
6、對被醫療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時,應當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及其他人員、環境的影響。
7、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應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
8、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露物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置,必要時封鎖區域,以防擴大污染。
9、處理人員必須做好自身的衛生安全保護后才能進入現場工作。
10、事后必須對醫療廢物事件的'起因作相應調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對相關人員作相應的責任評估進行必要的獎罰處理。
為了加強醫療廢物安全管理,進一步完善本單位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轉運。暫存。交接等處置管理規范,防止疾病傳播,保護環境安全,切實維護人民健康,我們認真學習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廢物分類目錄”!搬t療廢物管理行政處罰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及文件精神,對我院的醫療廢物管理工作重新要求,加強監管,今年的工作計劃如下:
一、加強管理,健全組織,完善制度
重新成立醫療廢物管理小組(紅頭文件),明確職責任務,制定了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各種相關制度及突發事故應急處理事故等,建立醫療廢物集中安全處置統一工作流程,保障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的正常運行。
二、分類收集管理
監督全院各科室嚴格按照“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將本科室產生的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好,分別置于帶有“警示”標識的包裝袋和容器內,醫療廢物袋達三分之二滿,做有效封口,保證緊實嚴密。損傷性廢物放入專用利器盒內,不得重復使用利器盒。隔離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人產生的醫療廢物及生活垃圾均用雙層專用包裝袋,并及時密封,按醫療廢物處置。
三、轉運管理
要求專職運送人員每天按規定的時間,路線將各科室產生的醫療廢物運送至暫存處,運送時穿戴防護服,防護帽,口罩,工業圍裙,工業用靴,用后可棄橡膠手套等防護用品,定期體檢,運送前檢查醫療廢物標識,封口,防止途中遺撒泄露。運送結束,及時對運送工具清潔消毒。運送收集儲存等過程中,工作人員嚴防暴露損傷,發生暴露損傷時及時報告院感科,立即按職業暴露處理并及時報告相關部門。
四、暫存設施及管理
積極對醫療廢物暫存點進行整改,清楚暫存點附近雜物,本院醫療廢物暫存處設在遠離醫療,食品加工,人員活動區,有防滲漏,防鼠,防蚊蠅,防盜等措施,封閉嚴密,有“禁止吸煙飲食”,“閑人免進”及專用醫療廢物警示標識,設有工作人員辦公室及沖洗消毒設施,醫療廢物在暫存點存放不超過二天,運送人員每天用84消毒劑對運送工具及暫存處進行浸泡清洗和噴霧消毒。
五、登記
本院各科室及暫存處均建立有醫療廢物回收登記本,醫療廢物產生科室和運送人員每天交接后,雙方對醫療廢物來源,種類,重量,時間,經辦人簽名等內容進行詳實登記,資料保存三年,暫存處與開封醫療廢物處置中心交接時,認真填寫轉運聯單各項內容,一式兩份,記錄保存五年。醫療廢物嚴禁自行處理,禁止轉讓買賣事件發生,醫療廢物管理組每月定時督查。
六、應急預案
建立了醫療廢物突發事故,應急處置預案,對轉運過程中發生泄露擴散時及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對污染區域進行消毒,嚴防二次污染,確保安全。
七、培訓
控感科定期對全院醫護人員及后勤人員進行醫療廢物管理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培訓,特別對從業人員進行相關法律,專業技術,安全防護等知識培訓,提高大家對醫療廢物規范處置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
醫療應急預案3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為及時有效、依法妥善處置醫療糾紛,保護患者、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保障醫療安全,維護醫療秩序,創建平安醫院,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結合我院實際,制定本預案。
1.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護士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編制本預案。
1.3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院發生醫療糾紛處置工作,同時指導各科室對糾紛苗頭的應對工作。
1.4 分級分類
本預案所稱醫療糾紛,是指醫患雙方當事人對醫療機構的診療、護理活動和結果及其原因、責任在認識上產生分歧而引發的爭議。
醫療糾紛風險分級 根據患方的人數、情緒、態度、行為以及醫療不良結果的程度,將醫療糾紛風險分為三級:
一級風險:患方來院投訴人數超過10人,病人發生重度殘疾、甚至死亡的,經醫院組織專家討論醫療過程確實存在嚴重問題;挤骄郾娬紦t療機構診療、辦公場所,嚴重干擾醫療機構正常工作的;侮辱、誹謗、威脅、毆打醫務人員或者侵犯醫務人員人身自由、干擾醫務人員正常生活的;停尸鬧事,拒絕將尸體移送太平間或殯儀館,在醫療場所設靈堂、擺花圈、拉橫幅等行為的;患方在醫療機構內實施打、砸等行為,造成財物損壞等情形。
二級風險:患方來院投訴人數少于10人,占據醫療機構診療、辦公場所,干擾正常醫療秩序;家屬認為診療過程中存在過錯或缺陷給病人造成中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經治療后沒有任何后果的;醫院組織專家討論也認定醫療過程存在一定過失;挤綋P言威脅醫務人員人身安全;患方對醫療機構的診療過程提出質疑,經解釋無效,影響其他病人診療的等情形。
三級風險:患方質疑醫務人員診療行為的正確性和有效性;患方對服務態度、服務流程不滿意;醫療過程存在誤診或漏診,但未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收費不合理被患者發現的;患者及家屬要求復印病歷;拒絕在危重病人通知單、手術知情同意書等材料上簽字;患者及其家屬向科室討要說法等,診療過程規范不存在過錯或缺陷,但經判定可能發生醫療糾紛的情形。
1.5 工作原則
醫療糾紛處置,應當遵循實事求是、公正公平、及時便民、依法處置的原則,做到事糾紛得到調解和處理,確保醫療工作正常開展。
2.2 辦事機構
醫療糾紛調解辦公室負責醫療糾紛的接待、調查、答復、處理和報告;
保衛部門負責醫療糾紛場所的安全保衛、報警工作;
醫務科負責組織專家討論、分析、定性和病案保障工作;
發生醫療糾紛的科室負責人和責任人原則上需全程協助處置;
其他相關部門和科室應當配合做好相關工作。
正常上班期間由醫療糾紛調解辦公室負責醫療糾紛的調查和調處,非正常工作時間由醫院總值班代履行值守應急職責。
2.3 醫療糾紛處置的后勤保障
醫院保衛部門要落實安全責任制,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在門(急)診大廳、輸液大廳、搶救室、手術室、收費(掛號)處、藥房(庫)和貴重設備、危險物品存放處,以及易發生聚眾鬧事的場所安裝報警、電視監控等安防設備或配備相應設施。
3 應急準備
3.1 風險評估
醫療糾紛調解辦公室根據患方的人數、情緒、態度、行為以及醫療不良結果的程度,對可能發生的醫療糾紛規模迅速做出正確評估,明確響應等級,評估本院抵御醫療糾紛的能力,對可能嚴重影響醫院正常醫療、辦公秩序的情況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3.2 糾紛處理隊伍的管理和培訓教育
醫療糾紛調解辦公室是醫療糾紛處置的專業隊伍,在分管副院長領導下加強科室管理和演練,提高突發重大醫療糾紛處置能力。加強醫療糾紛處置專職人員培訓,定期組織培訓學習和考察調研,提高醫療糾紛處置的能力和水平。
3.3 物資保障及安全保衛
醫院對醫療糾紛投訴接待場所、糾紛處置場所安裝必要的錄音、錄像設備,由保衛科根據患方到場人員的數量、情緒和糾紛性質,組織相應的保安到場,嚴密保衛糾紛處置工作人員和當事醫務人員的安全,做到萬無一失。
4 應急響應
醫療糾紛調解辦公室接到臨床科室負責人醫療糾紛情況匯報,或非正常上班期間總值班工作指令,迅速收集信息,匯報分管領導,決定響應級別,啟動相應預案。
4.1 三級應急響應
發生三級以上風險醫療糾紛,當事醫務人員應當立即向科室主任或護士長報告?剖抑魅位蜃o士長應當立即到位,及時了解情況,并進行解釋處理,同時向醫療糾紛調解辦公室或總值班報告,必要時醫療糾紛調解辦公室和保衛科趕赴現場處置糾紛。
4.2 二級應急響應
二級以上風險醫療糾紛,醫療糾紛調解辦公室接到科室主任或護士長報告后,應當立即向分管院長匯報,并趕赴現場組織調查,必要時通知保衛科報警。非上班時間和節假日發生醫療糾紛,行政總值班在接到科室報告后應盡快到位,需醫療糾紛調解辦公室協調處理的,應通知當事醫務人員及時到位。
4.3 一級應急響應
發生一級風險醫療糾紛,醫療糾紛調解辦公室應同時向醫院分管院領導和主要領導報告,同時,通知保衛科向110或當地公安機關報警(情況緊急時,醫務人員或調解辦工作人員直接報警),4.3.1在醫患雙方共同在場的情況下,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封存和啟封現場實物及相關病歷資料。
4.3.2患者在醫療機構內死亡的,按規定將尸體移放殯儀館。醫患雙方不能確定死因或死因有異議的,建議患方按規定申請尸檢。
4.3.3保衛科工作人員或保安立即趕赴現場,采取有力措施,維護現場秩序,保護醫務人員及病區其他患者的人身安全和醫院公共財物的`安全;并向警方提供有關人員違法鬧事的證據。
4.3.4公安機關民警到達后,由調解辦負責向民警介紹糾紛基本情況,與民警共同做好患方的教育疏導工作,引導患方依法處理醫療糾紛。公安機構依法強制移尸的,醫院保衛、后勤部門應當配合公安機關強制移尸。
4.3.5發現新聞媒體介入糾紛的,由醫院宣傳科統一負責接待,介紹情況,并與調解辦工作人員共同審核新聞稿。
4.4 響應終止
糾紛經過溝通,雙方協議解決;或醫患雙方申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和法律訴訟,情緒激動的患者家屬散去。醫院的醫療、辦公秩序恢復正常,由醫院分管領導宣布終止應急響應的決定。
4.5 報告
對發生的有影響的醫療糾紛,由調解辦在規定時限內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5 總結評估
發生二、三級風險的醫療糾紛經調解處理后,分管院領導及時組織調解辦進行糾紛處置工作總結,評估工作效果,不斷改進和完善工作措施。
6 責任與獎勵
6.1 責任
醫院建立健全醫務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責任追究、醫療質量監控和評價、醫患溝通和安全責任等制度。對醫療糾紛處置過程中,當事醫務人員有診療活動中有重大過失和不配合調解辦工作的。在醫療糾紛處置過程中,接待處置的工作人員因處置不及時玩忽職守,造成不良影響的,依據醫院相關規定追究其責任。
6.2 獎勵
對于臨床科室醫患工作做得好的,臨床投訴和醫療糾紛少的科室,由調解辦在年底向院黨委推薦優秀科室評選,給予經濟獎勵。
7 附則
7.1 預案管理
本預案由醫療糾紛調解辦公室根據相關資料制定和解釋,并根據預案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修訂。
7.2 預案生效時間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醫療應急預案4
為了保障全校師生員工健康地學習、工作、生活,促進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防范杜絕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切實有效降低和控制公共突發事件的危害,依照上級有關要求及有關法律法規,從我校實際出發,特制定本預案。
一、嚴格落實行政人員值班制和日情況通報制
根據學校安排的值班表,進一步明確任務,細化目標,強化責任,預防為主,努力將工作做在前頭,每天值班情況在行政會和教師會時進行簡要通報,并填寫在校務日志上,發現問題,立即采取相應措施,盡量將問題消滅在萌芽之中,將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出現各類突發公共事件,要立即報告學校綜合治理工作領導組,并在5——10分鐘內上報區教體局。學校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要本著“先控制,后處置,救人第一,減少損失”的原則,果斷處理,積極搶救,組織師生離開危險區域,維護現場秩序,保護好事故現場,積極做好事故善后處理工作。
二、突發公共事件向區教體局報告的主要內容是
。1)事件發生基本情況,包括時間、地點、涉及人員、破壞程度及人員傷亡情況。
。2)事件發生起因分析、性質的初步判斷和影響程度的初步評估。
(3)事件發生后學校所采取的.應急措施。
。4)事態發展狀態、處置過程和結果。
。5)需要報送的其他事項。
三、突發公共事件搶險
總指揮:xxx
副總指揮:xxx
成員:xxx
。1)搶險救災隊伍
組長:xxx
成員:xxx年級組長班主任
。2)通訊信息組
組長:xxx
成員:xxx
。3)后勤保障組
組長:xxx
成員:xxx
。4)衛生防疫組
組長:xxx 成員:xxx班主任
四、安全事故搶險應急預備案
。1)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1、發生火災事故時,立即向119消防指揮中心報警,并向學校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匯報,同時立即向區教體局報告。
2、迅速切斷電源。
3、搶險救災組等在場有關人員應用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時間內疏散師生,把人員撤離到安全區域。
4、積極配合消防人員滅火,嚴禁學生參與滅火。
5、在進行滅火的同時,應采取有效的隔離措施,防止火勢蔓延。
。2)食物中毒應急預案
1、發現師生有類似食物中毒癥狀時,應迅速送至醫院診治。
2、迅速向學校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報告,同時立即向區教體局、區衛生防疫部門報告。
3、做好所食用食物取樣工作,以備衛生部門檢驗。如果是食本資。料來源于。用校外食物所致,也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取樣。
4、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師生名單,并檢查他們的身體狀況。
5、做好家長、家屬的思想工作,穩定他們的情緒。
6、積極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做好診治、調查、事故處理等工作。
。3)其它意外傷害事故應急預案
1、如發生師生身體受到意外傷害,特別是時,應立即撥打122報警電話,保護好事故現場,及時報告學校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及時送傷病者到醫院診治或撥打120急救電話。
2、視情況及時向xxx派出所、區教體局報告(教育科xxx,辦公室xxx)。
3、迅速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并做好有關材料的收集等工作。
4、通知傷病者的家屬或學生家長。
5、妥善處理有關事宜。
醫療應急預案5
為加強對醫療廢物的管理,防止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后造成環境污染、人員傷亡,以及疾病的傳播,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制定本方案。
一、組織管理。
成立醫療廢物意外泄露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具體名單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小組職責:
院長作為醫療廢物管理第一責任人,分管副院長作為醫療廢物管理具體負責人,負責對事故處理的組織、指揮和協調工作。后勤管理部、醫院感染管理科、保衛科負責組織對泄露現場進行消毒、封鎖現場,疏散受威脅區內的人員等處理工作;醫務部、護理部負責對現場傷亡人員進行醫療救援和醫護人員調配;各部門密切配合,各自履行相應的職責,確保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
二、報告程序
1、各科室或個人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及時上報后勤管理部,非上班班時間報醫院總值班;后勤管理部接到通知后,根據事故現場情況及時通知醫院感染管理科、保衛科等相關科室及部門。
2、后勤管理部接到報告后,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必要時啟動應急領導小組,并在48小時內向桂林市衛生局、環境保護局報告。
3、發生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后勤管理部應當在12小時內向市衛生局、環境保護局報告,并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
4、發生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后勤管理部應當在2小時內向市衛生局、環境保護局報告,并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
5、發生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傳染病傳播事故,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由預防保健科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三、現場處置
1、醫院發生突發醫療廢物事件情況后,由后勤管理部迅速組織相關人員確定發生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2、立即啟動應急方案,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對泄漏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無害化處置,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大污染。
3、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
4、工作人員應當做好衛生安全防護后方可進行工作;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面部時,應戴有防滲透性的口罩、防護眼鏡;可能污染身體時,應穿隔離衣。
5、對醫療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置時,應盡可能地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其他現場人員及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四、后續處理
1、現場事故妥善處置后,后勤管理部及醫院感染管理科要及時進行現場評估,對封鎖區域確認已安全、無害后,方可開放。
2、處置工作結束后,后勤管理部、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對事件起因、防范措施、處理意見等進行調查、評估,寫出調查報告并向院領導報告或全院通報,以防今后類似事件發生。
醫療應急預案6
為防止醫療廢物處置過程中由于醫療廢物遺撒、流失、泄漏、擴散導致的傳染病傳播或環境污染事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以及市,區環保部門對醫療機構醫療廢物處置的有關要求,制定本預案。
一、指導思想
指揮本單位醫療廢物意外事故的應急處理工作。根據工作需要,及時召開會議,聽取工作匯報,果斷作出決策。解決應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強化非常時期的責任制管理。
二、日常管理機構
成立醫療廢物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醫務科,由醫務科長具體負責,成員由醫務科、醫院感染控制辦公室、醫教部、護理部、保衛科人員組成。在應急狀態下,實行24小時值班制,其主要職責是負責全院醫療廢物的日常管理和意外事故的應急處理工作,承擔業務指導與組織協調,對應急防控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控和督導。及時處理各種緊急情況。承擔相關文件的起草和文件發布工作。合理調配醫院資源等。
三、預防控制措施
1.認真督導檢查,防范意外事故發生:
醫務科,院感辦等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對醫院日常醫療廢物處理工作進行抽查,院感辦堅持經常性的監督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通報、反饋、指導整改,以預防醫療廢物處置過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
2.強化培訓,提高責任感:
采取多種形式,加強醫療廢物安全處理的宣傳教育,定期考核,開展經常性演練等,以提高全院職工執行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自覺性。
3.控制措施
。1)發現包裝袋破損發生泄漏時,應及時增加包裝袋層數,若是漏入儲存桶內,必須到規定的地方對儲存桶清洗并進行消毒處理,若是漏入運送車內,必須將車推到規定的地方清洗并進行消毒處理。
。2)發現儲存桶破損或車廂破損,應立即更換或修補。
(3)發現包裝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廢物污染,應立即增加包裝層數或更換容器。
。4)發現醫療廢物撒漏到地面,應先清除撒漏物,然后對地面進行清潔消毒。
(5)在進行泄漏事故處理時,嚴禁工作人員用手直接接觸醫療廢物。
。6)若發生運送車翻倒,醫療廢物大量泄漏現象,應及時通知周圍人員遠離,控制污染區域,以免擴大污染,并及時清除,清潔、消毒,事后應對工具進行清潔、消毒。
(7)運送車上要有備用醫療廢物儲存桶、包裝袋、及包扎帶、消毒和清潔工具。
。8)醫療廢物運輸單位有備用運輸車輛。
。9)工作人員應在加強做好衛生安全防護后進行事故處理。
。10)對事故進行登記和報告制度。
4.報告流程
。1)發現醫療廢物泄漏、流失、擴散和嚴重遺撒事故時,要立即報告醫院醫療廢物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和醫務科、院感辦。醫療廢物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立即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
。2)院感辦、醫務科立即組織人員進行調查,組織有關人員盡快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3)保衛科立即組織有關人員盡快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封鎖,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止擴大污染。
。4)醫務科、院感辦立即組織人力對污染現場進行消毒、處理,盡可能減少污染對病人、醫務人員及周圍環境的`影響。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漏物及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其他無害化處理。
。5)對感染性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進行消毒。
(6)處理工作結束后,醫院醫療廢物應急處理小組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匯醫資料,并完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發生。
四、處罰原則
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廢物管理行政處罰辦法(試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執行。
醫療應急預案7
為了加強對醫療廢棄物的管理,防止醫療廢棄物意外泄露后造成環境污染、人員傷亡,以及疾病的發生和傳播,根據《醫療廢棄物管理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制定本方案。
一、組織管理
醫院成立醫療廢物意外事敀防范和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由院長擔任,成員包括各科室負責人。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主要工作職責:負責全院醫療廢物意外事敀的防范和應急處理工作。根據工作需要,及時召開會議,果斷做出決策。解決防范和應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強化非常時期的責任制管理。
二、防范制措施
(一)訃真督導檢查,防范意外事敀發生
由醫院廢物領導小組對醫療廢物處理工作進行丌定期抽查,發現問題,及時通報,以預防醫療廢物處置過程中意外事敀的發生。
。ǘ⿵娀嘤,提高責任感
加強醫療廢物安全處理的`宣傳敃育。開展經常性演練等,以提高醫院規范處理醫療廢物的能力。
。ㄈ┙⑨t院突發醫療廢棄物事件應急報告制度
1、各科室發生醫療廢物處置事件后,應立即報告院長,由辦公室在48小時內報告縣衛生尿、環境保護尿。發生醫療廢物管理丌當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個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患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敀時,應當在12小時內向市衛生尿、市環境保護尿報告。并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并逐級上報。當發生因醫療廢物管理丌當導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敀時,應當在2小時內向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本辦法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
2、任何科室和個人對突發醫療廢物處置事件丌許隱瞞、緩報和謊報。
3、醫院發生醫療廢物導致傳染及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敀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三、醫院突發醫療物處置事件應急處理程序、措施
(一)接到突發醫療廢物事件情冴后,應迅速組織相關人員確定流失、泄露、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ǘ┝⒓纯詣陸狈桨福瑢Πl生醫療廢物泄露、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對泄露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無害化處置,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大污染。
。ㄈ┌l生感染性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消毒時,由污染輕區域向污染重區域進行。
(四)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面部時,應戴有防滲透性的口罩、防護眼鏡。可能污染身體時,應穿防滲的隔離衣。
。ㄎ澹┕ぷ魅藛T應當做好衛生安全防護后方可進行工作。
。┤绻腥藛T被艾滋病污染的醫療廢物傷害,與家組應根據程度進行評估,決定是否進行艾滋病抗病毒治療。
。ㄆ撸┨幚砉ぷ鹘Y束后,領導小組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并采取有敁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發生。
醫療應急預案8
一、暴雨洪水預警報
汛期,有關部門應堅持24小時值班,掌握雨情水情和氣象形勢,及時了解降雨地區的降雨強度、洪水流量、河流、水庫水位、長短期水情和氣象分析預報,并在暴雨洪水發生之前向各有關單位發出預報,減輕洪水災害造成的影響和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ㄒ唬╂偡姥纯购殿I導小組辦公室
1、堅持汛期24小時值班,必要時實行加強班;
2、密切監視全區云、雨、水情;
3、負責防御暴雨、洪水的通報、通知;
4、必要時向上級有關單位和領導報告;
5、認真做好上傳下達。
。ǘ╂倗临Y源所
1、災害性天氣期間要24小時值班;
2、密切注視,收集天氣預報和降雨情況,分析可能發生地質災害情況,及時作出部署。
3、及時向鎮防汛辦公室通報險情、災情。
二、當洪水達到警戒水位時
鎮防汛抗旱領導小組辦公室應密切監視實時暴雨洪水和發展趨勢,對重點地方的抗洪搶險作出指導性的部署,對主要防洪工程運行狀況實施監控,同時各成員單位應按職責分工認真做好迎戰洪水的各項準備工作,各有關單位應完成下列重點工作。
(一)鎮防汛抗旱領導小組辦公室
1、領導小組組長親自坐鎮指揮;
2、召開領導小組成員緊急會議,審議并宣布進入緊急防汛期動態;
3、對重大防洪問題作出決策,抗洪救災各項命令。
。ǘ╂偽溲b部
根據實時重大汛情,險情和災情,部署鎮應急搶險隊伍抗險救災的準備工作,必要時投入戰斗。
(三)鎮水利站
1、檢查并督促發洪區內的小型水庫防汛責任人上崗到位,并了解其他水利工程防洪到位情況;
2、掌握發洪地區重點防洪水利工程的實時運行情況,并及時上報有關部門。
(四)鎮國土資源所
1、部署、指導、檢查各村防御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工作。
2、掌握重點地區的地質險情態勢,并向鎮黨委、政府報告重點險情及處理動態;
(五)鎮派出所
1、保障交通干線和搶險救災重要線路的暢通;
2、協助做好抗洪搶險救災人員和動員緊急運輸工作。
。╂偞褰ㄕ
1、做好低洼地的防洪排洪安全工作;
2、配合鎮政府及時組織受災居民安全轉移。
。ㄆ撸┲行W學校
部署做好學校和校師生的防洪安全工作;
三、當洪水達到危險水位時
發洪區大部分已超過防御標準,鎮防汛辦應掌握實時暴雨,洪水及其發展趨勢,密切注視主要防洪工程,病險工程和在建工程,重點是部署,組織各單位按職責分工支援發洪地區的搶險和救災工作。各有關單位在做好前述第二款各項工作外,應努力完成下列重點工作。
(一)鎮防汛抗旱領導小組辦公室
1、領導小組組長到辦公室坐鎮指揮;
2、領導小組組長召開小組成員緊急會議,必要時審議并進入緊急防汛期的命令。
。ǘ╂偽溲b部
1、參與指揮部的會商研究部署決策;
2、組織應急搶險隊投入抗洪搶險工作。
(三)鎮水利站
監控重點病險水庫,并向鎮黨委、政府報告有關重大問題;
。ㄋ模╂倗临Y源所
1、部署、指導、檢查各地防御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2、掌握重點地區災害的險情及處理動態,并及時向鎮黨委、政府報告上述情況。
。ㄎ澹╂偱沙鏊
1、根據鎮防汛辦的部署,協助做好搶險救災人員和物資的緊急運輸工作;
2、保障交通干線和搶險救災重要線路的`暢通。
。╂偞褰ㄕ
1、組織部署防洪排澇安全工作;
2、配合鎮黨委、政府及時組織受災居民安全轉移。
。ㄆ撸┲行W學校
部署做好學校和在校師生的防洪安全工作。
(八)鎮民政辦
1、做好救災災民的各項準備工作;
2、協助災區應急安置和救濟災民。
。ň牛╂傂l生院
1、部署洪澇災區的醫療救助工作;
2、派遣醫療隊伍到災害區防疫,治病。
。ㄊ╂偱沙鏊
1、組織警員待命,必要時投入搶險救災;
2、及時掌握災區社會治安動態,視情采取必要的管制和其他應急措施。
四、當出現特大洪水時
發洪區大部分地區已大大超過防御標準,搶險和救災已成為各成員單位的頭等大事和當務之急,特別是直接搶險救災服務的關鍵部門應全力以赴做好各項工作,各有關單位在繼續做好前述第三款各項工作外,應努力完成下列重點任務。
。ㄒ唬╂偡姥搭I導小組辦公室
1、執行鎮黨委、政府和上級的重大防洪決策;
2、組長坐鎮指揮部指揮,副組長及成員單位主要領導在辦公室協助組長工作;
3、建設區分管領導到抗洪第一線指揮抗洪。
(二)鎮武裝部
1、組織應急搶險隊伍人員投入抗洪救災;
2、必要時協同鎮黨委政府向上級請求抗洪兵力和裝備支持。
(三)鎮水利站
1、督查,監控重點病險水庫安全渡汛措施;
2、必要時向上級主管部門請求防汛專家支援。
。ㄋ模╂傆嘘P部門
各成員單位和有關部門,應堅決執行鎮黨委、政府和上級的重大決策和部署,按照職責分工履行各自的義務,全力以赴支援災區,為災區提供優質服務。
五、救災報災工作
當發生上述第二、第三、第四種情況,洪水開始退落后,各成員單位應把抗洪工作重點轉移到救災工作上來,抓好安置災民和醫療防疫,恢復災區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和恢復生產,共建園的各項支援災區工作。
(一)鎮防汛抗旱領導小組辦公室
1、召開成員緊急會議,部署,協調有關救災工作;
2、必要時組織成員單位到抗災第一線慰問災民,協助指導抗災救災;
3、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汛情與災情。
。ǘ╂偯裾k
及時協助鎮黨委、政府慰問受災群眾,了解災情,指導災區生產自救。
(三)鎮派出所
組織警員投入救災工作,維護好災區社會治安,及時掌握災區社會治安動態,視情采取必要的管制和其他應急措施。
(四)鎮衛生院
1、組織醫療隊到災區搶救傷病員;
2、加強災區疫情監測和衛生防疫工作,防止疫情蔓延,做好救災防病宣傳,做到災后無大疫。
。ㄎ澹┲行W學校
組織做好學校救災工作,盡快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
。╂傓r技站
組織災后農業生產自救,指導農村調整種植結構,做好恢復農業生產工作。
(七)鎮水利站
幫助進行水利水毀工程的修復和除險加固。
醫療應急預案9
1總則
1.1編制目的
保障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公共事件(以下簡稱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各項醫療衛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進行,提高衛生部門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反應能力和醫療衛生救援水平,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突發公共事件所導致的人員傷亡、健康危害的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有關規定執行。
1.4工作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管理、明確職責;依靠科學、依法規范;反應及時、措施果斷;整合資源、信息共享;平戰結合、常備不懈;加強協作、公眾參與。
2、醫療衛生救援的事件分級
根據突發公共事件導致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情況將醫療衛生救援事件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2.1特別重大事件(Ⅰ級)
(1)一次事件出現特別重大人員傷亡,且危重人員多,或者核事故和突發放射事件、化學品泄漏事故導致大量人員傷亡,事件發生地省級人民政府或有關部門請求國家在醫療衛生救援工作上給予支持的突發公共事件。
(2)跨。▍^、市)的有特別嚴重人員傷亡的突發公共事件。
(3)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
2.2重大事件(Ⅱ級)
(1)一次事件出現重大人員傷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
5例的突發公共事件。
(2)跨市(地)的有嚴重人員傷亡的突發公共事件。
(3)省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發公共事件。
2.3較大事件(Ⅲ級)
(1)一次事件出現較大人員傷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3例的'突發公共事件。
(2)市(地)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較大突發公共事件。
2.4一般事件(Ⅳ級)
(1)一次事件出現一定數量人員傷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1例的突發公共事件。
(2)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發公共事件。
醫療應急預案10
一、總則
1、目的:為了防止醫療廢物在處置過程中發生流失、泄露、擴散而導致傳染病播散或污染環境的事故,提高我院醫療廢物專職工作人員的現場應急能力,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要求,結合我院實際,制定本預案。
2、使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發生在我院院內感染性、損傷性、病理性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時的應急處置。藥物性、化學性醫療廢物的意外事故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執行。
二、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組長:xx
副組長:xx
組員:由院感科、醫務科、護理部、總務科、藥劑科、設備科主要負責人組成
職責:負責對事故處理的組織、指揮和協調工作。成立事故現場調查組、安全保衛組、醫療救護組、現場處理組、后勤保障組
具體分工:
1、事故現場調查組(院感科):負責勘察事故現場,組織人力對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等情況進行評估并做好調查記錄。
2、安全保衛組(總務科):負責現場秩序維護,及時疏導事故現場圍觀人群,保障安全,防止事態擴大并負責應急所需后勤物資的保障。
3、醫療救護組(醫務科、護理部):負責現場人員的醫療救護工作。
4、現場處理組(院感科、護理部):對現場消毒處理工作及個人防護工作進行指導,并組織人員對泄露現場進行消毒處理。
5、后勤保障組(總務科、設備科、藥劑科):負責應急處理所需個人防護用品、消毒器械、藥品的保障。
三、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報告程序
1、醫院任何工作人員發現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應立即上報院感科,節假日及夜間時間報告總值班。
2、院感科或總值班接到報告后,立即向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報告,同時對污染現場進行封鎖。
3、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立即向現場調查組、醫療救護組、安全保衛組、現場處理組、后勤保障組組長進行通報,同時啟動本預案。
4、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等意外事故時,醫院應在規定時間內向市衛生局及環保局報告。
。1)一般情況下應在48小時內報告;
。2)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12小時內報告;
(3)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2小時內報告。
四、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預防及緊急處理措施
1、全體工作人員均有義務監督醫療廢物的管理,當發現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應立即上報。
2、事故現場調查組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3、如有人員傷亡,醫療救護組立即對傷員進行急救。
4、現場處理組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漏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理,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污染擴大。
5、對污染區域進行消毒處理時,應當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其它現場人員及環境的影響,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
6、工作人員應當做好安全防護后進行工作。
7、若發生醫療廢物導致傳染病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事件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的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五、總結與獎懲
調查處理工作結束后,領導小組應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發生,同時將調查處理結果向衛生局報告。報告內容包括:
1、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及簡要經過;
2、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類型、數量,意外事故發生的可能原因;
3、事故造成的危害和影響;
醫療應急預案11
目的:
本預案是為放射、放療設備發生故障時,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保證病人一輩子命安全制訂的`應急處理方案。
應急預案:
一、故障處理原則
1、及時分析故障緣故,修理工程師進行必要的操作和調整。如無法及時排除障礙應趕忙向上級或相關職能部門匯報,并通知登記臺做好相應的處理措施;
2、遇到威逼人身、設備安全,且無法排除故障時,應趕忙停用設備,并
向上級主管部門和相關職能科室匯報,報備修理。
3、如醫院自身無法解決的故障,應及時上報資裝辦主管修理副主任,并于廠家聯系修理,修理過程及結果需存檔備案。
二、分類處理預案
1、 DR、RF、MG故障
1)患者信息無法下載、圖像信息無法上傳
處理方式:A檢查網線接口、B重置程序、C通知系統愛護員
2)球管不曝光
處理方式:A檢查操作界面狀態、B檢查操縱面板狀態、C查看球管位置、D重置電源、E通知工程師
3)圖相信丟失
處理方式:A重置電源、B通知工程師
2、 CT故障
1)患者信息無法下載、圖像信息無法上傳
處理方式:A檢查網線接口、B重置程序、C通知系統愛護員
2)移動檢查床卡死
處理方式:A重置檢查床電源、B通知工程師
3)組合機頭不曝光
處理方式:A檢查操作界面狀態、B檢查操縱面板狀態、C檢查組合機頭狀態是否過熱、D通知工程師
4)圖像信息丟失
處理方式:A重置電源、B通知工程師
3、 MRI故障
1)患者信息無法下載、圖像信息無法上傳
處理方式:A檢查網線接口、B重置程序、C通知系統愛護員
2)移動檢查床卡死
處理方式:A重置檢查床電源、B通知工程師
3)線圈工作故障
處理方式:A檢查操作界面狀態、B檢查接口、C檢查冷卻系統是否過熱、D通知工程師
4)圖像信息丟失
處理方式:A重置電源、B通知工程師
4、后裝機、直線加速器等設備
1)加強對放射源的監管,在設備修理及移機過程中制定相應的緊急應急措施
5、設備發生故障時,應在作出判定無法修復時第一時刻與廠家聯系并上報醫務辦
醫療應急預案12
醫療緊急應急預案是指在各類突發性重大事件、公共衛生事件或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引起的緊急情況下,為及時、有效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提供緊急醫療救護、疾病防控、物資保障等方面的專業應急措施和策略。
作為醫療衛生系統的一項重要技能和任務,醫療緊急應急救援工作應當是高度系統化、實踐化、專業化和精細化的。因此,制定完善的醫療緊急應急預案顯得尤為重要。
醫療緊急應急預案應具備以下方面:
1.對應急預案的分級分類
應急預案的分級分類有四個等級,分別是國家級、省級、市(州)級和縣(市)級。最高級別是國家級,也就是最高指揮部的`級別。
2.對應急資源的合理配置
在醫療應急預案中,應根據預案所定的衛生應急等級和相關指標來確保應急資源在分布上的合理性、平衡性和有效性。如診斷設備、急救藥品、衛生器材、人力資源等等。
3.組織衛生隊伍,建立應急準備體系
在醫療應急情況下,工作的重點就是組織衛生隊伍,具體包括急救人員、第一線醫護人員、后勤保障人員等工作人員。以及各種應急醫療設備和物資的準備,并以現場沒有水電的狀態下運行。
4.體系不斷的考核和改進
在醫療應急預案實施過程中,要根據實際執行情況對預案進行不斷的考核和改進,確保應急預案的實施效果更加科學、合理和高效。
綜上所述,制定成熟的醫療緊急應急預案對于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日常醫療衛生工作中,要始終保持高度的應急準備狀態,時刻準備好應對各種突發情況,同時根據當地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等特點不斷地調整完善應急預案,確保萬無一失。
醫療應急預案13
為防止醫療廢物處置過程中由于醫療廢物遺撒、流失、泄漏、擴散導致的可能傳染病傳播或環境污染事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衛生部《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指導思想
為防止疾病傳播,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構建醫療廢物的長效安全管理和應急處理機制,提高全院職工對意外事故的快速反應和控制能力,確保在意外事故突然來臨時,能夠有效有序處置。
二、應急指揮體系
1、組織領導機構
成立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
組長:張英輝(院長)副組長:王其林(副院長)
鄧武成(副院長)楊新(副院長)
成員:候恩秀柏煒王秀珍尹小勇
黃海燕張濤李懿陳慧明
主要職責:指揮全院醫療廢物意外事故的應急處理工作;根據工作需要,及時召開會議,聽取工作匯報,果斷作出決策;解決應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強化非常時期的責任管理。
2、下設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應急處理辦公室
辦公室設在院感科,由黃海燕同志擔任辦公室主任,總務科柏煒同志任辦公室副主任,負責日常具體事務。
主要職責:全院醫療廢物的日常管理和意外事故的應急處理工作,對應急防控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控和督導;及時協調處理各種緊急情況。
三、預防控制措施
1、認真督導檢查,防范意外事故發生
由院感科對醫院日常醫療廢物處理工作進行經常性的監督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通報、反饋、指導整改,以預防醫療廢物處置過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
2、應急處理方案
、耪J真落實醫院醫療廢物管理制度。
、瓢l現醫療廢物泄漏、流失、擴散和嚴重遺撒事故時,要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科及總務科。
⑶上述職能部門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有關人員盡快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調查處理,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類別、數量、發生時間、流向、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將情況立即報告分管院長。分管院長確定應急預案的啟動同時報告衛生、環保主管部門。
⑷保衛科立即組織有關人員盡快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封鎖,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止擴大污染。
⑸院感科立即組織人力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其他無害化處理。
、蕦Ω腥拘詮U物污染的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進行消毒。
、藢︶t療廢物污染區域進行處理,應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其他現場人員及周圍環境的影響。
醫療應急預案14
一、血壓突然升高應急預案
一血壓:
1、正常情況下,收縮壓<
18.6kPa140mmHg,舒張壓<12.0kPa90mmHg.當收縮壓≥18.6kPa140mmHg和或舒張壓≥12.0kPa90mmHg稱為高血壓.
2、高血壓主要見于高血壓病原發性高血壓,亦可繼發于其他疾病如腎臟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顱內壓增高等,稱繼發性高血壓.
3、血壓低于
12.0/8.0kPa90/60mmHg時,稱為低血壓,常見于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也可見于極度衰弱者.血壓為重要的生命體征,在拔牙及手術過程中,應隨時監測血壓變化,維持血壓平衡.
二病因:
1、精神心理因素:如恐懼、緊張、憂慮等.
2、不良刺激:如疼痛、器械響聲、出血等.
3、其他:如伴有其他全身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顱內壓增高、體弱疲勞者等.
三臨床表現:患者出現頭昏、頭脹、胸悶、心悸癥狀.嚴重時可有頭痛、惡心、想吐、手足發麻等癥狀.
四預防:術前應仔細詢問病史并監測患者血壓,是否在正常值范圍內,如血壓高于18.6/12.0kPa140/90mmHg時,應先行內科治療待血壓接近正;蚍定后再拔牙或手術.若血壓正?梢允中g,術前應消除患者的恐懼和緊張情緒,在術前1小時可給予適量的鎮靜劑如口服安定藥片一次2.5--5mg,一天3次.術中保證無痛,局麻藥選用利多卡因為宜,盡量減少手術創傷及局部止血.術后繼續服用降壓藥物.有明顯癥狀或合并心、腦、腎等損害的高血壓患者,應禁忌拔牙.
五處理:
1.一旦出現高血壓癥狀,應立即停止麻醉注射或手術.
2.迅速放平椅位,讓患者平臥休息.
3.給患者以安慰,消除顧慮,往往能迅速好轉.
4.根據病情給患者服用適量的降壓藥:舌下含服卡托普利一次
12.5--25mg一天3次或舌下含硝苯地平一次5--10mg一天2--3次.
5.給藥
5分鐘后監測血壓到正常范圍,若經安靜環境休息15分鐘血壓仍在140/90mmHg以上者,經治醫師應及時撥打120轉院進一步處理.
二、過敏性休克應急預案
一休克:
1、休克是人體對有效循環血量銳減的反應,是全身微循環障礙,組織和器官氧合血液灌流不足,進而引起代謝障礙,細胞結構和功能損害等系列全身反應的病理綜合癥.
2、休克按病因分為低血容量性、心源性、感染性,過敏性休克等,而口腔診療中最常見的并發癥是過敏性休克.
二病因:麻藥過敏性反應
三臨床表現:胸悶、全身或手發麻、發癢、皮疹、寒顫;甚至突然出現驚厥、昏迷、呼吸心跳驟停等嚴重反應.
四預防:
1、詳細詢問患者有無過敏史
2、對普魯卡因過敏者,可改用利多卡因,使用前也應做過敏試驗.由于同類藥物中交叉現象,普魯卡因過敏者,也不能使用丁卡因.
3、麻醉前先用抗組胺藥如鹽酸苯海拉明口服一次
25--50mg,一天2--3次;或者鹽酸異丙嗪口服一次12.5--25mg,一天2-3次或鎮靜藥如安定口服一次2.5-5mg,一天2-3次對防止或者減輕過敏反應有一定效果.
4、對過敏試驗陰性者,也要提高警惕,在注射時仍然不可麻痹大意.
5、隨時做好抗過敏性休克搶救準備
五處理:
1、一旦出現休克現象,應立即停止注射麻藥
2、迅速平放椅位,患者于頭低位
3、給患者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給患者保暖
4、立即給
1:1000腎上腺素0.5--1ml靜脈注射,癥狀不緩解可間隔20-30分鐘經肌內注射或皮下重復注射1ml.
5、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對癥治療立即進行搶救,同時撥打
120轉院進一步處理,如出現心臟驟停應由首診醫生組織有關人員立即進行現場心肺復蘇的搶救.
三、拔牙后創口出血不止應急預案
拔牙后一般情況:正常情況下,拔牙15分鐘左右創口內形成血凝塊,即不再出血.如在
。ㄒ唬┬g后30分鐘去除敷料,創口仍有明顯的出血傾向時稱為原發性出血;術后48小時以上創口感染、血凝塊分解后發生的出血稱為繼發性出血.
原因:
1、急性炎癥期拔牙;
2、牙齦及骨膜撕裂未行縫合或縫合不當;
3、牙槽窩內殘
。ǘ┝粞仔匀庋拷M織;
4、牙槽內小血管破裂;
5、手術創傷大,牙槽骨折裂未行復位;
6、創口護理不當,如術后反復漱口、吐唾、吮吸、近過熱過硬的食物、劇烈活動等;
7、局麻藥中腎上腺素含量過高或術中用腎上腺棉球壓迫止血,引起的血管擴張;
8、全身因素所引起的出血如高血壓、血液疾病血紅蛋白及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均減少,出血時間及血塊收縮時間也延長等、肝臟疾病等.
。ㄈ┡R床表現:
患者情緒緊張、焦慮、恐慌、面色蒼白,嚴重的這可有血壓降低,甚至虛脫.局部檢查,可見血凝塊高出創緣表面
之上,在血凝塊下有血液不斷滲出.
預防:
1、術前詢問病史并做必要檢查及準備.
2、術中應減少損傷.
3、術后應妥善處
。ㄋ模├砗冒窝绖摽.
4、拔牙后,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止血藥物.
處理:
1、注意患者的全身狀況,詢問出血情況,估計出血量.應注意脈搏與血壓的.變
。ㄎ澹┗.
2、安慰患者消除其恐懼心理
3、去除血凝塊,仔細查明出血原因和部位
4、針對不同的出血情況采取相應的止血措施:
a:輕微出血,可填塞碘仿海綿后壓迫止血;
b:牙槽窩內的出血,在局麻下切除刮除不良的血凝塊或者殘留的炎性肉芽組織及骨碎片,用碘仿紗條填塞止血;
c:牙齦及粘骨膜撕裂后的出血,應予以縫合止血.
不論何種因素引起的出血,經上述方法處理后,宜觀察患者半小時.待其完全不出血后
(1)方能離去.
對疑有全身出血性疾病、嚴重的難以查明原因而又反復出血的患者,在局部處理同時
(2)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止血藥物和抗生素預防感染.必要時應及時撥打120送往醫院住院治療或轉科處理.
四、下牙槽神經組阻滯麻醉引起的損傷應急預案
下牙槽神經阻滯: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劑注射于翼下頜間隙內下頜肢內側的下牙槽
。ㄒ唬
神經溝周圍,麻醉劑順溝流入下頜孔而麻醉下牙槽神經,使該神經分布的區域產生麻醉效果.
原因:下頜磨牙特別是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根尖與下頜管鄰近,在分牙或斷根是容易
。ǘ⿹p傷下牙槽神經,或將牙根推入下頜管,使神經受壓.
臨床表現:下唇長期麻木或感覺異常.
。ㄈ∷念A防:
1、阻生牙拔除前應射X線片了解牙根于下頜管的關系,避免術中損傷.
2、如斷根已經入下頜管,應擴大牙槽窩后取出,不可盲目用器械強取.
五處理:
1、如神經已受損傷,術后應給予預防水腫及減壓藥物;地塞 米松磷酸鈉注射液:靜脈注射每次
2--20mg;靜脈注射時,應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地巴唑片:口服一次5--10mg,每次3次.
2、給予促進神經恢復的藥物,如維生素B1口服一次5--10mg,一日3次B6口服一次10--20mg,一日3次、B12一般每片25mg--100mg分3次口服片等.
3、如下牙槽神經血管束損傷拔牙創出血,還應以明膠海綿、碘仿紗條等填塞壓迫止血.
醫療應急預案15
一、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總體應急預案》、《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國家救災防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等預案。
二、工作原則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我院嚴格按照“平級結合、因地制宜,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統一管理、協調運轉”的原則,建立防訊救災衛生應急隊伍,成立我院防汛救災衛生應急隊伍的領導小組,并在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衛生應急辦公室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切實加強對該項目工作的領導,要明確分工,落實各級責任,做好本地區防汛救治衛生應急工作的醫療救治工作。
。ǘ┘訌姽芾恚焖俜磻訌姽芾恚瑖栏癜凑障嚓P要求及規定及時、認真啟動本地區相應級別的應急救治反應。堅持按“及時、有序、規范、高效”的原則,認真做好本地區防訊救災醫療救治衛生應急醫療救治工作的各項準備、救援工作。
。ㄈ┘訌娕嘤枺幏对\治
防汛救災醫療救治應急辦公室要組織開展對全體醫務人員防汛救災醫療救治應急工作知識的培訓,讓醫務人員盡快掌握現場醫療急救、檢傷分類、傷病員轉運和院內救治等工作,提高對防汛救災醫療救治應急工作的診治水平,針對自然災害的衛生應急響應級別,做好自然災害衛生應急工作的演練。
(四)健全制度,確保落實。
要健全防汛救治衛生應急工作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加強防汛救治衛生應急隊伍的管理;配備有一定臨床經驗、醫療急救經驗的專家對全院醫護人員做好防汛救治衛生應急工作知識的培訓;做好本單位的`應急物資儲備計劃和管理工作,儲備適量的衛生應急物資,定期檢測、維護衛生應急救援設備和設施,使其處于良好備用狀態,確保正常使用。
。ㄎ澹┩怀鲋攸c,切實做好災區衛生防疫工作。
要認真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消毒管理辦法》,防治疾病交叉感染。落實各項消毒隔離措施,針對承擔的不同風險程度,加強對醫務人員的三級防護,要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切實做好醫療
廢物的處理。
三、保障措施
。ㄒ唬┪镔|保障
醫院責成急診科、藥劑科,建立健全防洪救災醫療救治應急物資(救治床位、藥品、醫療器械和設備、快速檢測設備和試劑、器械等)儲備機制。
醫院做好應急物資儲備計劃和管理工作,儲備適量的衛生應急物資,定期檢測、維護衛生應急救援設備和設施,使其處于良好備用狀態,確保正常使用。
(二)交通運輸保障
我院已配備的防汛救治衛生應急工作交通工具,要與承擔的衛生保障任務相適應。洪汛事件發生后,要主動協調有關部門,優先運輸衛生應急人員、物資和傷員。
【醫療應急預案】相關文章:
醫療應急預案06-27
醫療應急預案范本03-05
醫療安全應急預案02-10
醫療應急預案通用03-03
醫療廢物應急預案04-12
醫療應急預案范文通用03-21
醫療應急預案范文(精選13篇)03-09
醫療應急預案(通用10篇)03-07
養老院醫療應急預案03-14
醫療廢物安全處置應急預案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