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冥有魚》閱讀答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有魚閱讀答案
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都經常看到閱讀答案的身影,閱讀答案可以給我們提供解題指導和解題思路。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魚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魚閱讀答案1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諧》者,志怪者也記載怪異的事物
B.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形容迅速往上升
C.野馬也,塵埃也游動的霧氣
D.三餐而反,腹猶果然很飽的樣子
7.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鵬之徙于南冥也放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相當于“的”
B.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表示選擇,是……還是……
C.而后乃今培風然后才開始
D.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表示反問,相當于“哪里用得著……呢”
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與例句中加點詞語活用情況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而后乃今將圖南
A.襟三江而帶五湖B.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C.或命巾車,或棹孤舟D.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
9.下列句子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而莫之夭閼者
A.胡為乎遑遑欲何之B.訪風景于崇阿
C.南冥者,天池也。D.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10.翻譯文段中畫線的語句。(每句2分)
①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之二蟲又何知!
參考答案
6.B 7.A 8.C 9.A
10.①振翅奮飛(或“鼓起翅膀飛翔”),它的翅膀好像懸掛在天邊的云。
②這兩種動物又知道什么呢?
二:
21.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而控于地而已矣控:投,落下我決起而飛決:疾速的樣子
B.適莽蒼者,三餐而反適:去,往則芥為之舟芥:芥子
C.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怒:奮發而后乃今培風培:憑
D.《齊諧》者,志怪者也志:記載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坳:凹陷不平
22.下列各組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天之蒼蒼,其正色邪
B.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水淺而舟大也
C.鵬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南冥者,天池也
23.翻譯文中畫線句(6分)
(1)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3分)
(2)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3分)
參考答案
21.B 【芥:芥草,小草。】
22.C 【A它的,代詞/表選擇,是……還是……B表修飾/表轉折C都是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D助詞,可譯為……的/表判斷。】
23.(1)當大鵬鳥飛往南海時,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借助旋風盤旋直上九萬里高空,它是乘著六月的大風而飛去的。【“徙”譯為飛往;“扶搖”譯為旋風;“以”譯為憑借,乘著;“息”譯為大風。】(3分)
(2)背負著青天沒有什么能阻擋他,然后才圖謀飛往南方。(3分)【“夭閼”為滯礙,“莫之夭閼”譯作“無所滯礙”或者“沒有什么能阻礙他”(賓語前置);“圖”譯作“圖謀”;“南”為名作動,譯作“向南飛”。】
參考譯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鯤。鯤的大,不知道大到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千里啊;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掛在天邊的云彩。這種鵬鳥呀,在海動風起時就隨著海上洶涌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當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時,一扇動翅膀激起的水花就達三千里,乘著旋風盤旋而起,飛往九萬里的'高空。它是乘著六月的大風而離開北海的。”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動蕩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相吹拂的結果。天色深藍,這是它的本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曠遼遠而看不到盡頭呢?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也像這樣罷了。再說如果水的積蓄不深厚,那么它負載大船也就沒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處,那么只能拿小草給它當船;在上面放一只杯子,就貼在地上了,這是因為水淺而船大啊。風的聚積如果不足,那么它承負巨大的翅膀就沒有力量。因此鵬鳥飛至幾萬里的高空,大風就結聚在它的兩翼之下,然后才將乘風飛行,背負著青天而沒有什么力量能夠阻礙它了,然后才打算往南飛。蟬與學鳩笑它說:“我迅速的飛起,碰到榆樹、檀樹就停下來,有時如果飛不上去,就落在地上罷了,哪里用得著飛到九萬里的高處再向南去呢?到郊野去的人,一天之內返回,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之外去,出發的前一天晚上就舂米備糧;到千里之外去,出發前的幾個月就要開始備糧。這兩個小動物又懂得什么!
有魚閱讀答案2
文本一:
有魚
胡竹峰
古人以絹帛作書,裝入木雕的鯉魚腹內傳給對方,因稱魚箋、魚素。所謂魚傳尺素,是源自漢樂府的《飲馬長城窟行》,有詩句說:“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中有尺素書。”
魚傳尺素的實物并不多見,倒是燈會里司空見慣的魚燈惹人心心念念。有年春節去皖南,恰逢燈會,魚燈燭光閃閃。一盞刀型大扁燈在前開路,后面是兩頭獅子,邊走邊舞,大鑼大鼓伴奏,其后緊跟著花燈、魚燈、五谷燈,五光十色,燦爛斑斕。士農工商摩肩接踵,車馬人物滿巷,燈火達旦。銅鑼鏗鏘,鼓聲點點。魚燈最為活潑熱鬧,鱗鰭閃爍,你來我往,或上躥下跳,或左擺右搖,所到之處,鞭炮齊鳴。一女子在巷子里站著,魚燈燭油的氣息飄來,映得人姿容似玉,出塵脫俗。
魚燈當然喜慶,臘月里,在廊檐下吊著油汪汪的雞鴨魚肉,也喜慶,像小時候的辰光。瓦屋下,幾個婦人在腌制咸肉咸魚,曬太陽的老翁在打盹,花貓跳上椅子,池塘里一條金鯉躍出水面,激起白色的水花。三十年前的往事,歷歷在懷。
逢年過節每每多些懷舊,萬事如意、富貴吉祥、抬頭見喜的頌詞都在意都喜歡,紅紙黑字端端正正寫了貼在家里,滿室生輝,有墨香有吉光。故鄉幾十年習俗,每逢春節,家里要掛“連年有魚”的年畫,有古版有新印。記憶最深的年畫上有一個胖乎乎的男嬰,手拿蓮花,懷抱又大又壯的鯉魚。那個小小的自己站在年畫下一年年仰望,破舊的老屋仿佛也多了鮮氣多了仙氣。年畫紙上木刻印刷的魚追求肥美追求富貴,也并非一味取“家有余慶”的好兆頭,更是飽滿、喜滋滋、其樂融融的人間生活的好愿望。
燕趙大地“三魚爭月”的年畫最好,一尺見方,三條大鯉魚擺尾翻身躍出水面,去爭瞻那一輪凌空高懸的皓然明月。三魚共一首,爭頭也爭月。“月”同“躍”,看似三魚爭月,實為三魚爭躍。道家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三無盡,無盡有余“三魚爭月”實則萬魚爭躍,元氣恢弘。作為襯底的“萬頃波濤”更是聲勢浩浩,古風昭昭。
有地方除夕時在秤鉤掛條魚,秤有魚,剩有余。有人將活鯉魚穿絲繩、貼紅紙作為祭品,號稱“元寶魚”。漁村新婦出嫁,隨手撒些銀錢在地上,所謂鯉魚撒子,子孫滿堂。古人萬事講究陰陽,講究相生相克,舊年人家,墻上懸掛有木魚,魚為水,水克火。懸魚長者丈余,短者不足一尺,配有各類紋飾,意寓平安。
我鄉多水,河流密布。魚是日常口食,河、湖、塘、渠、溪、池里多的是鯽魚、草魚、鰱魚、青魚,用來紅燒,用來清蒸,用來煎炸……各有風味。鯽魚性屬土,泥水里自在游弋;能補胃,鄉下婦人生產后用它燉湯,以充發物。草魚、鰱魚易活,肥大之極,我見過身長近一扁擔的魚,農人腌成咸魚,曬在太陽地里,冒著油光。
舊年山里交通不便,一般人家難得鮮魚,山民則做“面魚”,聊且快意耳。面魚是豆腐皮將糯米、肉末、豆腐、粉絲、紅豆、生姜末與香蒜末裹成長條,放鍋里炕至兩面金黃或微焦時,切成方塊狀,仿魚的形狀盛入盤中。甜糯咸鮮,外皮脆香,內里綿軟。
世俗里,魚被尊為吉祥富貴之物。武王伐紂,過黃河時,一條白魚跳進船艙,眾人說是吉兆。魚鱗如鎧甲,魚腹多子如兵。孔門得子,國君魯昭公送鯉魚祝賀,孔子高興,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
魚在水中,飛鳥般自在。據說魚有龍相,戰國時有人乘鯉魚而登仙,成仙之后,常騎著赤紅的鯉魚現身水上。筆記傳奇上說,每年三月冰化雪消,幾千尾黃河鯉魚從百川匯集龍門,逆水往上蹦跳攀登,能上去的,就化為龍;跳不上去的,碰得額破腮裂,敗陣而歸。鯉魚跳過龍門,即有云雨相隨,天降祥火燒去魚尾,助其化龍。唐朝的燒尾宴即源流于此,士人登第或升官,同僚、朋友及親友前來祝賀,主人要準備豐盛的酒饌和樂舞款待來賓,名為燒尾。
龍相久遠,縹緲成了傳說,脫俗相、出塵相、清逸相倒是了然。童年在紙上見過幾次大魚,先是莊子筆下的北冥魚,名為鯤,魚之大,不知有幾千里,化為鳥,是為鵬,背闊不知幾千里,翼若垂天之云。后來又見《玄中記》上的大魚,船行一日才過魚頭,七日方過魚尾,生產時,碧海為之血紅。這樣的魚并非全然喜慶相、富貴相,倒是更近乎心性的'大自在與大安詳。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只是后世的釣徒心態各異。有人釣的是朝堂之志,有人釣的是隱逸心事,有人釣的是一日三餐,或得鯉魚,或得鱸魚,或得刀魚,或得鱖魚,或得鰣魚,還有白魚、鳊魚、鰻魚、鲃魚、鯽魚、草魚、鰱魚、青魚……
臘月天在皖南山居,路過張志和故里。張志和一生起伏,幾番上下,終于了卻宦意,帶上僮婢,告別親友,四處游歷,最后來到湖州城西漁隱,自稱煙波釣徒,和西塞山前的白鷺為伍,也和桃花流水鱖魚為伍。“斜風細雨不須歸”,怎么說也是一種境界。
(有刪改)
文本二:
安徽岳西人胡竹峰的寫作是我期待已久的一種勇敢嘗試,因為他開辟了散文創作的新路。他的散文總體上志在傳承本土遺產,對家鄉的記憶成了揮之不去的印記。又談墨趣,談韻致,談風骨,談意境,在精微處看智慧,在總體上見心性,對中國文學批評的實踐和理論別有深刻體會。竹峰還由物及人,由人及人境與人生,遍及草木蟲魚、日月山川、衣食住行、天道人心,于字里行間重申“功夫在詩外”(陸游語)的文學觀,體悟到大自然借給我們詩意和靈感之浩瀚古意和美意——不失為文章之道的又一要旨。
(節選自韓少功《我讀胡竹峰》,有刪改)
閱讀題目
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開頭引用漢樂府詩句,交代了“魚傳尺素”的由來,既表現了魚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又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
B.文章中“那個小小的自己站在年畫下一年年仰望”一句,寫作者回憶自己小時候看年畫的情景,表現了時空的久遠。
C.文章以“脫俗相、出塵相、清逸相倒是了然”引出世俗未見的大魚,進而強調“大魚”是更近乎心性的大自在與大安詳。
D.文末寫漁隱,除了張志和自稱“煙波釣徒”,與“有魚”有關,還表現作者想要擺脫世事煩擾,追慕張志和的漁隱生活。
7.下列對文本一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寫游燈會的場景采用點面結合的手法“映得人姿容似玉,出塵脫俗”,就是從面上描寫,讀來如臨其境,別有情趣。
B.文章利用諧音將“三魚爭月”說成“三魚爭躍”,并以道家的觀點對“三”作了哲學上的解讀,揭示了年畫的豐富意蘊。
C.文章中“我鄉多水,河流密布”這段文字,運用鋪陳手法突出魚鄉特點,描寫出故鄉飽滿、喜滋滋、其樂融融的人間生活。
D.文章對世俗與脫俗的思辨圍繞“有魚”展開,白魚跳船艙、孔子給兒子取名是世俗的,而北冥魚等是脫俗的,表達清晰。
8.文本一中提到“魚有龍相”,你認為燈會和年畫里的魚各有什么“相”?請簡要分析。(4分)
9.韓少功稱“胡竹峰的寫作是我期待已久的一種勇敢嘗試”,請結合文本二的闡述談談文本一從哪些角度作了“勇敢嘗試”。(6分)
閱讀題目
6.(3分)D
7.(3分)A
8.(4分)(1)燈會里的魚指魚燈,最為活潑熱鬧,有喜慶相(2分);(2)①“連年有魚”年畫里的是又大又壯的鯉魚,有富貴相(1 分);②“三魚爭月”年畫里的是萬魚爭躍、元氣恢弘的鯉魚,有氣派相(1分)。
評分建議: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賦分。
9.(6分)①作者圍繞“有魚”回憶故鄉的經歷、習俗,敘寫故鄉風光,志在傳承本土遺產;②作者說魚傳尺素,說各地“有魚”的寓意,說傳奇,說境界,在精微處看智慧,在總體上見心性;③作者從“有魚”寫到“有人”,由人寫到人的愿望與哲思,體現了“功夫在詩外”的文學觀。
評分建議:一點2分,意思對即可。列舉具體例子并作適當闡述亦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賦分。
有魚閱讀答案3
【甲】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乙】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己矣。
【丙】出師表(節選)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1)下列對《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賞析無誤的一項是
A.“水調歌頭”是詞牌名。詞前小序點明作詞的時間、地點和緣由。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望月亮,無限惆悵,流露出作者抑郁傷感之情。
C.“轉朱閣,低綺戶”,寫詞人在朱閣轉悠,倚戶沉思,間接寫出詞人賞月時間之長。
D.全詞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象,緊緊圍繞中秋之月展開描寫、抒情和議論。
(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忘路之遠近 (《桃花源記》)
B.蓋追先帝之殊遇蓋竹柏影也 (《記承天寺夜游》
C.其視下也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D.以光先帝遺德 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 (《周亞夫軍細柳》)
(3)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
①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冥
②不宜妄自菲薄菲薄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5)乙文如何表現大鵬“志存高遠”的形象特點?
(6)諸葛亮對后主有哪幾方面的擔憂?表現了諸葛亮怎樣的性格特點?
答案:
(6)【分析】參考譯文:
【甲】
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詞作上片問天反映執著人生,下片問月表現善處人生。
【乙】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真不知道大到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云。這只鵬鳥呀,隨著海上洶涌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海面上急驟的狂風盤旋而上直沖九萬里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春日林澤原野上蒸騰浮動猶如奔馬的霧氣,低空里沸沸揚揚的塵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種生物的氣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藍湛藍的,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亦或是高曠遼遠沒法看到它的盡頭呢?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不過也就像這個樣子罷了。
【丙】
先帝開創的事業沒有完成一半,卻中途去世了。現在天下分裂成三個國家。蜀漢民力困乏,這實在是危急存亡的時候啊。然而朝中官員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誠有志的將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為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報恩啊。實在應該廣泛地聽取意見,發揚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抱負的人們的志氣,不應該隨便看輕自己,說一些不恰當的話,以致堵塞人們忠言勸諫的道路啊!
皇宮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國家的官員;升降官吏,評論人物,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異。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或做了好事對國家有貢獻的,都應該交給主管的官員判定他們受罰或者受賞,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內外刑賞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費祎、董允等人,這些都是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思慮都忠誠純正,所以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留給陛下。我以為宮廷中的事情,無論大小,都拿來跟他們商量,然后實行,就一定能夠補救缺點,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將軍向寵,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曉軍事,過去任用他的時候,先帝稱贊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議推舉他做中部督。我認為軍營中的事情,都拿來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夠使軍中團結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旺發達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后漢傾覆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和我談論這些事情,沒有不對桓、靈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優秀、以死報國的大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這樣漢朝的興隆便為時不遠了。
【解答】
(1)本題考查對詩詞內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詞大意的基礎上,根據各個選項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斷正誤即可。
A.詞前小序點明作詞的時間和緣由,沒有地點;分析不正確。
B.應該是樂觀的心態;“無限惆悵,流露出作者抑郁傷感之情”分析不正確。
C.暗示夜已深,“詞人賞月時間之長”分析不正確。
D.分析正確。
故選:D
(2)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的含義,進行比較,得出答案即可。 A.第一個“之”,的;第二個“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選項加點詞意義和用法不同。
B.兩個“蓋”都是“原來是”的意思。選項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
C.第一個“其”,代詞;第二個“其”,表示反問,又。選項加點詞意義和用法不同。
D.第一個“以”,用來;第二個“以”,把。選項加點詞意義和用法不同。
故選:B。
(3)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即可。
①句意為: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冥:通假字,同“溟”,海。
②句意為:不應該隨便看輕自己。菲薄:看輕自己。
(4)本題考查翻譯語句。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
①句中重點詞:怒,奮起;若,像;垂天,遮天。句意為: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云。
②句中重點詞:親,親近;遠,疏遠;所以,……的原因。句意為: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旺發達的原因。
(5)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題需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語句來分析。結合內容,從“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等語句中得出答案即可。
(6)第一問: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題需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語句來分析。結合內容,從“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等語句中概括答案即可。
第二問:本題考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解答此題需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語句來分析。結合內容可知,諸葛亮項后主提出了廣開言路、嚴明賞罰和親賢遠佞等建議,表現了他忠心耿耿、任人唯賢的性格特點。
答案:
(1)D
(2)B
(3)①同“溟”,海;②看輕自己。
(4)①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云。
②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旺發達的原因。
(5)這只神奇的大鳥豈止是大,還要騰空而起,還要乘海風作萬里之游,由北海直飛南海天池。
(6)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②刑賞偏私,使內外異法;③親小人,遠賢臣。表現了諸葛亮忠心耿耿、任人唯賢的性格特點。
有魚閱讀答案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2題。(9分)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10.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志怪者也志:記載。
B.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上:向上。
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息:氣息,這里指風。
D.其遠而無所至極邪極:至。
11.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2)天之蒼蒼,其正色邪?
12.文章借鯤鵬的寓言說明了什么道理?(2分)
答案:
10.D解析極:盡頭。
11.(1)這只鳥,海水運動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海去了。(2)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
12.說明了人世間萬事萬物都“有所待”,都未能擺脫世俗的束縛。
有魚閱讀答案5
【原文】:
江陵愁望有寄
魚玄機
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注釋】①江陵:今湖北江陵縣。②掩映:時隱時現。
【翻譯】:
在一個凄清的深秋,楓葉漂浮于江水之上。這時一陣西風吹來,漫山的樹木發出蕭蕭之聲,聞見此景,小女子我傷感了。極目遠眺,見江橋掩映于楓林之中。日已垂暮,咋還不見情郎乘船歸來。不見情郎歸,小女子我焦灼了。我對情郎的思念如西江之水延綿不絕,流水有多長,我的思念就有多久。
【作者】:
魚玄機,唐代女詩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長安(今陜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詳。咸通(唐懿宗年號,公元860—874年)中,為補闕李億為妾,為李妻不能容,出家于長安咸宜觀為女道士,改名魚玄機。后因殺侍婢綠翹,為京兆尹溫璋處死。魚玄機性聰慧,好讀書,有才思,尤工詩歌,與李郢、溫庭筠等有詩篇往來。其詩作見于《全唐詩》,現存有五十余首,有《魚玄機集》一卷。
【賞析】:
江陵愁望有寄即江陵愁望寄子安。
《江陵愁望寄子安》是唐代女詩人魚玄機的作品。這是一首抒情詩,通過對秋景的描繪,表達了女詩人因孤獨寂寞而對遠方情郎的思念之情。此詩前兩句寫盼人不至,后兩句接寫相思情。全詩運用句中重復、句中排比、反義字相起等手段,造成悠揚飄搖的風調,有助于加強抒情效果,深切地抒發了詩人的相思之情。
首句以江陵秋景興起愁情。《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極目千里兮傷春心。”楓生江上,西風來時,滿林蕭蕭之聲,很容易觸動人的愁懷。“千枝復萬枝”,是以楓葉之多寫愁緒之重。它不但用“千”“萬”數字寫楓葉之多,而且通過“枝”字的'重復,不僅從聲音上狀出枝葉之繁茂,而且表現了思婦望君的急切心情。而“楓葉千萬枝”字減而音促,沒有上述那層好處。
“江橋掩映──暮帆遲”。極目遠眺,但見江橋掩映于楓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見那人乘船歸來。“掩映”二字,既與上句“千枝”“萬枝”有相呼應之妙,又寫出楓葉遮住望眼,極目遠眺但見江橋掩映于楓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見那人乘船歸來:這對于傳達詩中人焦灼的表情是有幫助的。詞屬雙聲,念來上口。有此二字,形成句中排比,便曼長而較“江橋暮帆遲”為好聽。
前兩句寫盼人不至,后兩句便接寫相思之情。用江水之永不停止,比相思之永無休歇,與《室思》之喻,機杼正同。乍看來,“西江”“東流”頗似閑字,但減作“憶君如流水,日夜無歇時”,比較原句便覺讀起來不夠味了。細味這最后兩句,原來分用在兩句之中非為駢偶而設的成對的反義字(“東”“西”),有彼此呼應,造成抑揚抗墜的情調,或擒縱之致的功用,使詩句讀來有一唱三嘆之音,亦即所謂“風調”。而刪芟這樣字面,雖意思大致不差,卻必損韻調之美。因此魚玄機此詩每句多二字,有助于加強抒情效果,它們充分發揮了作用。所以比較五絕“自君之出矣”一體,藝術上正自有不可及之處。
【閱讀訓練】:
1、“千枝”“萬枝”與后面哪個詞呼應?“枝”字的重復有什么表達效果?
2、“江橋掩映暮帆遲”,這是怎樣一幅畫面?請展開聯想和想象,作具體的描繪(30字左右)
【參考答案】:
1、“掩映”,通過“枝”字的重復,不僅寫出了楓葉之繁茂,而且表現了思婦望君的急切心情。
2、極目遠眺,但見江橋掩映于楓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見那人乘船歸來。
有魚閱讀答案6
(一)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甲)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節選自《莊子·北冥有魚》)
(乙)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持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
(節選自《莊子·這遙游》)
(注)①窮發:窮,盡;發,草木,植被。指不毛之地,沙漠。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化而為鳥化:
(2)怒而飛怒:
(3)天池也天池:
(4)其廣數千里廣:
(5)未有知其修者修: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2)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3.(甲)(乙)兩文中所述之鯤鵬,借助于飛到“南冥”,其目的'是
4.你從鯤鵬身上得到怎樣的人生啟示?(寫出兩點即可)
【答案】
1.(1)變化(2)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3)天然形成的水池(4)這里指寬(5)長
2.(1)這只鳥,大風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2)(它的)背如同泰山(那么高大),翅膀就像懸掛在天空的云。
3.風力(外力);到理想的境地去追求精神自由
4.(1)人應有執著的信念。(2)人要有雄偉的氣魄。(3)人要樹立遠大的理想。(4)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
有魚閱讀答案7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7、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2分)
A、亦若是則已矣B、是進亦憂,退亦憂
C、是謂大同D、今夕是何年
8、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2分)
A、北冥有魚,其名為鯤B、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C、困于心,衡于慮D、其人舍然大喜
9、請你寫出與“鵬”有關的成語或詩句。(1分)
答案:
7、D
8、B
9、(1分)示例:鵬程萬里(或示例:九萬里風鵬正舉)
有魚閱讀答案8
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9-14小題。(共18分)
[甲]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莊子《北冥有魚》
[乙]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馬說》
[丙]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9、對[丙]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首詩描寫了詩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風摧殘后的窘況,同時表現了詩人為天下“寒士”著想的高尚情操。
B、詩歌以描述開篇,用寫實的手法,寫了秋風的威力,聲勢,也寫了詩人無可奈何的情狀。
C、當秋雨來臨時,詩人不再關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關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上。
D、這是一首歌行體的古詩,連續、頻繁的韻腳變換體現了“歌”的特點。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核舟記》
B、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兩岸石壁,五色交輝《答謝中書書》
C、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十二章》
D、食之不能盡其材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
1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
(1)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2)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3)一食或盡粟一石()
(4)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3、[甲]文中所寫的“野馬”“塵埃”的運動依靠什么?寫它們有什么作用?(3分)
14、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是什么?二者的關系怎樣?(3分)
閱讀答案:
9、D【解析】文章中沒有連續、頻繁的變換韻腳,只在每小節轉換韻腳。
10、B【解析】A第一個為“成為”,第二個為“雕刻(成)”B都是“顏色”的意思C第一個為“因此,所以”,第二個為“舊的.,學過的(知識)”D第一個同“飼”,喂;第二個為名詞“食物”
11、(1)海水運動
(2)盤旋飛翔
(3)有時
(4)怎么
12、(1)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
(2)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吧!
13、“野馬”“塵埃”的運動也必須依靠氣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這里和鵬相比,說明萬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須憑借,要依靠),世上的萬物無論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處在不同的束縛之中。因此,大鵬也好,“野馬”“塵埃”也好,狀似逍遙,其實并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
14、伯樂喻能識別人才的人,千里馬喻指人才。
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性作用。千里馬對伯樂有依賴的關系。沒有伯樂的發現和常識,千里馬就會被摧殘和埋沒。
有魚閱讀答案9
沙漠中有鮮魚活蝦,這并非“天方夜譚”。
西部是片大沙漠,干旱少雨,水坑中即使有水,含酸量也極高,很少有生物能夠生存。但是,就在這片沙漠里,卻奇跡般生活著一種“蠑螈魚”。原來,當水坑干涸時,“蠑螈魚”全部鉆進地下較濕的地方,待水坑里有水后,再出來活動,為了適應環境,它能用皮膚呼吸,并磨煉出了長期忍饑挨餓的超凡本領。
不僅有魚還有蝦。美國科學家在美國的一個大沙漠中發現了一種淡水蝦,它的蝦卵能在沙漠干燥的縫隙中存活20—50年。每逢沙漠降下特大暴雨(這種機會往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遇上一次)時,受雨水濕潤的蝦卵便迅速被孵化成小蝦。此后,這些小蝦還會四處尋找水塘、水洼作為棲身地,并快速生長。
人驚奇的是,一些水生生物脫離了原來水生的環境,將家安置在沙漠中。在澳洲有一種穴居的螃蟹,竟選擇了干旱的大沙漠作為自己的棲身地,它的耐旱本領,連以耐旱著稱的.沙漠飛蝗也望塵莫及。為何它們要離開湖海——對它們來說那才是優越的生活環境呀,而遷居沙漠自討苦吃?科學家分析,也許是由于長期滄桑之變,河湖干枯了,為了生存下去,蟹只好在險惡的環境中施展應變本領,于是慢慢適應了干旱的沙漠氣候,成為“生活的強者”。
1.從短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干涸( ) 快速( )
2.從短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濕潤( ) 優越( )
3.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超凡——
望塵莫及——
4.短文第3自然段有一個過渡句,請你用“ ”畫出來。
5.短文的題目是“沙漠也有魚和蝦”,你能把它換成一個醒目的文題嗎?試著在橫線上換上不同的詞語,使文章的題目更能概括出文章的中心。
沙漠 有魚和蝦! 沙漠 有魚和蝦?
6.讀了短文,你覺得之所以說澳洲的一種穴居的螃蟹是“生活的強者”,是因為
答案
1.干旱 迅速
2.干旱 險惡
3.超出正常的水平。 比喻遠遠比不上。
4.沙漠不僅有魚還有蝦。
5.竟然 真的(意思對即可)
6.為了適應險惡的環境,它竟然施展了應變本領,很好地在干旱的沙漠里活了下來。
有魚閱讀答案10
【甲】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乙】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19.為文中加“”的句子劃分朗讀節奏,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
B. 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
C. 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
D. 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
20.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怒而飛 怒:
(2)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
(3)志怪者也 志:
(4)此亦飛之至也 至:
(5)彼且奚適也 且:
21.翻譯下列句子。(6分)
(1)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3分)
(2)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3分)
22.莊子筆下的“鵬”這一形象對后世影響深遠,請根據原文,寫出一個與“鵬”有關的成語。(2分)
23.結合【乙】文簡要分析斥鴳的形象。并說說比起【甲】文中的鵬,你更欣賞哪一種形象?(4分)
答案:
19.(3分)B
20.(5分)(1)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2)氣息,這里指風 (3)記載 (4)極點 (5)將要(每小題 1 分)
21.(1)(3分)這只鳥,大風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2)(3分)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
22.(2分)鵬程萬里、鵬摶九天、萬里鵬翼等。(寫對1個得2分。)
23.(4分)斥鴳不可能理解大鵬展翅高飛的理想境界,它們認為“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就是飛翔,不必像大鵬一樣飛到九萬里高空再飛翔。所以斥鴳目光短淺。
我更欣賞鵬。只有心懷遠大的.理想,才能讓自己的人生走出更美麗的舞步。如果目光短淺,不思進取,那么只能原地踏步,永遠領略不到美麗的人生。(4 分)
【參考譯文】【乙】
在草木不生的極遠的北方,有個大海,就是天池。里面有條魚,它的身子有幾千里寬,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作鯤。有一只鳥,它的名字叫作鵬。鵬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邊的云;借著旋風盤旋而上九萬里,穿越云層,背負青天,這樣以后向南飛翔,將要飛到南海去。麻雀譏笑鵬說:“它要飛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飛起來,不過數丈高就落下來,在蓬蒿叢中盤旋,這也是極好的飛行了。而它還要飛到哪里去呢?”這就是小和大的分別。
【有魚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北冥有魚》閱讀答案05-03
《北冥有魚》閱讀答案07-31
《北冥有魚》閱讀答案07-23
《北冥有魚》閱讀答案08-23
《北冥有魚》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9-04
兒子的魚閱讀答案11-12
《兒子的魚》閱讀答案06-26
踩魚閱讀答案12-26
兒子的魚閱讀答案01-03